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相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小板,心肌梗死,疗效,比容,白介素,淋巴细胞,紫癜。
血小板相关论文文献综述
刘达[1](2020)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脑梗死患者再发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56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178例,观察组进行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对照组未进行。随访2年,统计2组再发脑梗死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再发脑梗死率为12.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I)、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是再发脑梗死的类型;LI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冠心病、吸烟史,AT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冠心病、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叁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结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类型主要是LI和AT,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均是相关危险因素,高危患者应予以积极干预,以降低再发率。(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20年01期)
王雄,张月飞,赵东雄,曹振飞[2](2019)在《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与临床分期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特点及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57例初诊结肠癌患者及57例非肿瘤患者相关病例信息,比较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与正常非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别,并探究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与分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①初诊结肠癌患者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值为(214.05±71.66)×10~9/L,显着高于对照组(173.93±44.54)×10~9/L,结肠癌患者组的血小板比容(PCT)为(0.194±0.081)%,也高于对照组(0.162±0.0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两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②初诊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血小板水平方面,临床分期III期、IV期患者群,其血小板水平高于I期患者群(P<0.05),临床分期II期的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IV期患者(P<0.05)。结论: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比容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小板计数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临床症状、胃肠道肿瘤标志位等指标对早期结肠癌的筛查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方志红,金一鸣,邱香[3](2019)在《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及其与供者组群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与供者组群特点,以提高临床单采血小板的使用效果。方法:以2015-10—2017-02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276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供者组群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进行276次血小板输注,有效输注184次,有效输注率为66.7%。其中恶性肿瘤(C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后出血(PPH)、其他疾病(OTS)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6.9%、76.9%、59.6%、54.2%、62.9%、45.8%、83.3%、69.2%,不同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会下降(P<0.05);但不同组群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对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需有相应的适应证,应尽量减少输注次数。苏州地区针对血小板捐献者的筛查指标非常有效,血小板临床疗效与其供者组群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6期)
徐斌,谢上才,许建江,江力勤,张建勤[4](2019)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自发再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PCI)的STEMI患者12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自发再通组(22例)和非自发再通组(107例)。分析与IRA自发再通的相关因素及MPVLR预测IRA自发再通的价值。结果自发再通组患者MPVLR低于非自发再通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LR(OR=0.594,95%CI:0.434-0.813,P=0.001),hs-CRP(OR=0.751,95%CI:0.600-0.939,P=0.012),Hcy(OR=0.921,95%CI:0.863-0.984,P=0.015)与IRA自发再通呈独立负相关。ROC曲线显示,MPVLR预测IRA自发再通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2(95%CI:0.645-0.859,P<0.001)。结论 MPVLR可能与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有关。(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6期)
龚征华,洪用为,陈蓓华[5](2019)在《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ITP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60例儿保门诊体检结果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选择ELISA方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A、PAIg G、PAIg M水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A、PAIg G和PAIg M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有56例患儿治愈,25例患儿显效,治愈+显效共81例; 19例患儿确诊为难治性ITP。治愈+显效组初诊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与PAIg M水平同时或分别升高的患儿比例明显低于难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愈+显效组治疗前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PAIg M水平升高的患儿在治疗后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难治组患儿在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的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M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M对观察ITP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M水平较高的患儿应尽早采取大剂量激素或联合免疫治疗,避免转为难治性ITP。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特别是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M+PAIgG的联合检查,可以作为ITP患儿常规的检测项目。(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朱瑞明[6](2019)在《瑞舒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q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血清指标、斑块稳定性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斑块稳定性指标可溶性CD40(sCD40)、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相关血清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缓解冠脉的血管炎性反应,提升患者的斑块稳定性,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期刊2019年11期)
李海良[7](2019)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安全性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阐述替格瑞洛(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486)与氯吡格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296)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总结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阿司匹林口服基础上,观察组增加替格瑞洛药物,对照组增加氯吡格雷药物。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出现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为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需要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快速抑制血小板活化,最大程度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率,应用效果显着,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洪牮,卢妙,姜苏蓉[8](2019)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老年病人血小板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冠心病与抑郁症两大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有研究报道在冠心病病人中抑郁的发生率约为5%~30%~([1-3])。抑郁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率,而且影响冠心病的预后~([4])。由于冠心病及抑郁症均为增龄性疾病,故老年冠心病病人较年轻冠心病病人更易产生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理障碍~([5-6])。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探讨冠心病病人易发生抑郁症的原因。曾有报道指出抑郁病人的血小板活性增强~([7-9]),而众所周知血小板活性增加又是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老(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莉,林澜澜,林珅,许雄伟,翁秀华[9](2019)在《rhTPO与IL-11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成本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thrombopoietin,rhTPO)和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性,为决策者在临床药物的选择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5月28日—2018年2月28日由于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为rhTPO组和IL-11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进行匹配,每组匹配84例;根据血小板下降水平分为2组,为Ⅰ/Ⅱ度、Ⅲ/V度血小板减少组。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根据药物治疗效果采用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效果法评价2种药物治疗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经济性。结果对于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rhTPO组和IL-11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血小板恢复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利用最小成本法可得,IL-11组所花费成本较rhTPO少。对于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rhTPO的显效率高于IL-11,2种药物的有效率和血小板恢复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可得,在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时,每获得1%的有效率,需多支出132.24元,远远低于意愿支付阈值(2种药物平均总成本为2 439.43元),提示使用rhTPO的成本-效果性更佳。结论治疗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症,IL-11的疗效与rhTPO相当,在经济性上更具优势。而对于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rhTPO的成本-效果性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19期)
李艳治[10](2019)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凝血指标变化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凝血指标变化特点。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分成A组(A级, 22例)、B组(B级, 16例)、C组(C级, 22例)。选择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凝血指标。结果 B、C组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PDW、PLT、MPV、PCT指标(6.57±1.96)%、(37.11±7.57)×109/L、(6.09±0.88)fl、(0.03±0.01)%均低于B组的(8.22±1.88)%、(62.12±14.53)×109/L、(7.24±1.09)fl、(0.04±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叁组患者的PDW、PLT、MPV、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A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A组;C组患者的PT、TT、APTT均长于B组, FIB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叁组患者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通过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凝血指标充分体现出来,因此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凝血指标对于诊断及治疗肝硬化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血小板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特点及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57例初诊结肠癌患者及57例非肿瘤患者相关病例信息,比较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与正常非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别,并探究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与分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①初诊结肠癌患者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值为(214.05±71.66)×10~9/L,显着高于对照组(173.93±44.54)×10~9/L,结肠癌患者组的血小板比容(PCT)为(0.194±0.081)%,也高于对照组(0.162±0.0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两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②初诊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血小板水平方面,临床分期III期、IV期患者群,其血小板水平高于I期患者群(P<0.05),临床分期II期的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IV期患者(P<0.05)。结论: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比容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小板计数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临床症状、胃肠道肿瘤标志位等指标对早期结肠癌的筛查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1].刘达.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王雄,张月飞,赵东雄,曹振飞.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与临床分期关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9
[3].方志红,金一鸣,邱香.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及其与供者组群的相关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4].徐斌,谢上才,许建江,江力勤,张建勤.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J].心电与循环.2019
[5].龚征华,洪用为,陈蓓华.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9
[6].朱瑞明.瑞舒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
[7].李海良.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安全性的相关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8].洪牮,卢妙,姜苏蓉.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老年病人血小板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19
[9].陈莉,林澜澜,林珅,许雄伟,翁秀华.rhTPO与IL-11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10].李艳治.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凝血指标变化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