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载轴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承,油膜,延寿,薄膜,厚度,故障诊断,功能。
重载轴承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娟,史百胜,张美晨[1](2019)在《载荷及转速变化对低速重载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载荷、转速条件下,低速重载轴承的润滑性能,即油膜厚度、油膜压力及油膜流速的变化情况,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轴承流固耦合模型,得到油膜厚度在剖面中呈矩形分布,滚动体与内圈之间的油膜厚度小于与外圈之间的油膜厚度。接触区入口处的油膜压力逐渐增大,内滚道接触处的油膜压力大于相应的外滚道油膜压力。流固交面的油膜速度大于自由表面的油膜速度且接触区域的油膜速度最大。随着转速的增加,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增加;随着载荷的增加,油膜厚度降低,油膜压力增加。(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5期)
李淑欣,樊冬,束学道,余丰[2](2019)在《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国际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19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国际研讨会进行综述.来自中国和乌克兰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进行研讨,乌克兰科学院代表团的两位院士分别就超高温陶瓷和微波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技术作了主题报告,宁波大学代表团的两位教授也分别做了"滚动接触疲劳下轴承材料微观失效机理研究"和"轧机重载轴承微尺度控制延寿技术研究"等报告.本次会议展示了中乌专家在表面涂层技术和轴承延寿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许立海,王雷,刘旭亮,陈兆刚,岳强[3](2019)在《低速重载轴承部件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轴承部件进行寿命预估;然后,以某平台上摆杆推力调心滚子轴承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摆杆部位在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预估寿命,并分析轴承受力情况,建立摆杆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有限元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该轴承应力集中点及在应力集中情况下的受力变形情况,将前期拆下的摆杆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损坏情况与该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说明该计算方法对轴承部件的寿命计算及预估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司东宏,董永祥,薛玉君,刘文胜[4](2019)在《间隙密封结构在高速重载轴承座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流体力学计算分析传统间隙密封结构应用于高速重载轴承座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当密封盘以工作转速2 000 r/min工作时,传统间隙密封能够实现完全密封所需的最大密封间隙宽度为0.556 mm,使用条件苛刻。对传统间隙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大了间隙密封结构的密封间隙,并在密封盘第一阶凸台上增设了数个气压孔。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间隙密封结构在密封盘以工作转速2 000 r/min工作时,能够实现完全密封所需的最大密封间隙宽度可达1 mm以上,改善了间隙密封结构的使用条件。实验证明了改进的间隙密封结构能够实现高速重载轴承座的完全密封。(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6期)
董永祥,司东宏,薛玉君,李济顺,刘文胜[5](2018)在《高速重载轴承座多变量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缩短轴承座的开发周期,提高相同类型零/部件设计效率,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手段建立了与物理性能相关联的高速重载轴承座智能叁维参数化模型。以UG10. 0为叁维参数化设计平台,采用物理热分析方法建立降温油槽深度与轴承尺寸、轴承转速和载荷等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建立降温油槽深度与轴承尺寸、轴承转速和载荷等条件变量之间相关联的叁维参数化模型;运用NX FLOW求解器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几何尺寸或载荷等条件变量所得到的参数化模型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实现了高速重载轴承座的智能叁维参数化设计,为同类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智能高效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韩嘉华,阎文,曹进华[6](2018)在《基于全矢EMD的低速重载轴承复合故障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速重载轴承故障信号频率低、单通道情况下复合故障信号不完整,从而导致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将全矢谱技术与EMD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低速重载轴承故障诊断问题。首先对时域非平稳信号进行角域重采样转化为角域伪平稳化信号;然后通过EMD进行信号的分解与重构,采用双通道全矢谱技术进行同源信息融合,弥补单通道信号测量的不完整性;最后对重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特征参量进行故障识别,并通过试验分析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8年05期)
韩嘉华,阎文,曹进华[7](2018)在《多个低速重载轴承同轴安装状态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个低速重载轴承同轴安装时,不同位置产生的故障脉冲会出现混迭耦合现象,导致故障信号难以诊断。提出基于角域特征量,将全矢谱技术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相结合,进行低速重载轴承故障信号的振源识别与诊断。首先,采用样条插值算法,进行角域重采样,将时域非平稳信号转化为角域伪平稳化信号,提取角域特征参量轴承接触转角,实现信号的振源识别;然后,运用全矢EMD进行信号分解与重构和同源信息融合;最后,对融合后重构信号进行倒角域分析,提取特征参量单圈接触次数,完成信号的故障类型诊断。通过实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角域特征量和全矢EMD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低速重载轴承故障信号诊断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4期)
韩嘉华,阎文,曹进华[8](2017)在《低速重载轴承同轴安装状态下的故障振源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个低速重载轴承同轴安装时,不同位置轴承所产生的故障脉冲会出现混迭耦合现象,进而导致故障信号振源识别困难。基于角域信号,提出轴承接触转角的概念,基于轴承接触转角特征参量实现故障信号振源识别。试验表明,这一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故障信号振源识别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7年12期)
韩嘉华,阎文,曹进华[9](2017)在《基于相似理论原理的低速重载轴承试验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航天发射塔回转平台的核心部件,低速重载轴承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回转平台的正常工作。以回转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理论原理选择轴承型号,设计低速重载轴承模拟试验台,并对试验台关键部件的强度、刚度等机械性能进行校核,确认试验台能够满足试验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7年09期)
李振东[10](2017)在《高速重载轴承长寿命薄膜的低温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轴轴承是航空发动机的"心脏",是发动机的关重件,由于是在高转速(14500r/min)、高载荷(50000N)和受力复杂的恶劣环境下服役,其运行寿命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寿命。服役过程中主轴轴承存在滑油系统失效导致的无油润滑,以及超载运行的可能性,此时发动机主轴轴承的服役工况已超出设计条件,现有的轴承材料(M50或M50NiL)与结构设计无法满足其对耐磨和减摩的要求,如何提高此类特殊工况条件下轴承的使用寿命,是目前各种技术争相创新的领域,本文在不改变轴承材料与结构设计的前提下,研究了应用表面镀膜技术提高主轴轴承在特殊工况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并开展了台架考核验证。本文针对发动机主轴轴承的典型结构与服役工况深入分析后认为,合理设计薄膜的低温制备条件是高性能轴承表面薄膜制备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多弧、磁控溅射和PECVD复合工艺,设计并搭建了低温制备复合功能薄膜系统,优选了阳极层离子源,避免了传统辉光放电产生的气体离子密度低、能量弱的缺点,解决了金属离子轰击材料表面的液滴残留问题,并且阳极层离子源与电弧复合刻蚀不会对零件产生明显的加热效应,降低了工件回火的风险,提高了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本文针对影响膜/基结合力的关键因素—薄膜内应力,设计了 W掺杂的梯度复合多层结构薄膜,不仅有效降低了纯碳基薄膜本身的内应力,改善薄膜的韧性,提高碳基薄膜的膜/基结合力,同时W与C形成的WC相提升了薄膜的耐磨性,结合梯度复合多层结构又进一步提升了薄膜的韧性和膜/基结合力。通过采用接触力学专业计算软件FilmDoctor Pro测试所制备的碳基复合多层薄膜对基体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接触疲劳性能不会产生影响。在薄膜结构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 DLC薄膜掺杂W元素、TiN等多层结构薄膜的制备工艺,不同能量等离子刻蚀对薄膜结合力的影响、不同W的掺杂量对DLC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硬质杂质的进入对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不同的靶电流、基体偏压、沉积温度对TiN薄膜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本体粗糙度对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等离子刻蚀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基体偏压-400V、离子源功率2kW、处理时间60min;W-DLC薄膜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离子源10A、旋转阴极靶7.5A、基体偏压-80V、沉积温度180℃;TiN薄膜优化的工艺参数为靶电流100A、偏压-80V、沉积温度300℃。通过在不同粗糙度基体上制备碳基薄膜并进行了摩擦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不同基体粗糙度对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论为当基体粗糙度达到Ra0.025μm以上时,制备出的薄膜表现出了最好的膜/基结合力和最佳的摩擦磨损性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本文采用设计与搭建的低温制备复合功能薄膜系统,针对轴承的特殊结构创新设计了轴承专用工装和滚动体(球)镀膜专用工装,实现了轴承表面梯度复合多层结构薄膜的制备,完成了轴承关键部位的长寿命W-DLC薄膜和TiN薄膜的制备,并在主机所台架测试平台上开展了试车考核,考核结果:轴承引导面低温制备的TiN薄膜,通过了 50小时性能考核,而未镀膜轴承未通过8小时的试验;W-DLC镀膜轴承通过了 30分钟断油试验测试,轴承工作正常,薄膜未失效;W-DLC梯度复合功能薄膜制备的轴承通过了大载荷试验(转速14500r/min、轴向载荷50000N)考核,镀膜轴承的回油温度始终较未镀膜轴承低(10℃~15℃)。结果表明,镀膜轴承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更低的摩擦系数,并且有效降低了轴承的摩擦生热,提升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了轴承的润滑效果,提高了轴承在特殊工况下的使用寿命。综上,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设计并搭建了低温制备复合功能薄膜系统,设计的梯度复合功能薄膜,有效地提高了特殊服役工况下主轴轴承的服役寿命,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设计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期刊2017-06-01)
重载轴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2019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国际研讨会进行综述.来自中国和乌克兰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进行研讨,乌克兰科学院代表团的两位院士分别就超高温陶瓷和微波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技术作了主题报告,宁波大学代表团的两位教授也分别做了"滚动接触疲劳下轴承材料微观失效机理研究"和"轧机重载轴承微尺度控制延寿技术研究"等报告.本次会议展示了中乌专家在表面涂层技术和轴承延寿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载轴承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娟,史百胜,张美晨.载荷及转速变化对低速重载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J].机械强度.2019
[2].李淑欣,樊冬,束学道,余丰.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国际研讨会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3].许立海,王雷,刘旭亮,陈兆刚,岳强.低速重载轴承部件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4].司东宏,董永祥,薛玉君,刘文胜.间隙密封结构在高速重载轴承座上的应用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9
[5].董永祥,司东宏,薛玉君,李济顺,刘文胜.高速重载轴承座多变量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8
[6].韩嘉华,阎文,曹进华.基于全矢EMD的低速重载轴承复合故障诊断方法[J].轴承.2018
[7].韩嘉华,阎文,曹进华.多个低速重载轴承同轴安装状态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机械传动.2018
[8].韩嘉华,阎文,曹进华.低速重载轴承同轴安装状态下的故障振源识别[J].机械制造.2017
[9].韩嘉华,阎文,曹进华.基于相似理论原理的低速重载轴承试验台设计[J].机械制造.2017
[10].李振东.高速重载轴承长寿命薄膜的低温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