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碳服务供需平衡和服务流量化评估——以引黄入晋南干线为例

固碳服务供需平衡和服务流量化评估——以引黄入晋南干线为例

论文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流可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间的时空连接,因此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传输路径和流量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准确度。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是解决太原市供水的重要工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而固碳服务供需平衡和服务流的量化研究可作为科学依据。SPANS模型旨在模拟生态系统服务从供给区到需求区的流动过程并制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更好地评估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的固碳服务,本文基于SPANs模型,量化供需平衡关系,以研究区主风向路径为基础,绘制了服务流传输路径图并量化服务流。结果表明:2000—2015年,引黄进晋南干线固碳服务供给量基本保持稳定,而需求量逐年增加,导致供需盈余逐年减少,供需平衡关系呈现减弱趋势。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较小是固碳服务供给总量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火力发电厂碳排放量持续稳定增加是影响固碳服务需求总量和供需差的主要因素。本文揭示了固碳服务供需盈余关系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使用SPANs模型分析生态系统固碳服务流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数据与方法
  •   2.1 供给量化与制图
  •   2.2 需求量化与制图
  •   2.3 服务流传输路径与流量量化
  •     2.3.1 服务流路径
  •     2.3.2 服务流流量计算
  •   2.4 模型验证
  •   2.5 研究区概况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供给
  •   3.2 需求
  •   3.3 供需空间平衡关系
  •   3.4 服务流
  •     3.4.1 服务流路径
  •     3.4.2 服务流流量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供给
  •     4.1.2 需求
  •     4.1.3 服务流
  •   4.2 讨论
  •     4.2.1 供给
  •     4.2.2 需求
  •     4.2.3 服务流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丽雯,董丽青,张立伟,何秉宇,张永清

    关键词: 模型,固碳服务,供需平衡,服务流,引黄入晋南线

    来源: 资源科学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水利水电工程

    单位: 山西能源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01182),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分类号: X171.1;TV67

    页码: 557-571

    总页数: 15

    文件大小: 4720K

    下载量: 443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固碳途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2)
    • [2].种植固碳森林 守护多彩地球[J]. 浙江林业 2018(06)
    • [3].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1)
    • [4].固碳方法比较研究及利弊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3)
    • [5].林分结构与固碳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3)
    • [6].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生物固碳领域研发态势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 2015(06)
    • [7].集三域生物之力,合成一条高效的固碳通路[J]. 中国科技教育 2017(04)
    • [8].2008-2018年广州市人民公园植被变化及固碳价值核算[J]. 南方林业科学 2020(02)
    • [9].化学吸收剂强化微藻固碳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S2)
    • [10].褐腐对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及机理[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11)
    • [11].设施农业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2)
    • [12].基于单木模型对温州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固碳增湿能力的比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 [13].森林固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定位及增加固碳的途径[J]. 农业与技术 2015(17)
    • [14].采伐对豫西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05)
    • [15].基于碳循环的黄淮海平原耕地固碳功能研究[J]. 资源科学 2016(06)
    • [16].辽宁省新造林固碳价值估算[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32)
    • [17].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2)
    • [18].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其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7)
    • [19].园林植物固碳功能景观构建[J]. 科技创业家 2013(20)
    • [20].绿色住宅的固碳技术与应用[J]. 华中建筑 2011(06)
    • [21].我国开展生物固碳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 2008(05)
    • [22].京津冀地区林木固碳价值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4)
    • [23].体外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的构建[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06)
    • [24].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长期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 [25].不同造林方式小黑杨生产力及固碳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3)
    • [26].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作用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4(19)
    • [27].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01)
    • [28].喀斯特适生植物固碳增汇策略[J]. 中国岩溶 2011(04)
    • [29].生物固碳途径及其进化[J]. 广东化工 2010(10)
    • [30].森林经营与管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碳泄漏和净固碳量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标签:;  ;  ;  ;  ;  

    固碳服务供需平衡和服务流量化评估——以引黄入晋南干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