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合度测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晚疫病,适合,锈菌,小麦,马铃薯,菌株,病害。
适合度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树和,初炳瑶,马占鸿[1](2017)在《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菌小种鉴定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四川盆地春季菌源区小麦条锈病菌的毒性结构及优势小种寄生适合度,于2014年和2015年在四川盆地绵阳市涪城区和盐亭县连续两年种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分离小麦条锈病菌,应用中国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对优势小种采用综合病情指数法测定其相对寄生适合度。2014年和2015年的鉴定结果均显示贵农22类群(G22)处于第一位,出现频率分别为38.3%和38.2%;其次是水源11类群和杂46类群。对优势小种G22-83、CYR32和CYR33采用综合病情指数法在田间分小种接种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测定其相对寄生适合度。在群体水平,致病类型G22-83、CYR32和CYR33对四川省109个小麦品种(系)平均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分别为0.1930、0.0560和0.0379,致病类型G22的平均寄生适合度显着高于CYR32和CYR33(P<0.01)。新致病类型G22在四川省近年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上的寄生适合度较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在该地区流行为害。(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樊玉[2](2015)在《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重要气传真菌病害。在我国曾多次发生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鄂西北地处甘肃、四川等越夏菌源基地与河南南部麦区之间,是重要的桥梁地带。其汉江河谷及其周边低海拔地区可以作为条锈菌的冬繁区,这可为包括豫南在内的东、北麦区提供菌源。研究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分子多态性及其菌源关系,对于病害测报和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使用中国鉴别寄主对鄂西北20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毒性多态性分析,利用15对SSR引物对2014年99份标样进行分子多态性分析,选取已知的两个生理小种对5种不同寄主的7个寄生适合度属性进行测定,得出以下结论:1.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CYR32、CYR33,优势类群为Hybrid46类群和水源11类群。除对Yr3b+Yr4b的毒性低于50%外,对大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都存在稳定且高频率的毒性,说明该地区条锈菌群体毒性强,几乎能使所有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均感病。2.2014年各毒性多样性水平指数的数值均大于2013年结果,因此可得出在群体整体水平上2014年的毒性多态性要高于2013年。3.2013年毒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94~1.00之间,说明遗传距离较近,亲缘结构相近;2014年群体的毒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90~0.99之间,虽然相对于2013年遗传相似系数分布较广,遗传距离略远,但毒性遗传距离偏近,毒性结构较相似。4.2014年群体分子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97范围内,群体的整体相似系数略低,遗传距离较远。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系数r=0.30889,可知毒性多态性与分子多态性并无显着相关性,说明二者之间相互独立。5.在侵染铭贤169时,CYR32和CYR33的寄生适合度最高,且在侵染其他品种及其他主成分值的寄生适合度均为CYR32>CYR33。(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郭成瑾,张丽荣,沈瑞清[3](2012)在《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抗病性情况,明确不同菌株的寄生适合度,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用4个马铃薯品种对采自宁夏南部山区的5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株进行了侵染率、病斑面积、产孢能力的测定和寄生适合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克新18号’对供试的晚疫病菌分离株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其次为‘中薯3号’和‘克新1号’,‘费乌瑞它’的抗病性最差;来源于固原原州区的分离株(GL2和GL7)寄生适合度较高,来源于泾源县的分离株(JZ)寄生适合度较弱。采自宁夏不同地区的晚疫病菌分离株对同一马铃薯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晚疫病菌株在不同马铃薯品种上的寄生适合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株存在一定的致病性分化。(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2年06期)
吴会杰,王国芬,徐智斌,井金学,李振岐[4](2005)在《小麦条锈菌突变菌株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CY17,CY31突变菌系在感病品种铭贤169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并利用“病害量”衡量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CY17各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均高于原始菌株,其中CY17mut-4最高,CY17mut-1较高,CY17mut-3,CY17mut-2相差不大,居中;而CY17mut-5最低,各突变菌株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孢子萌发率、夏孢子堆长度、严重度3个属性上。CY31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均低于原始菌株。其中CY31mut-1,CY31mutS-1,CY31mut-2,CY31mutS-2的相对寄生适合度高,CY31mutH-1,CY31mutH-2,CY31mut-6次之,CY31mut-3,CY31mut-5,CY31mut-4最低,其突变菌株间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在夏孢子萌发率、夏孢子堆长度和夏孢子堆密度上有较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S1期)
吴会杰,王国芬,徐智斌,井金学,李振岐[5](2005)在《小麦条锈菌突变菌株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CY17,CY31突变菌系在感病品种铭贤169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并利用“病害量”衡量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CY17各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均高于原始菌株,其中CY17mut_4最高,CY17mut_1,较高,CY17mut_3,CY17mut_2相差不大,居中;而CY17mut_5最低,各突变菌株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孢子萌发率、夏孢子堆长度、严重度3个属性上。CY31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均低于原始菌株。其中CY31mut_1,CY31mutS_1,CY31mut_2,CY31muts_2的相对寄生适合度高,CY31mutH_1,CY31mutH_2,CY31mut_6次之,CY31mut_3,CY31mut_5,CY31mut_4最低,其突变菌株间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在夏孢子萌发率、夏孢子堆长度和夏孢子堆密度上有较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6](2003)在《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间关系的研究——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种方法对5个马铃薯品种与2个毒力不同的晚疫病菌菌系间寄生适合度的测定,对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法(AUDPC)和病斑总面积增长曲线下面积法(AULAGC)间的相互转换公式为:F(AUDPC)=(Sck/S)×F(AULAGC)(其中Sck和S分别表示感病对照组合中每小区叶片总面积和某组合中该品种每小区叶片总面积)。百分率-r值法(I-r)与复合适合度指数法(CFI)之间的相互转换公式为:F(CFI)=exp((F(I-r)-1)×r×lp)(r表示感病对照组合的寄生适合度值,lp为一个潜育期天数)。在所用5种方法中,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法、百分率-r值法和复合适合度指数法比较适合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7](2001)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Ⅱ.室内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试验用 2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 :复合指数法更适用于此病原物。从品种看 ,米拉表现最抗病 ,其次是坝薯 10号、一墩青和克疫 ,克新 1号、无花和坝薯 9号较感病 ,费乌瑞它和紫山药最感病。从菌种看 ,C5的致病性普遍高于C2 ,而C2的致病性又普遍高于C4。(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01年03期)
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8](2001)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试验用 4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寄生适合度 ,结果表明 :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法和百分率r值法易于操作且结果合理 ,适用于此病原物。从菌种看 ,C5和C19的致病性普遍高于C6;从品种看 ,坝薯 10号和一墩青较抗病 ,无花和坝薯 9号次之 ,费乌瑞它最感病。最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01年01期)
朱秋菊,赵美琦[9](2000)在《小麦白粉菌小种-品种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田间设置方块圃和穴植圃 ,进行小麦白粉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在方块圃测定单小种和混小种的流行速率 ;在穴植圃测定单小种和混小种的多项抗性指标 ,并计算了综合病指。通过相关分析表明 ,用流行速率、综合病指和抗性组分中的普遍率、严重度、产孢量推算的寄生适合度之间相关极显着 ,均可作为估计相对寄生适合度的代表性指标(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康立娟,张小风,王文桥,马志强,马振国[10](2000)在《灰霉菌的抗药性与适合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监测了北京、沈阳、保定等地区番茄灰霉菌 (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 ,发现抗多菌灵菌株占监测总数的 74 .6 7% ,抗乙霉威菌株占 2 5.82 % ,还监测到 3株抗多菌灵、乙霉威菌株——即双抗菌株 ;利用菌落直径法和番茄叶片法测定了 3种抗药类型的番茄灰霉菌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的适合度 ,结果表明 ,不同抗药类型菌株在生长速率、致病力、繁殖力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适合度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重要气传真菌病害。在我国曾多次发生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鄂西北地处甘肃、四川等越夏菌源基地与河南南部麦区之间,是重要的桥梁地带。其汉江河谷及其周边低海拔地区可以作为条锈菌的冬繁区,这可为包括豫南在内的东、北麦区提供菌源。研究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分子多态性及其菌源关系,对于病害测报和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使用中国鉴别寄主对鄂西北20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毒性多态性分析,利用15对SSR引物对2014年99份标样进行分子多态性分析,选取已知的两个生理小种对5种不同寄主的7个寄生适合度属性进行测定,得出以下结论:1.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CYR32、CYR33,优势类群为Hybrid46类群和水源11类群。除对Yr3b+Yr4b的毒性低于50%外,对大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都存在稳定且高频率的毒性,说明该地区条锈菌群体毒性强,几乎能使所有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均感病。2.2014年各毒性多样性水平指数的数值均大于2013年结果,因此可得出在群体整体水平上2014年的毒性多态性要高于2013年。3.2013年毒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94~1.00之间,说明遗传距离较近,亲缘结构相近;2014年群体的毒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90~0.99之间,虽然相对于2013年遗传相似系数分布较广,遗传距离略远,但毒性遗传距离偏近,毒性结构较相似。4.2014年群体分子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97范围内,群体的整体相似系数略低,遗传距离较远。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系数r=0.30889,可知毒性多态性与分子多态性并无显着相关性,说明二者之间相互独立。5.在侵染铭贤169时,CYR32和CYR33的寄生适合度最高,且在侵染其他品种及其他主成分值的寄生适合度均为CYR32>CYR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合度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1].王树和,初炳瑶,马占鸿.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菌小种鉴定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2].樊玉.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寄生适合度测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郭成瑾,张丽荣,沈瑞清.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J].植物保护.2012
[4].吴会杰,王国芬,徐智斌,井金学,李振岐.小麦条锈菌突变菌株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吴会杰,王国芬,徐智斌,井金学,李振岐.小麦条锈菌突变菌株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6].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间关系的研究——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
[7].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Ⅱ.室内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1
[8].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1
[9].朱秋菊,赵美琦.小麦白粉菌小种-品种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0
[10].康立娟,张小风,王文桥,马志强,马振国.灰霉菌的抗药性与适合度测定[J].农药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