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视距传播论文_徐津弘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视距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距,算法,神经网络,卡尔,毫米波,室内,电信号。

非视距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徐津弘[1](2017)在《非视距传播环境下基于最优化原理的叁维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无线通讯技术不断提高,手机(手持终端)成为了生活必需品。而由此产生的基于终端空间位置信息的服务(LBS),逐渐成为一项发展前景良好且市场潜力巨大的业务。传统的GPS定位技术一般情况下定位效果良好,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如地下车库、建筑物内部等会出现性能较差的情况。利用运营商无线通信基站对这些特殊场景下的手持终端进行定位可以规避传统定位方法的相关问题,因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定位方法中,通常通过对终端无线电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进行测量计算以实现对手持终端的定位。然而到达时间在真实场景的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如仪器误差导致的时钟不同步、非视距传播效应、信噪比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本文主要工作如下。本文对国内外在无线定位技术上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常用的二维定位方法的算法流程及特点。本文为了研究叁维定位的情况,将传统二维定位方法拓展推导至叁维情况。结果显示,这些方法在叁维定位中均存在缺少先验信息或定位精度不高等问题。对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应对无先验信息情况的室内叁维定位方法。将算法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发现,对比传统方法,本算法所得到的手持终端坐标的X、Y轴误差非常小,模型有更好的精确度。然而由于基站部署位置以及坐标数量级的原因,所得到的手持终端坐标在Z轴方向存在着明显误差,且波动范围很大。针对非视距误差因子法存在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建立了一种以非视距误差因子法为基础的非线性约束最优化模型。非线性规划由于其自身的“非线性”的特点,其求解问题是一个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直接得到最优解。根据问题的特性,本文最终选择了内罚函数法进行求解。结果显示,对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定位手持终端坐标,在每个维度上的误差都较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12-01)

谢明海,俞永军,陆才良[2](2016)在《一种非视距传播的变电站调试通道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建变电站调试通道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一种利用现有的光缆网络,通过无线+有线结合的方法建设机动、可靠、经济的变电站调试通道的思路;通过非视距绕射损耗计算和对非视距传播特点、抗多径衰落措施的分析和中继损耗估算和链路预算,证明了基于TD-LTE基站中继的机动应急通道的技术可行性;介绍了分布式LTE的核心技术、系统组成作了简单的描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6年01期)

李双德,刘芫健,戚星宇[3](2015)在《室内非视距环境超宽带信号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域射线跟踪方法对室内超宽带信号传播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室内带金属家具非视距环境的超宽带信号信道仿真模型,用以分析和描述超宽带信号经室内反射、透射和绕射传播后的时域电场强度,同时比较分析了仿真得到的视距传播和非视距传播中的多径传播、功率时延分布等传播参数。仿真结果可以为室内复杂环境中超宽带无线通信网络覆盖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5年24期)

苏应敢,张林山,姚建,王彦[4](2015)在《一种考虑非视距传播的UWB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考虑非视距(NLOS)传播的基于TOA的UWB定位算法。其主要思想为采用一个新的变量替换定位估计中的两次项,把非线性估计转化为两次最大似然估计,并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和采用搜索的方法,消除NLOS传播对定位算法精度的影响。此算法结构简单,计算量不大,在工程应用中容易实现,最重要的是该算法的计算结果和原有的算法比较具有更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王鹏飞,殷福荣,刘芫健,陈枫,施秦健[5](2015)在《室内非视距环境中60GHz电波传播特性仿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波段,尤其是60 GHz频段已经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并且能够分配大量频谱空间的频段。文中基于SBR/Image方法对室内非视距环境中60 GHz电波传播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与已知文献中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对仿真60 GHz毫米波和2.4 GHz分米波两个不同频段所得到的接收功率和均方根时延扩展等参数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60 GHz频段与2.4 GHz频段仿真结果比较,两者的平均接收功率和平均RMS时延扩展有着显着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60 GHz比较适合近距离小范围组网,并且在短距离通信上的安全性能与抗干扰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该研究为以后的毫米波通信的室内网络分布与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郑敏,毛永毅,杨阳[6](2014)在《非视距传播下LTE的频率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次反射信道模型,针对LTE通信网络在非视距传播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的定位算法。首先根据信道传输模型计算路径损耗,再由路径损耗计算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修正NLOS误差,最后利用最小二乘LS定位算法进行移动台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基于频率的移动台定位算法定位精确,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4年02期)

徐英凯,曹洁,陈晓群[7](2013)在《一种抑制非视距传播误差的混合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蜂窝网定位中影响定位精度的非视距(NLOS)传播误差,提出一种基于两步卡尔曼滤波到达时间差/到达角度的混合定位算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器的估计值计算非视距数据的方差,调节卡尔曼滤波器的参数,减小测量值的NLOS误差,并将经过预处理的测量值输入到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实现混合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消除NLOS误差,与Chan算法相比,其定位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3年07期)

毛永毅,张颖[8](2011)在《非视距传播环境下的AOA定位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几何结构的单次反射统计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在非视距(NLOS)传播环境下对移动台的到达角(AOA)的定位与跟踪算法。首先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NLOS误差进行修正,再利用最小二乘(LS)算法进行移动台位置估计,然后配合相关检测距离门对移动台进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跟踪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移动台的静态定位与动态跟踪,且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1年02期)

杨天池,金梁[9](2010)在《非视距传播环境下单站定位—圆拟合虚拟观测站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了在非视距传播环境下,采用具有机动性的单观测站来实现对被测目标的定位.由不同的观测点计算得到的伪目标轨迹点,具有圆周运动的特性利用该运动特性,并采用圆拟合算法估计散射体的位置和散射距离,从而将单站定位问题转化为多站定位的问题,最后采用成熟的多站式定位方法来获得被测目标位置的估计.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兰云飞,王洪雁[10](2007)在《在非视距传播环境下无线定位的AOA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视距传播(NLOS)是蜂窝无线定位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要提高无线定位的精度,必须有效减小非视距传播的影响。基于一种适合对各种定位算法进行分析的基于几何结构的单次反射统计信道模型(GBSB),提出一种减小非视距传播影响的AOA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临近基站与移动台构成的叁角函数关系和波达方向的最大角度扩展作为优化的约束条件,将基于波达方向(AOA)的无线定位问题转化为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定位的精度。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7年11期)

非视距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建变电站调试通道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一种利用现有的光缆网络,通过无线+有线结合的方法建设机动、可靠、经济的变电站调试通道的思路;通过非视距绕射损耗计算和对非视距传播特点、抗多径衰落措施的分析和中继损耗估算和链路预算,证明了基于TD-LTE基站中继的机动应急通道的技术可行性;介绍了分布式LTE的核心技术、系统组成作了简单的描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视距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徐津弘.非视距传播环境下基于最优化原理的叁维定位方法[D].浙江工商大学.2017

[2].谢明海,俞永军,陆才良.一种非视距传播的变电站调试通道解决方案[J].中国新通信.2016

[3].李双德,刘芫健,戚星宇.室内非视距环境超宽带信号传播特性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5

[4].苏应敢,张林山,姚建,王彦.一种考虑非视距传播的UWB定位算法[J].云南电力技术.2015

[5].王鹏飞,殷福荣,刘芫健,陈枫,施秦健.室内非视距环境中60GHz电波传播特性仿真与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郑敏,毛永毅,杨阳.非视距传播下LTE的频率定位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4

[7].徐英凯,曹洁,陈晓群.一种抑制非视距传播误差的混合定位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3

[8].毛永毅,张颖.非视距传播环境下的AOA定位跟踪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

[9].杨天池,金梁.非视距传播环境下单站定位—圆拟合虚拟观测站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

[10].兰云飞,王洪雁.在非视距传播环境下无线定位的AOA算法[J].计算机仿真.2007

论文知识图

实验区路网图多径影响视距传播与非视距传播条件下的路...微蜂窝非视距传播(拐过街角)...一12非视距传播环境下叁种定位算...2-5视距传播与非视距传播的比较...

标签:;  ;  ;  ;  ;  ;  ;  

非视距传播论文_徐津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