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对等论文_卢晶晶,梁彩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对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对等,理论,长恨歌,言语,数词,中美,英文。

语用对等论文文献综述

卢晶晶,梁彩玲[1](2019)在《语用对等视角下中美大学英文网页学校概况文本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英文网页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Wmatrix为语料分析工具,通过自建中、美高校英文网页学校概况文本两个小型语料库,对比两者在宏、微观层面的主要区别,并从语用对等视角的连贯、预设和会话含义叁个概念来分析这些区别及中国高校网页英译的处理方法,旨在进一步改进中国高校英文网页建设,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涛[2](2019)在《从语用对等翻译看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评《文体与翻译(第二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许多作者将功能文体教学与翻译教学结合了起来,使各年级翻译教学的目标、目的都充分明确并十分具体,使理论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克服我国翻译教学史上的各种问题,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实际翻译能力。《文体与翻译(第二版)》一书涵盖了跨文化交际中经常碰到的常用文体类型,着重探讨了这类文体的突出特点以及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上的差异和互译方法,能帮助学习者了解翻译专业所涉及的语言文体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郭奕彤[3](2016)在《顺应理论框架下的古诗语用对等翻译——以许渊冲英译《长恨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奈达于1964年首先提出了动态对等,强调翻译中效果等效的重要性,而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这种等效实际上就是语用对等。顺应理论作为重要语用学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选择,这种理念恰恰和翻译的过程所契合。因此,顺应理论可以为语用对等翻译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谈及诗歌翻译,其特点决定了翻译难度非常,实现语用对等绝非易事。本文以《长恨歌》为例,在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许渊冲的译文在诸多方面实现的语用对等,为古诗翻译工作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黄静瑜[4](2015)在《“语用对等”与影视字幕翻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西方影视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字幕翻译的准确性愈加重要。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达到语言意义上的对等成为翻译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本文基于语用对等的相关理论,结合实例,分析语用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任恩旗[5](2014)在《习语翻译与语用对等翻译——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对其在习语英汉互译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语用等效原则译出习语的言外之意进行了初步探索,阐述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启示,并提出四种语用翻译的基本方法,以期为英汉习语的互译问题提供一种理论性的指导。(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4年01期)

裴如正[6](2013)在《语用对等视阈下的模糊数字翻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这种属性在英汉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模糊数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皆有体现,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基于语用对等的理论,该文就英汉互译中对于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说明翻译中就数字模糊以及其语用功能给与考虑的重要性,以此为从事口、笔头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3年22期)

杨胜敏[7](2013)在《《换言之:翻译教程》第七章 语用对等 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翻译项目选自Mona Baker的《换言之:翻译教程》(In Other Words—A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它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翻译。先从词的对等,句子层面对等,篇章对等,衔接与连贯,再到语用对等,层层推进,来说明翻译在各个层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本书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地道,是欧美研究生的必读书籍,也是国内从事翻译的人员的必读书籍。笔者负责的是第七章——语用对等,完成了大约14000字的翻译,本章主要从语用学层面来分析翻译。笔者的论文是基于本次翻译实践做的翻译报告,内容包括五个部分:任务描述,翻译过程,翻译标准,翻译难点和实践总结。翻译过程中,笔者认识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具备两种语言表达的扎实功底的重要性;同时需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勤于练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广泛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杂学知识。通过此次翻译,译者收获颇多,为以后的翻译生涯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10-01)

李鹏辉[8](2013)在《论《叁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对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7世纪未开始,《叁国演义》就被译成外文在世界传播。在迄今为止的多种英译本中,罗慕士的译本流传最为广泛。在进入21世纪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开始重视《叁国演义》的英译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对罗慕士的英语全译本的研究比较深入,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据笔者初步探讨,国内学者已经从文化翻译策略、回目翻译对比、罗慕士译本中的尊谦语、官职、长度词、骂词、诗词成语等多方面对《叁国演义》的英译本进行了研究,而对该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英译却无人问津。本文把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等效翻译观相结合,采用抽样定性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叁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对等。一方面,人物对话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翻译,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为理解并翻译人物对话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译者通过分析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使人物对话翻译更加准确生动。另一方面,语用对等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它是翻译研究中的新模式。通过对比源语和目标语,语用对等着重探讨语言等效和交际等效两个方面。本文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梳理罗慕士英译《叁国演义》的实践,了解其在翻译人物对话实践中的运用,从语用对等方面研究了其语用意义在罗译本中的体现,旨在为具体情境语境条件下人物对话翻译提供系统实用的理论指导和可行的翻译方法,寻找一条既能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文信息及其所负载的文化色彩,又能巧妙地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介绍给英语译文读者的途径,为汉语翻译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技巧和经验。笔者认为,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应以语用对等为目标,在翻译《叁国演义》人物对话时,译者应该把语用意义的实现放在第一位,同时保证原文中的隐含意义在译文中也能对等地体现出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叁国演义》的英译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该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战略的落实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3-05-01)

李希君[9](2013)在《C-R-A模式下美剧中刻意曲解的语用对等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话交际中,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或者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来歪曲对方的意图,从而达到交际目的,这种语言现象被定义为刻意曲解。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策略,在日常交际中普遍存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各种文化也趋于融合。异域文化以电影,电视剧的形式涌入本土,带来了全新的文化视野。因此,对美剧中刻意曲解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分刻意曲解现象与误解现象,而对其作为语言策略的系统研究尚缺乏,更谈不上对刻意曲解翻译方法的研究。由于刻意曲解具有多种语用功能,且在美剧中大量存在,如何通过恰当的翻译将美剧中存在的刻意曲解的内涵准确的表达出来,并实现语用对等,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以两部刻意曲解现象较多的美剧为材料,以合作·关联·顺应模式为理论指导,对刻意曲解的翻译做出系统分析。文章旨在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美剧中刻意曲解的实现手段和语用功能是什么?(2)美剧中刻意曲解的语用对等翻译是如何在其翻译方法中体现的?(3)为什么运用合作·关联·顺应模式能更好的实现美剧中刻意曲解翻译的语用对等?分析得出,美剧中刻意曲解的实现手段有改变语境,曲解约定俗成的含义,转移话题,混淆同词语表达的不同含义。其语用功能包含制造幽默、讽刺效果,避免尴尬维护面子,抵制侮辱调节冲突。而刻意曲解的翻译的最终口标是为了实现语用对等,本研究通过分析语料,总结了实现语用对等的翻译方法,如直译,加注,替代,改写,释义,增译,省略。在刻意曲解的翻译,一些翻译仅仅局限在字面意思的翻译,并没有将刻意曲解的内涵体现出来,没有体现其语用功能。运用合作·关联·顺应这一际模式来指导翻译,有助于译者把握交际者的意图,在翻译过程中选取恰当的语言,努力使美剧中人物的会话意图和观众的期待相吻合,达到成功的交际,即实现语用对等。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论文的总体介绍,论文的写作动机,研究的重要性和大纲。第二章回顾了以往文献对刻意曲解现象的研究及合作·关联·顺应模式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运用这一模式来指导刻意曲解的翻译很有必要。第叁章探讨了全文的理论框架合作·关联·顺应理论,先简要分析了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和顺应论,接着具体分析了合作·关联·顺应理论,指出了这一理论的优越性。第四章描述了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分析了美剧中的刻意曲解现象,总结出美剧中刻意曲解的实现手段和语用功能。第五章明确提出刻意曲解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语用对等,即要实现意义与效果的对等。并对如何实现语用对等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然而由于语言结构本身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实现语用的对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引入了合作·关联·顺应这一交际模式来指导翻译,具体分析了如何寻求最佳关联把握交际者的意图,及如何顺应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在交际语境顺应方面重点就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做出了分析,在语言结构顺应方面分析了语音层面上的顺应,词汇方面的顺应,句法方面的顺应。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语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提出其发现和局限之处以及其进步空间。(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3-05-01)

贾和平[10](2013)在《语用对等视角下的招商引资文本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网站上的招商引资专栏是对外招商引资的窗口,招商引资文本的译文是否准确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还会影响到企业和地方形象。(本文来源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语用对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许多作者将功能文体教学与翻译教学结合了起来,使各年级翻译教学的目标、目的都充分明确并十分具体,使理论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克服我国翻译教学史上的各种问题,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实际翻译能力。《文体与翻译(第二版)》一书涵盖了跨文化交际中经常碰到的常用文体类型,着重探讨了这类文体的突出特点以及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上的差异和互译方法,能帮助学习者了解翻译专业所涉及的语言文体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对等论文参考文献

[1].卢晶晶,梁彩玲.语用对等视角下中美大学英文网页学校概况文本对比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赵涛.从语用对等翻译看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评《文体与翻译(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9

[3].郭奕彤.顺应理论框架下的古诗语用对等翻译——以许渊冲英译《长恨歌》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

[4].黄静瑜.“语用对等”与影视字幕翻译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任恩旗.习语翻译与语用对等翻译——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

[6].裴如正.语用对等视阈下的模糊数字翻译(英文)[J].海外英语.2013

[7].杨胜敏.《换言之:翻译教程》第七章语用对等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3

[8].李鹏辉.论《叁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对等[D].南华大学.2013

[9].李希君.C-R-A模式下美剧中刻意曲解的语用对等翻译研究[D].长江大学.2013

[10].贾和平.语用对等视角下的招商引资文本英译[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3

论文知识图

场景11中文科生与理科生选择正确表达的...语言障碍在语言障碍方面汉语水平较高...才清楚地2-92005—2014年国内记者招...2-102005—2014年国内记者...“uncle”与“叔叔”的语义关系

标签:;  ;  ;  ;  ;  ;  ;  

语用对等论文_卢晶晶,梁彩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