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榆树林油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榆树,排量,油田,水合物,油层,地球化学,物性。
榆树林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陈昊鹏[1](2019)在《榆树林油田合理沉没度控制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杆泵采油是利用抽油泵将原油从井底不断举升至地面的过程,为实现储层能力充分发挥,保持合理的沉没度至关重要。榆树林油田作为特低渗透油田,单井产液量低,供液不连续,以往认识各区块合理沉没度在300米左右,现场实际发现沉没度波动较大,未实现供采平衡。本文从井下管柱、地面生产制度分析影响沉没度高低的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现有技术手段,提出保持合理沉没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石莹[2](2019)在《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改造体积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方案设计水平,建立了与工程因素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计算模型,分析了地质因素及工程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地质因素决定了大规模体积压裂是否形成缝网,其中水平主应力差对缝网体积影响较大,随着水平主应力差增加,储层改造体积逐渐减小;岩石的脆性越大,储层改造体积越大。工程因素可改变缝网的波及范围,其中施工排量对缝网宽度影响较大,排量越高,缝内净压力越高,形成的缝网宽度越大。榆树林油田最佳施工排量是7~8 m~3/min,具体到单井,应根据井网及砂体展布,对总施工液量进行优化。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缝长、缝宽与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误差在10%以内,可有效指导缝网压裂方案设计,为压裂效果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油气井测试》期刊2019年04期)
孙晓明,姜佩合,周洪亮,刘普国,贺绍辉[3](2019)在《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工程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方案设计水平,建立了缝网压裂储层改造体积计算模型,分析了施工排量及总压裂液量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施工排量对缝网宽度影响较大,排量越大,缝内净压力越高,形成的缝网宽度越大,最佳施工排量为7 m~3/min;施工液量主要影响缝网长度,注入压裂液总量越多,形成的缝网越长,具体到单井,应根据井网及砂体展布,优化总施工液量。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缝网压裂方案设计。(本文来源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7期)
高楠[4](2019)在《榆树林油田树103区块葡萄花油层调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榆树林油田作为低渗透油藏,早期开发的区块含水已经达到60%以上,进入了中高含水阶段,目前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通道、产液低,产油递减快、注水困难的问题,研究发现采用诸如层系细分、优化井网布局、注水方案调整等常规调整技术往往难以挖掘区块剩余油潜力,只有开展调剖剂在葡萄花油层的适应性研究及调剖剂的优选,提出合理注入方案,才能达到减缓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的目的,提高油田采收率。本文根据榆树林油田低渗透的特点,筛选出了聚/Cr~(3+)调剖体系,并确定了分子量1200万的聚合物,适宜的浓度为500-1500mg/L。交联剂以氯化铬与乳酸摩尔比1:3配比,适宜浓度130~160mg/L,硫脲适宜浓度为900~1000mg/L,氯化钠适宜浓度为600-800mg/L,凝胶成胶前粘度较低,能够保证注入效果,成胶后,具有较好的地层水配伍性、稳定性、流变性,封堵率较高。通过对树103区块进行叁维地质建模,完成历史拟合,从而完成对区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分析,初步筛选调剖井,对RS调剖选井方法进行简化,建立调剖井筛选体系,最终确定调剖井,通过CMG数值模拟方法,对调剖剂用量,注入速度,注入时机,进行优化,得出用量为0.125PV,注入速度30m~3/d,注入时机建议在含水60%~70%调剖。(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3)
侯鹏飞[5](2019)在《榆树林油田树101区块扶杨油层CO_2驱有效厚度解释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榆树林油田树101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叁肇凹陷的东北斜坡带,属于徐家围子断陷东部,西邻汪家屯构造,东部为尚家鼻状构造,西南部邻近杏山南构造带。主要目的层为泉叁、四段的特低渗透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目前,己经投入开发的储量相当大的部分处于低效状态。由于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渗透油层,原油粘度较大,水驱前期可以见到明显效果,一段时间后产生注水困难等问题,效果变差;气驱尤其是CO_2驱技术可以显着降低原油粘度,对低渗油藏进行有效开发。但在开发初期建立的测井物性及电性标准不能完全适应CO_2驱储层解释。有必要针对CO_2驱储层重新开展测井解释研究,确定与其开发手段适应的物性、电性标准及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确定适用于CO_2驱的储层物性界限及建立其有效厚度解释标准,对指导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测井资料确定了适用于CO_2驱的储层“四性关系”,确定了树101扶杨油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性之间有较好的关系,即:岩性越粗、分选越好、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的储层,声波时差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的储层,电阻率越大。当取心岩性越细、分选越差、物性越差、含油级别越低,在电性上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越小、自然伽马越大、声波时差越小。然后综合利用取心井岩心、测井和压汞等资料建立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图版。最后利用试油法、压力梯度法结合CO_2驱室内分析实验和矿场资料确定了适用于CO_2驱的储层有效厚度标准:有效孔隙度≥9.0%,空气渗透率≥0.1×10~(-3)μm~2,含油性和岩性为油浸粉砂岩级以上。(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4-28)
韩璐璐[6](2018)在《榆树林油田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原则及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榆树林油田单井产能低、开发效益差,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对实现源头上控本、降耗、增效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举升、压裂优化效果,形成系统的优选组合,并提出加大利旧、转变产能水井作业方式的建议,对提高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水平、最大限度降低投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王子龙[7](2018)在《关于常用地震技术在榆树林油田开发应用中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资料分析结果一直受到资料分辨率的制约。近年来采集、处理及解释的高精度地震资料无疑为榆树林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常用的叁维地震技术手段,结合榆树林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新资料特征,分析了各类方法的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曹广胜,杜童,白玉杰,杜明宇,闫洪洋[8](2018)在《榆树林油田CO_2混相驱注气井极限关井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开发低渗透油藏既可以扩大波及体积,补充地层能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气窜。但是现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气井的冻堵问题。通过软件模拟注气井井筒内部压力、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注气井冻堵原因主要为注气井长时间的关井导致地层流体返出到易冻堵段与井筒内CO_2反应形成冻堵物,因此采用试井的方法计算关井之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地层流体到冻堵段的时间为该井的极限关井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注气速度对井筒内温度场分布影响较大,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井筒内低温延伸越长;井筒内部1 000m以内会发生CO_2气体的相态变化,造成该位置低温高压,极易形成水合物;最后根据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和关井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确定注气井极限关井时间为25d。(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郭洪祥[9](2018)在《榆树林油田举升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游梁式抽油机属于四连杆机构,受结构特性影响,整体传动效率较低,造成了机采系统能耗高。为提高用于榆树林油田举升效率,降低整体消耗,探索应用链条传动的塔架式抽油机,从试验数据对比看,塔架式抽油机具有较好的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进行对比,其匹配功率、系统效率均有显着的改善,具有较好的节电效果。对此,本文从塔架式抽油机具备结构优点,未来将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为榆树林油田降低机采能耗提供新的技术思路。(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05期)
施秋华,袁亚娟,夏斌,林舸[10](2018)在《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肇凹陷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中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多数主量元素含量中等,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比,Fe_2O_3、MgO、CaO、Na_2O含量较低,而TiO_2、Al_2O_3、K_2O、MnO含量均略高;样品中的相容元素(V、Cr、Co、Ni等)含量均低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和UCC;稀土元素总量为102×10~(-6)~276×10~(-6),平均为188×10~(-6),与PAAS表现出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了相似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部分元素与SiO_2负相关而与Al_2O_3正相关,说明大部分元素受到黏土矿物吸附作用的影响,石英与长石矿物对这些元素表现出一定的稀释效应。根据主元素物源判别方程图和Th-Hf-Co图投影及La/Hf、(Gd/Yb)N值,扶杨油层物源主要来自后太古宙长英质火山岩,可能卷入了部分再循环沉积岩。通过一系列的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表明扶杨油层沉积时以大陆岛弧环境为主。在对油层组进行了纵向古气候分析后,认为FI油层组沉积时处于一个构造活动强、干旱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储层物性更好,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榆树林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方案设计水平,建立了与工程因素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计算模型,分析了地质因素及工程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地质因素决定了大规模体积压裂是否形成缝网,其中水平主应力差对缝网体积影响较大,随着水平主应力差增加,储层改造体积逐渐减小;岩石的脆性越大,储层改造体积越大。工程因素可改变缝网的波及范围,其中施工排量对缝网宽度影响较大,排量越高,缝内净压力越高,形成的缝网宽度越大。榆树林油田最佳施工排量是7~8 m~3/min,具体到单井,应根据井网及砂体展布,对总施工液量进行优化。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缝长、缝宽与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误差在10%以内,可有效指导缝网压裂方案设计,为压裂效果分析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榆树林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昊鹏.榆树林油田合理沉没度控制与影响因素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2].石莹.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改造体积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井测试.2019
[3].孙晓明,姜佩合,周洪亮,刘普国,贺绍辉.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工程因素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9
[4].高楠.榆树林油田树103区块葡萄花油层调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5].侯鹏飞.榆树林油田树101区块扶杨油层CO_2驱有效厚度解释标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6].韩璐璐.榆树林油田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原则及思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7].王子龙.关于常用地震技术在榆树林油田开发应用中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
[8].曹广胜,杜童,白玉杰,杜明宇,闫洪洋.榆树林油田CO_2混相驱注气井极限关井时间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8
[9].郭洪祥.榆树林油田举升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10].施秋华,袁亚娟,夏斌,林舸.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