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涛(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473065)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163-02
【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疾病临床病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55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3例,采用孟鲁司特药物治疗,对照组22例,选用多索茶碱片治疗。两组病人治疗疗程均为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以及显效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说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疗效。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采用孟鲁斯特治疗,获得治疗效果较好,可推广采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断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疾病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作用慢性炎症,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比较大影响。患者出现炎症后,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增加气道反应性。这是因为机体发生气流可逆性受到阻碍,其表现复杂多变,造成病人发生胸口闷、气喘等其他临床病症[1]。为了探究支气管哮喘疾病在治疗手段以及使用药物安全性问题,我院针对收治55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采用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种药物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均在40~72岁,平均年龄为50.4岁,全部病人采用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第七版《内科学》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断标准。选择的病例均不合并出现其他肺器官外疾病,而且一周之内没有采用茶碱类型药物,也没有选用糖皮质类激素。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病人大部分出现夜间咳嗽现象,两组病人在病程、就诊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可比。
1.2治疗手段及疗效标准
1.2.1药物使用
观察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药物,睡前口服,剂量:10mg/次,1次/d。对照组病人选用多索茶碱片,也是睡前使用,剂量:0.3g/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疗程都是12周。
1.2.2疗效判断标准
(1)治疗效果显著:病人胸闷现象、咳嗽情况以及喘息均显著好转,适当活动没有出现气急情况,通过听诊双肺可以听到轻微哮鸣音。(2)治疗有效:病人出现症状均有所好转,但是适当运动过后会出现气急现象,经过听诊双肺能听到散乱哮鸣音。(3)治疗无效:患者病症改善不明显,采用听诊方式探究患者双肺哮鸣音情况没有改变。
1.3统计学分析数据
分析2组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通过统计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和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分析[例(%)]
3.讨论
现今哮喘疾病以气道高反应和变应性炎症症状表现为主,因此在治疗方法上应将抗炎作为首要治疗原则,并联合支气管解痉对症治疗。传统方法治疗哮喘疾病,采用抗炎性药物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长时间使用该类激素会造成肾上皮质功能亢进,加剧或诱发哮喘症状,导致出现消化系统其它并发症、肌肉发生萎缩等不良反应。且不规律使用该类激素或是突然停止使用会出现不良停药副作用及反跳情况,使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承受巨大压力和风险。本文研究证明,观察组患者随着肺部功能不断改善,病人出现痰液以及外周血中存在几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减少数量与白天病症改善情况及FEV1均有关,表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起到显著抗炎效果,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肺部功能FEV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情况较显著[2]。能减少病人夜间突然惊醒次数和哮喘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各项数据指标改变与使用药物量、使用时间表现出正相关,说明白三烯能帮助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探究服用孟鲁司特药物对远端及近端肺部功能产生的影响,近端气道具有的功能采用气道传导率来表示,远端气道具有功能获得改善情况采用残余气量减少来表示,采用孟鲁司特药物治疗后,病人气道传导率得到明显改善,即P=0.006;残余气量平均减少130毫升(P=0.075)。由此说明,白三烯能明显提高远端气道功能,进而获得缓解哮喘病人的病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以前临床医学上认为哮喘疾病发病是由支气管平滑肌出现痉挛,从而造成气道变窄,因此治疗上都是采用茶碱和胆碱受体阻滞等其他帮助支气管扩张药物,主要针对哮喘疾病发病时出现症状进行治疗目前认为哮喘疾病是由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类细胞共同参加气道高反应以及变应性炎性作为主要特征疾病。在该病发病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程度不同炎症情况,所以应当选用合适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并结合有效的支气管解痉治疗。本文研究表明,孟鲁司特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可获得明显抗炎效果,还能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帮助改善哮喘病症,获得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陈勤汉.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体会[J].临床研究.2012,10(06):182-183.
[2]谭帮凤.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0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