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毒力基因论文_李淼,李春玲,宋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能的毒力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毒力,抑制,杆菌,里氏,大肠杆菌,致病性。

可能的毒力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李淼,李春玲,宋帅[1](2012)在《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筛选副猪嗜血杆菌4型菌株可能毒力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毒力基因,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以HPS有毒力菌株SW124(血清4型)和无毒力菌株H465(血清11型)为研究对象,构建差减杂交文库,利用Southern Blot分析和PCR鉴定进行差异基因片段的筛选。从构建的文库中共筛选得到7个特异性差异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其中5个片段分别与(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2年11期)

李淼,李春玲,宋帅,杨冬霞[2](2012)在《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筛选副猪嗜血杆菌4型菌株可能毒力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毒力基因,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以HPS有毒力菌株SW124(血清4型)和无毒力菌株H465(血清11型)为研究对象,构建差减杂交文库,利用Southern Blot分析和PCR鉴定进行差异基因片段的筛选。从构建的文库中共筛选得到7个特异性差异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其中5个片段分别与噬菌体重组蛋白、糖基转移酶/荚膜多糖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甲酰甘氨脒合酶、核糖体蛋白丙氨酸转移酶和ABC型硝酸盐/磺酸盐/碳酸氢盐转运系统周质蛋白等编码的基因有同源性;2个差异基因片段与功能未知蛋白或假定蛋白编码基因有关。利用PCR对上述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在9种不同血清型HPS中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个片段存在于多数的有毒力菌株(血清4,5,12,14,15型)中,而在无毒力菌株(血清3,11型)中均未检测到。利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HPS有毒力菌株SW124和无毒力菌株H465的差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筛选获得了7个差异基因片段,且上述片段在HPS不同血清型有毒力菌株中分布广泛。(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俞燕[3](2011)在《禽源大肠杆菌可能是人源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储存库》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王少辉等采用PCR和Dot blot,检测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地区(101株中国分离株和121株德国分离株)、不同来源(禽源、人源及猪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和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1年14期)

吴芳,蔡建平,陆承平,范红结[4](2008)在《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筛选鸭疫里氏杆菌2型可能毒力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可能的毒力基因,以鸭疫里氏杆菌2型(RA2)毒力株RAF2及弱毒力株LY-58为研究对象,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SSH)试验,从RAF2株中获得14个特异性差异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其中6个差异基因片段分别与外膜蛋白、ATP结合蛋白、转录调节因子、氨基酸通透酶、胞外蛋白编码基因有同源性,为可能的毒力基因;4个差异基因片段与功能未知蛋白或假定蛋白编码基因有关;另外4个差异基因片段未找到同源序列。利用PCR对上述10个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在13株分别属于8个不同血清型RA中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8型外,以上差异基因片段在RA中分布普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袁进[5](2008)在《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可能的毒力基因的发现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为兰氏分群中的C群链球菌,能引起猪的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以及突发性死亡。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危害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同时对养猪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具有潜在威胁。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尚未完成,新的毒力基因有待进一步发现。本实验以SEZ强毒株ATCC35246和弱毒疫苗株ST171为研究对象,利用SSH技术分析了其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发现了15个可能的毒力基因片段,并对其中6个毒力基因片段在其他链球菌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为了获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毒力菌株特有的基因片段,将强毒菌株ATCC35246与弱毒疫苗株ST171进行抑制性差减杂交。提取两株细菌基因组DNA,RsaⅠ酶切回收。回收的ATCC35246基因组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接头,经过两轮杂交、两轮PCR扩增后,得到ATCC35246特有的基因序列。扩增PCR产物并连接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OP10铺氨苄平板,获得约800个克隆。随机挑取296个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扩增出一系列100-2000 bp大小的片段。将得到的296个阳性克隆的PCR产物变性固定于尼龙膜,分别与地高辛标记过的ATCC35246和ST171酶切基因组DNA进行杂交。斑点杂交结果得到20个有差异的PCR样品,并将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递交GenBank进行同源性查找,发现了15个可能的新的毒力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和酶可能与细胞表面结构、分子合成、能量代谢、调控蛋白、转运蛋白以及其他一些未知的功能有关,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选择其中6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检测这些片段在其他16株链球菌上的分布。结果表明,这6个片段在ATCC35246上均能检出,而在ST171上仅检出一例,证明了PCR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其他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菌株中,这6个片段都有很广泛的分布,在其他血清型的链球菌中也有一定的分布,而在猪链球菌2型中则未见以上基因。本研究在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菌株中发现了15个可能的毒力基因,为用PCR方法检测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不同毒力菌株和进一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蒋卉[6](2008)在《猪链球菌2型可能毒力基因的鉴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能引起猪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甚至死亡,人类感染该茵亦可导致发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猪链球菌分35个血清型,其中2型分布最广,致病性亦最强。国内1991年在广东省首次分离到SS2,随后于1998年和2005年分别在江苏和四川部分地区爆发SS2感染,危害严重。目前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实验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的方法对2型毒力菌株所携带的差异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发现了30个可能的毒力基因,并检测了这些基因在其他血清型链球菌中的分布。1抑制性差减杂交为了获得SS2新毒力基因,将SS2毒力菌株HA9801与无毒力菌株T15进行抑制性差减杂交。提取两株细菌基因组DNA,Rsal酶切回收。酶切的HA9801基因组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接头。经过两轮杂交后,PCR扩增HA9801特有基因序列。扩增产物连接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随机挑取420个转化克隆,PCR分析其中408个为阳性克隆。2可能毒力基因的筛选、鉴定408个为阳性克隆的PCR产物变性固定于尼龙膜,分别与地高辛标记的HA9801及T15酶切基因组DNA杂交。获得了30个毒力菌株HA9801特异的基因片段。经过比对分析,表明这些片段编码了28种蛋白,如溶血素Ⅲ相关膜蛋白、Ⅳ分泌系统VirB4成分、zeta毒素、DNA重组酶、转运子、信使调节子及氨基酸透性酶等。参照98HAH33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将这些片段进行基因组定位分析,以了解它们在基因组上的分布。3可能毒力基因片段的分布分析根据猪链球菌2型人源98HAH33菌株全基因序列,选择14个具有代表性的差减片段设计引物,PCR检测这些片段在其他链球菌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在SS2菌株中,除了无毒株T15全部阴性,其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均有不同程度分布,11株人源分离株全部呈阳性。其它链球菌中,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多为阴性,SS1、SS7和SS9各有其分布特点。4猪链球菌2型Ⅳ分泌系统VirB4蛋白及DNA重组酶的表达根据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人源98HAH33株的Ⅳ分泌系统VirB4成分和DNA重组酶的基因序列,分析选择免疫原性较高部分的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两对引物,并以HA9801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出这两个蛋白部分基因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重组质粒通过PCR鉴定和测序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显示两表达产物约30kD,Western blot显示,其与猪源ZY05719株康复血清反应,抗原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龚霞[7](2007)在《抑制差减杂交分析嗜水气单胞菌可能的毒力基因及gneJ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环境的机会致病菌,它不仅能引发多种水生动物的传染病,而且也是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重要病原菌。抑制性差减杂交(SSH)一种以抑制性PCR为基础的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是细菌基因组比较,病原体中未知基因的筛选乃至分子进化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1.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对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J-1株与弱毒株MR-1株进行了基因组差异片段克隆与分析。共检出21个特异性差异片段,其中18个差异片段与气单胞菌及弧菌属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包括:黏附相关序列、调控序列、细胞分化序列、转录调节序列等,另外3个差异片段未发现有同源片段。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与弱毒株基因组间存在较多差异基因,为检测嗜水气单胞菌毒力株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通过Ah强毒株J-1、弱毒株MR-1之间的抑制性差减杂交(SSH),选取其中4个可能与Ah毒力相关的片段,分别为与LPS生物合成及毒力作用有关的gne差向异构酶,调节毒力基因表达的BvgS因子,二硫化物结合蛋白异构酶DsbC,调理吞噬作用的FtsY基因。根据这4个片段的序列,设计了4对引物,用PCR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毒力的22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此4对引物中有3对可以有效地将致病株及无毒力株区分开来。此结果将有助于嗜水气单胞菌检测方法的建立.3.用PCR扩增了Ah J-1株完整的gneJ基因,将其克隆至质粒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异源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59.7kD,与理论推测值基本相同。酶活性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将UDP-乙酰葡萄糖胺转化为UDP-乙酰半乳糖胺,确证gneJ基因编码蛋白为UDP-乙酰葡萄糖胺-4-差向异构酶。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h J-1胞外产物的兔抗血清可识别该重组蛋白,表明该蛋白与天然蛋白有相同的抗原性,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对小鼠进行动物保护实验,显示该重组蛋白对小鼠有60%的保护率,证实了UDP-乙酰葡萄糖胺-4差向异构酶与水生动物源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吴芳[8](2006)在《鸭疫里氏杆菌2型可能的毒力基因片段的发现及该菌无致病力株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除直接引起感染鸭出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发生死亡外,还可以引起干酪性输卵管炎、关节炎、结膜炎等。目前已发现21个血清型,各种血清型之间很少有交叉保护性。其中鸭疫里氏杆菌2型最为常见。国内外虽然对RA有一些研究,但是在毒力因子、致病机理、保护性抗原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 从健康鸭咽部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定名为LY-58株。经培养性状、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PCR鉴定,分离株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2型。毒力测定实验中,将不同浓度的菌液腿部肌肉注射10d健康北京鸭,每组7羽(1mL/羽),共5组。结果显示,RA2型参考株RAF2株的LD_(50)为5.57×10~7CFU,而分离株LY-58以1.0×10~(10)CFU注射实验动物无一死亡,可确定为无致病性。 为寻找RA可能的毒力基因,本研究以鸭疫里氏杆菌2型(RA2)毒力株RAF2及无毒力株LY-58为研究对象,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DNA差减文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a进行文库扩增,获得600个克隆。随机挑取96个白色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扩增出100-1000bp大小的片段,并将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递交GenBank进行同源性查找,发现15个可能的新的毒力基因片段。该15个差异片段,即片段3~#,49~#,50~#,62~#,51~#,57~#,41~#,45~#,56~#,43~#,6~#,30~#,52~#,5~#,39~#,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是:DQ508421,DQ508422,DQ508423,DQ508424,DQ508425,DQ508426,DQ508427,DQ508428,DQ508429,DQ508430,DQ508431,DQ508432,DQ508433,DQ508434,DQ508435。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展RA致病机理的研究,并为RA毒力林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陈祥[9](2006)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能毒力相关基因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禽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cillosis)是指部分或全部由禽病原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PEC)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大肠杆菌肉芽肿(Hjarre氏病)、气囊病(慢性呼吸道病, CRD)、禽蜂窝织炎、肿头综合症、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全眼球炎及脐炎/卵黄囊感染。禽大肠杆菌病是2至12周龄鸡和火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多样,在禽类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O1、O2和O78。本研究旨在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群体更多的分离株基础上,了解我国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分离和鉴定APEC可能的毒力相关基因,同时结合其生物学特性,为深入研究该病的致病机理和特异防制措施奠定基础。1.我国部分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从我国江苏、上海、山东、陕西、河南、广东、浙江、新疆、湖北、天津、北京、安徽、四川、贵州、内蒙古、山西、重庆、甘肃、黑龙江、广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临诊上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死家禽中分离到大肠杆菌1351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除236株未能定型、28株自凝外,测定出1087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101个血清型,其中以O78、O2、O18、O36、O1、O4、O107、O11、O15、O88、O127、O14、O6、O26、O138、O91、O9、O60和O131等19个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74.3% (808/1087),为我国部分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常见血清型,其中O78血清型分离株占定型菌株的24.9% (271/1087),为禽源大肠杆菌最主要的血清型。同时这19个血清型也是健康家禽泄殖腔分离株的重要血清型,占分离株的42.0% (55/131),但临床分离株比泄殖腔分离株在这19个血清型间的出现频率高,差异极显着(P<0.01),而且O14、O18、O36、O60和O138等5个血清型几乎只出现于临床分离株中,而在泄殖腔样品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6-05-01)

田云,Frank,M.Aarestrup,陆承平[10](2004)在《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基因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毒力菌株 HA9801与无毒力菌株12~#之间的抑制性差减杂交(SSH)实验,获得了可能与 SS2菌株毒力相关的5个基因片段,分别是转录调节子(15~#,和154~#片段),氨基酸通透酶(210~#片段),ABC 转运子(9~#片段)及表面锚定蛋白(187~#片段)。根据5个片段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用 PCR 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核糖型及不同毒力的35株 SS2菌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5个片段存在于所有的脑膜炎分离株,缺失于所有的肺炎分离株、心内膜炎分离株、败血症分离株及无毒力菌株,但其中154~#片段则在1株肺炎分离株中存在。从而表明,这5个片段可能与脑膜炎有关,可望用于脑膜炎分离株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可能的毒力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寻找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毒力基因,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以HPS有毒力菌株SW124(血清4型)和无毒力菌株H465(血清11型)为研究对象,构建差减杂交文库,利用Southern Blot分析和PCR鉴定进行差异基因片段的筛选。从构建的文库中共筛选得到7个特异性差异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其中5个片段分别与噬菌体重组蛋白、糖基转移酶/荚膜多糖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甲酰甘氨脒合酶、核糖体蛋白丙氨酸转移酶和ABC型硝酸盐/磺酸盐/碳酸氢盐转运系统周质蛋白等编码的基因有同源性;2个差异基因片段与功能未知蛋白或假定蛋白编码基因有关。利用PCR对上述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在9种不同血清型HPS中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个片段存在于多数的有毒力菌株(血清4,5,12,14,15型)中,而在无毒力菌株(血清3,11型)中均未检测到。利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HPS有毒力菌株SW124和无毒力菌株H465的差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筛选获得了7个差异基因片段,且上述片段在HPS不同血清型有毒力菌株中分布广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能的毒力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淼,李春玲,宋帅.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筛选副猪嗜血杆菌4型菌株可能毒力基因[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

[2].李淼,李春玲,宋帅,杨冬霞.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筛选副猪嗜血杆菌4型菌株可能毒力基因[J].华北农学报.2012

[3].俞燕.禽源大肠杆菌可能是人源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储存库[J].中国家禽.2011

[4].吴芳,蔡建平,陆承平,范红结.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筛选鸭疫里氏杆菌2型可能毒力基因[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

[5].袁进.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可能的毒力基因的发现及分布[D].南京农业大学.2008

[6].蒋卉.猪链球菌2型可能毒力基因的鉴定及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

[7].龚霞.抑制差减杂交分析嗜水气单胞菌可能的毒力基因及gneJ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活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

[8].吴芳.鸭疫里氏杆菌2型可能的毒力基因片段的发现及该菌无致病力株的分离与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6

[9].陈祥.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能毒力相关基因的鉴定[D].扬州大学.2006

[10].田云,Frank,M.Aarestrup,陆承平.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基因分布[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基因图谱及结构示意图差减片段斑点杂交分析“引物的PCR结果.21日龄SPF鸡体内动态分布试验一7质粒的提取结果一菌落pCR的结果

标签:;  ;  ;  ;  ;  ;  ;  

可能的毒力基因论文_李淼,李春玲,宋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