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虢国墓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墓地,虢国,青铜器,青铜,麻织品,陨铁,赭石。
虢国墓地论文文献综述
辛雅琳[1](2019)在《从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青铜铺的分布看虢国墓地与琉璃阁墓地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青铜器随葬器形组合中出现的铺器物,分别出现在春秋早期的叁门峡虢国墓地和春秋晚期的琉璃阁墓地中,在其他诸侯国墓地中不曾出现,文章对虢国及琉璃阁的历史进行叙述对比,初步探究铺出现在这两片区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20期)
王颖琛,刘亚雄,姜涛,陈坤龙[2](2019)在《叁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铁刃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铁刃铜器是中原地区较早的用铁证据。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多种方法,对叁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的3件铁刃铜器进行了科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铜骹铁叶矛(STG001)铁质部分可见硅酸盐与氧化亚铁共生夹杂,且沿着加工方向拉长,其材质为块炼铁。铁刃铜削(SGT002)和铜内铁援戈(SGT003)残留铁金属颗粒中均检测出较为显着的Ni和少量Co, SEM-EDS线扫描分析显示Ni和Co在各相之间存在高低交错的分布特征,判断其材质为陨铁,其Ni含量处于铁陨石ⅢC和ⅢD之间,原始结构应属极细粒八面体铁陨石(Off)或无纹铁陨石(Ataxite)类型。样品STG001和SGT002铜质部分均保留较为典型的锡青铜铸造组织形态,基体为已腐蚀的α固溶体,残余(α+δ)固溶体均匀分布,铜铁结合处无明显的晶粒变形和再结晶现象,显示该区域未经历铸后的冷热加工。由此推断,铁刃部分应是先锻打加工成形后,嵌入铸造铜质部分的组合陶范,通过铸接的方式与铜质部分紧密结合而形成铜铁复合器物。简要梳理了中国早期铁金属的使用证据,指出陨铁和人工冶铁制品在虢国墓地的同时出现,显示了该时期在研究中国铁冶金技术起源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西北地区在早期块炼铁技术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生铁技术在中原地区的产生则与商周青铜铸造技术传统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冯广丽[3](2019)在《虢国墓地虢仲铜簋的保护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虢国墓地位于我国中部河南省叁门峡市市区北部的上村岭,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M2009位于墓地北区的东北部,为九鼎大墓,是国君虢仲之墓。该墓出土各类文物达6000余件,其中大型青铜器200多件,是截至目前虢国墓地已发掘清理的形制最大、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07-26)
李清丽,常军,周旸[4](2019)在《虢国墓地M2009出土麻织品上红色染料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门峡虢国墓地是研究西周晚期诸侯文化的重要考古遗址。在M2009虢仲墓中发现了一件麻织短裤和一件麻织短褂,这套麻织品文物是为数不多的保留至今的西周服饰,最为重要的是这套麻织品分为两层,内层着鲜艳红色,明显进行过人工染色。本研究采用能谱分析仪和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麻织短裤上的红色颗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红色颗粒主要成分为Fe_2O_3,而天然赭石的主要成分也为Fe_2O_3,因此确定麻织物上的红色是由赭石染色的结果。这一发现为西周时期织物染色应用石染提供了实证。(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魏强兵,王鑫光,李秀辉,陈建立,张吉[5](2019)在《叁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材质与矿料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整的大型邦国公墓。通过金相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能谱对虢国墓地出土的47件器物分析发现,金相组织有铸造、铸后受热、铸后(局部)热加工等组织形式,合金类型为铅锡青铜与锡青铜两种。铅同位素比值测定表明都为普通铅,且聚集在较小的范围内,推测不同墓葬的青铜器具有相同的矿料来源。(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01期)
张菁华[6](2018)在《虢国墓地出土玉雕动物研究中的环境气候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虢国墓地出土的800余件仿生动物玉雕进行归纳分类,梳理出动物的种类及它们生存的环境条件,结合叁门峡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推论西周时期叁门峡的环境气候特征应该要比现在的气候温暖一些,更适宜些一热带动物的生存。(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清丽,刘剑,贾丽玲,周旸[7](2018)在《河南叁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麻织品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门峡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麻布服饰,是保存较好为数不多的西周时期纺织品,也是截至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麻织服饰。为了科学地保护这套纺织品,我们采用不同功能的仪器,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对纤维材质进行鉴别,对污染物进行成分检测。通过检测分析,了解到了这套纺织品的织物品种、制作工艺及保存状态,为之后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2018年04期)
赵鹏[8](2018)在《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1、M2012所反映的两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村岭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叁门峡市的北郊,面积为32.45万平方米。从五十年代至今,已发掘了500多座墓葬,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的大型邦国墓地。M2001、M2012是90年代进行发掘的,从两座墓葬的位置、出土的有铭青铜器和其他随葬器物等,可以判断M2001、M2012是夫妇异穴合葬墓。并且未曾被盗掘,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葬礼、葬者身份和两性关系等问题。本文试用性别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两座墓葬所反映的葬制、葬者身份和两性关系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东方藏品》期刊2018年07期)
辛军民[9](2018)在《叁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左传·僖公五年》载:"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杜预注:"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汉书·地理志》云:"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武王灭商后,封文王两个弟弟即虢仲、虢叔于东、西二虢。后西虢于公元前760年东迁到河南叁门峡地区,史称"北虢"。然而,在古文献中所载的虢国青铜器金文着述器物基本上出于陕西省宝鸡市,即西虢之(本文来源于《收藏》期刊2018年07期)
宋笑飞,刘保国[10](2018)在《一件虢国墓地出土的蚕形玉腕饰》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的馆藏品中有一件玉腕饰,很是引人注目。腕饰中的九件蚕形佩,形态各异,造型优美,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值得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02期)
虢国墓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铁刃铜器是中原地区较早的用铁证据。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多种方法,对叁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的3件铁刃铜器进行了科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铜骹铁叶矛(STG001)铁质部分可见硅酸盐与氧化亚铁共生夹杂,且沿着加工方向拉长,其材质为块炼铁。铁刃铜削(SGT002)和铜内铁援戈(SGT003)残留铁金属颗粒中均检测出较为显着的Ni和少量Co, SEM-EDS线扫描分析显示Ni和Co在各相之间存在高低交错的分布特征,判断其材质为陨铁,其Ni含量处于铁陨石ⅢC和ⅢD之间,原始结构应属极细粒八面体铁陨石(Off)或无纹铁陨石(Ataxite)类型。样品STG001和SGT002铜质部分均保留较为典型的锡青铜铸造组织形态,基体为已腐蚀的α固溶体,残余(α+δ)固溶体均匀分布,铜铁结合处无明显的晶粒变形和再结晶现象,显示该区域未经历铸后的冷热加工。由此推断,铁刃部分应是先锻打加工成形后,嵌入铸造铜质部分的组合陶范,通过铸接的方式与铜质部分紧密结合而形成铜铁复合器物。简要梳理了中国早期铁金属的使用证据,指出陨铁和人工冶铁制品在虢国墓地的同时出现,显示了该时期在研究中国铁冶金技术起源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西北地区在早期块炼铁技术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生铁技术在中原地区的产生则与商周青铜铸造技术传统关系密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虢国墓地论文参考文献
[1].辛雅琳.从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青铜铺的分布看虢国墓地与琉璃阁墓地关系[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王颖琛,刘亚雄,姜涛,陈坤龙.叁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铁刃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冯广丽.虢国墓地虢仲铜簋的保护修复[N].中国文物报.2019
[4].李清丽,常军,周旸.虢国墓地M2009出土麻织品上红色染料的鉴定[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
[5].魏强兵,王鑫光,李秀辉,陈建立,张吉.叁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材质与矿料来源分析[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6].张菁华.虢国墓地出土玉雕动物研究中的环境气候思考[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7].李清丽,刘剑,贾丽玲,周旸.河南叁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麻织品检测分析[J].中原文物.2018
[8].赵鹏.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1、M2012所反映的两性关系[J].东方藏品.2018
[9].辛军民.叁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赏析[J].收藏.2018
[10].宋笑飞,刘保国.一件虢国墓地出土的蚕形玉腕饰[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