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神心理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因素,精神,焦虑,食管,抑郁,功能,弥漫性。
精神心理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军,马茂,耿辉[1](2019)在《精神心理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研究精神心理因素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符合标准的15 567名受检者中随机抽取11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资料有效者共97人。按心理症状因子将其分成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重度异常组,同时收集人体测量学、生化免疫等体检指标,并筛查确定各组中MS的检出率,以正常组为对照,分析MS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SCL-90心理测评的9个因子中,按症状严重程度排前3位的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按全国常模进行分层:正常(因子分1.00~1.65)74人,其中MS检出率为12.16%;轻度异常(因子分1.65~3.00)15人,MS检出率为33.33%,OR值为3.61(P<0.05);中重度异常(因子分3.00~5.00)8人,MS检出率为50.00%,OR值为7.22(P<0.05)。随着因子分增高,MS检出率也递增,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精神心理因素与MS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王磊,王刚,吴玮,刘红丹,徐冰心[2](2019)在《精神心理因素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联合使用反流相关量表、情绪量表及24 h咽部pH监测(Dx-pH),探讨心理因素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症状、体征及酸暴露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疑有咽喉反流患者的检查资料,共535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量表(RFS)及咽部24h Dx-pH检测结果,纳入分析研究。结果 Ryan阳性患者中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与Ryan阴性中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精神心理障碍组RSI阳性率高于无精神心理障碍组(P <0.001);SAS、SDS不同程度异常组RSI分值均高于SAS、SDS正常组(P <0.001,P=0.005)。RSI与Ryan诊断一致率在精神心理障碍组为51.2%,低于无精神心理障碍组(71.0%)。结论处于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并未合并更多的咽喉反流发生率,但会将自身主观症状放大,干扰RSI对LPRD诊断的准确性,是造成LPRD患者RSI与Dx-pH监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萧玲,孙静[3](2019)在《精神发育迟缓和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精神发育迟缓、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10(中文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99名在训的精神发育迟缓和孤独症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和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孤独症儿童家长和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家长存在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应对倾向为正向应对。孤独症儿童家长和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家长在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是否独生、患病年龄对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影响显着。结论:儿童是否独生、患病年龄对孤独症儿童家长和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家长心理健康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黄钢丁,姜海行,唐少波,毛燕宁,覃莉[4](2019)在《排便障碍的功能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排便障碍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罗马Ⅳ标准、有排便障碍的FC患者146例,以及25例健康对照者。所有入选者接受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测试,评估其精神心理状况。分析排便障碍的FC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特点。[结果]FC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女性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60岁与≥60岁患者的SAS、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Ⅱ、Ⅳ型排便障碍的女性患者SAS评分高于男性(P<0.05),Ⅱ、Ⅲ型排便障碍的女性患者SDS评分高于男性(P<0.05)。[结论]排便障碍的FC患者具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倾向,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褚源,胡焕标,吴凯,王佐,孔德润[5](2019)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的分析以及联用黛力新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变化,以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黛力新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纳入8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及80例同期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体检健康者,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研究对象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将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常规组及观察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艾司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黛力新。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SAS、SDS、SF-36、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行评估。结果与健康者相比,GERD患者的SAS、SDS、PSQI评分增高,SF-36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GER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睡眠质量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正相关。观察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常规组(P <0. 01)。常规组治疗前后SAS、SDS、生活质量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 0. 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及SD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增高,睡眠质量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GERD患者具有精神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的表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可有效改善GERD患者症状、心理状态及生活、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2019年10期)
瞿玉竹,李德华,马培宏,尹涛,曾芳[6](2019)在《功能性胃肠病血浆SP和SS水平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症状复杂,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变化是否与胃肠激素的变化相关,本文试从FGIDs患者血浆SP、SS水平变化、FGIDs发病的精神心理因素、血浆SP、SS水平与精神心理因素叁方面进行分析,探讨FGIDs胃肠激素水平变化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钱小芳,陈琳霞[7](2019)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0例缓解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57.02±11.98)分、(2.64±0.72)分、(37.78±8.6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次数、家庭结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提示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本文来源于《护理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陈利霞,张艳萍,范哲[8](2019)在《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分成非焦虑组(32例)和焦虑组(54例),然后将焦虑组均分成两组,每组27例,一组未进行抗焦虑治疗,一组进行抗焦虑治疗,对比非焦虑组和焦虑组患者、未抗焦虑治疗组和抗焦虑治疗组患者的食管收缩时间、食管下段蠕动波幅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检出率。结果焦虑组患者的食管收缩时间、食管下段蠕动波幅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检出率均显着高于非焦虑组,未抗焦虑治疗组患者的食管收缩时间、食管下段蠕动波幅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检出率均显着高于抗焦虑治疗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过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会延长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食管收缩时间和导致其食管运动功能紊乱,从而会对患者病情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在治疗前还需合理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并采用合理的抗焦虑药物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5期)
卢丽婷,刘俊,余博豪,肖正华,白晓苏[9](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97位T2DM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测定,并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糖尿病痛苦量表(DD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调查患者焦虑、抑郁、痛苦及睡眠质量情况,分析HbA1c含量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197例患者中,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共143例,占72.6%,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抑郁患者共98例,占49.8%,可能有睡眠问题或有睡眠障碍共172例,占87.3%,中等痛苦和重度痛苦共55例,占27.9%。采用相关性研究Spearman分析表明HbA1c含量与焦虑评分GAD-7呈正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为0.843,HbA1c与睡眠质量评分AIS呈正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为0.908。将T2DM患者根据HbA1c含量进行分组,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越高,则患者焦虑评分GAD-7和睡眠质量评分AIS则越大,呈明显的正相关。另外,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逐步回归法)分析表明肥胖的男性T2DM患者更容易发生焦虑及睡眠障碍。结论 HbA1c含量高低与焦虑、睡眠障碍存在相关性,并且HbA1c含量越高,则患者焦虑和睡眠障碍程度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筱,李岩[10](2019)在《疏肝消痞方治疗伴精神心理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生发展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记录治疗前后疏肝消痞方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及症状评分,并与黛力新作对比,观察疏肝消痞方治疗伴精神心理因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的FD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疏肝消痞方(炒枳实、砂仁、炙甘草、焦山楂、炒鸡内金、郁金、合欢皮)组34例,黛力新组16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D症状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并对比治疗前后SCL-90症状自测量表评分变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经2周治疗后,疏肝消痞方组与黛力新组FD症状及HAMA、HAMD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疏肝消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黛力新组低。治疗后SCL-90评分,10项心理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FD症状改善率与SCL-90症状自测量表评分改善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435。结论疏肝消痞方对伴心理因素的FD,可通过治疗心理异常表现而改善FD症状。(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7-12)
精神心理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联合使用反流相关量表、情绪量表及24 h咽部pH监测(Dx-pH),探讨心理因素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症状、体征及酸暴露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疑有咽喉反流患者的检查资料,共535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量表(RFS)及咽部24h Dx-pH检测结果,纳入分析研究。结果 Ryan阳性患者中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与Ryan阴性中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精神心理障碍组RSI阳性率高于无精神心理障碍组(P <0.001);SAS、SDS不同程度异常组RSI分值均高于SAS、SDS正常组(P <0.001,P=0.005)。RSI与Ryan诊断一致率在精神心理障碍组为51.2%,低于无精神心理障碍组(71.0%)。结论处于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并未合并更多的咽喉反流发生率,但会将自身主观症状放大,干扰RSI对LPRD诊断的准确性,是造成LPRD患者RSI与Dx-pH监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神心理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军,马茂,耿辉.精神心理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9
[2].王磊,王刚,吴玮,刘红丹,徐冰心.精神心理因素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
[3].萧玲,孙静.精神发育迟缓和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
[4].黄钢丁,姜海行,唐少波,毛燕宁,覃莉.排便障碍的功能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
[5].褚源,胡焕标,吴凯,王佐,孔德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的分析以及联用黛力新治疗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
[6].瞿玉竹,李德华,马培宏,尹涛,曾芳.功能性胃肠病血浆SP和SS水平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7].钱小芳,陈琳霞.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
[8].陈利霞,张艳萍,范哲.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esophagealspasm,DES)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9].卢丽婷,刘俊,余博豪,肖正华,白晓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10].杨筱,李岩.疏肝消痞方治疗伴精神心理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C].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