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际学习任务在大学综合英语课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方愉涵[1](2021)在《POA文献对比分析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内容计量分析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婷,张若兰[2](2021)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英语网课教学实践》文中提出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追踪整个学期的线上教学过程,展示了综合英语网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时,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以及笔者的教学反思。结果显示,"产出导向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了学生的产出能力。
张群星[3](2020)在《浅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模式改革》文中研究表明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集中了基础知识、学习技能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根据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教师需将重心放在学生人文素养、语言运用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徐真真[4](2020)在《小学英语任务型单元教学行动研究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个案》文中认为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以生为本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并注重设置真实的语境,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研究主要以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There is a big bed”单元为个案,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参考,在G市L小学五年级选取两个班为试验班,进行任务型单元教学行动研究,根据设计思路以及实施效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不断优化实施方案。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阐明了本研究选题的意义与价值、研究的问题、选择的对象等。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单元教学以及任务型单元教学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小学英语任务型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特点,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思想指引。第二章为英语课程任务型单元教学的基本理论。本研究分别从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明确英语课程任务型单元教学的内涵、特点、流程以及基本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三章为任务型单元教学的行动研究,包括方案设计、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三个部分。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制定计划,进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第四章为结论和建议部分。该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两轮行动研究的结果得出研究结论;针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及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单元为个案,进行任务型单元教学行动研究,不仅可以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也为任务型单元教学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陈艳芳[5](2020)在《体演文化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旅游ZY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前往中国出差、旅游的西方人与日俱增。不同文化影响下的跨文化交际误解是酒店接待外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故酒店员工不仅要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更要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体演文化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与表演目标语言国家的行为文化,使之与该国人们进行得体、自然的交流。它强调文化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昆明市旅游ZY学校为例,试图将体演文化法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英语》课程中。在跨文化交际和体演文化法、酒店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得出2017级酒店管理班的教学情况和体演文化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餐厅就餐服务》为专题、以丽思卡尔顿酒店文化为参考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课。专题测试结果显示,该班学生在跨文化口语交际能力上有所提升。通过前后测问卷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体演文化法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最终,笔者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大方面为体演文化法在今后的应用研究领域提出实施建议。
白雪[6](2020)在《“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校外语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高校生源英语水平、英语能力评价标准以及外语人才培养渠道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外语教育任务主要是由大学英语课程来承担的,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需求端对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任务进行调查分析,也很有必要从供给端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课程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明确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程未来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明确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起点和条件。本研究提出了两个问题:(1)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主要面临着哪些方面需求?(2)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如何?针对问题(1),笔者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概念进行定义并确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的两个维度,即课程需求调查和课程设置调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结构)。然后,笔者对需求分析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设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研究的维度。同时,笔者对近三年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二次分析,从中总结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需求的基本状况,并以此作为本研究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调查的基础。依据上述需求分析研究的维度,笔者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全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有关外语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调查,采用本文设计的问卷对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进行调查,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应届本科生校招岗位要求中的外语内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在课程目标方面,高校本科生培养是以普通人才为主、高端人才为辅,这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应届本科生的需求状况吻合;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学生对CET考试成绩非常注重,然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本科生没有做出相关要求;部分专业对本科生英语水平要求偏高。(2)在课程内容方面,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大学英语做出了知识、能力的区分,但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英语能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最注重的是阅读和口语,学生注重的是口语和阅读,而社会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口语和写作;通用英语内容是基础,但是各方更重视的是学术英语,尤其是文献阅读;部分专业对跨文化交际英语内容有强烈兴趣,而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此需求较少。(3)在课程结构方面,各方对通用英语课程的需求最大,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各方对学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最为重视;大学英语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松散,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密切。针对问题(2),笔者依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的维度,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双一流”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学英语教师访谈,设计出教师调查问卷,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依据这两个调查的结果和上述需求调查的结论,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在课程需求方面,存在着各方对课程目标需求的分化、对英语能力需求的变化以及对英语内容需求的差异化等问题。(2)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部分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过高以及英语课程之间关系不清等问题。(3)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不同类课程的内容同质化、具体课程繁多以及“金课”数量偏少等问题。(4)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大学英语课程结构隐性化、固定化以及课程功能和管理错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高校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面临的问题,笔者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建议。本研究的成果有助于高校课程管理者、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理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需求变化以及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对高校立足于我国外语教育现状并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建设兼顾满足现实需求和引领发展、兼顾培养一流人才和各层次人才协同发展、兼顾高校各具特色和高校服务于国家战略等多层次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此外,本研究也为研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参考。因为数据来源局限性等问题,本研究提出的观点和论据只是一家之言,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的讨论只涉及了其中部分内容,希望后续研究者能从教材、师资、课堂教学等角度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向慧[7](2020)在《“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因此,“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素质的精准研判,也是职业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回应。综合来看,劳动者素质发展从经验到技能、再到经验与技能相结合、技能与知识结合,最终集知识、技能、创新为一体,同时教育内容上也经历了“应会”、“应知应会”并重到三型合一的发展过程,从而职业教育政策、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逻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亟需按照“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进行培养,按照“三型”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是落实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首先,按照目的性抽样原则并结合区域分布和培养方案结构,确定11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样本,对发布时间、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培养方案更新调整具有滞后性、较少院校认识到商务实践的重要性,且存在培养目标偏向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和缺乏创新类课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学标准缺失而课程导向偏离,“三型”劳动者培养要求新而课程适应滞后,专业建设历史短而无课程模板借鉴。然后,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17494条有效数据,按照大数据分析理念,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诉求体现为对相关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贸业务运作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学生能力体系与社会需求不契合,人才供需脱节,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对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充分、课程设置中企业角色不到位。因此,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尤为迫切。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按照职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原则,以企业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个性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的自觉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提出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优化课程目标,对标企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三者有机统一;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促进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中心向岗位任务中心转化,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包括增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创新类课程、商务实际操作技能课程、补充中西方商务文化等。围绕“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以“岗位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岗位任务架构主题模块,呈现“串行-相连”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的“米”字型课程样态。与此同时,为保证这一课程设置顺利实现“三型”目标,还需要健全专业课评估措施,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夯实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机制。
李向勤[8](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着。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李星磊[9](2019)在《自我决定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优化策略研究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进入高校,学生的学习时间自主化,怎么促进学生达到高效地自主学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凸显尤为得尤为重要了。笔者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大学英语期末成绩的统计并结合自己实践的经验,发现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不足。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笔者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在自主、自我和归属三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以求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进而优化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笔者以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为例,以教学基本流程为纵向维度,以学习动机理论中的自主需求、自我需求以及归属需求为横向维度,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分别进行前、中、后期三次学习动机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自主需求、自我需求和归属需求的原因,凸显翻转的典型问题;其次,基于问卷调查的结论,笔者采用访谈法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师生进行深入访谈,探究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影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在某些课程实施流程阶段的自主需求、自我需求与归属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具体表现为课前视频制作和内容编排的方式缺乏合理性,课上知识检测、引导方式和师生互动的设计不充分,课后教师答疑、师生反馈和互动的渠道不便利三方面。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优化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以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自主需求以及归属需求。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首先,明确视频任务与目标、优化视频的设计和推动视频线下运作,满足学生自主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其次,编排视频的内容、精简视频的内容、优化检测的方式和加强课后的反馈,满足学生自我需求,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胜任体验;最后,加强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满足学生归属需求,激发并内化学生学习动机。由此优化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唐瑞[10](2019)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自21世纪初传入我国之后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评。本文旨在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出结论,并作出反思。
二、交际学习任务在大学综合英语课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际学习任务在大学综合英语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英语网课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产出导向法 |
三、产出导向法在综合英语网课中的实践 |
(一)学习平台以及学生背景介绍 |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设计 |
(三)教学流程 |
1. 驱动 |
2. 促成 |
子任务1:熟悉丘吉尔演讲的历史背景 |
子任务2:学习丘吉尔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
子任务3:学习发表演讲的技巧 |
3. 评价 |
四、教学反馈 |
(一)教学方法的反馈 |
(二)学习收获的反馈 |
(三)学习问题的反馈 |
五、教学反思及建议 |
(一)教学反思 |
(二)教学建议 |
六、结语 |
(3)浅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模式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改革原则 |
三、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与不足 |
(一)教学内容单一 |
(二)教学方式落后 |
(三)评价方式单一 |
(四)师资力量缺乏 |
四、综合英语课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
(一)教学素材的改革 |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
(三)学习方法的改革 |
五、结语 |
(4)小学英语任务型单元教学行动研究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单元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改革的迫切需要 |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
(三)任务型单元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一)单元教学相关研究 |
(二)任务型单元教学相关研究 |
四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任务型单元教学基本理论 |
一、概念界定 |
(一)英语课程任务型单元教学的内涵 |
(二)英语课程任务型单元教学的特点 |
(三)英语课程任务型单元教学的流程 |
二、基本理论 |
(一)认知发展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情境教学理论 |
第三章 任务型单元教学行动研究 |
一、方案设计 |
(一)分析课程标准 |
(二)明确单元总目标 |
(三)制定单元评价标准 |
二、实施过程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三、效果评价 |
(一)学生目标达成对比分析 |
(二)单元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任务型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 |
(二)任务型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过程性学习 |
(三)任务型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学习 |
二、建议 |
(一)注重任务设计 |
(二)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体演文化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旅游ZY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体演文化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二、体演文化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三、目前中职《酒店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
四、述评及研究展望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与体演文化教学法 |
一、跨文化交际 |
二、体演文化教学法 |
第二节 酒店文化理论 |
一、酒店文化的内涵 |
二、酒店文化的结构 |
三、酒店文化的作用 |
第三章 昆明市旅游ZY学校《酒店英语》教学现状研究 |
第一节 昆明市旅游ZY学校《酒店英语》教学调查及问题分析 |
一、教学现状调查 |
二、教学问题分析 |
第二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酒店英语》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学习基础:学生已具有一定程度的酒店英语口语基础 |
二、学习认识:学生已认识到自身基础差和不努力的缺陷 |
三、学习方式:学生已基本接受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
四、客观条件:酒店英语教师对体演文化实践课的支持和帮助 |
第四章 体演文化法在昆明市旅游ZY学校《酒店英语》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准备 |
一、教学对象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内容 |
第二节 教学实施 |
一、第一课时:丽思卡尔顿酒店文化课 |
二、第二课时:“迎客入座”主题 |
三、第三课时:“点餐服务”主题 |
四、第四课时:“上菜服务”主题 |
五、第五课时:“席间服务”主题 |
六、第六课时:“结账服务”主题 |
七、第七课时:《餐厅就餐服务》体演课 |
第三节 教学检测 |
一、专题测试 |
二、测试结果 |
第五章 体演文化法在昆明市旅游ZY学校《酒店英语》中应用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一节 效果分析 |
一、前测问卷分析 |
二、后测问卷分析 |
三、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实践评价 |
一、实践中突出的优势 |
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
第六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中应用的实施建议 |
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 |
一、教师要精通专业知识,灵活使用体演文化教学法 |
二、教师应根据酒店实际工作使用《酒店英语》课堂讲义 |
三、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体演活动为主”进行教学 |
第二节 学生的学习 |
一、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
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演文化故事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 C 学生学习情况前测 |
附录 D 学生学习情况后测 |
附录 E《餐厅就餐服务》专题讲义 |
附录 F《餐厅就餐服务》专题测验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流程与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大学英语课程 |
2.1.1 课程的定义 |
2.1.2 大学英语课程研究 |
2.1.3 “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 |
2.1.3.1 对“大学英语课程”三个层面的理解 |
2.1.3.2 “大学英语课程”的涵义 |
2.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
2.2.1 课程设计理论 |
2.2.2 英语课程设计理论 |
2.2.3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
2.2.3.1 课程教学指导文件要求 |
2.2.3.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探索 |
2.2.3.3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
2.2.3.4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课程群 |
2.2.4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定义 |
2.2.4.1 课程设计、外语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 |
2.2.4.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内涵 |
2.2.5 课程设置的研究维度 |
第三章 需求分析理论研究 |
3.1 需求分析理论 |
3.2 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分析模式研究 |
3.3 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调查研究 |
3.3.1 社会需求 |
3.3.2 高中毕业生的英语能力 |
3.3.3 在校师生需求 |
3.3.4 毕业生 |
3.4 需求分析的调查维度 |
第四章 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调查分析 |
4.1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
4.1.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4.1.2 数据统计 |
4.2 学生需求 |
4.2.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4.2.2 数据统计 |
4.3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 |
4.3.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4.3.2 数据统计 |
4.4 分析与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 |
5.1 “双一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 |
5.1.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5.1.2 数据统计(中国高校) |
5.1.3 数据统计(英美高校) |
5.2 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 |
5.2.1 研究设计 |
5.2.2 教师访谈 |
5.2.3 问卷编制与试测 |
5.2.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5.2.5 数据统计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问题与建议 |
6.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6.1.1 课程需求:分化、变化与差异化 |
6.1.2 课程目标:需求过高、关系不清 |
6.1.3 课程内容:同质化、种类繁杂、“金课”少 |
6.1.4 课程结构:隐性化、固定化与错位 |
6.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
6.2.1 课程需求选择的科学合理性 |
6.2.2 课程目标的动态多元性 |
6.2.3 课程内容的层次复杂性 |
6.2.4 课程结构的灵活多样性 |
6.3 小结 |
第七章 研究总结 |
7.1 研究过程 |
7.2 研究发现 |
7.3 研究创新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
(7)“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国家意志之导向:高职“三型”劳动者培养的政策要求 |
2.现实困境之诉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实际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3.文献述评与启示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三型”劳动者 |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
3.课程设置 |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框架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七)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创新点 |
一、“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理论分析 |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
1.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
2.需求分析理论 |
(二)培养“三型”劳动者的逻辑分析 |
1.培养“三型”劳动者是历史的必然 |
2.培养“三型”劳动者是逻辑的必然 |
(三)“三型”劳动者培养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
1.“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 |
2.“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技能要求 |
3.“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要求 |
4.“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要求 |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
(一)样本提取 |
1.样本总体 |
2.研究样本 |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1.培养目标定位 |
2.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的现状分析 |
3.专业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 |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透视 |
1.培养目标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 |
2.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 |
3.技能培训不充分,理论、实践“脱钩” |
4.职业发展难支撑,创新课程匮乏 |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1.专业教学标准缺位,课程导向偏离 |
2.“三型”目标新,课程适应滞后 |
3.专业建设历史短,无课程模板借鉴 |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需求:基于企业招聘数据的分析 |
(一)数据采集 |
1.数据信息源及工具 |
2.数据采集目的 |
3.数据采集分析过程 |
(二)数据分析 |
1.数据编码 |
2.企业需求现状分析 |
(三)结果讨论 |
1.结论:企业岗位要求与“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吻合 |
2.问题:既定培养目标与企业“三型”需求对接不精准 |
3.原因:课程设置中的企业角色不到位 |
四、“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设计 |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和依据 |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 |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 |
(二)优化课程目标: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 |
1.基础知识目标 |
2.职业技能目标 |
3.创新能力目标 |
4.“三型”目标的有机统一 |
(三)优化课程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 |
1.从学科体系中心到岗位任务中心 |
2.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 |
(四)优化课程结构:以“三型”目标牵引岗位任务主题模块 |
1.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基本要求 |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样态 |
五、“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 |
(一)健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估措施 |
(二)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 |
(三)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建设 |
(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8)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价值 |
1.3.2 理论价值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
2.1.2 英语演讲 |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
2.4.4 项目学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
3.4.1 总体思路 |
3.4.2 .实施步骤 |
3.4.3 研究过程 |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3.5.1 数据收集 |
3.5.2 数据分析 |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4.1.1 问题的确立 |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4.2.1 制定行动计划 |
4.2.2 实施行动研究 |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4.3.1 研究过程总结 |
4.3.2 行动研究结果 |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5.1.1 问题的确立 |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5.2.1 制定行动计划 |
5.2.2 实施行动研究 |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5.3.1 研究过程总结 |
5.3.2 行动研究结果 |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6.1.1 问题的确立 |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6.2.1 制定行动计划 |
6.2.2 实施行动研究 |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6.3.1 研究过程总结 |
6.3.2 行动研究结果 |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
7.1.1 测试数据 |
7.1.2 问卷调查 |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
7.1.5 访谈 |
7.2 研究反思 |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
7.3 研究结论 |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
7.6 研究展望 |
7.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自我决定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优化策略研究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1. 学习动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 |
2. 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关注 |
3. 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习动机的需求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1. 翻转课堂 |
2. 学习动机 |
3. 自我决定论 |
(四) 翻转课堂理论基础 |
1. 自主学习理论 |
2. 掌握学习理论 |
(五) 文献综述 |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翻转课堂学习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六)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七) 研究重点与难点 |
一、自我决定论 |
(一) 自我决定论的内涵 |
(二) 自我决定论的维度 |
1. 自主需求 |
2. 自我需求 |
3. 归属需要 |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 |
(一) 四川外国语大学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施流程 |
(二) 调查设计 |
1. 调查缘由 |
2. 调查计划 |
(三) 问卷调查 |
1. 问卷调查目的 |
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 问卷调查对象 |
4. 问卷调查内容 |
5. 问卷调查结论 |
(四) 访谈 |
1. 访谈目的 |
2. 访谈对象 |
3. 访谈内容 |
4. 访谈结论 |
(五) 调查结论 |
三、影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原因分析 |
(一) 影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
1. 学生自主需求的满足 |
2. 学生自我需求的满足 |
3. 学生归属需求的满足 |
(二) 影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分析 |
1. 课前视频制作和内容编排的方式缺乏合理性 |
2. 课上知识检测、引导方式和师生互动的设计不充分 |
3. 课后教师答疑、师生反馈和互动的渠道不便利 |
四、优化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
(一) 满足学生自主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
1. 明确视频课的任务与目标 |
2. 优化视频的设计 |
3. 推动视频线下运作 |
(二) 满足学生自我需求,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胜任体验 |
1. 编排视频的内容 |
2. 精简视频的内容 |
3. 优化检测的方式 |
4. 加强课后的反馈 |
(三) 满足学生归属需求,激发并内化学生学习动机 |
1. 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
2. 加强生生的互动与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1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
1. 课前 |
2. 课中 |
3. 课后 |
三、结论与反思 |
四、交际学习任务在大学综合英语课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POA文献对比分析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内容计量分析法[D]. 方愉涵.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英语网课教学实践[J]. 王婷,张若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
- [3]浅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模式改革[J]. 张群星. 现代英语, 2020(15)
- [4]小学英语任务型单元教学行动研究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个案[D]. 徐真真.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5]体演文化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旅游ZY学校为例[D]. 陈艳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D]. 白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
- [7]“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向慧. 西南大学, 2020(01)
- [8]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9]自我决定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动机优化策略研究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D]. 李星磊.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1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唐瑞. 才智,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