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柏架起广州电子商务──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支付网关顺利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邓欣然[1](2018)在《区域性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合作共赢的研究 ——以某农村商业银行和支付宝为例》文中提出在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为完善市场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电子商务兴起,传统的支付方式己不能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在电子支付的发展中,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创新、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相伴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向传统金融服务拓展,二者业务发生重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解决了电子商务发展和互联网产业创新中的现金流问题,进一步维护了网络金融环境的安全;此外,在开发过程中,随着更多创新产品的出现,第三方支付被应用到更多领域,并向许多个人和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转移服务,同时满足客户的支付服务需求的多样化。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区域商业银行的关系自其诞生以来就受到关注。第三方支付发展之初,区域性商业银行为从零售市场巨大的交易量中获取利润,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展友好合作,并提供支付网关接口。然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与区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很强的相似性,两者竞争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必须依靠双方的开放与合作,实现双赢,促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进程,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产品创新,与国际市场接轨。基于此,结合作者本人实际工作,本文以某农村商业银行和支付宝为例,以二者合作的可行性为研讨对象,首先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和支付宝的经营、以及双方合作现状开展分析;然后提出完善某农村商业银行和支付宝合作的具体措施,最后结论总结全文,希望对关于某商业银行和支付宝合作的方面的研究有所益助,并对作者的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董燕[2](2018)在《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三方支付作为支付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架起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桥梁,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有效满足了被银行忽视的民众小额高频现金支付需求。从零售支付服务层面推动了整个支付生态系统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创新新高、体量大,已引领改变全球支付产业的变革。保证支付服务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促进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积极发展,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保障国家经济体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利益,均有必要不断地完善监管政策,有效加强监管市场。目前已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办法》为统领,备付金管理制度为核心,全面覆盖多用途预付卡、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支付三大业务模块的支付机构的监察制度模式。第三方支付行业作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产业,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以公共管理学角度,从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理论定义及国外监管经验借鉴出发,简述第三方支付和监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明确指出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约束不够、自治组织发展不够完善、寡头垄断限制不够、监管制度不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缺乏,较难应对高速发展的支付领域。因此对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存在着:法制建设与行业发展不匹配、网联平台监管缺失、垄断势力的形成原因、监管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不健全。进一步得出完善政策的建议,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法律监管、联合发挥网联平台效用、完善反垄断措施、优化监管体系、建立消费者保护机制。实现控制风险与鼓励创新并进,为建立有效全面的监管体系,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
范晓林[3](2011)在《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及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强大的物流需求及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为推进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最合理的综合服务,从而对西部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优势依托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具有较强大的物流需求。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绿色农畜产品和煤炭、电力、绒毛、稀土、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借助西部地区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的持续高涨带动了消费品流通市场的大发展和逐年庞大的外需贸易,形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由于外生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使得企业对物流环境的改善变得尤为迫切,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提上议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己是其必然选择,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加入WTO为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规则。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使通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利用外资的渠道也逐步拓宽。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建设了若于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随着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目前,中国学界对国内物流业研究较多,成果也很多。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后,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对中国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理论与应用研究必须有新突破和提升。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历史、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市场发育程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代物流发展一直比较滞后,理论研究成果也较为零散,对西部区域物流研究成果也较为鲜见。本论文研究将弥补学界对西部地区物流研究之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本论文从区域物流视角切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精益物流和准时制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为基础,在梳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劣势条件及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及西部大开发新10年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原则、战略定位及基本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架构体系和政策体系。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基础系统完整;二是目标定位明确,有一定的战略前瞻性;三是物流架构体系比较独特;四是论文部分内容在相关研究领域属首次提出。论文的不足体现在:一是对现代物流的相关政策解读不够,导致论文中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二是第一手实证资料较少,文献资料较多,故使该论文对整个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微观研究不够;三是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在中国尚属初阶段,论文有些观点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王硕[4](2007)在《电子商务概论》文中提出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正成为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管理手段,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已将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电子商务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企业经营过程的规律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实现电子商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电子商务的社会与法律环境要求以及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与对策等。为了系统地描述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下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营销、谈判、交易、支付以及相关技术保障和环境措施等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本文共分三篇十一章。第一篇为基础篇,着重介绍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业务模式;第二篇为实务篇,系统地描述电子商务的业务过程,包括网络营销、交易谈判、支付、订单处理以及物流配送;第三篇为技术与环境篇,阐述开展电子商务的技术要求、社会管理机制,主要内容有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系统开发技术以及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法律、法规的建设。本文积极吸取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先进性,同时注意形成自身的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精选多个案例,并对其得失做了较详尽的分析,在案例选择上,以本土案例为主,并尽可能选自不同的领域。(2)保持内容的先进性。在内容选取时,参阅了大量相关的科技文献,并与自身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教材之中,力争反映电子商务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前沿。(3)注重学科融合。电子商务是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注重将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经济学等知识有机融为一体,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理解交易过程,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
张帆[5](2002)在《网络银行的发展及湖南省网络银行业的战略》文中提出本论文通过比较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银行业发展状况与湖南省网络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理论和商业银行学,定性地分析研究了网络银行业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湖南省网络银行的基本构架、安全认证体系的建立、网络银行内部风险的管理、如何加强央行监管能力、怎样推动湖南电子商务地方性政策法规建设、如何改善湖南省网络银行的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湖南网络银行业发展规划,设计了一种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联结企业、商家、个人的一体化的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李冲[6](2000)在《《案例》:迈向网络化社会、创造企业新优势——广东电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一篇战略管理的教学案例,全文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案例部分和案例分析部分。 案例部分对广东电信发展作了简单介绍,广东电信走过了辉煌之路,但从新世纪起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创造企业新优势,将进行战略转移,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广东电信创造企业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案例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和广东电信电子商务实践,引出了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案例分析部分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说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其所处的环境与自身优势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情况研究和对广东电信自身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新世纪广东电信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近期的具体实施策略。
高宏华[7](2004)在《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台湾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是攸关台湾未来经济发展之荣枯,其重要性可谓是台湾生存的命脉。 但因近年来,台湾遭逢各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亚洲金融风暴、九·二一大地震、SARS疫情、政党轮替、政治不安、社会不稳,加上美国发生9·11恐怖攻击和对伊拉克用武等外在因素,总总都对台湾经济造成伤害。 岛内也有土地成本高居不下,劳动成本高、劳动力不均衡等不利因素。而开发中国家近几年来努力发展,让以外销导向型的台湾倍感压力,于是产业出走,失业率攀升。 两岸关系尚未改善,阻碍经济发展,台湾上下都是在集思解决之道,本文特别分析自1988年来,各学者专家立论,并解读2004年5月17日中国台办对台七点声明后,提出建议两岸签订“紧密经济合作框架”(CECF:Closer Economic Operate Framework)。 企业的荣枯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探讨台湾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本文以历史分析方法,在第二篇台湾经济发展历程与模式,从二战后开始,直到今日,对近60年的历史做一整理,再从第三篇台湾企业在台湾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战略角色,讨论到第四篇大陆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模式,第五篇台湾企业在大陆经济发展中的战略表现,第六篇探讨台湾企业在大陆民族地区之发展战略,第七篇对台湾企业作针贬,以SWOT分析,并以五力分析法探讨台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第八篇,台湾企业发展之区位策略,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区位理论为依据,调查分析法为工具,分别就台湾的中小企业、上市上柜企业和跨国企业做区位策略分析,并求出结果。全文最后在第九篇做出三点结论、二点建议。 结论是: 一、台湾经济情势险峻 二、要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三、台湾企业要运用大陆广大市场和国际关系积极全球布局 建议如下: 一、两岸签订紧密经济合作框架(CECF,Closer eeonomie CooprateFramework) 二、台湾企业发展战略:一条路径两面市场,亦即透过大陆这条路径,可以得到大陆市场和世界广大市场。 要落实这一个战略,台湾企业必须: 1.深入大陆市场 2.积极布局区域经济体 3.创新策略 4.品牌策略 5.从全中国区位布局,寻求互补性
胡筱舟[8](2002)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当90年代开始政策优势消失怠尽的时候,是什么力量使深圳高速发展的大旗屹立不倒?是什么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实力位居第五的大城市?是什么使深圳重新超过上海,在2002年的调查中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使深圳有了持续发展的魔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当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浪潮扑面而来的时候,深圳把握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脉搏,顺应了潮流,抓住了机遇,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重点突破,创造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特色经济和第一增长点。本文正是研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创造的条件、形成的特色、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进入新世纪,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具有昭示作用和现实意义。二、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一章高新技术产业化概论主要研究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含义和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就是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采取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称,其目标就是加快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和效益,缩短技术创新的发明、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流派,即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和国家创新体系学派。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科学知识到技术知识、从技术知识到科技发明成果、从科技成果到生产企业、从生产企业到最终消费者,这中间存在着许多<WP=3>环节和惊险的飞跃,每一个环节和飞跃之中都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克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就成为有关技术创新研究的核心内容。高新技术产业是指把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开发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新产品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通过生产开发和经营管理,使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规模化生产,把高新技术变为可供广泛应用的新产品、新资源和新服务,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是一个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规模化的动态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前瞻性和带动性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并对其它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渗透、带动作用,会引起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变革,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结构或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生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具有借鉴作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体制和产业化网络,加强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领导推动。二是建立完整的中长期科学技术政策体系,促进和实施科技进步和产业化。三是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四是发挥政府的作用,采取政府资助、政府采购、灵活优惠的信贷政策和担保政策、税收优惠、设立专板证券市场等灵活多变的政策措施,为创新性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各种便利。第二章论述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经历了初创阶段(1958年-1978年)、重点开拓阶段(1978年-1988年)和迅速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上了一个较大台阶,通过组织实施“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企业间、产业间的技术创新链条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产业经济初步形成,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为特色的示范城市。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在我国,(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与改造传统产业有机结合。(2)必须加强信<WP=4>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嫁接和改造,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3)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本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4)必须制定人才的引进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创业。(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6)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制度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7)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将引进外资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第三章是对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般研究。在阐述了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和作出了对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分析之后,本文研究了深圳自然资源、人口状况、收入水平、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详实的数据和事实说明,深圳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发挥了市场机制的?
吕凌[9](2001)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关键。企业核心能力是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它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事实证明企业的资本战略对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有必然的制约作用。大资本的概念不仅体现在物质形式上的有形资本、实物资本,而且体现在劳动者素质上的人力资本、组织功能上的组织资本等这些无形资本。只有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的大资本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才得以实现,反过来,创新又促进企业的资本增值、企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 我国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并将企业核心能力提升至企业的管理层面,制定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大资本战略。本论文的立足点在于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技术创新资本战略研究,而不仅仅是纯技术上的创新的研究,也不仅仅是有形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制约的研究。 第一部分从理论、实践角度论述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论述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新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一方面从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理论来阐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是从企业管理战略理论和国内外大量历史实践的介绍,充分地说明了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牵制的动态机理。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及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生产不出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导致企业投资收益普遍较低,由此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过程。 第二部分是我国企业经济现象分析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制约。该部分从企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来看我国企业经济增长的历史,论述了我国企业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高速度但低质量,产品附加值低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我国企业经济低质量增长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不足。而企业技术创新的不足在于资本的制约,不仅受制于有形资本的制约,也受制于无形资本的制约。该部分目的重点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战略对于实现我国企业高质量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讨论了研究与开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首先考察国外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发展状况;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以及资金投入现状;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开发,其增长与产品更新的动态关系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研究与开发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力度。 第四部分讨论组织资本、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首先,分析了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和制度的演进;其次,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组织资本的概念,人力的投资实际上也是直接和间接地对组织的投资;最后,由企业提高效率的路径,分析组织资本投资的可行性。即是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都能够受益的帕累托改进,又是组织资本投资的强度和方式的体现。所以组织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是互动、关联和制约的关系。 第五部分分析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人现状.该部分首先详细考察了美。日、的欧等发达国家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政策。实践证明,发达国家采取的这些资金投入政策适应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肉有资金供给不足、国家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成为制约技术创新的一大因素。因此;该部分内容指山了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人力度、发展风险投资体系的必要性。 第六部分论述如何建立适合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的风险投资体制.首先,详细论述风险投资的理论与国外经验。美国风险投资的经验表明,有效、健全的风险投资体制需耍有稳定的经济环境、优惠的经济政策。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健全的资本市场及法律环境等等,对美国的技术进步、对美国连续多年的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第_,阐述我国目前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认证了发展风险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重人意义。 最后部分讨论如何确定适合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战略.本文认为,首先,国家要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忧先发展的地位,为此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加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建立适合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市场环境。其次,围绕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建立技术创新交易市场,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公司等。以市场决定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促进全社会的技术进步。 本文的创新点: l 提出宏观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并建立了又一种企业 技术创新的大资本战略体系。 2 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模型,把人力资本和组织 资本引入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战略中。 3 提出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技术创新企业的市场,发展风险资 本市场,发展企业家市场。
二、康柏架起广州电子商务──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支付网关顺利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柏架起广州电子商务──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支付网关顺利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性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合作共赢的研究 ——以某农村商业银行和支付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区域性商业银行概述 |
2.1.1 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概念 |
2.1.2 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特征 |
2.1.3 区域性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
2.2 第三方支付概述 |
2.2.1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
2.2.2 第三方支付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产生的影响 |
2.3 合作博弈理论 |
2.3.1 合作博弈的概念 |
2.3.2 合作博弈论的相关概念和定理 |
3 支付宝的现状分析 |
3.1 支付宝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
3.2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的职能 |
3.3 支付宝的特点 |
3.4 支付宝利润形成 |
3.5 支付宝的风险分析 |
3.5.1 支付宝的风险识别 |
3.5.2 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
3.5.3 支付宝的风险控制 |
4 某农村商业银行与支付宝的相关性分析 |
4.1 某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
4.2 某农村商业银行与支付宝的合作现状 |
4.3 支付宝发展对某农村商业银行的挑战 |
4.3.1 对某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挑战 |
4.3.2 对某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形成分流 |
4.3.3 对某农村商业银行银行卡支付的挑战 |
4.3.4 对某农村商业银行客户的抢占 |
4.3.5 对某农村商业银行获取信息渠道的挑战 |
4.4 某农村商业银行与支付宝的互补性分析 |
4.4.1 支付宝对某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依赖性 |
4.4.2 支付宝对于某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利用价值 |
5 某农村商业银行与支付宝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 业务竞争 |
5.1.1 转账业务的突破 |
5.1.2 快捷支付的普及 |
5.2 资金竞争 |
5.3 线下竞争 |
5.3.1 条码支付的使用 |
5.3.2 第三方POS机 |
5.3.3 收款码的使用 |
6 加强某农村商业银行和支付宝合作的具体措施 |
6.1 解决利益冲突 |
6.1.1 明确市场分工 |
6.1.2 合理分配利润 |
6.2 共享双方资源 |
6.2.1 共同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
6.2.2 创新监管途径,提升电子支付监管效率 |
6.3 寻求合作突破点 |
6.3.1 联合营销提高用户粘性 |
6.3.2 加强基础设施的合作 |
6.4 共同面对风险 |
6.4.1 加强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
6.4.2 完善监控体系防止犯罪行为 |
6.4.3 实施有效措施保护信息安全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第三方支付监管理论基础与国外监管经验借鉴 |
2.1 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概念 |
2.1.1 定义与运作模式 |
2.1.2 货币属性 |
2.2 公共利益理论 |
2.3 制度分析理论 |
2.4 5I模型相关概念 |
2.5 美国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借鉴 |
2.5.1 美国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分析 |
2.5.2 美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启发 |
2.6 欧盟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借鉴 |
2.6.1 欧盟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分析 |
2.6.2 欧盟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启发 |
第3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
3.1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现状 |
3.1.1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 |
3.1.2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
3.2 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发展和现状 |
3.2.1 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发展 |
3.2.2 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现状 |
3.3 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问题 |
3.3.1 法律约束不够 |
3.3.2 网联平台不完善 |
3.3.3 缺乏市场垄断限制 |
3.3.4 监管机制不足 |
3.3.5 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 |
第4章 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法制建设与行业发展不匹配 |
4.2 自治组织-网联的监管缺失 |
4.3 垄断势力已形成 |
4.4 监管制度不健全 |
4.5 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欠缺 |
第5章 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对策 |
5.1 建立多层次的法律监管体系 |
5.2 自治组织与网联效用的联合发挥 |
5.3 完善反垄断监管措施 |
5.4 优化监管系统 |
5.5 建立有效的消费者保护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主要内容 |
四、论文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现代物流发展理论 |
第一节 现代物流概述 |
一、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
二、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发达国家物流理论 |
二、中国的现代物流理论 |
第二章 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业演进历程及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中国物流业发展概况 |
一、中国物流业演进历程 |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
三、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
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
三、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
第三节 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宏观性问题 |
一、政府关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理念问题 |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
三、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问题 |
四、现代物流市场行为规范性问题 |
五、宏观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 |
六、现代技术支撑与人才支撑方面的问题 |
第三章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现有基础优势 |
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
三、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优势 |
四、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地缘优势与亲缘优势 |
五、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
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
七、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凸显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劣势条件分析 |
一、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比较恶劣 |
二、国家及地方政府发展政策资源的稀缺 |
三、西部地区物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
四、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整体落后 |
五、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体制不健全 |
六、西部地区物流业人力资源匮乏 |
第三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条件分析 |
一、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保障 |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西部地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三、经济全球化为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国际视野 |
四、国家物流发展规划及省级物流发展规划为西部地区物流业提供了依据 |
五、扩大内需为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
六、"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物流业发展 |
第四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挑战因素分析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内部挑战因素分析 |
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外部挑战因素分析 |
第四章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
一、现代物流业的功能定位 |
二、影响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 |
三、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功能定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四、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
一、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三、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
第三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阶段 |
一、第一阶段:"十二五"期间(2010-2015年) |
二、第二阶段:"十三五"期间(2015-2020年) |
三、第三阶段:"十四五"期间(2020-2025年) |
第五章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系构建 |
第一节 构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架构体系 |
一、西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构架及发展重点 |
二、西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构架及发展重点 |
三、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衔接带 |
第二节 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
一、改善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
二、增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微观条件 |
三、构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4)电子商务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基础篇 |
1 绪论 |
1.1 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
1.2 电子商务模型与机理 |
1.3 电子商务引发的经济学问题思考 |
1.4 电子商务的起源与发展 |
第2章 电子商务模式与应用 |
2.1 商务模式及电子商务模式 |
2.2 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与应用 |
2.3 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
2.4 基于易趣网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
第二篇 实务篇 |
第3章 网络营销 |
3.1 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 |
3.2 网络消费者 |
3.3 网络市场调研 |
3.4 网络营销策略 |
3.5 网络营销管理 |
第4章 电子交易与支付 |
4.1 贸易与电子贸易 |
4.2 电子合同 |
4.3 电子交易 |
4.4 电子支付 |
第5章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
5.1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变革 |
5.2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
5.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 |
5.4 客户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
第三篇 技术与环境篇 |
第6章 电子商务基础技术 |
6.1 网络技术 |
6.2 EDI技术 |
6.3 安全技术 |
6.4 数据库技术 |
第7章 电子商务实用开发技术 |
7.1 前台(客户端)开发技术 |
7.2 后台(服务器端)技术 |
7.3 Web Service技术 |
第8章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建设 |
8.1 电子商务系统构建的一般方法 |
8.2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 |
8.3 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及推广 |
第9章 电子商务营运社会管理机制 |
9.1 管理制度的建立 |
9.2 法律法规的建设 |
参考文献 |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致谢 |
(5)网络银行的发展及湖南省网络银行业的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1章 总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对网络银行的界定 |
1.3 网络银行系统的组成 |
1.4 网络银行的业务 |
1.5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
第2章 发达国家网络银行业的现状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
2.1 发达国家网络银行业发展状况 |
2.2 中国网络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
第3章 网络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 用户对安全问题顾虑比较多 |
3.2 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 |
3.3 网络银行风险比较大 |
3.4 央行监管不到位 |
3.5 经营效益不明显,银行缺乏积极性 |
3.6 跨行结算问题 |
3.7 外部环境不理想 |
第4章 湖南网络银行业发展状况 |
4.1 招商银行“一网通” |
4.2 中国银行开通家居银行 |
4.3 农业银行以卡为媒开拓市场 |
4.4 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银行 |
4.5 湖南省建行、交行积极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
第5章 湖南网络银行业的发展战略 |
5.1 网络银行的基本构架 |
5.2 建立安全认证体系 |
5.3 加强网络银行内部风险管理 |
5.4 加强央行监管能力 |
5.5 推动湖南电子商务地方性政策法规建设 |
5.6 改善湖南省网络银行的外部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案例》:迈向网络化社会、创造企业新优势——广东电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案例 |
路该如何走? |
战略部署 |
电子商务内涵与优势 |
竞争局面 |
国外发展 |
国内发展 |
广东电信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网上调查 |
内部议标,成立南方电子商务中心 |
电子商务三层次实践 |
实践遇到了障碍 |
WTO的影响 |
结束语 |
讨论题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1. 案例编写意义与目的 |
2. 案例写作线索 |
3. 案例分析思路 |
4. 广东电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分析 |
4.1 环境分析 |
4.1.1 一般环境分析 |
4.1.2 具体环境分析 |
4.2 广东电信自身优劣势分析 |
4.3 广东电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
4.3.1 发展目标 |
4.3.2 具体发展策略 |
附录一: 组织架构介绍 |
附录二: 国外发展情况介绍 |
附录三: 电子商务网上调查结果 |
附件四: 相关技术概念解释 |
资料来源 |
参考资料、文献 |
致谢词 |
(7)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背景与动机 |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
1.4 研究流程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台湾经济发展历程与模式 |
2.1 整编期(1945-1952)--战后的台湾经济 |
2.1.1 战后台湾经济情势 |
2.1.2 影响深远的农业改革 |
2.1.3 战后台湾工业发展 |
2.1.4 贸易的开展与币制改革 |
2.2 复兴期(1953-1960)--经建计划开展的台湾经济 |
2.2.1 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 |
2.2.2 国际贸易与工业的发展 |
2.2.3 基础建设的开展 |
2.2.4 本时期总体经济表现 |
2.3 基础期(1961-1972)--摆脱美援自力发展的台湾经济 |
2.3.1 建设计划的持续推动 |
2.3.2 政府部门的具体政策 |
2.3.3 民间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
2.3.4 整体经济的表现 |
2.4 发展期(1973-1985)--台湾经济的黄金十年 |
2.4.1 十大建设的开展 |
2.4.2 石油危机的淬炼 |
2.4.3 对外贸易的起飞 |
2.4.4 台湾自有工业体系的出现 |
2.5 加速期(1986-1996)--迈向科技岛 |
2.5.1 国内外经济情势的挑战 |
2.5.2 六年国建计划 |
2.5.3 产业结构的脱胎换骨 |
2.5.4 科技产业的崛起 |
2.5.5 科技产业政策之检讨 |
2.6 调整期(1997~迄今)--结构转型的台湾经济 |
2.6.1 经济结构转型 |
2.6.2 开展以制造研发为导向的产业结构 |
2.6.3 来自大陆与全球化体系的挑战 |
2.6.4 WTO的冲击 |
2.6.5 政治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阻力 |
第三章 台湾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的战略角色 |
3.1 追求成长的台湾企业本质 |
3.1.1 从农业资本转为工业资本 |
3.1.2 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企业变革 |
3.2 公共部门资源投入与经济发展 |
3.2.1 公共部门的资源投入 |
3.2.2 美援与外资政策 |
3.2.3 国际环境与出口导向 |
3.3 台湾企业与大陆经济改革开放 |
3.3.1 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的角色转换 |
3.3.2 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区域发展 |
3.3.3 台湾企业在大陆发展产业分工 |
第四章 大陆经济发展历程与模式 |
4.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奇 |
4.2 区域市场经济的形成 |
4.3 软着陆的经济构面分析 |
第五章 大陆经济发展中的台湾企业--台湾企业个案探讨 |
5.1 顶新康师傅方便面 |
5.2 宜兰食品--旺旺仙贝米果 |
5.3 永恩达芙妮女鞋 |
5.4 和成欣业卫浴设备 |
5.5 丽婴房童装 |
5.6 巨大机械捷安特自行车 |
5.7 宏碁计算机 |
5.8 趋势科技防毒软件 |
第六章 台湾企业在民族地区之发展战略 |
6.1 大陆西部大开发与台湾经济 |
6.1.1 台湾近年来经济状况 |
6.1.2 台湾企业西进 |
6.1.3 西部大开发对台湾之影响 |
6.1.4 台湾企业对西部大开发建议 |
6.1.5 西部大开发是未来台湾经济的曙光 |
6.2 民族地区引进台资企业战略之研究 |
6.2.1 前言 |
6.2.2 台资企业投资模式分析 |
6.2.3 民族地区吸引台资企业优、劣势分析 |
6.2.4 台资企业投资民族地区优、劣势分析 |
6.2.5 台资企业对民族地区之影响 |
6.2.6 结论 |
第七章 台湾企业发展战略 |
7.1 台湾企业SWOT分析 |
7.1.1 台湾企业内部环境之优势 |
7.1.2 台湾企业内部环境之弱势 |
7.1.3 台湾企业外部环境之机会 |
7.1.4 台湾企业外部环境之威胁 |
7.2 台湾企业之核心竞争力 |
7.2.1 结盟策略 |
7.2.2 成本策略 |
7.2.3 差异化策略 |
7.2.4 专精策略 |
7.2.5 价格策略 |
7.2.6 提升台湾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八章 台湾企业发展之区位策略 |
8.1 理论探讨 |
8.2 调查分析 |
8.2.1 中小企业方面 |
8.2.2 上市上柜企业 |
8.2.3 跨国企业方面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1.1 台湾经济情势 |
9.1.2 两岸经贸关系选项 |
9.1.3 台湾企业因应战略 |
9.2 建议 |
9.2.1 两岸签订紧密经济合作框架(CECF Closer Economic Cooperate Framework) |
9.2.2 一条路线两个市场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表) |
后记 |
作者声明 |
(8)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化概论 |
第一节 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研究 |
一、 技术创新政策的含义与定义 |
二、 技术创新政策的新古典学派 |
三、 新熊彼特学派 |
四、 国家创新体系学派 |
五、 技术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六、 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种类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含义分析 |
一、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含义 |
二、 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
三、 当今世界的技术创新 |
第三节 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政策 |
一、 组织机构健全,保证了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领导推动 |
二、 建立完整的中长期科学技术政策体系,促进和实施科技进步和产业化 |
三、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
四、 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采取灵活多变的政策措施,积极投身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和产业化的建设 |
第二章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一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 |
一、 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的三个阶段:初创、开拓和发展 |
二、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任重道远 |
三、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 |
第二节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 |
一、 三大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 |
二、 国际周·高交会·工博会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
三、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借鉴 |
第三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般分析 |
第一节 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
一、 自然资源、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 |
二、 深圳的产业发展状况 |
第二节 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研究 |
一、 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发展引导体系 |
二、 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企业创新引导机制 |
三、 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 |
四、 建立健全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才培养和吸引的政策体系 |
五、 建立健全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服务保证体系 |
第三节 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与深圳应对之策 |
一、 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 |
二、 高新技术商品化的条件 |
三、 技术市场与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
四、 深圳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应采取的对策 |
第四节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与深圳的应对之策 |
一、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征 |
二、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几种模式 |
三、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应对之策 |
第五节 高新技术国际化和深圳的应对之策 |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的一般特点 |
一、 技术进步的概念及其与科学进步的关系 |
二、 高新技术的一般特点 |
三、 我国科技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经济增长 |
一、 经济增长的概念 |
二、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三节 高新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
一、 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
二、 高新技术的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
三、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选择 |
第四节 深圳市促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
一、 深圳现有的高新技术和产业优势 |
二、 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重点领域 |
三、 深圳市促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
第五章 人力资源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核心人才 |
一、 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
二、 企业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 |
三、 科技产业管理者: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 |
四、 风险投资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
第二节 深圳市人才资源状况及应对措施 |
一、 深圳市人才资源状况和面临的新挑战 |
二、 深圳在引进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上的主要做法 |
第三节 深圳应对人才竞争的政策建议 |
一、 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扩大高级人才的有效供给 |
二、 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 |
三、 建立人才教育和培训的新格局,提高人才培训效益和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 |
四、 发展和规范人才市场交流体系,促进高级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
五、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
六、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条件,为人才创业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载体 |
第六章 政府行为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一节 政府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与深圳的借鉴 |
一、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阶段特点 |
二、 两种技术研发模式中的政府作用 |
三、 深圳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应发挥的作用 |
第二节 促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
一、 深圳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
二、 深圳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问题的研究 |
三、 国际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的一般做法 |
四、 对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若干建议 |
第三节 政府的其它行为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
一、 统一战略思想,将信息产业列为深圳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 |
二、 加快深圳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改造 |
三、 扶持、鼓励新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 |
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
五、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为高新技术创造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 |
六、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引导深圳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
七、 创造有利于深圳风险投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
第七章 风险投资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一节 风险投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
一、 风险投资的概念 |
二、 风险投资的类型 |
三、 风险投资的要素构成和相互作用 |
四、 目前世界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 |
五、 风险投资通过培育和扶持高科技产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着的贡献 |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及其评价标准 |
一、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
二、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标准 |
三、 发展风险投资要强调几个认识 |
第三节 建立深圳的风险投资体系 |
一、 我国风险投资历程与深圳现状 |
二、 深圳风险投资存在的制约因素 |
三、 建立深圳风险投资体系的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9)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 论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三、 本文的研究途径 |
四、 本文的基本结构 |
第一章 企业技术创新概论 |
一、 技术创新 |
(一)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二) 技术创新的分类 |
(三) 技术创新的成因 |
二、 企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
(一) 企业技术创新的界定和特征 |
(二) 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成败因素 |
(三)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
三、 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
(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
(二) 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
第二章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资本制约 |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理论及企业特征 |
二、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三、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制约 |
(一) 资本的界定和特征 |
(二)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制约 |
第三章 R&D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 |
一、 R&D的界定 |
(一) R&D的基本概念 |
(二) 企业的R&D |
二、 国内外R&D现状分析 |
(一) 国外R&D的现状 |
(二) 我国R&D投入现状分析 |
(三) 我国R&D的投资问题 |
三、 我国企业的R&D与技术创新 |
(一)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R&D能力 |
(二) 企业技术创新与R&D的目标模式 |
(三)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R&D基本决策 |
第四章 组织资本、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
一、 企业组织资本概念及理论发展 |
(一) 组织资本理论的发展 |
(二) 企业组织资本概念 |
(三) 企业组织资本的构成 |
(四) 企业组织资本的特性 |
(五) 企业组织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 |
二、 企业人力资本概念和理论发展 |
(一)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
(二) 企业人力资本概念及特征 |
(三)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四) 企业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本投资 |
第五章 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体系 |
一、 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 |
(一) 国家融资的双重职能 |
(二) 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主要特点 |
(三) 发达国家财政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特点 |
(四) 我国财税政策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主要缺陷或问题 |
(五) 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的建议 |
二、 银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
(一)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信贷政策特点 |
(二) 我国银行金融体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矛盾 |
(三) 我国银行金融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模式 |
(四) 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银行金融制度 |
三、 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
(一) 国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概况 |
(二) 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三)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 |
第六章 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 |
一、 风险资本理论概要 |
(一) 风险资本的特点和作用 |
(二) 风险资本市场市场的形成 |
(三) 风险资本市场的功能 |
二、 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一) 风险投资的定义与特征 |
(二) 发展风险投资的意义和条件 |
(三) 风险投资的组织机构、资本筹集方式及营运管理 |
三、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二) 建立我国风险投资体制的紧迫性与现实性 |
(三) 创建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
总结 |
一、 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战略研究体系 |
二、 模型及分析 |
三、 案例研究 |
四、 企业技术创新实施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康柏架起广州电子商务──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支付网关顺利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性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合作共赢的研究 ——以某农村商业银行和支付宝为例[D]. 邓欣然.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2]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对策研究[D]. 董燕. 江苏大学, 2018(05)
- [3]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 范晓林.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 [4]电子商务概论[D]. 王硕.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3)
- [5]网络银行的发展及湖南省网络银行业的战略[D]. 张帆. 中南大学, 2002(02)
- [6]《案例》:迈向网络化社会、创造企业新优势——广东电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D]. 李冲. 暨南大学, 2000(01)
- [7]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D]. 高宏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 [8]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D]. 胡筱舟. 西南财经大学, 2002(02)
- [9]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D]. 吕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