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卫星位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态性,位点,标记,怒江,乌骨鸡,生长激素,小熊猫。
微卫星位点论文文献综述
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1](2019)在《微卫星与生化位点法对BALB/c小鼠遗传检测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BALB/c小鼠的遗传质量,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生化标记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为建立微卫星DN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BALB/c小鼠进行遗传质量检测,同时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生化标记法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各样品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DNA片段大小相同,没有新的等位基因出现;生化标记检测结果亦显示Akp1等14个生化标记基因均为纯合,个体间生化标记表型均一致,根据国家标准符合品系特征。微卫星DNA标记检测结果与生化标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微卫星DNA标记可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地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本研究所选的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用于BALB/c小鼠遗传质量监测。(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江雪,周闯,文秦超,沈海波,岳碧松[2](2019)在《雉科鸟类微卫星位点的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雉科为鸡形目最大科,共38属159种,目前已有几个物种开展了微卫星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利用红腹锦鸡等8种雉科鸟类全基因组,利用软件Candi SSR筛选共有微卫星位点。按Candi SSR初始设置missing rate≤0.5的标准,除去单碱基微卫星位点,我们共找到2328个微卫星位点,按missing rate=0和重复次数二碱基≥7,叁碱基≥5,四碱基≥4的标准筛选出二碱基微卫星位点共55个、叁碱基微卫星位点共45个、四碱基微卫星位点共19个,总计119个。在这些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条件优化,得到二碱基微卫星位点40个、叁碱基微卫星位点30个、四碱基微卫星位点11个,总计81个。将优化后的81对引物在血雉等14种雉类基因组中扩增,筛选到在14个物种中都能扩增的微卫星位点共50个(其中二碱基22个,叁碱基19个,四碱基9个)。利用筛选出的50个共有微卫星位点设计荧光引物,分别在四川山鹧鸪种群(21只),四川雉鹑种群(14只),血雉种群中进行扩增(19只),经过基因分型扫描等步骤,最终得到稳定扩增且有多态性的四川山鹧鸪微卫星遗传标记38对,四川雉鹑微卫星遗传标记25对,血雉微卫星遗传标记28对,其中在叁种雉的种群中都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遗传标记有13对。由于我们选取的14种雉科鸟类几乎均匀分布在雉科鸟类系统进化树中,因此50个微卫星位点有望成为雉科鸟类通用微卫星位点的潜在标记,对于雉科鸟类种群遗传学研究以及比较分析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以及野外种群数量调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冯丹丹,陈沫,杜小燕,陈振文[3](2019)在《利用基因组数据对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的筛选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基因组数据筛选更多有效的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用于近交系和封闭群遗传质量分析,丰富长爪沙鼠遗传数据。方法通过对长爪沙鼠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选出符合微卫星标准的重复序列357个,根据每个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提取长爪沙鼠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引物序列和PCR条件优化以及凝胶电泳实验分析,对成功扩增的位点通过不同近交系和封闭群长爪沙鼠进行验证和优化,筛选出适于遗传质量分析的位点。结果在357个微卫星位点引物中,135个位点引物成功扩增PCR产物。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0个位点可以将长爪沙鼠脑缺血和糖尿病模型近交系区分开。在12只封闭群长爪沙鼠中,23个位点呈现出多态性。结论成功筛选出了135个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部分位点可用于近交系和封闭群长爪沙鼠遗传质量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仲光启,由玉岩,徐艳春,刘学锋,贾婷[4](2019)在《黑鹳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遗传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鹳是重要的濒危物种,在我国动物园中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人工饲养种群,成为这一个物种的活体基因库。当前,该种群需要开展精准的遗传管理,微卫星是达到精准管理的重要遗传标记,但是,黑鹳的微卫星位点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从白鹳、东方白鹳、林鹳和大蓝鹭4个物种中,选择29个扩增效果较好、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通过交叉扩增,测试在黑鹳的可用性。结果显示,共有18个位点能够成功扩增,其中1个位点(Cc01)分型困难,10个位点(Cc05、Cc06、WSμ13、WSμ14、Cbo102、Cbo121、Cbo133、Cbo151、Cbo168和Ah208)不具多态性,3个位点(Cc03、Cc37和Cc42)仅有2个等位基因,4个位点(Cc02、Cc04、Cc07、Cc10)显示出较高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为4—10个,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 497—0. 784,都符合H-W平衡(P=0. 088—0. 601)。可用于黑鹳的群体遗传学分析和遗传管理。上述结果表明,系统关系越近的物种之间,微卫星成功交叉扩增率越高,但位点的多态性取决于种群的进化历史,而与亲缘关系无关。(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贾松华[5](2019)在《实验用猫SNP位点和微卫星标记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早在19世纪末猫就作为实验用动物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制药业等研究领域,但关于检测实验用猫遗传质量的研究鲜有报道。建立相应的遗传检测方法,制定相关的地方标准,对于确保实验用猫的质量和实验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检测实验用猫遗传质量的国家标准,各地方也没有成熟的实验用猫遗传质量地方标准。随着国内大专院校,药品生产企业以及检定机构对实验用猫使用量的增加,建立符合我国目前研究水平和应用要求的实验用猫遗传质量标准和遗传质量检测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建立了两种用于实验用猫的遗传质量检测方法:第一种是建立实验用猫STR遗传质量检测方法。通过检索GeneBank数据库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备选了74个微卫星位点。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TR扫描结果为依据逐步筛选扩增效果好且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共得到41个微卫星位点。进而考虑到这些位点在染色体的分布情况,在猫的常染色体(除了A1、B1染色体)上适当选择了1~2个多态性位点。最终筛选出31个STR位点用于检测,并初步分析了叁种实验用猫群体(暹罗猫、家猫、虎皮猫)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暹罗猫、家猫和虎皮猫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55、0.7516、0.5474,表明暹罗猫和虎皮猫的群内亲缘关系适中,且符合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特征;家猫的群内遗传分化较远。除了虎皮猫在FCA736、FCA920、FCA987叁个位点的PIC数值小于0.25外,本研究所选用的其他微卫星位点PIC数值均大于0.25,属于中度或高度多态性位点。暹罗猫、家猫、虎皮猫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6081、0.7174、0.4957,STR位点在叁个群体中提供了高度丰富的遗传信息。叁个猫群体在31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群间分化系数为0.167,即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6.7%,表明叁个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暹罗猫和虎皮猫的遗传距离为1.0415;虎皮猫和家猫遗传距离为0.8459;暹罗猫和家猫遗传距离为0.5202,亲缘关系较近。第二种是建立实验用猫SNP遗传质量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340个SNP位点的碱基序列,并用Ensemble数据库检索SNP信息,经Beacon Designer 7软件设计分型引物后,最终获得78个具有RS号且符合PCR-HRM要求的候选SNP位点。然后,用候选的78个SNP位点对部分样品进行HRM基因分型,初步筛选到27个多态性良好且分型效果显着的SNP位点。用这些位点分析了叁种实验用猫群体(暹罗猫、家猫、虎皮猫)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本实验筛选的SNP位点PIC数值均小于0.5,都不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暹罗猫、家猫、虎皮猫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依次为0.2901、0.3186、0.3345;而暹罗猫、家猫和虎皮猫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695,0.4083,0.4309。SNP位点在叁个群体中提供了中度丰富的遗传信息,且每种猫的群内亲缘关系较近,趋于近交。该结果与STR所测结果趋势不一致,两种方法测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暹罗猫和虎皮猫的遗传距离为0.2489;虎皮猫和家猫遗传距离为0.1223;暹罗猫和家猫遗传距离为0.0717。亲缘关系与STR结果相近,均为暹罗猫和虎皮猫的遗传距离最远,其次为家猫和虎皮猫的遗传距离,暹罗猫和家猫的遗传距离最近。SNP测得的结果比STR所得结果偏低可能是因为所筛选的SNP位点多态性不够丰富。综上,本研究成功筛选了31个微卫星位点和27个SNP位点,建立了猫群体遗传质量检测的STR和SNP方法;进一步利用这两种方法分析了暹罗猫、家猫、虎皮猫叁种实验用猫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为制定我国实验用猫的遗传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期刊2019-06-01)
黄勋和,赵雪敏,柯振华,陈龙星,李纪泰[6](2019)在《中国乌骨鸡微卫星位点LEI0258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微卫星位点LEI0258研究我国乌骨鸡的遗传多态性与分子进化。以8种乌骨鸡和4种黑羽鸡为研究材料,通过基因分型与测序,构建中介网络图,分析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并探讨其起源。240份样品共检测到67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181~507 bp。乌骨鸡保持着与黑羽鸡相当的遗传变异水平,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13、0.962、0.957。经测序鉴定出38个等位基因,部分等位基因为个别乌骨鸡品种所特有。10个等位基因与25种已知MHC血清型相匹配。基于侧翼区变异信息的中介网络图将38个等位基因分为6条进化枝,未发现乌骨鸡特有的进化枝。研究结果为乌骨鸡的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及起源进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叶雨,刘亚,杜军,宋明江,赖见生[7](2019)在《达氏鲟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性别相关位点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达氏鲟缺乏第2性征,外部特征不足以判定其性别,所以通过筛选性别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来进行性别鉴定将对达氏鲟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从达氏鲟高通量测序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库中,开发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并结合已报道的达氏鲟微卫星来进行性别相关位点的分析。【结果】根据转录组数据开发了15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期望杂合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在0.3831~0.8607和0.6541~1.9663。利用该15个微卫星位点和已报道的91个达氏鲟或鲟鱼通用的微卫星标记,在96尾(48♀,48♂)性成熟的达氏鲟个体中进行扩增并测序分型,结果显示1个位点ADX21的2个等位基因ADX21-144bp和ADX21-151 bp在雌雄个体间出现的频率差异达到了60%,分别为雄性优势条带和雌性优势条带,推测该位点可能与性别存在一定关联。【结论】本研究使用目前为止鲟鱼中使用数量最多的微卫星标记来进行大样本量的雌雄差异分析,为今后鲟鱼性别连锁标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艾琳,谢军金,沈富军,张文平,侯蓉[8](2019)在《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开发25个小熊猫的微卫星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oche 454基因组测序平台在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的基因组中进行测序拼装,得到了大量含有微卫星片段的序列。本文选择了其中467条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了115个微卫星位点,最终选出25个微卫星位点,重复单元包含TAT、GATA、AAACA、AAAACA等,并应用到42只小熊猫个体上进行了分型。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10;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 143~0. 929和0. 136~0. 869;多态信息含量为0. 128~0. 843,经检测所有位点均未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这些微卫星位点可应用于小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管理,在未来还可进一步作为小熊猫的种群遗传学等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1期)
刘士力,蒋文枰,程顺,迟美丽,郑建波[9](2019)在《翘嘴鲌生长激素基因侧翼2个微卫星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20尾同塘养殖翘嘴鲌体长和体质量的测定,以及生长激素基因(GH)侧翼的2个微卫星位点Cal-GH01和Cal-GH02基因型检测,分析了翘嘴鲌GH基因侧翼的2个微卫星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l-GH01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404、407和410 bp)和6种基因型,等位基因407 bp是优势等位基因,407/407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 420,观测杂合度为0. 207 2,属中度多态性位点。Cal-GH02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366、375、378、381、384和387 bp)和11种基因型,等位基因381 bp是优势等位基因,381/381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为0. 450,观测杂合度为0. 466 1,属中度多态座位。微卫星位点Cal-GH01的分析结果表明,404/407型个体占样本数的13. 3%,其体长最长。407/410型个体占样本数的5%,其体质量最大。Cal-GH01不同基因型个体体长和体质量均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着(P> 0. 05)。在微卫星位点Cal-GH02中,366/381型个体占样本数的3. 3%,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最大,其体质量显着大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 <0. 05)。384/387型个体占样本数的2. 5%,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最小,其体长显着小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 <0. 05)。翘嘴鲌GH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存在关联,推测相关变异位点可作为翘嘴鲌生长的候选辅助标记。(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大玮,周凡,沈兵琪,王连春[10](2019)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怒江红山茶微卫星位点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怒江红山茶叶片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测序,共获得140 996条无冗余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后,得到32 696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3.2%。所搜索的SSR以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叁核苷酸和单核苷酸次之,四、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较少(<1%)。单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以A/T基元较丰富(10.92%);二核苷酸中AG/CT基元出现频率最大,达到49.72%,AT/AT基元和AC/GT基元所占比例相差不多,而CG/CG基元所占比例最少,为0.07%;叁核苷酸重复类型中AAG/CTT最多,ACC/GGT、ATC/ATG和AGG/CCT基元次之,CCG/GGC、ACT/AGT和ACG/CGT基元较低,都小于1%;四、五、六核苷酸类型中各重复基元均较少。在怒江红山茶转录组中,微卫星的数量随着对应的重复类型、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也随重复区段碱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微卫星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雉科为鸡形目最大科,共38属159种,目前已有几个物种开展了微卫星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利用红腹锦鸡等8种雉科鸟类全基因组,利用软件Candi SSR筛选共有微卫星位点。按Candi SSR初始设置missing rate≤0.5的标准,除去单碱基微卫星位点,我们共找到2328个微卫星位点,按missing rate=0和重复次数二碱基≥7,叁碱基≥5,四碱基≥4的标准筛选出二碱基微卫星位点共55个、叁碱基微卫星位点共45个、四碱基微卫星位点共19个,总计119个。在这些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条件优化,得到二碱基微卫星位点40个、叁碱基微卫星位点30个、四碱基微卫星位点11个,总计81个。将优化后的81对引物在血雉等14种雉类基因组中扩增,筛选到在14个物种中都能扩增的微卫星位点共50个(其中二碱基22个,叁碱基19个,四碱基9个)。利用筛选出的50个共有微卫星位点设计荧光引物,分别在四川山鹧鸪种群(21只),四川雉鹑种群(14只),血雉种群中进行扩增(19只),经过基因分型扫描等步骤,最终得到稳定扩增且有多态性的四川山鹧鸪微卫星遗传标记38对,四川雉鹑微卫星遗传标记25对,血雉微卫星遗传标记28对,其中在叁种雉的种群中都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遗传标记有13对。由于我们选取的14种雉科鸟类几乎均匀分布在雉科鸟类系统进化树中,因此50个微卫星位点有望成为雉科鸟类通用微卫星位点的潜在标记,对于雉科鸟类种群遗传学研究以及比较分析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以及野外种群数量调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卫星位点论文参考文献
[1].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微卫星与生化位点法对BALB/c小鼠遗传检测比较分析[J].实验动物科学.2019
[2].江雪,周闯,文秦超,沈海波,岳碧松.雉科鸟类微卫星位点的开发及应用[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3].冯丹丹,陈沫,杜小燕,陈振文.利用基因组数据对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的筛选与优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4].仲光启,由玉岩,徐艳春,刘学锋,贾婷.黑鹳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遗传特点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
[5].贾松华.实验用猫SNP位点和微卫星标记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9
[6].黄勋和,赵雪敏,柯振华,陈龙星,李纪泰.中国乌骨鸡微卫星位点LEI0258多态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陈叶雨,刘亚,杜军,宋明江,赖见生.达氏鲟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性别相关位点的筛选[J].西南农业学报.2019
[8].杨艾琳,谢军金,沈富军,张文平,侯蓉.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开发25个小熊猫的微卫星位点[J].四川动物.2019
[9].刘士力,蒋文枰,程顺,迟美丽,郑建波.翘嘴鲌生长激素基因侧翼2个微卫星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9
[10].王大玮,周凡,沈兵琪,王连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怒江红山茶微卫星位点特征分析[J].植物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