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重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构,系统,曲面,分解,算法,干扰,信号。
并行重构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斌[1](2019)在《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计算思维和计算透镜,分析了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与调度决策,基于"并行计算"、"异构计算"和"可重构计算"提出了计算物流视角下的集装箱码头作业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将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多种典型计算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和运作机制,泛化、迁移、修正、融合和定制到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中,设计了面向此计算模型的混合调度策略,提出了集装箱码头调度新的抽象计算模型与工程解决路径;以某大型集装箱码头为实例,基于集装箱码头作业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进行了物流广义计算自动化的设计与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模型能确定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上限,实例中约为码头年设计能力的2.75倍;在满负荷情况下,基于等待作业集装箱队列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和基于等待作业船型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均能将大型集装箱干线船舶物流广义计算任务延迟缩短约17 h;在明显作业过载时,前者能将物流广义计算任务延迟减少100~110 h,后者能减少约120 h;在满负荷和作业过载情况下,2种策略均能缩短大型集装箱干线船舶物流广义计算访问存储时间1~2 h,后者在作业过载情况下表现更佳;2种策略都能很好地优先服务重点班轮集合,且有各自对应的适用状况和调度重点,码头管理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闫雨石[2](2016)在《可重构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全面发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对可重构及算计系统的研究也势在必行。可重构并行计算机系统要依附于软件控制,通过可重用的资源,重构及重组转换为另一个计算体系,以匹配于差异化的相关需要。其具备可重构特性的计算机制我们称其为可重构计算系统.分析了可重构的基本概念、可重构计算体系的核心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可重构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进展。(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11期)
赵星[3](2016)在《同步DS-CDMA系统中基于信号重构的并行干扰消除算法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目标同步DS-CDMA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带来的信噪比恶化已成为制约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每个目标的解调性能,必须采用干扰消除算法。文中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信号重构的并行干扰消除算法,信号相干解调后重构信号,之后各目标并行的消除其他干扰信号,然后再次相干解调,可以减小解调误码率。该算法已在TDRSS单址天线多目标测控系统的接收解调设备中应用,系统最大用户数量为12,各用户可以选用不同的PN码速率、信息速率、编码方式,在采用了文中提出的干扰消除算法后,能够有效降低多址干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刘书勇,吴艳霞,张博为,张国印,戴葵[4](2015)在《基于可重构计算系统的矩阵叁角化分解硬件并行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计算系统成为加速计算密集型应用的重要选择之一.在众多受到关注的计算密集型问题中,矩阵叁角化分解作为典型的基础类应用始终处于研究的核心地位,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特征值等科学与工程问题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面向矩阵叁角化分解中共有的叁角化计算过程,通过分析该过程的线性计算规律,提出一种适于硬件并行实现的子矩阵更新同一化算法及矩阵叁角化计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并行结构.针对LU矩阵叁角化分解在并行结构模板上的高性能实现及优化方法开展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针对矩阵叁角化计算过程具有更高的数据并行性与流水并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通用处理器的软件实现相比,根据该算法实现的矩阵叁角化分解FPGA并行结果在关键计算性能上可以取得10倍以上的加速比.(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赵腾,张焰,张志强[5](2015)在《基于串行及并行恢复的电力系统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大停电后的电力系统重构问题对于系统的快速安全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在对大停电后电力系统串行及并行恢复概念进行新的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串行和并行恢复的系统重构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分步探索寻优方式,动态地考虑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功率平衡以及目标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等问题,在保证重构方案灵活性的基础上对串行恢复过程中重构网架的拓扑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引入分区距离灵敏度指标为并行恢复过程中各子系统间的有效配合提供定量参考,并对每一步得到的目标系统进行潮流校验以保证重构方案的可行性。以IEEE 118节点系统和华东电网为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5年14期)
税凡[6](2015)在《基于MPI的大规模点云曲面并行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点云处理技术,正随着数据测量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该技术以点作为物体重建的基础,对物体绘制与重建的速度的提高、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的加强、及计算机处理量的加大等具有巨大的优势,是逆向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随着社会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其对天然气和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地质勘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石油勘探与开发力度的逐步扩大,勘探工区规模不断增长,需要处理的点云数据规模亦相应增大,使用单个处理器串行处理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对海量点云数据的处理。本文对大规模点云数据的曲面重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将原始点云数据分块并行的方法,实现了针对大规模点云数据的地质曲面重构方法。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根据点云数据及地质曲面的特点,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大规模点云数据进行复杂地质曲面重构的并行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曲面重构流程划分为七个模块:原始点云数据的动态划分与任务分配模块、子块中原始点云数据的预处理模块、网格构建与断层投影模块、约束Delauany叁角网的构建与空间叁角网的恢复模块、曲面插值模块、全局拼接平滑模块。在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的协同处理下,获取大规模点云数据的光滑重构曲面。该系统经过实际工区数据的测试,通过重建的空间曲面与原始点云数据的位置分布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2.根据地质点云分布特点以及地质约束规律,提出了一种针对地质曲面的插值算法。该算法针对原始点云数据分布散乱、无规律,且在断层区域存在相同(x,y)坐标下分布不同属性z值的点,易造成插值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该方法通过原始层位点云数据与断层约束点进行Delaunay叁角网构建,根据待插值曲面网格点索引定位其所在叁角形,并利用插值叁角形顶点数据对其进行插值,在与后续曲面平滑算法结合后,减少了曲面平滑的达到平滑精度所需次数的同时,使得最终获取的重构曲面符合原始点云数据分布。该算法,经过实际工区勘测数据验证其实用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29)
吴玲玲[7](2014)在《一种并行组合采样系统信号重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在并行组合采样系统这种多通道组合采样系统中,对于时基非同步信号,使用插值算法对组合信号进行重构的方法。实际的并行组合采样中,由于各采样通道之间的采样时钟相位控制存在时基偏差,引起了采样信号的时间非同步,导致采样波形非线性失真。为补偿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和实际信噪比,有效地还原信号原貌,需要对采样序列进行信号重构。提出了用插值算法来重构信号,实现对时基偏差的校正,并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4年01期)
王喆,高叁红,郑慧英,李立春[8](2013)在《月面地形重构系统中的并行Delaunay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角剖分过程是影响叁维重建系统实时性的瓶颈之一,为提高叁角剖分速度,基于共享内存多核计算机设计并实现了并行Delaunay算法。该算法在分治叁角剖分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子叁角网归并过程及Delaunay叁角网优化过程避免了并行计算中的数据竞争问题。利用月面仿真实验场真实地形数据在50万到500万不同规模的点云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加速比最高可达6.44。除此之外,对算法复杂度、加速比以及并行效率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算法实际应用于月面地形重构系统,实现了虚拟地形的快速构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3年08期)
樊峰峰,张延园,林奕[9](2012)在《基于Matlab的遗留系统并行化重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CPU多核架构的普及,应用的复杂和数据集的膨胀,基于Matlab的遗留系统中的串行程序代码无法充分发挥系统潜在的性能优势,无力应对当前大型数据集的处理应用需求。Matlab的并行计算模型为数据密集型的处理任务提供了并行支持。本文首先从系统架构扩展和业务代码并行化入手,分析遗留系统并行化重构过程要点和方法,应用案例的并行化重构实验数据表明了系统重构处理大型数据集的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2年05期)
李兴建,李临川,谭光明,张佩珩[10](2011)在《冷冻电镜叁维重构在CPU-GPU系统中的并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发掘和利用异构系统在应用和体系结构上的并行性,以冷冻电镜叁维重构为例展示如何利用应用程序潜在的并行性.通过分析重构计算所有的并行性,实现了将动态自适应的划分算法用于任务在异构系统上高效的分发.在曙光星云系统的部分节点系统(32节点)上评估并行化的程序性能.实验证明:多层次的并行化是CPU与GPU异构系统上开发并行性的有效模式;CPU-GPU混合程序在给定问题规模上相对单纯CPU程序获得2.4倍加速比.(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S1期)
并行重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全面发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对可重构及算计系统的研究也势在必行。可重构并行计算机系统要依附于软件控制,通过可重用的资源,重构及重组转换为另一个计算体系,以匹配于差异化的相关需要。其具备可重构特性的计算机制我们称其为可重构计算系统.分析了可重构的基本概念、可重构计算体系的核心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可重构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重构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斌.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
[2].闫雨石.可重构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进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
[3].赵星.同步DS-CDMA系统中基于信号重构的并行干扰消除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刘书勇,吴艳霞,张博为,张国印,戴葵.基于可重构计算系统的矩阵叁角化分解硬件并行结构研究[J].电子学报.2015
[5].赵腾,张焰,张志强.基于串行及并行恢复的电力系统重构[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6].税凡.基于MPI的大规模点云曲面并行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7].吴玲玲.一种并行组合采样系统信号重构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14
[8].王喆,高叁红,郑慧英,李立春.月面地形重构系统中的并行Delaunay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3
[9].樊峰峰,张延园,林奕.基于Matlab的遗留系统并行化重构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
[10].李兴建,李临川,谭光明,张佩珩.冷冻电镜叁维重构在CPU-GPU系统中的并行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