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传导电解质论文-罗慧茹

质子传导电解质论文-罗慧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子传导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质子导体,BaCe_(0.9)Y_(0.1)O_(3-δ),化学稳定性,电导率

质子传导电解质论文文献综述

罗慧茹[1](2015)在《高稳定性质子传导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型,对于环保且可再生的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极为重要,而质子导体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掺杂的BaCe O3在高温下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但在稳定性方面的缺陷,严重了限制了它的工业化应用,因此,在不影响导电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稳定性,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添加Zn O烧结助剂的Ba Ce_(0.9)Y_(0.1)O_(3-δ)(BCY10)和Br掺杂的Ba Ce_(0.9)Y_(0.1)O_(3-δ),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Ba Ce0.8Y0.2O3-δ-BaZr0.7Pr0.1Y0.2O3-δ(BCY20-BZPY20)。通过XRD、SEM、交流阻抗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材料在CO2和沸水中的稳定性。最后将材料应用于阻抗型氢气传感器上,研究其对氢气的敏感性能。ZnO烧结助剂的添加极大地改善了BCY10的烧结性能,烧结助剂的加入形式对BCY10的性能有所影响,其中添加Zn(NO3)2的BCY10(BCYZn2)具有更致密的结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助剂的添加对BCY10在CO2气氛下的稳定性有所提高,而对其在沸水中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经过1300℃烧结,制得了结构致密的BCY20-BZPY20核壳材料。由于BZPY20的添加导致电导率有所下降,但随添加量的增加,材料在CO2和沸水中的稳定性增强,因此,BZPY20对BCY20的包裹极大地提高了BCY20的稳定性。不同含量的Br掺杂的BCY10,均已形成完好且纯净的相。但Br的掺杂却对材料的烧结起到了阻碍作用,随着Br含量的增加,材料内部的气孔逐渐增多,电导率也有所降低。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Br的掺入提高了BCY10在CO2中的稳定性。经过传感器敏感性能测试,发现在一定氢气浓度氛围内,传感器的界面反应阻抗随氢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5-11-29)

蒋秋妹[2](2012)在《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和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直接将燃料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选择范围广、结构简单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SOFC的商业化发展,关键是降低其操作温度和制造成本。与传统氧离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O-SOFC)相比,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小的活化能值和更高的电池效率,因而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发展。掺杂Ba(ZrCe)O_3系列(BaZrxCe1-x-yMyO_(3-δ),M为稀土元素)质子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质子电导率,是目前中温H-SOFC电解质材料的主要选择;特别是BaZr_(0.1)Ce_(0.7)Y_(0.2)O_(3-δ)(BZCY)质子导体材料,由于其是所有已知的SOFC电解质材料中低于500C下离子电导率最高的材料,而且其在较宽的电池操作温度范围内都能满足化学稳定性的要求,因而成为当前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粉体特性对电解质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凝胶浇注法在制备电解质材料方面显示出突出的优点。因此,本论文分别采用传统悬浮液凝胶浇注法和改进的凝胶浇注法(溶液凝胶浇注法)合成出两种BZCY电解质粉体,进而制备出烧结体,并对两种BZCY粉末和烧结体样品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凝胶浇注法合成的BZCY电解质粉体具有单一的正交钙钛矿相;与悬浮液凝胶浇注法相比,溶液凝胶浇注法得到的BZCY粉末中的Ba、Zr、Ce和Y四种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更接近于BZCY粉末的理论质量百分比,且其成分更为均匀,烧结活性更好。此外,在同一烧结温度下,溶液凝胶浇注法制备BZCY粉体烧结样品的电导率在测试温度范围内(450~800C)都高于由悬浮液凝胶浇注法制备BZCY粉体烧结样品的电导率。湿氢气氛中,1450C,1400C和1350C烧结温度下的溶液凝胶浇注法获得的BZCY电解质粉体烧结样品在500C时的电导率分别为2.89×10~(-2),1.58×10~(-2)和3.68×10~(-3)S/cm,其在450~800C测试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电导活化能分别为13.48,19.25和19.53kJ/mol。H-SOFC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阴极材料性能的制约。有关报道证明:当电解质厚度降低到足够小时,阴极的极化电阻是电池电阻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而通过在传统阴极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材料制备出复合阴极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提高阴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热匹配性。本论文以溶液凝胶浇注法合成的SSC、 SDC和BZCY粉体为原料,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出SSC-xSDC-(0.3-x)BZCY(x=0.1,0.15,0.2)叁相复合阴极材料,并对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微观组织、热膨胀性能、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1100C烧结3h得到的SSC-SDC-BZCY叁相复合阴极材料试样中的SSC、SDC和BZCY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它们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SSC-xSDC-(0.3-x)BZCY(x=0.1,0.15,0.2)叁相复合阴极样品的开孔率、平均热膨胀系数和极化电阻都随着SDC含量的增加或BZCY含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其烧结收缩率和电导率却随着SDC含量的增加或BZCY含量的减少而增大。1100C烧结3h的SSC-xSDC-(0.3-x)BZCY(x=0.1,0.15,0.2)叁相复合阴极样品的开孔率分别为30.24%,29.58%和18.48%;烧结收缩率分别为4.8%,6.45%和6.92%;在200~800C范围内的平均TEC值分别为18.3×10-6K-1,18.0×10-6K-1和17.6×10-6K-1;在450C时的电导率分别为235.3,303.1和342.3S/cm;在700C时的极化电阻分别为1.33·cm2,1.30·cm2和0.77·cm2。上述叁相复合阴极材料具有传导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的能力,可以让质子、氧离子和电子同时迁移用于氧还原反应,能够将阴极层的叁相反应界面扩展至整个阴极层,从而增大催化反应的叁相界面,减少H-SOFC的阴极极化阻抗。促进H-SOFC的实用化发展,一方面要研制高性能的电解质材料和减少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另一方面还要优化电池制备工艺以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本论文采用单步干压/共烧工艺优化电池阳极微区结构,制备出NiO-BZCY(多孔层)/NiO-BZCY(功能层)/BZCY/SSC-0.2SDC-0.1BZCY四层H-SOFC单电池,并以单步干压/共烧工艺制备出NiO-BZCY/BZCY/SSC-0.2SDC-0.1BZCY叁层H-SOFC单电池以作性能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四层单电池在700C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97.79mW·cm~(-2),开路电压为0.940V,电极极化电阻为0.65·cm~2;叁层单电池在700C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29.46mW·cm~(-2),开路电压为0.937V,电极极化电阻为0.73·cm~2。与叁层单电池的阳极微结构相比,四层单电池的多孔阳极层可以增大阳极区域的叁相反应界面,降低阳极的极化电阻,提高单电池的输出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2-04-01)

贺红伟[3](2011)在《PEM燃料电池内聚电解质及质子传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可是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给未来社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全世界正在研究能取代石油的新能源。燃料电池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个方案,其中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有高效节能、工作电流大、比功率高、比能量大、工作温度低、使用固体电解质膜、可以避免电解质腐蚀和工作稳定等优点,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国家都在进行PEM燃料电池研究,并把它作为未来的电动能源。目前主要有叁种化学键合方法合成聚电解质,随着各种活性可控聚合反应技术(例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的成功发现,使得精确控制合成不同纳米级别、结构及形状等参数的聚电解质成为可能。聚电解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根据不同的原子类型,功能基团和主链侧链等合成的聚电解质功能各异。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星形聚电解质支链数量和支链单体个数对星形聚电解质构象和性能的影响,以及溶剂中反离子化合价对星形聚电解质的影响,得到星形聚电解质的吸附能力与反离子化合价有关的结论。还讨论了两个星形聚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现星形聚电解质之间的排斥力与两星形聚电解质之间的距离以及反离子化合价有关。聚电解质在溶剂中解离成带负电的聚电解质链和带正电的离子。根据混合热△Hm和混合熵△Sm的不同,溶液可以分成四种:(1)理想溶液;(2)正规溶液;(3)无热溶液;(4)不正规溶液。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采用的聚电解质溶液都假定为第3类无热溶液;为了更实际准确的研究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特性,应该讨论第4类溶液。在LJ势能函数中引入一个参数β,通过改变β的大小来调节溶剂的效应,结果显示随着β的增大,即溶剂由良溶剂不断变化为不良溶剂,星形聚电解质刷不断坍塌;同时发现Bjerrum长度对星形聚电解质构象有一定的影响,提高λB,星形聚电解质构象伸展能力下降,反离子的结合强度增强。本文还引入了连续—粒子耦合多尺度算法,这种算法把系统分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的粒子区域,采用NS方程的连续区域,以及粒子区域和连续区域之间的耦合区域。采用连续—粒子耦合算法研究接枝在壁表面的聚合物刷的剪切流动,分别研究Couette剪切流动和振荡剪切流动,得到聚合物刷对剪切流动起阻尼作用,而且聚合物刷垂直于剪切流动方向的速度变化形式跟剪切流动的形式有关系。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是目前燃料电池中最常用的质子交换膜,所以本文研究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给出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聚合物链在叁维空间的螺旋形结构,并发现氟碳主链在左视图中呈现圆柱形管道结构。讨论了磺酸基团侧链的长度和膜内水含量对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的影响。国内关于聚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成和综述,本论文关于聚电解质研究填补了国内星形聚电解质模拟研究的空白,同时还引入了一种多尺度算法来讨论聚合物刷,最后从质子交换膜原子结构方面讨论质子在膜内的传导,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也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5-01)

陈林[4](2011)在《自组装燃料电池HPA/meso-silica无机质子传导电解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Pt资源短缺与燃料电池电极催化方式的矛盾已经成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业应用必须逾越的技术瓶颈。2007年全球Pt产量约为6.66百万盎司,供应缺口已经超过0.256百万盎司。运行温度高于100℃的高温燃料电池被认为可以克服催化剂中毒、加快电极反应速率、简化水热管理系统、降低催化剂中贵金属Pt的使用量,因而成为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当前广泛应用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如Nafion膜,Dupont公司)质子传导率严重依赖液态水,在电池温度升高时由于液态水含量下降电导率很低,因此难以在100℃以上运行。无机质子传导材料近年来逐步进入高温燃料电池研究者的视线,由于不受玻璃化温度的限制从而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高温燃料电池用质子传导材料。本文基于之前介孔SiO2负载磷钨酸这种无机传导材料的研究,利用Nafion作助表面活性剂,采用静电多相自主装的方法合成了Nafion/介孔SiO2/磷钨酸无机质子交换膜,研究了这种无机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和高温下的性能。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自制的测试粉末质子电导率的装置,测试了HPW(磷钨酸),HPMo(磷钼酸),HSiWO[硅钨酸)叁种无机酸的质子电导率,其中HPW17H2O在15℃电导率为0.015S/cm,高于HSiW,与HPMo相当,但考虑其优越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所以选取HPW负载在有序的氧化硅无机质子交换膜上。(2)采用多相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利用Nafion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合成了高度有序的Nafion/介孔SiO2/磷钨酸电解质,小角XRD结果表明其高度有序且具有二维六方孔道结构,孔道直径为6nm。场发射SEM元素分析膜中含有硫、钨等元素,证明Nafion、磷钨酸在膜中分布均匀。膜在低温和高温都表现出较高的质子传导率,在200℃,干态下膜的电导率高达0.044S/cm。(3)不同Nafion含量的Nafion-Silica-HPW电解质通过多相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而成,并对其当结构及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Nafion成分低于30wt%时,Nafion-Silica-HPW电解质拥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当Nafion含量增加至40%时,无法形成周期性的有序结构。Nafion-Silica-HPW电解质的吸水率随着Nafion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高吸水率接近100%,具有较好的高温保水能力,低于30wt%Nafion无机膜在高温和低温均表现出较高的质子传导能力,40wt%Nafion含量的无机膜低温性能突出,但高温性能较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王盎然,包永忠,翁志学,黄志明[5](2008)在《丙烯腈-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质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crylonitrile-sodium styrene sulfonate copolymer/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in situ aqueous precipitation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onitrile(AN)and sodium styrene sulfonate(SSS)in the presence of 4-vinylbenzene sulfonate intercalat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MgAl-VBS LDHs)and transferred to acrylonitrile-styrene sulfonic acid(AN-SSA)copolymer/LDHs nanocomposites as a proton-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lyte.MgAl-VBS LDHs were prepar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and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MgAl-VBS LDH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elemental analysis.X-ray diffraction result of AN-SSS copolymer/LDHs nanocomposites indicated that the LDHs layers were well dispersed in the AN-SSS copolymer matrix.All the AN-SSS copolymer/LDHs nanocomposites showed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compared with the pristine AN-SSS copolymer,as identified by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he methanol crossover was decreased and the proton conductivity was highly enhanced for the AN-SSA copolymer/LDHs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 systems.In the case of the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2%(by mass)LDHs,the proton conductivity of 2.60×10 -3 S·m -1 was achieved for the polymer electrolyte.(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08年06期)

李海滨[6](2008)在《无机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质子传导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传导离子而隔绝电子的电解质膜。有机聚合物电解质膜(如Nafion)已经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开发,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求在高湿度下工作,限制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低于100度,致使燃料的催化反应速度慢、能量利用效率低;一氧化碳吸附引起白金催化剂中毒,使得燃料改质的要求及成本显着提高。与此对应,可工作于150-250度的质子(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能量储存与转换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7-01)

李雪,赵海雷,张俊霞,张翠娟[7](2007)在《SOFC用钙钛矿型质子传导固体电解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型高温质子导体BaCeO3、SrCeO3和MZrO3在纯H2气氛中为纯质子导体,但在SOFC工作条件下,有些表现为质子、氧离子,甚至电子的混合导体,有些质子导体在CO2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较差。通过掺杂和化学计量比的控制,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改善。介绍了钙钛矿型质子导体SOFC的工作原理、质子传输机理及SOFC用电解质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07年04期)

胡琳娜,彭会芬,张跃兴,郭振华[8](2006)在《中温、低湿条件下燃料电池电解质的质子传导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的高效发电装置,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安全可靠、环保等优点,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燃料电池电解质的质子传导性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研究中温、低湿条件下燃料电池电解质的质子传导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燃料电池用电解质材料,用Zahner Elektrik IM6e(本文来源于《2006年中国固态离子学暨国际电动汽车动力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龚春丽,管蓉,杨世芳,邹华,陆威[9](2005)在《聚合物质子传导电解质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质子传导电解质膜(或称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电解质和隔膜,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EMFC的性能。本文对目前已商业化的全氟磺酸膜和部分氟化膜以及目前正在大力开发的非氟化质子交换膜的状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这些质子交换膜的结构、制备、性能以及它们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5年02期)

河村和宏[10](2001)在《甲醇燃料电池用的电解质膜片的超质子传导玻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抑制完全透过电解质膜片的甲醇切断现象,提高较低的发电效率的问题。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其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高 DMFC 的动作温度直至200℃时电极催化剂的活性就提高了。但是,随着催化剂活性的提高,由于电极反应所消耗的甲醇量也随之增大。因(本文来源于《轻型汽车技术》期刊2001年06期)

质子传导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直接将燃料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选择范围广、结构简单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SOFC的商业化发展,关键是降低其操作温度和制造成本。与传统氧离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O-SOFC)相比,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小的活化能值和更高的电池效率,因而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发展。掺杂Ba(ZrCe)O_3系列(BaZrxCe1-x-yMyO_(3-δ),M为稀土元素)质子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质子电导率,是目前中温H-SOFC电解质材料的主要选择;特别是BaZr_(0.1)Ce_(0.7)Y_(0.2)O_(3-δ)(BZCY)质子导体材料,由于其是所有已知的SOFC电解质材料中低于500C下离子电导率最高的材料,而且其在较宽的电池操作温度范围内都能满足化学稳定性的要求,因而成为当前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粉体特性对电解质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凝胶浇注法在制备电解质材料方面显示出突出的优点。因此,本论文分别采用传统悬浮液凝胶浇注法和改进的凝胶浇注法(溶液凝胶浇注法)合成出两种BZCY电解质粉体,进而制备出烧结体,并对两种BZCY粉末和烧结体样品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凝胶浇注法合成的BZCY电解质粉体具有单一的正交钙钛矿相;与悬浮液凝胶浇注法相比,溶液凝胶浇注法得到的BZCY粉末中的Ba、Zr、Ce和Y四种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更接近于BZCY粉末的理论质量百分比,且其成分更为均匀,烧结活性更好。此外,在同一烧结温度下,溶液凝胶浇注法制备BZCY粉体烧结样品的电导率在测试温度范围内(450~800C)都高于由悬浮液凝胶浇注法制备BZCY粉体烧结样品的电导率。湿氢气氛中,1450C,1400C和1350C烧结温度下的溶液凝胶浇注法获得的BZCY电解质粉体烧结样品在500C时的电导率分别为2.89×10~(-2),1.58×10~(-2)和3.68×10~(-3)S/cm,其在450~800C测试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电导活化能分别为13.48,19.25和19.53kJ/mol。H-SOFC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阴极材料性能的制约。有关报道证明:当电解质厚度降低到足够小时,阴极的极化电阻是电池电阻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而通过在传统阴极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材料制备出复合阴极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提高阴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热匹配性。本论文以溶液凝胶浇注法合成的SSC、 SDC和BZCY粉体为原料,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出SSC-xSDC-(0.3-x)BZCY(x=0.1,0.15,0.2)叁相复合阴极材料,并对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微观组织、热膨胀性能、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1100C烧结3h得到的SSC-SDC-BZCY叁相复合阴极材料试样中的SSC、SDC和BZCY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它们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SSC-xSDC-(0.3-x)BZCY(x=0.1,0.15,0.2)叁相复合阴极样品的开孔率、平均热膨胀系数和极化电阻都随着SDC含量的增加或BZCY含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其烧结收缩率和电导率却随着SDC含量的增加或BZCY含量的减少而增大。1100C烧结3h的SSC-xSDC-(0.3-x)BZCY(x=0.1,0.15,0.2)叁相复合阴极样品的开孔率分别为30.24%,29.58%和18.48%;烧结收缩率分别为4.8%,6.45%和6.92%;在200~800C范围内的平均TEC值分别为18.3×10-6K-1,18.0×10-6K-1和17.6×10-6K-1;在450C时的电导率分别为235.3,303.1和342.3S/cm;在700C时的极化电阻分别为1.33·cm2,1.30·cm2和0.77·cm2。上述叁相复合阴极材料具有传导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的能力,可以让质子、氧离子和电子同时迁移用于氧还原反应,能够将阴极层的叁相反应界面扩展至整个阴极层,从而增大催化反应的叁相界面,减少H-SOFC的阴极极化阻抗。促进H-SOFC的实用化发展,一方面要研制高性能的电解质材料和减少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另一方面还要优化电池制备工艺以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本论文采用单步干压/共烧工艺优化电池阳极微区结构,制备出NiO-BZCY(多孔层)/NiO-BZCY(功能层)/BZCY/SSC-0.2SDC-0.1BZCY四层H-SOFC单电池,并以单步干压/共烧工艺制备出NiO-BZCY/BZCY/SSC-0.2SDC-0.1BZCY叁层H-SOFC单电池以作性能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四层单电池在700C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97.79mW·cm~(-2),开路电压为0.940V,电极极化电阻为0.65·cm~2;叁层单电池在700C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29.46mW·cm~(-2),开路电压为0.937V,电极极化电阻为0.73·cm~2。与叁层单电池的阳极微结构相比,四层单电池的多孔阳极层可以增大阳极区域的叁相反应界面,降低阳极的极化电阻,提高单电池的输出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子传导电解质论文参考文献

[1].罗慧茹.高稳定性质子传导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5

[2].蒋秋妹.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和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3].贺红伟.PEM燃料电池内聚电解质及质子传导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陈林.自组装燃料电池HPA/meso-silica无机质子传导电解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5].王盎然,包永忠,翁志学,黄志明.丙烯腈-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质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08

[6].李海滨.无机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质子传导性能[C].第十四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能量储存与转换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08

[7].李雪,赵海雷,张俊霞,张翠娟.SOFC用钙钛矿型质子传导固体电解质[J].电池.2007

[8].胡琳娜,彭会芬,张跃兴,郭振华.中温、低湿条件下燃料电池电解质的质子传导性能研究[C].2006年中国固态离子学暨国际电动汽车动力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9].龚春丽,管蓉,杨世芳,邹华,陆威.聚合物质子传导电解质膜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

[10].河村和宏.甲醇燃料电池用的电解质膜片的超质子传导玻璃的研究[J].轻型汽车技术.2001

标签:;  ;  ;  ;  

质子传导电解质论文-罗慧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