导读:本文包含了真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疏水,病害,探针,马铃薯,灵敏度,定量。
真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敏,成卓韦,于建明,陈建孟,朱勤勤[1](2019)在《真/细菌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及其表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干燥后真菌Ophiostoma stenoceras LLC和细菌Pseudomonas veronii 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不同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并利用BET、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细胞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LLC和细菌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8m~2/g,11.57m~2/g,真菌菌体细胞表面介孔较多,可以更有效地吸附有机化合物.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真菌LLC的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 hydrophobic,CSH)始终要大于细菌ZW;采用α-蒎烯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真菌和细菌的CSH均有不同提升.干燥后真菌LLC菌体对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能力为乙酸乙酯>α-蒎烯>正己烷,即疏水性相对较低的化合物更容易被吸附.通过XPS和FTIR表征发现菌体LLC吸附有机化合物后,菌体表面的官能团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该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永,朴春根,贺伟,郭利民,常聚普[2](2013)在《欧美杨新型溃疡病病株与健株干部树皮中真、细菌优势种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感染欧美杨新型溃疡病的中林46杨植株干部病斑中真、细菌优势种类,本研究对河南省濮阳市中林46杨健株、病株染病组织的可培养真菌、细菌优势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树皮样品分离真菌优势种群均为Alternaria alternata,染病株样品优势种群均为Fusarium solani,而且其菌株数量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百分比均在85%以上;而在健康株3个处理中分离的细菌优势种群种类不同,仅Microbacterium在健株3个处理树皮样品中均有分布,但染病株3个处理树皮样品中的细菌优势种群均为Lonsdalea quercina,其菌株数量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百分比均在67%以上。以上结果表明:中林46杨发病以后,F.solani和L.quercina分别变成了真菌和细菌的优势种群。(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朱爽,陈大志,刘顺会,周林[3](2012)在《垃圾填埋场中真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灌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同样通过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分析而获得。利用特异性的引物对,选择性地扩增渗滤液DNA中的真细菌16S rRNA基因片断(16S rDNA),并用于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文库内真细菌16S rDNA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限制性内切酶Hin PII和Msp I)而获得。初步的结果表明,随机选出的200个真细菌克隆子被分为147个不同的RFLP型(组),当中丰度最高的两个型均仅含有9个克隆子,两者共占所有被分析克隆子的不到10%;克隆子数≥2的型共有21个(包括以上2个丰度最高的型),它们共代表74个克隆子,占所有被分析克隆子的37%;而剩下的126个型均只含有1个克隆子,它们共占整个基因文库的63%。由此可见,李坑垃圾渗滤液中的真细菌具有非常复杂的群落结构。(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S2期)
裴振洪,李昌涛,王加宁,祁庆生,张强[4](2012)在《柠檬酸废水IC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真细菌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柠檬酸工业废水IC厌氧反应器处理时产生的厌氧颗粒污泥中真细菌的菌群结构。方法:构建细菌的16SrDNA克隆文库,对文库中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然后Blast比对,并进行分类、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对获得的77个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按序列相似性≥97%的分类标准,这些序列可分为22个OTU,其中4个优势OTU分别与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疣微菌属(Verrucomicrobia)最为相近,其余OTU的克隆数较少。颗粒污泥中的真细菌主要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梭菌纲(Clostr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以及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的细菌,分别占克隆总数的34/77、31/77、6/77、6/77。结论:该文研究了柠檬酸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厌氧颗粒污泥中细菌的菌群组成和结构,为深入了解柠檬酸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董学志,胡林双,闵凡祥,王晓丹,郭梅[5](2012)在《四种复配包衣药剂防治马铃薯真细菌病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有效的复合包衣剂类型,以早熟感病马铃薯品种Favorita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不同的复配药剂对马铃薯进行包衣处理,研究其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复配咯菌腈、农用硫酸链霉素复配甲基托布津包衣可有效防治马铃薯真细菌病害,显着提高出苗率和产量,且前者好于后者。(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7期)
王晓丹[6](2011)在《EUB338探针对真细菌细胞的检测灵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UB338探针对真菌的检测灵敏度。[方法]以16株常见真菌为材料,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进行分析。[结果]EUB338探针检测灵敏度的平均值为63.9%,改良方法可将检测灵敏度平均值提高到71.3%。[结论]该研究可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土壤真菌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33期)
王晓丹[7](2011)在《EUB338探针对真细菌细胞的检测灵敏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UB338探针对真菌的检测灵敏度。[方法]以16株常见真菌为材料,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进行了分析。[结果]EUB338探针检测灵敏度的平均值为63.9%,改良方法可将检测灵敏度平均值提高到71.3%。[结论]该研究可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土壤真细菌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1年10期)
陈恩发[8](2011)在《多重实时定量PCR检测马铃薯主要的真细菌病原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一直威胁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其中主要的马铃薯真细菌病害有: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Bary),马铃薯干腐病(Fusarium spp.),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马铃薯软腐病(Erwinia spp.),马铃薯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提高种薯的质量,检测去除含有潜在病原危害的不合格种薯,是目前防控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发展一种快速高效的病害检测方法用以严格监控种薯生产各环节以保证种薯质量。最新发展的Real Time PCR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便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污染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检测。本实验根据以上几种重要的马铃薯真细菌病原菌保守序列设计了Taqman探针及引物。马铃薯晚疫病(Pi)、黑痣病(Rhs)和软腐病(Ec)探针用JOE荧光标记,干腐病(Fz)、青枯病(Rs)以及马铃薯内参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探针用FAM标记。马铃薯内参COX的引入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因DNA提取失败或PCR抑制从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出现。实验中分别用荧光染料SYRB GREEN I和上述标记的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并根据探针荧光标记不同建立了双重探针Real time PCR。双重定量PCR的组合为:Rhs与Cox,Fz与Ec,Pi与Rs;Pi与Fz完全不能组合在一起。比较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与普通PCR检测的灵敏度,荧光定量PCR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100倍。本方法兼具多重PCR与实时定量PCR的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降低成本、节省时间等,可为脱毒种薯的生产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1-06-01)
方再光,童春富,冯永勤,陆健健[9](2009)在《温度对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真细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本研究采用16S rDNAs扩增产物酶切片段多态性(amplified rDNA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和16SrDNAs序列分析方法,对生长在16℃和30℃条件下厚指海绵Pachychalinasp.体内真细菌(eubacteria)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的】探讨温度对海绵体内细菌的影响。【结果】根据ARDRA聚类分析,16℃条件下海绵体内100个真细菌的16SrDNAs克隆片断被分成34个类群,而30℃条件下,海绵体内100个细菌的16SrDNAs克隆片断则被分为32个类群,说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海绵体内真细菌的组成与群落结构有所变化,但研究发现温度没有明显改变海绵体内真细菌总的群落结构。【结论】根据厚指海绵Pachychalinasp.体内真细菌的16SrDNAs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在16℃和30℃条件下,海绵体内的真细菌均属于α、γ、δ-变形菌、硫细菌、硫还原菌和烃类分解菌,此外还有少数放线菌。16℃条件下海绵体内的优势菌为γ-变形菌,而且体内的硫细菌和硫还原菌主要是耐寒细菌,而30℃条件下海绵体内的优势菌为α-变形菌。该研究还发现:同一ARDRA类型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在同一ARDRA群内各组分间彼此关系比较密切。(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李海艳[10](2009)在《黄海西北部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群落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碳、氮、磷和硫等生源要素的矿化和循环中具有关键作用。但迄今为止对黄海西北部海洋真细菌的调查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调查手段沿用传统方法,调查区域过小,现有的调查结果还无法反映黄海西北部真细菌的真实生态状况。为了解邻界水域、人类活动以及黄海冷水团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海西北部微生物种类组成、数量、优势菌群等的影响和响应,本文对黄海西北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以为研究和保护北黄海海洋环境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对黄海西北部5个站位的春、夏、秋、冬四季海水及沉积物中真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文库分析揭示海水及沉积物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存在大量未被认知的细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微生物同未培养的细菌具有高度相似性。同水体相比,沉积物中具有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沉积物中具有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结构更加复杂,更加稳定,季节变化不明显。在水体和沉积物这两种生存介质中,微生物在分类水平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着差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优势群落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沉积物中γ-Proteobacteria和δ-Proteobacteria亚门占优势,水中则以α-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亚门占优势。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是水体和沉积物两种介质中共存的微生物,但酸杆菌门、浮霉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主要存在于沉积物介质中,厚壁菌门主要存在于水体介质中,特异类群的存在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变形菌门在全年中稳定存在,但沉积物和水体中微生物依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和季节差异。地理空间上的差异表现为厌氧的腐生微生物易生存在受人类影响、水质较差的近岸生境中,对污染敏感、好氧的微生物易生存于受干扰小,水质好的远岸生境中;季节差异表现为某些菌群在特定季节的消长,菌群的消长可能与同季节变化相关的因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5-30)
真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感染欧美杨新型溃疡病的中林46杨植株干部病斑中真、细菌优势种类,本研究对河南省濮阳市中林46杨健株、病株染病组织的可培养真菌、细菌优势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树皮样品分离真菌优势种群均为Alternaria alternata,染病株样品优势种群均为Fusarium solani,而且其菌株数量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百分比均在85%以上;而在健康株3个处理中分离的细菌优势种群种类不同,仅Microbacterium在健株3个处理树皮样品中均有分布,但染病株3个处理树皮样品中的细菌优势种群均为Lonsdalea quercina,其菌株数量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百分比均在67%以上。以上结果表明:中林46杨发病以后,F.solani和L.quercina分别变成了真菌和细菌的优势种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敏,成卓韦,于建明,陈建孟,朱勤勤.真/细菌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及其表面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李永,朴春根,贺伟,郭利民,常聚普.欧美杨新型溃疡病病株与健株干部树皮中真、细菌优势种群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3
[3].朱爽,陈大志,刘顺会,周林.垃圾填埋场中真细菌群落16SrRNA基因的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4].裴振洪,李昌涛,王加宁,祁庆生,张强.柠檬酸废水IC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真细菌结构分析[J].生物技术.2012
[5].董学志,胡林双,闵凡祥,王晓丹,郭梅.四种复配包衣药剂防治马铃薯真细菌病害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
[6].王晓丹.EUB338探针对真细菌细胞的检测灵敏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
[7].王晓丹.EUB338探针对真细菌细胞的检测灵敏性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1
[8].陈恩发.多重实时定量PCR检测马铃薯主要的真细菌病原菌[D].内蒙古大学.2011
[9].方再光,童春富,冯永勤,陆健健.温度对厚指海绵Pachychalinasp.体内真细菌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09
[10].李海艳.黄海西北部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