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疫苗论文_于彬,王梅,孙艳,黄孔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避孕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疫苗,免疫,半胱氨酸,抗原,蛋白,乙酸,羟基。

避孕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于彬,王梅,孙艳,黄孔云[1](2019)在《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基因免疫避孕疫苗对小鼠生育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cDNA3.1-Crisp-1DNA疫苗的生育抑制效果。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BALB/c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将雌性小鼠分为观察A组和对照A组,雄性小鼠分为观察B组和对照B组每组10只,观察组经肌肉接种重组质粒pcDNA3.1-Crisp-1,对照组接种pcDNA3.1空载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Crisp-1)水平;同时选取40只正常小鼠行避孕效果试验,HE染色观察卵巢、睾丸、附睾组织。结果:观察A组和观察B组血清Crisp-1抗体OD值(0.673±0.102、0.680±0.101)均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小鼠妊娠率(30.0%、20.0%)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窝产仔数(5.6±0.3只、5.5±0.9只)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0.05);观察A组和对照A组小鼠卵巢组织结构正常,无萎缩。观察B组和对照B组小鼠睾丸、附睾基底膜完整,曲细精管直径正常,睾丸内有丰富的精子和各级精细胞,附睾有大量成熟精子。结论:pcDNA3.1-Crisp-1DNA疫苗有一定抑制生育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樊姝彤,尤新国,满怡,潘智芳,冯卫国[2](2017)在《免疫避孕疫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人口的高增长率和非意愿妊娠的高发生率一直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传统的避孕方法(输精管结扎、激素类避孕药以及避孕套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有研究发现,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会出现附睾淤积增厚的超声表现[2]。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方便、有效、可逆的避孕措施对控制人口增长和避免非意愿性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性避孕的基本原理是选择与生殖过程相关的关键抗原,删除其抑制性表位、自身抗原交叉反应表位等一些非优势抗原表位,添加促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男科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罗金,杨菁,程琰,张怡,徐望明[3](2016)在《以壳聚糖纳米微球为载体的Crisp1-DNA避孕疫苗的制备及体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以壳聚糖纳米微球为载体的Crisp1DNA疫苗,对其物理学、生物学活性进行测定,并评估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毒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以复凝法制备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CS/DNA NPs),用透射电镜以及凝胶阻滞分析对其相关物理学、生物学活性进行测定,然后将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至COS-7细胞,检测其细胞毒性,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粒形态较均一,平均粒径为189.3nm,Zeta电位约为+0.2mV。凝胶阻滞分析显示壳聚糖微粒可将DNA疫苗完全阻滞于加样孔中并保护DNA质粒不降解。MTT试验显示壳聚糖组细胞存活率显着高于脂质体组(P<0.01)。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CS/DNA NPs能在COS-7细胞中有效表达Crisp 1抗原蛋白。结论由壳聚糖纳米微球介导的Crisp1DNA疫苗,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地表达,且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发展安全有效的DNA避孕疫苗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姚远[4](2016)在《滋养细胞抗原肽结合热休克蛋白70作为新型避孕疫苗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应用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开发新型避孕疫苗已引起了生殖医学家和免疫学家的共同关注,然而,目前尚无高效安全的避孕疫苗。胎盘作为一个有研究前景的妊娠期间特殊的临时器官,认为其主要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可以作为一个靶向作用目标。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开发一种避孕的新途径,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我们应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滋养细胞抗原肽复合物诱导母体免疫细胞的免疫激活,导致母体T细胞产生对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免疫攻击,有效终止妊娠从而避孕。方法:1、体外实验:HSP70-滋养细胞抗原肽复合物与脾脏T细胞共培养,设置对照组。(1)观察T细胞是否增殖和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2)通过比较滋养细胞抗原肽和不同组织来源抗原肽的免疫诱导,观察激活的T细胞是否具有滋养细胞特异性。(3)通过检测Y染色体上的UTY和SMCY基因,明确雄性或雌性胚胎来源的滋养层细胞,并分别制备相应的抗原肽激活T细胞,检测两种T细胞对滋养层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滋养层细胞的何种成分能够诱导上述的T细胞的活化。2、动物模型:(1)小鼠皮下注射Hsp70-滋养细胞抗原肽,设置对照组。7天后分离小鼠脾T细胞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2)将雌性BALB/c小鼠接种HSP70-滋养细胞抗原肽复合物,然后使其与BALB/c雄性交配,设置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生育情况。3、人源性Hsp70-滋养细胞抗原肽复合物的制备与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在足月(38周)妊娠的人类女性(N=6)的胎盘中分离滋养细胞,同样的方法制备人源性HSP70滋养细胞抗原肽复合物,刺激母体T细胞,设置对照组,观察细胞因子IFN-γ和IL-2是否增殖。结果:1、我们研究小鼠胎盘滋养层细胞衍生的抗原肽,体外与HSP70结合后,该复合物可在体外和体内激活T细胞。2、活化的T细胞向Th1型免疫偏离,使特定的滋养细胞溶解,从而导致妊娠的失败。体外实验证实人源性的Hps70—滋养层细胞抗原肽复合物亦有同样的T细胞诱导作用。3、研究发现这种活化的T细胞影响的是早期妊娠,而并非在胚胎着床前干扰着床。4、经实验,没有观察Hps70—滋养层细胞抗原肽复合物疫苗对小鼠的副作用。结论:利用HSP70-滋养细胞抗原肽复合物诱导产生针对滋养层细胞的T细胞特异性免疫攻击,从而起到避孕效果。为避孕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徐萍萍,毛克杰,梁志清,杨利华[5](2016)在《免疫避孕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避孕疫苗是利用多种实验技术,从参与生殖过程各要素中筛选出蛋白抗原或表位抗原,通过免疫避孕对象,在生殖道局部或全身产生中和抗体,从而影响和破坏生殖过程,起到延长妊娠间隔和避孕的作用。本文对免疫避孕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李文桂,陈雅棠[6](2015)在《乳杆菌介导的免疫避孕疫苗的研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避孕是一种生育期妇女节育的重要措施,研制免疫避孕疫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乳杆菌是一种新型的疫苗载体,本研究综述了乳杆菌介导的猪卵透明带3α抗原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疫苗的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制现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徐萍萍[7](2015)在《基于FSHR表位肽的纳米避孕疫苗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男性参与家庭计划的意愿也日趋强烈,但可供选择的避孕措施十分局限。免疫避孕疫苗具有多重优点,被认为在男性避孕中将是最具前景的措施之一。促卵泡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FSHR)信号参与调节启动精子发生和维持精子正常生成,是男性生殖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在男性FSHR仅表达于睾丸支持细胞,因此FSHR被选择成为避孕研究的靶标之一。近期,基于FSHR避孕疫苗的研究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利用计算机表位预测技术筛选出的FSHR32-44肽段,经体内验证成功避免了以往FSHR疫苗对生殖器官损伤的副作用,并能诱导生育抑制的作用。但仍有一些局限性,尚不能应用于临床,如FSHR表位疫苗免疫原性差,诱导的抗体滴度低;联合使用的氟氏佐剂存在安全性问题;融合多肽载体引起免疫偏移诱导免疫损伤风险。基于纳米载体的递送系统具有安全、高效、靶向和副作用小的特点,在药物递送和肿瘤疫苗中已显示出独特优势。因此,为解决表位疫苗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研究拟设计并构建FSHR优势表位纳米疫苗。本研究以前期实验中筛选的FSHR无病理损害优势表位为基础,使用p H敏感材料缩醛化β-环糊精(Acetalatedβetalated trin,Ac-bCD)和非敏感性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设计构建具有不同p H特性的表位肽纳米避孕疫苗(FSHR/Ac-b CD NP和FSHR/PLGA NP),分别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研究纳米疫苗的免疫效应和抗生育作用。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叁个部分。一、不同pH响应性的FSHR纳米疫苗的制备及其表征以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中筛选的FSHR优势抗原表位(IELRFVLTKLRVI)为靶抗原,采用固相合成技术,人工合成高纯度的FSHR32-44肽段,分别使用Ac-b CD和PLGA材料作为载体,通过乳化法制备了FSHR纳米疫苗。结果显示,采用固相合成法获得的FSHR肽纯度大于95%,两种材料均能成功包载多肽,形成粒径200 nm左右的纳米粒,包封率60%以上。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表明纳米粒形态规整、粒径分布均匀,体外水解和释放实验均证实fshr/ac-bcdnp有在ph5.0的溶液中快速水解的特点,可释放出fshr多肽,而在ph7.4的溶液中和plganp一样呈缓释特征。二、fshr表位纳米疫苗的体外免疫效应使用骨髓来源诱导培养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dendriticcells,idcs)进行体外评价。用不同剂型的fshr多肽抗原刺激idcs,利用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和特点;并观察不同抗原刺激后dcs的表型分子变化,以及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因子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细胞因子诱导,可以获得80%以上cd11c+的功能健全的idc;纳米化抗原利于idc吞噬,提高了抗原的摄取量,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特征;fshr/plganp能有效刺激dcs,提高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mhc-ii的表达量;摄取了纳米抗原的dcs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并大量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其中ac-bcd和plga材料组无明显差异。叁、不同ph响应性的fshr纳米疫苗的体内效应研究选择c57bl/6j雄性成年小鼠作为免疫对象,具体分组包括pbs(phosphatebuffersolution,磷酸盐缓冲液)、fshr、fshr/cfa、fshr/ac-bcdnp和fshr/plganp组;采用足垫皮内和皮下多点、多次免疫的方法。通过眼眶采血,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滴度和睾酮水平变化;合笼观察雌鼠受孕率及产仔率评价对应组别雄鼠生育抑制程度,检测分析附睾精子质量;检查抗体水平下降后小鼠重要脏器和生殖器官的病理学变化,并利用硝酸镧示踪结合tem观察血睾屏障完整性。该部分研究结果显示fshr/cfa、fshr/ac-bcdnp和fshr/plganp组均可以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纳米组抗体水平高于氟氏佐剂组,于初免后9周达高峰,其中plga组抗体水平最高达1:3200。生育抑制实验和精子质量分析均同抗体水平结果相似,有抗体产生的3组均有明显生育抑制作用,以plga组生育力最低为25%;抗体滴度越高总精子数越少、精子活力越下降,畸形精子百分比越上升。检测发现免疫前后各组间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无变化,重要脏器肝、脾、肾和生殖器官睾丸、附睾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也未见明显病理学变化。tem观察硝酸镧仅沉积于支持细胞紧密连接之外,未向曲细精管内部渗透,提示血睾屏障完整功能健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纳米材料可以作为避孕疫苗的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佐剂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将纳米疫苗靶向树突状细胞是提高免疫效果的有效途径。不过,p H敏感性Ac-b CD材料在提高免疫应答能力上,并未显示出优于非p H敏感性PLGA材料的作用。这为我们将来优化纳米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基础研究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5-05-01)

常聪[8](2014)在《避孕疫苗还有多远?》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避孕相比于当前人们应用的避孕方法,例如手术、口服避孕药、避孕套等有许多优势:可以在男性或女性中应用;可逆且不需要手术干预;一次应用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避孕效果;安全、副作用较小;在不发达地区更加容易大规模推广等。从生育的角度来说,人类,绝对是一种麻烦的动物。很多动物一年中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才会发情并交配,通常发情季节在春季或者秋季,这样,它们每年受孕的机会只有可怜的一两次。在这一点上,人很"奇怪",每一个月,女性都可以受孕,也就是说,如果不加节制,除去怀孕周期,一位女性每年都可以生育一次。(本文来源于《新民周刊》期刊2014年23期)

罗金[9](2013)在《载Crispl DNA避孕疫苗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免疫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当前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问题,据统计,截止至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亿人次,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易接受的避孕方法对于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是十分迫切的。免疫避孕由于具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男性避孕药具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1, CRISP-1)是一种由附睾头部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的雄激素依赖型糖蛋白,通过与卵子表面的互补位点相作用,参与精卵融合的一系列过程。研究表明重组CRISP-1蛋白和纯化的天然CRISP-1蛋白在多个动物模型中均可以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通过调控精子的获能及影响精卵融合,从而影响生育效果,提示CRISP-1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避孕候选疫苗。除了传统的减毒、灭活疫苗及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外,另一种在体内针对精子蛋白产生免疫应答的方法,是直接将编码精子蛋白的质粒DNA注射至宿主体内,即DNA疫苗,但由于裸DNA带负电荷,难以通过脂质的细胞膜;在体内易被核酸酶降解而迅速清除,DNA疫苗免疫效果多不尽理想。壳聚糖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聚合物,无细胞毒性,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载体系统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基因的体内外转染,并有研究证实,壳聚糖与不同抗原一起给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优化免疫效果。本研究以小鼠Crisp-1cDNA为靶基因,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然后采用复凝法制备壳聚糖-pcDNA3.1-Crisp-1(CS/DNA)纳米复合物,对其相关物理学、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并与裸质粒DNA疫苗,重组mCrisp-1蛋白疫苗比较其免疫避孕效应及安全性,为开发新型男性避孕疫苗奠定基础。研究目的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2.构建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3.评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的免疫避孕效应及壳聚糖纳米粒作为DNA避孕疫苗载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行BamHI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比对验证。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Crisp-1或空载体pcDNA3.1转染至COS-7细胞,48h后行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COS-7细胞中mCrisp-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2.复凝法制备质粒浓度分别为50μg/mL、100μg/mL、200μg/mL的壳聚糖-pcDNA3.1-Crisp-1纳米粒(CS/DNANPs),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不同质粒浓度下DNA的包埋率。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纳米粒形态,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多分散度和zeta电位。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壳聚糖纳米粒与质粒的结合力及在核酸酶条件下壳聚糖纳米粒对质粒DNA的保护作用。然后将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直接转染至COS-7细胞,与脂质体比较其细胞毒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口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转染后mCrisp-1在COS-7细胞内的表达。3.将雌、雄性BALB/c小鼠分别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pcDNA3.1空载体组、裸质粒pcDNA3.1-Crisp-1DNA疫苗组、CS/DNA纳米粒组和重组(?)nCRISP-1蛋白组。每只动物初次免疫及加强免疫总共免疫3次(分别记为0周、2周和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每次接种DNA或重组mCRISP-1蛋白剂量为50μg。分别于每次免疫前一天及第一次免疫后2、4、6、8、10、12周行内眦静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Crisp-1抗体水平,(?)(?)estern blot和中和性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Crisp-1抗体的特异性。第叁次免疫后2周,将各组雌、雄性小鼠分别与生育力正常的异性小鼠进行合笼,次日凌晨见阴栓视为交配成功,将雌鼠单独喂养,3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妊娠率和每窝产仔数。给药期间,密切观察小鼠有无过敏反应,局部炎性反应及中毒现象,在末次给药后8周,取各组小鼠重要脏器和生殖器官行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果1.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经BamH I和Hind III双酶切后,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1条约5.4kb的pcDNA3.1片段和约750bp的mCrisp-1片段,测序结果与mCrisp-1基因序列一致。转染后COS-7细胞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Crisp-1转染组扩增出一条约750bp的特异性条带,而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无特异性条带出现。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重组pcDNA3.1-Crisp-1质粒转染的COS-7细胞可见强烈的FITC标记的绿色荧光,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见绿色荧光。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壳聚糖纳米粒对不同浓度质粒DNA的包埋率,结果显示,叁种浓度下质粒包埋率均达90%以上,但当质粒浓度为100μg/mL时,壳聚糖对质粒DNA的包埋率最高(94.09±0.17%),且与另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CS/DNA纳米复合物形态较为规则,近球形,大小较均一,直径多在150-200nm之间,散在分布,分散性好。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纳米粒平均直径为189.3nm,多分散指数为0.459,粒径分布范围较窄。Zeta电位约为+0.2mV。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壳聚糖与DNA疫苗结合后使质粒DNA完全阻滞于加样孔中,并可保护质粒DNA不受核酸酶降解。MTT试验结果显示CS/DNA纳米复合物组细胞存活率与裸质粒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脂质体组(p<0.01)。将未处理的正常COS-7细胞和经不同方式转染pcDNA3.1-Crisp-1的COS-7细胞分别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TM介导转染的COS-7细胞还是CS/DNA纳米复合物直接转染的COS-7细胞中均可看到明亮的绿色荧光,而未处理组和pcDNA3.1空载体转染组细胞未见绿色荧光,表明壳聚糖可有效的介导Crisp-1DNA疫苗在真核细胞中表达。qRT-PCR检测经不同方法转染后COS-7细胞中Cris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空载体组未检测到Crisp-1mRNA表达,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TM组Crisp-1mRNA表达水平略高于CS/DNA纳米复合物转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小鼠,生理盐水和pcDNA3.1(+)空载体均未诱导特异性Crisp-1抗体产生,而pcDNA3.1-Crisp-1免疫组小鼠均在初次免疫后2周即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显着高于空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并于末次免疫后4周达到最高峰,停止免疫后8周抗体滴度又逐渐下降。CS/DNA纳米复合物和重组mCRISP-1蛋白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显着高于裸质粒pcDNA3.1-Crisp-1免疫小鼠(p<0.05),但CS/DNA纳米复合物免疫组小鼠和重组mCRISP-1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Crisp-1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pcDNA3.1-Crisp-1、CS/DNA NPs和重组mCRISP-1蛋白免疫后的血清可与纯化的重组mCRISP-1蛋白反应,产生一条约36kDa的弱带和一条约32kDa的强带,并与天然的精子粗提蛋白反应后可形成一条约30kDa的特异性条带。而生理盐水、空载体pcDNA3.1免疫组及免疫前血清与重组mCRISP-1和天然精子粗提蛋白反应后均未见特异性条带产生。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免疫后血清与重组mCRISP-1蛋白共同孵育,不能与重组(?)nCRISP-1蛋白和天然精子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生育试验结果显示雌性小鼠各组妊娠率和平均每窝产仔数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00%,10.754±0.55),pcDNA3.1空载体组(90.9%,10.69±0.44), pcDNA3.1-Crisp-1组(45.5%,6.80±0.58), CS/DNA纳米复合物组(25%,4.00±0.57),重组mCRISP-1蛋白组(25%,4.33±0.33);雄性小鼠各组妊娠率和平均每窝产仔数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00%,10.57±0.56),pcDNA3.1空载体组(100%,10.43±0.55),pcDNA3.1-Crisp-1组(40%,6.17±0.31),CS/DNA纳米复合物组(26.7%,3.75±0.48),重组mCRISP-1蛋白组(26.7%,3.75±0.2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cDNA3.1空载体组雌雄性小鼠妊娠率及平均每窝产仔数无明显差别(p>0.05),但其他叁组雌雄性小鼠妊娠率及平均每窝产仔数均呈不同程度降低。尽管pcDNA3.1-mCRISP-1免疫组雌雄性小鼠生育率和平均每窝产仔数均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和pcDNA3.1免疫组(p<0.05),但显着高于CS/DNA纳米复合物组和重组mCRISP-1蛋白免疫组(p<0.05,p<0.05)。雌雄性CS/DNA纳米复合物和重组mCRISP-1蛋白免疫组小鼠生育率和平均每窝产仔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雌雄性小鼠之间生育抑制率差异也无显着性意义(p>0.05)。给药期间,各组小鼠均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后各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及生殖器官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及壳聚糖-pcDNA3.1-Crisp-1纳米复合物。pcDNA3.1-Crisp-1DNA疫苗具有一定的生育抑制效果,但避孕效果不尽理想。壳聚糖纳米粒可显着提高pcDNA3.1-Crisp-1DNA疫苗的免疫效应,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04-01)

唐帅[10](2013)在《Eppin优势表位自组装纳米避孕疫苗的构建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附睾蛋白酶抑制蛋白(epidydimal protease inhibitor,Eppin)为靶点的避孕疫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Eppin优势表位疫苗进行免疫能减少不良反应,但免疫原性差;(2)表位交联载体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原性,但抗体特异性差;(3) Eppin避孕疫苗的实验研究中通常联合使用免疫佐剂如弗氏佐剂,其在人体中的应用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安全、有效的避孕疫苗运载体系。本研究以筛选的优势表位为基础,设计构建多价表达抗原的E-Q11自组装纳米肽避孕疫苗,体外实验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对疫苗的摄取及免疫应答,建立避孕疫苗经皮微针免疫方法,对E-Q11自组装多肽的体内免疫效应和抗生育效应进行研究。课题分为叁个部分。一、E-Q11自组装肽的构建及表征将前期筛选的Eppin优势抗原表位与具有多价抗原表达特征的自组装纳米肽(QQKFQFQFEQQ,Q11)进行偶联,采用人工合成肽技术固相合成融合多肽E-Q11,通过调整自组装条件制备E-Q11自组装纳米疫苗。结果表明,采用全化学合成方法获得的融合多肽E-Q11纯度大于90%,并能在PBS中完成自组装,圆二色谱分析E-Q11肽具有β折叠二级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E-Q11肽能够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结构,ELISA实验证实E-Q11肽能与抗血清发生的结合反应。二、E-Q11自组装肽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应答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mouse bone marrow–derived DCs, mBMDCs),加入不同浓度的E-Q11自组装肽和E肽进行刺激,观察mBMDCs吞噬及分析成熟表型;检测免疫小鼠脾脏CD4+T细胞与抗原负载DC共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结果表明,通过双因子诱导法获得了CD11c表达率超过70%的DC;E-Q11自组装肽能被未成熟mBMDCs吞噬,DC成熟表型CD40和CD80表达明显增高;E-Q11自组装肽组的上清中IFN-γ较rhEppin组和E肽组明显降低,而IL-4高于其他两组,提示E-Q11自组装肽能够诱导Th2细胞极化。叁、E-Q11自组装肽经皮微针免疫方法的建立及动物实验研究选择商品化微针构建抗原包被微针疫苗,建立避孕疫苗经皮微针免疫方法。选择C57BL/6小鼠进行免疫,具体分组为:抗原(E肽、E-Q11自组装肽和rhEppin),免疫剂量(10μg和80μg),免疫途径(微针(MN)和皮下(SC)),以及阴性对照组PBS共10组。ELISA监测免疫前后各时间点的抗体滴度及分析抗体亚型,ELISPOT分析Th1/Th2极化,合笼观察雌鼠受孕率及产仔率,检测附睾精子数、活力及低渗肿胀率。结果表明:1.500μm长度的微针适合用于小鼠微针免疫,荧光抗原包被的微针刺入小鼠皮肤能在60s内释放78%的抗原量,微针能有效包被上述叁种抗原。2.除E肽免疫组和低剂量rhEppin皮下免疫组外,其余各组抗体滴度在初免后2周开始逐渐上升,于免疫结束后2~4周达到高峰,持续8~9个月。低剂量E-Q11自组装肽和rhEppin微针免疫比低剂量皮下免疫抗体反应强,与高剂量皮下免疫的抗体反应水平相似。提示E-Q11自组装肽能显着增强Eppin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避孕疫苗经皮微针免疫具有剂量节省效应。3.高剂量rhEppin皮下免疫组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IgG1和IgG2a抗体亚型,以及IFNγ分泌细胞。而E-Q11自组装肽免疫组和rhEppin微针免疫组小鼠的抗体亚型主要为IgG1。采用微针免疫时,各组小鼠IL-4分泌细胞增多而IFN-γ分泌细胞减少。采用皮下免疫时,E-Q11自组装肽免疫小鼠的IFN-γ分泌细胞明显低于rhEppin组。提示采用E-Q11自组装肽和经皮微针免疫途径能增强Th2型免疫反应。4. E-Q11自组装肽免疫组小鼠的生育力均受到抑制,其中微针组受孕率最低(20%),而E肽免疫组小鼠受孕率均未下降,rhEppin免疫小鼠中,微针组与高剂量皮下组受孕率分别为26.6%和13.3%,而低剂量皮下组受孕率无明显下降。各组小鼠的生育力于36周后均得到恢复。各实验组与PBS对照组相比,精子计数无明显变化,而精子活力和HOS%显着下降。提示避孕疫苗经皮微针免疫与皮下注射相比能提高疫苗保护效率和生物利用度,E-Q11自组装肽纳米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3-04-01)

避孕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人口的高增长率和非意愿妊娠的高发生率一直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传统的避孕方法(输精管结扎、激素类避孕药以及避孕套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有研究发现,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会出现附睾淤积增厚的超声表现[2]。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方便、有效、可逆的避孕措施对控制人口增长和避免非意愿性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性避孕的基本原理是选择与生殖过程相关的关键抗原,删除其抑制性表位、自身抗原交叉反应表位等一些非优势抗原表位,添加促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避孕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于彬,王梅,孙艳,黄孔云.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基因免疫避孕疫苗对小鼠生育抑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

[2].樊姝彤,尤新国,满怡,潘智芳,冯卫国.免疫避孕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7

[3].罗金,杨菁,程琰,张怡,徐望明.以壳聚糖纳米微球为载体的Crisp1-DNA避孕疫苗的制备及体外表达[J].生殖医学杂志.2016

[4].姚远.滋养细胞抗原肽结合热休克蛋白70作为新型避孕疫苗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5].徐萍萍,毛克杰,梁志清,杨利华.免疫避孕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16

[6].李文桂,陈雅棠.乳杆菌介导的免疫避孕疫苗的研制现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

[7].徐萍萍.基于FSHR表位肽的纳米避孕疫苗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效应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5

[8].常聪.避孕疫苗还有多远?[J].新民周刊.2014

[9].罗金.载CrisplDNA避孕疫苗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免疫效果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0].唐帅.Eppin优势表位自组装纳米避孕疫苗的构建及实验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基于Eppin优势抗原表位的自组装纳米多...肽HPLC分析肽MS分析肽HPLC分析肽MS分析肽HPLC分析

标签:;  ;  ;  ;  ;  ;  ;  

避孕疫苗论文_于彬,王梅,孙艳,黄孔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