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效果评价

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效果评价

泉州市中医院血透室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RBSI感染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CRBSI感染率1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液透析(HD)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是以弥散/对流为基础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代谢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将整个血液回输的过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指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感染CRBSI的患者多有发热、寒颤、低血压等表现,且出血管导管外没有其它明确的感染源[1]。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生CRBSI感染风险高,一旦发生CRBSI,不仅会影响透析效果,还会危及患者生命。既往研究证实,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2]。为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CRBSI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12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36至57岁,平均年龄(46.5±4.7)岁;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29例,急性肾衰竭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置管时间(11.02±1.23)个月;置管部位:右颈内静脉置管42例,右股静脉置管18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范围为37至58岁,平均年龄(47.5±4.8)岁;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28例,急性肾衰竭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置管时间(11.00±1.19)个月;置管部位:右颈内静脉置管41例,右股静脉置管1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性高(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1)CRBSI诊断标准:患者符合美国感染病学会制定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以及处理临床指南》[3]。(2)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消毒管理、无菌操作、穿刺导管消毒管理等。

观察组:本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方法:(1)手部卫生管理:医务人员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前,包括触摸插管、更换辅料、插入、重置等,都需要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程序,平时应用皂液和水擦洗双手。感染科质控人员对血液透析室的医务人员的吸收依从性进行检测和考核,评价手部卫生效果,持续质量改进。(2)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当给予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如佩戴无菌帽,穿戴无菌口罩及无菌手术衣,全身覆盖无菌布,最大限度降低CRBSI感染风险。(3)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临床以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最常见,若非特殊需要,尽量不采用股静脉置管,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无菌操作,并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选择适用的皮肤消毒液,皮肤消毒适用的乙醇溶液必须是含氯已定浓度需高于0.5%。(4)监测感染: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同时进行触诊、视诊,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硬结、红肿、疼痛以及分泌物情况,若有必要,可监测白细胞计数,做好导管目标性监测记录。透析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即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h后,吃否有全身颤抖、畏寒、发热症状,在排除其他感染灶的情况下,则可初步判断留置导管内细菌繁殖引起的全身感染。普通导管可拔除,然后从其他部位置管,对于使用涤纶导管的患者,可采取局部消毒、换药、口服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5)合理选择敷料:对于插管部位的护理,一般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插管部位,若患者插管部位有血液、汗液、组织液渗出,则用纱布覆盖,当敷料呈潮湿状,可见污渍,就予以更换,一般在穿刺后2d就更换1次敷料,每周以2-3次为宜[4]。(6)导管护理:使用到观前,叮嘱患者停止肢体活动和语言活动,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应当将面部偏向于导管相反的方向,并用碘酒对皮肤消毒,定时更换辅料。在导管下方放置无菌治疗巾,拧开静脉和动脉的管帽,用5%碘伏棉球消毒,静脉管和动脉管各2次,消毒时间为5min。待碘伏干燥后使用5ml注射器吸出静脉管腔和动脉管腔中上次封管的血凝块以及肝素,保证管腔通畅,将血凝块清除完毕后联合血液净化管理,实施血液透析。透析结束后,用碘伏对静脉管和动脉管进行消毒处理,并用生理盐水将静脉管和动脉管的残留血液冲洗干净,加入肝素水封管,使用无菌肝素帽覆盖,并用无菌纱布包裹,使用胶布固定。(7)健康教育:定期对血透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血管内导管置管的护理规范操作,血管内导管的使用指征,如何防止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措施等。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导管留置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置管部位的干燥、清洁,保持营养所需,增强抗感染能力。

1.3观察指标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记录CRBSI感染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感染病例2例,CRBSI感染率为3.33%;对照组组60例患者,感染病例9例,CRBSI感染率为15.00%,两组CRBS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必须实施静脉插管,由于静脉插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6]。尤其是近几年,临床置管技术不断提高,加上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加广泛,使得CRBSI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降低CRBSI的发病率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集束化护理最早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IHI)提出,指稽核一系列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以及医疗护理结局[7]。研究表明,CRBSI的发生与无菌屏障防护、皮肤消毒液的选择、导管类型、手部卫生、穿刺部位等有密切关联。发生CRBSI不仅会影响透析质量,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8]。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组的CRBSI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CRBSI感染率,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预防CRBSI的发生。集束化护理通过保证穿刺过程的最大无菌屏障,严格手部卫生,加强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以及导管的护理,合理选择敷料,密切监测感染情况,各项措施均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结局。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是将刚性的概念以及指南转变为具体的临床指南,保证最佳政策的实施,在保证患者良好预后的情况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带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是目前护理质量控制的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小连.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6,22(23):94-95.

[2]屠文英.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6,53(26):103-103.

[3]余美花,周文英,马金强等.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6(11):2704-2705,2708.

[4]冷盛君,顾蔷怡.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34-235.

[5]郑瑶.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化护理预防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8):194-194.

[6]江培兰,蔡照红,吴兰等.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8(8):1805-1807.

[7]王晓君.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0):3090-3092.=

[8]张彬彬.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2(12):399-399.

标签:;  ;  ;  

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