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幕下小脑上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果体肿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手术,神经内镜
幕下小脑上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江,肖顺武,谢明祥,续岭,刘胜远[1](2019)在《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的1例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后视物模糊、重影好转,眼球活动正常;术后6 h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出血;肿瘤切除满意,脑脊液循环通畅。术后2周后接受全脑全脊髓加肿瘤局部推量放疗,术后3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取病变组织活检,但对后续放化疗支持有限,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既是治疗手段,同时可以减轻放化疗剂量;神经内镜良好照明,成角优势,通过幕下小脑上入路,在固定臂支撑下的双手操作、精细分离、可以安全、高效切除该区域肿瘤。(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朱剑栋[2](2019)在《神经内镜幕下小脑上入路松果体区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观察松果体区及其毗邻结构解剖特点,从而为内镜下处理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头颅标本5具,在神经内镜下模拟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对松果体区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比较两种手术入路下的显露情况。结果: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能够清晰显露松果体区域的解剖结构,但桥静脉分布较为密集,需予以离断;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在显露松果体的同时,增加了对外侧走行的动静脉结构的显露;神经内镜下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硬脑膜至小脑中脑裂静脉的距离分别为58.14±1.62mm、76.51±2.25mm,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09±0.01、0.05±0.01,松果体的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47±0.01、0.35±0.09,上丘的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26±0.05、0.40±0.07,松果体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85±0.35度、17.86±1.03度,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21.40±1.41度、15.00±3.06度,胼胝体压部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55±0.07度、17.04±1.57度,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60±0.71度、18.76±2.83度,同侧上丘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5.63±5.08度、21.42±1.42度,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2.73±4.87度、21.24±4.23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松果体区显露较好的入路为正中入路,且该入路手术空间较大,但需切除部分幕下桥静脉;旁正中入路为手术提供了更充足的操作空间,在保留小脑中脑裂静脉和幕下桥静脉的前提下亦能有效显露松果体,临床上需根据病变的具体位置酌情选择手术入路。目的:结合内镜解剖学研究,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同一手术者开展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及HCG和AFP检验,采用侧俯卧位全麻下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6月,复查头颅MRI。结果:4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均较好。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1例给予全脑全脊髓放疗,4月后原病灶处复发,给予全身化疗至今,另1例术后签字出院。结论:神经内镜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若松果体区肿瘤血供丰富,可优先选择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对处于小脑幕切迹水平的肿瘤,采用旁正中入路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ETV是处理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最佳方法。(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向小芳,陈劲草[3](2018)在《自制小脑幕定位仪在坐位经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自制小脑幕定位仪在神经外科患者行坐位经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经坐位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进行坐位摆放时手术床的调整方法和患者躯干体位摆放方法相同,研究组使用定位仪对患者的小脑幕进行定位并作好标记线,摆放头部前屈位时,使标记线与地面平行;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部定位法,保持下颌骨和胸骨两横指。结果:研究组在摆体位时间、术野出血量、手术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手术野暴露、医生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幕定位仪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在神经外科坐位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杨磊,王煜,陈劲草[4](2016)在《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果体区肿瘤包括来源于松果体以及侵犯叁脑室后部、四迭体池的肿瘤,其中原发松果体的肿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4%~4%[1,2]。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对于良性以及低度恶性的肿瘤,根治性切除是比较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案,譬如:脑膜瘤、松果体细胞瘤、表皮样瘤等;单纯生殖细胞瘤对放疗较敏感,但比例仅为20%或者更低,其他恶性松果体区肿瘤对放疗的反应性较差,可以通过手术降低肿瘤负荷。但是,由于松果体区肿瘤位置深在,毗邻颅内深静脉系统和丘脑、脑(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叶频,陈绍春,白永,王飞,耿鑫[5](2015)在《颅骨锁孔经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骨锁孔由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50件颅骨干标本观测相关骨性标志及其与硬脑膜窦沟的对应关系;利用10具湿性头部标本观测锁孔体表定位标志、小脑幕切口定位标志、内镜入路的角度、深度等解剖参数。结果:顶乳缝前角、乳突尖、枕外隆凸与乙状窦、横窦体表投影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小脑幕外侧部,颞骨弓状隆起后缘、小脑幕窦入口和乙状窦上曲内缘之间有1个安全叁角区(小脑幕安全叁角);以星点至顶乳缝前角连线中点所作上垂线15 mm处作为锁孔中心点,内镜可从锁孔经小脑幕安全叁角至幕下脑桥小脑叁角区。结论:颅骨锁孔经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切除累及幕上下的病灶。(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叶频,陈绍春,白永,王飞,耿鑫[6](2015)在《颅骨锁孔经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桥小脑叁角区的常用锁孔入路术式有颞下锁孔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两种。颞下锁孔入路能较好暴露幕上结构和部分幕下结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暴露幕下结构较好,但在面对跨幕上下区域的肿瘤时,如岩斜区脑膜瘤,不管采用哪种入路都无法同时较好兼顾幕上下区域,常需两种入路联合使用,这样增加了手术创伤、时间和风险。本研究拟探讨经颅(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5-08-08)
牟磊,秦军,段波,雷军荣,罗杰[7](2015)在《幕下小脑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松果体区肿瘤临床资料,均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结果手术全切8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病理结果:松果体生殖细胞瘤5例,松果体细胞瘤3例,松果体区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2例。随访9例,时间24~70个月,平均38.6个月,复发1例,死亡1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生活自理。结论手术切除是松果体区肿瘤的必要治疗手段,天幕下方或者超过天幕范围较少的松果体区肿瘤首选幕下小脑上入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冯开明[8](2014)在《叁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脑膜瘤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叁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Poppen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Poppen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脑膜瘤患者11例,术前实施叁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结果:3D-CTA能够较为清晰观察到肿瘤染色、供血动脉及静脉复合体(VC)移位情况;11例松果体区瘤患者中,完全切除6例,由于出现周围浸润只有局部切除5例;术后未产生并发症。经随访6例合并脑积水者中5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更为严重情况下实施脑室腹腔引流术;生存质量KPS评分分显示:满意(KPS≥80分)患者10例,不满意(KPS<80分)患者1例,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脑膜瘤具有明显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27期)
陈伟[9](2014)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中脑背外侧区的显微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对中脑背外侧区域的显微暴露,为临床中脑背外侧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参考,并探讨神经内镜在此入路中运用的优缺点;根据解剖研究所得实验结果,总结该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技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利用10具福尔马林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尸头按公园长椅位固定于头颅固定架上;行耳后大“C”切口,在星点稍前方处钻孔一枚,铣出一直径约3cm类圆形骨窗;“T”形切开硬脑膜,向下牵拉小脑幕面,暴露相关重要解剖结构,利用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1、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显微镜下可充分暴露环池、小脑幕切迹中后方、中脑背外侧、滑车神经、叁叉神经根部、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切开小脑幕后可暴露颞叶、海马旁回;叁叉神经的上内侧及脑干腹侧面是其相对的视野盲区。2、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清晰的显露叁叉神经根与岩静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小脑上动脉是叁叉神经受压的主要责任血管。3、神经内镜的运用清楚的显露了叁叉神经根部至Meckel’s腔入口的全程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结论1、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2、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暴露中脑背外侧区域的相关解剖结构,可用于中脑背外侧区病变的手术治疗。3、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显露上血管神经复合体及其毗邻关系,可用于叁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桥小脑角区上部病变的手术治疗。4、神经内镜的辅助弥补了显微镜下对叁叉神经上内侧及脑干侧方暴露的不足,可一定程度上扩大手术视野,但脑干腹侧面仍是相对视野盲区。(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张旭标,林涛,张建[10](2013)在《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行松果体区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经幕下小脑上入路行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4例坐位观察组,选择同期以常规俯卧位或侧俯卧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行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骨窗显着小于对照组,肿瘤全切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满足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取坐位行幕下小脑上入路松果体区肿瘤切除具有显着优势,可使静脉气栓的发生率降低或者得以缓解,并可缩小骨窗,从而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31期)
幕下小脑上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观察松果体区及其毗邻结构解剖特点,从而为内镜下处理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头颅标本5具,在神经内镜下模拟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对松果体区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比较两种手术入路下的显露情况。结果: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能够清晰显露松果体区域的解剖结构,但桥静脉分布较为密集,需予以离断;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在显露松果体的同时,增加了对外侧走行的动静脉结构的显露;神经内镜下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硬脑膜至小脑中脑裂静脉的距离分别为58.14±1.62mm、76.51±2.25mm,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09±0.01、0.05±0.01,松果体的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47±0.01、0.35±0.09,上丘的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26±0.05、0.40±0.07,松果体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85±0.35度、17.86±1.03度,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21.40±1.41度、15.00±3.06度,胼胝体压部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55±0.07度、17.04±1.57度,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60±0.71度、18.76±2.83度,同侧上丘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5.63±5.08度、21.42±1.42度,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2.73±4.87度、21.24±4.23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松果体区显露较好的入路为正中入路,且该入路手术空间较大,但需切除部分幕下桥静脉;旁正中入路为手术提供了更充足的操作空间,在保留小脑中脑裂静脉和幕下桥静脉的前提下亦能有效显露松果体,临床上需根据病变的具体位置酌情选择手术入路。目的:结合内镜解剖学研究,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同一手术者开展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及HCG和AFP检验,采用侧俯卧位全麻下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6月,复查头颅MRI。结果:4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均较好。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1例给予全脑全脊髓放疗,4月后原病灶处复发,给予全身化疗至今,另1例术后签字出院。结论:神经内镜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若松果体区肿瘤血供丰富,可优先选择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对处于小脑幕切迹水平的肿瘤,采用旁正中入路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ETV是处理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最佳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幕下小脑上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江,肖顺武,谢明祥,续岭,刘胜远.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2].朱剑栋.神经内镜幕下小脑上入路松果体区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D].遵义医科大学.2019
[3].向小芳,陈劲草.自制小脑幕定位仪在坐位经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4].杨磊,王煜,陈劲草.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初步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
[5].叶频,陈绍春,白永,王飞,耿鑫.颅骨锁孔经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2015
[6].叶频,陈绍春,白永,王飞,耿鑫.颅骨锁孔经小脑幕上至幕下内镜手术入路的解剖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5
[7].牟磊,秦军,段波,雷军荣,罗杰.幕下小脑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
[8].冯开明.叁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脑膜瘤的临床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9].陈伟.神经内镜辅助下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中脑背外侧区的显微解剖[D].安徽医科大学.2014
[10].张旭标,林涛,张建.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