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洞口连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洞口,延性,剪力墙,刚度,性能,强度,弯矩。
洞口连梁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范重,杨开[1](2013)在《剪力墙洞口双连梁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剪力墙结构洞口采用双连梁的方式,该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连梁的跨高比。通过PERFORM-3D软件对某工程的混凝土核心筒进行模拟,分别建立单连梁和双连梁的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单连梁与双连梁在地震作用下,连梁以及剪力墙的受力性能。评估的参数包括:层间位移角,连梁塑性铰的出现顺序、出现的数量和连梁的性能水平,结构的非线性耗能能力,连梁中剪力的区别,墙体的受压和受拉破坏情况,墙体的剪切。通过算例对两种连梁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双连梁对结构的自振周期的影响不大,结构的塑性耗能主要由连梁承担。对比两种连梁形式,双连梁中塑性铰塑性耗能能力更大,更好得保护了墙体,能使结构具有更好的延性。(本文来源于《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3-08-10)
董方颖[2](2011)在《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常用的结构形式。因设置门窗洞口的需要,剪力墙可能以联肢剪力墙的形式出现,即每个墙片由不少于两个墙肢和连接各墙肢的连梁所组成。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条文说明中指出"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的连梁作为第一道防线,应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连梁截面宜具有适当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因此,在联肢剪力墙结构中,应首先让连梁屈服,墙肢则较迟屈服或根本不屈服。当连梁先屈服时,如果它有足够的延性,则能通过其塑性铰的变形吸收大量地震能量,起到结构阻尼器的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部分—墙体。同时,通过其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联肢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11期)
Fabio,A.,Orejarena,Esparza[3](2010)在《不同配筋形式的剪力墙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力墙结构是高层房屋建筑较常采用的一种抗侧力体系。因设置门窗洞口的需要,剪力墙通常以由连梁连接的联肢墙的形式出现。已有研究表明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连梁的延性、耗能能力以及承载能力。采用传统配筋方案的小跨高比连梁很难满足上述要求,连梁采用合理的配筋形式是提高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采用四种不同配筋形式(传统型、交叉斜筋型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采用四种不同配筋形式(传统型、交叉斜筋型、综合配筋型、交叉暗撑型)的剪力墙连梁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连梁厚度均为180m,跨高比均为1.25。通过有限元模拟,本文给出了各类配筋形式连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刚度、裂纹扩展、应力分布、承载能力和延性等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配筋形式的连梁在延性抗剪性能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本文选取一个18层剪力墙结构作为算例,分析了其连梁分别采用传统和综合配筋时,剪力墙结构在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连梁采用综合配筋形式时,剪力墙结构的抗剪承载力较传统配筋形式提高44%,屋顶位移和延性系数分别提高51%以上和97%。由此可见,连梁采用综合配筋形式,是提高剪力墙抗震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06-01)
王建[4](2009)在《配置特定钢筋的剪力墙小跨高比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及壁式框架中的洞口连梁是联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重要的抗震耗能构件。重庆大学对采取综合斜筋方案的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证明在剪压比大致为0.3的条件下,该配筋方案的连梁在位移延性达到4.0~5.0之前不发生剪切失效,从而能够较好地满足连肢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而目前为了节约资源,在我国工程界中急需推广和应用更高强度的钢筋,正在推广的500级钢筋使用在该配筋方案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缺乏相关的试验研究。此外,各国规范广泛使用在连梁中的交叉暗撑方案,国内外也都缺少相关的试验研究。为此本文进行了3个配置500级钢筋的综合斜筋连梁的对比试验的研究,以及2个配置HRB335钢筋的交叉暗撑连梁的试验的研究。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工作,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5个构件的受力状况抗震性能。②研究除配置的主要钢筋存在差异之外,配置500级钢筋的综合斜筋连梁在抗震性能、以及各个方面的性能指标与原有配置HRB335级钢筋构件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③补充在小跨高比洞口连梁使用交叉暗撑方案的控制条件。试验研究工作证明:使用高强钢筋不会对连梁的抗震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用交叉暗撑方案的连梁有着很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傅剑平,陈京洲,皮天祥,白绍良[5](2008)在《新型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性能及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洞口连梁是钢筋混凝土抗震联肢剪力墙中保证延性及耗能性能的关键部件,但小跨高比洞口连梁因其特殊剪切受力机理,使它在不采取特殊配筋构造措施的前提下难以满足所需的延性要求。本文作者所在研究组通过对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剪-弯受力机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附加对角斜筋和菱形筋的新型配筋方案。经过共计20个接近足尺连梁试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证实,这种配筋方案的洞口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及耗能性,且施工难度不大。本文在总结已完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为此类新型配筋小跨高比连梁提出了一整套设计方法,供工程设计及修订国家标准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薛木根[6](2006)在《抗震剪力墙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作用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介绍抗震联肢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作用及特点,采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叁层联肢剪力墙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06年06期)
刘光伟[7](2006)在《小跨高比剪力墙洞口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梁是联肢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它是墙肢之间传力的纽带,连梁的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直接影响着剪力墙的性能。在抗震联肢墙或核心筒中,为了保证结构侧向刚度或建筑构造原因,常有可能采用小跨高比连梁。试验研究表明,对这类连梁若再用常规框架梁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无法避免其过早发生剪切破坏,从而无法满足结构对它的延性要求。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提出的设计方案仍因其剪压比控制条件过严和可能达到的位移延性偏小而有待改进。至今国内外仍未找到一种既方便施工,又能保证剪切失效出现在连梁达到所需的位移延性之后的有效配筋方案。针对工程设计中这一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作者所在的研究组对小跨高比连梁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进一步证实《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提出的设计方法不能满足抗震基本要求;同时查明,国内外已提出的某些施工可以接受的改进配筋方案仍未达到较满意的延性性能。在总结已有配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程适用性好的配筋方案,即在传统配筋基础上加设对角斜筋和上、下两组“L”形筋组成的菱形斜筋的方案。经试验证实采用这种配筋形式的小跨高比连梁具有较好的延性及塑性耗能能力。为了进一步完善这项研究工作,本论文的工作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这种加配斜筋的连梁在高剪压比作用下的抗震性能。2、对此前已经试验的全部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洞口连梁试件试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弄清楚此布筋形式中对角钢筋和菱形钢筋各自的受力特点以及对连梁抗震性能的贡献,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这两种钢筋用量的比例。3、通过试验对比,对现浇楼板对连梁的各种影响能有初步的定性认识。4、进一步对小跨高比普通连梁的抗震性能加深认识。通过试验研究证明1)这种加配斜筋的连梁在跨高比不大于2.5时仍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普通配筋连梁与之相比则有较大差距;2)现浇楼板对连梁的承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对连梁的屈服后刚度影响极小,对位移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有不利的影响;3)斜筋拉力比ξ在0.3~0.93范围内变化时,连梁都能表现出很好的抗震性能;4)加配斜筋的连梁在跨高比不大于2.5时,剪压比能达到0.26以上,且能保证位移延性在5.0以上。(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5-08)
陈京洲[8](2006)在《新型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试验研究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联肢剪力墙或联肢核心筒壁是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抗侧向力体系的主要构件。其中连接各墙肢的洞口连梁不仅通过其跨高比影响联肢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和墙肢的弯距-轴力比以及弯距-剪力比,而且是联肢剪力墙在强震作用下的第一线塑性耗能构件,它对联肢墙的抗震性能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根据工程需要,常会在设计中采用小跨高比洞口连梁。国内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这类连梁若再用常规框架梁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无法避免其过早发生剪切破坏,从而无法满足对它的延性要求。为此国内外近年来均在探讨联肢墙小跨高比连梁改善抗震性能,特别是改善抗震抗剪性能的有效设计方法。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虽然提出了通过严格控制普通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剪压比和增大其抗剪箍筋的现行做法,但这一方案仍因其剪压比控制条件过严和可能达到的位移延性偏小而有待改进。为此本论文作者所在研究组自1999年开始提出了一种小跨高比连梁的新配筋方案,即在传统配筋基础上加设对角斜筋和上、下两组“L”形筋(菱形筋)的方案,并已通过20余个足尺试件的抗震性能试验证明了这一方案的良好抗震性能和工程适用性。为了进一步完善此项研究工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任务集中于以下叁个方面:①完成5~6根跨高比为2.0~2.5的足尺洞口连梁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其中主要考察:1)新配筋方案连梁在这类跨高比范围内的抗震性能;2)跨高比为2.5的不同剪压比的传统配筋连梁实际能够达到的抗震性能。②完成对此前已经试验的全部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洞口连梁试件试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初步综合评价;③在研究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较为完整的设计初步建议。第一项试验研究工作证明:1)跨高比为2.5的普通配筋连梁当剪压比处在0.13~0.18的范围内时,其抗震延性仍只能达到2.0~3.9,因此仍不能稳定达到一级抗震等级联肢墙洞口连梁可能需要的不低于4.0的位移延性,故抗震性能仍不能令人满意;2)新配筋方案连梁在跨高比为2.0~2.5时仍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位移延性达到4.6~6.2)和良好的施工可操作性。通过第二项和第叁项研究工作对本论文作者所在研究集体至今完成的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了归纳、整理、总结,为本研究项目的结题提供了初步的结论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5-08)
傅剑平,徐锐昌,皮天祥,白绍良[9](2004)在《特殊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试验研究表明,对角、菱形混合配筋的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配筋连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筋方式。由于这种小跨高比连梁属于非伯努利区,正截面受力不符合平截面假定,传统的弯曲理论已不再适用,为此,通过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进行模拟分析,对连梁内部钢筋的应力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确认了所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这类连梁钢筋应力分布规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9期)
徐锐昌[10](2004)在《小跨高比洞口连梁有效配筋方式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梁是联肢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它是墙肢之间传力的纽带,连梁的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直接影响着剪力墙的性能。在抗震联肢墙或核心筒中,为了保证结构侧向刚度,常有可能采用小跨高比连梁。试验研究表明,对这类连梁若再用常规框架梁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无法避免其过早发生剪切破坏,从而无法满足结构对它的延性要求。至今国内外仍未找到一种既方便施工,又能保证剪切失效出现在连梁达到所需的位移延性之后的有效配筋方案。在刚完成的我国新一轮结构设计规范修订中,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设计方法是被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针对工程设计中这一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作者所在的研究组对小跨高比连梁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首先通过硕士研究生张彬彬的试验研究工作,进一步证实《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J3一2002)提出的设计方法不能满足抗震基本要求;同时查明,国内外已提出的某些施工可以接受的改进配筋方案仍未达到较满意的延性性能。硕士研究生曹云峰在总结已有配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程适用性好的配筋方案,即在传统配筋基础上加设对角斜筋和上、下两组“L”形筋组成的菱形斜筋的方案。经试验证实采用这种配筋形式的小跨高比连梁(跨高比为1.0)具有较好的延性及塑性耗能能力。硕士研究生赵杰林继续对跨高比为0.8-1.25的连梁进行了5个试件的试验研究,再一次验证了这种配筋方式的有效性,同时对这种配筋方式的连梁承载力计算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本论文的工作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这种配筋形式在跨高比为1.0情况下的有效性。 2、对跨高比为1.5的构件进行尝试性研究。 3、通过有限元程序对这种配筋方式的连梁进行模拟分析。 4、在总结以前的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通过研究证明:D这种配筋方式在跨高比为LS时仍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勿有限元分析从理论上再次确认了试验所得的各种钢筋的受力特点。勿本文在赵杰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表明,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5-08)
洞口连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常用的结构形式。因设置门窗洞口的需要,剪力墙可能以联肢剪力墙的形式出现,即每个墙片由不少于两个墙肢和连接各墙肢的连梁所组成。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条文说明中指出"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的连梁作为第一道防线,应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连梁截面宜具有适当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因此,在联肢剪力墙结构中,应首先让连梁屈服,墙肢则较迟屈服或根本不屈服。当连梁先屈服时,如果它有足够的延性,则能通过其塑性铰的变形吸收大量地震能量,起到结构阻尼器的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部分—墙体。同时,通过其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联肢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洞口连梁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范重,杨开.剪力墙洞口双连梁设计研究[C].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
[2].董方颖.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11
[3].Fabio,A.,Orejarena,Esparza.不同配筋形式的剪力墙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4].王建.配置特定钢筋的剪力墙小跨高比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
[5].傅剑平,陈京洲,皮天祥,白绍良.新型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性能及设计方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
[6].薛木根.抗震剪力墙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作用及特点[J].安徽建筑.2006
[7].刘光伟.小跨高比剪力墙洞口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6
[8].陈京洲.新型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试验研究设计方法[D].重庆大学.2006
[9].傅剑平,徐锐昌,皮天祥,白绍良.特殊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有限元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0].徐锐昌.小跨高比洞口连梁有效配筋方式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