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世代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世代,稳定,水稻,标记,叶鞘,胚乳,粳稻。
早世代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陆作楣,徐保钦,孙大运[1](2010)在《应用两个质量性状测验粳稻品种84-15的早世代稳定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两个质量性状的等位基因差异,重新测验了粳稻品种84-15的早世代稳定特性。结果表明,与84-15杂交的两个组合的F1单株后代,无论是稃尖色,还是籽粒糯性均发生分离,否定了84-15具有早世代稳定性的结论。同时以株高性状为例,分析了变异系数作为数量性状早世代稳定指标的不合理性。还讨论了试验研究工作应避免系统误差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樊仕勇,鲁远源,李超明,蒋刚[2](2008)在《水稻早世代稳定材料表观遗传研究进展(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特殊遗传材料CYAR02在1992年通过了周开达院士等国家级专家组成员的鉴定:该材料具有低频率无性孢子成胚现象,是一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的重要材料。课题组在深入研究中发现:CYAR02会自发产生低频率的异倍体,其中产生的叁倍体和单倍体能够与其它材料杂交(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08年04期)
陆作楣[3](2008)在《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研究的问题和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年来有关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的研究虽有不少报道,但研究方法雷同,因而存在不少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该项研究中,多个研究者采用的材料类型单一,降低了杂交后代分离的总变异量;研究者对抽样误差的影响估计不足,所谓F2株系的小样本抽样,又进一步缩小了株系内变异程度,这就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建议在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的研究中,增加多个质量性状的研究内容,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接近真实。还对表型整齐度与遗传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早世代稳定对育种工作的影响等提出了与研究者不同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方兆伟,樊继伟,钟环,陈庭木,卢百关[4](2007)在《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早世代稳定品种和材料与生产上的优良品种和育种中的优秀材料杂交,在早世代(F2、F3)选择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一致的株系或品系,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新材料。并对早世代稳定品种遗传机制、育种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认为水稻早世代稳定作为一种育种手段,必须和其他育种方法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李伯军[5](2007)在《杂种优势固定与早世代稳定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固定可通过无融合生殖、半配合生殖、染色体变异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实现.在育种实践中,发现了杂种优势在F3代及以前不分离的现象,即早世代稳定,其遗传学机制包括有丝分裂重组机制、体细胞染色体消除机制、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组机制和DNA片段杂交.研究发现,早世代稳定现象发生时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敖光辉,周黎军[6](2007)在《早世代稳定水稻杂交合子传粉授精细胞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稻早世代稳定机理研究推测其杂种合子发生了纯合化事件,本实验对杂种合子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出现染色体片段渗透,体细胞成数分裂等现象。(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周黎军,王丽,魏琴,敖光辉,吴先军[7](2007)在《利用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选育杂交水稻恢复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早世代稳定水稻品系与骨干恢复系杂交,在F2群体中获得早世代稳定株系3个,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明确了2个株系具有可恢性。经过测配F1花粉育性检测,其中1个株系恢复力强,2个测配组合产量优势明显。采用此方法获得杂交水稻恢复系仅需1-2年时间,比传统方法的5-8年明显缩短。(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李伯军[8](2006)在《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特有分子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SR和ISSR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研究遗传行为和基因定位。在对水稻早世代稳定遗传特性的研究中,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68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对28个稳定株系的F_1、F_2、F_3及同组合的分离株系进行了SSR标记分析;选用26个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对5个组合中出现的8个稳定株系及同组合的分离株系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稳定株系的标记带型出现叁种类型:(1)母本带出现,父本带消失;(2)父本带出现,母本带消失;(3)出现非父母标记带型。分离株系表现为杂合标记带。推测水稻早世代稳定是在遗传因子作用下,在杂交受精或合子早期发育中发生了双亲染色体重排,形成纯合的F_1单株。(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周黎军,敖光辉,吴先军,肖祎,廖永祥[9](2005)在《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育种实践表明,水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发生疯狂分离,纯合个体的出现一般需经7~10代,5~8年[1,2]。采用花培[3,4]和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技术[5,6]虽已应用于缩短作物育种时间,但仍耗时耗力。在作物如小麦、大麦、花生、水稻[7~13]等(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10期)
周黎军,李爱仙,吴先军,李仕贵[10](2005)在《早世代稳定水稻的ISSR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2个早世代稳定亲本与4个普通水稻杂交,F2代出现了8个早世代稳定株系。遗传分析表明,稳定株系出现时杂交F1群体分离,同一组合的F2群体中既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又出现按孟德尔分离的株系。利用26个ISSR引物对F2稳定株系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稳定株系出现4种类型的标记带型:母本带型出现,父本带消失;父本带型出现,母本带消失;由双亲的部分标记带组合而成;双亲标记带型消失,而出现新的标记带型。没有出现由双亲标记带组合而成标记带型。ISSR引物900标记的2000bp标记带可以将稳定株系与普通水稻材料划分为两类群。(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5年10期)
早世代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特殊遗传材料CYAR02在1992年通过了周开达院士等国家级专家组成员的鉴定:该材料具有低频率无性孢子成胚现象,是一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的重要材料。课题组在深入研究中发现:CYAR02会自发产生低频率的异倍体,其中产生的叁倍体和单倍体能够与其它材料杂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世代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陆作楣,徐保钦,孙大运.应用两个质量性状测验粳稻品种84-15的早世代稳定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0
[2].樊仕勇,鲁远源,李超明,蒋刚.水稻早世代稳定材料表观遗传研究进展(简报)[J].南方农业.2008
[3].陆作楣.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研究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水稻科学.2008
[4].方兆伟,樊继伟,钟环,陈庭木,卢百关.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
[5].李伯军.杂种优势固定与早世代稳定现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
[6].敖光辉,周黎军.早世代稳定水稻杂交合子传粉授精细胞学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
[7].周黎军,王丽,魏琴,敖光辉,吴先军.利用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选育杂交水稻恢复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7
[8].李伯军.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特有分子标记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6
[9].周黎军,敖光辉,吴先军,肖祎,廖永祥.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J].作物学报.2005
[10].周黎军,李爱仙,吴先军,李仕贵.早世代稳定水稻的ISSR标记[J].遗传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