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抽血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探讨

静脉抽血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探讨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101300

摘要:目的: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2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按压1-3分钟,运用常规按压法;观察组按压>5分钟,为扩充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瘀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按压1分钟时,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0%,按压3分钟时,瘀血发生率为5%,而观察组发生率仅为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为9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影响,其中扩充按压法大大降低了皮下瘀血发生率,应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静脉抽血;按压部位;按压时间

临床上,静脉抽血是一项常见操作,疾病的检查离不开血液检测,通过检测可以检测出血液里所含有的代谢物质,这些代谢物质反应了人体内部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的发现疾病,诊断疾病,因而静脉抽血是临床实践中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抽血时熟练而正确的操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不必要伤害,静脉抽血完毕拔针,这项操作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操作不合理,可能引起患者穿刺部位皮下瘀血发生,影响以后的静脉穿刺,降低穿刺成功率,延长操作时间,增加患者痛苦,不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为了探究静脉抽血后,按压时间和按压部位对皮下瘀血形成的影响,选取了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请看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200例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人,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9)岁,病程5—15年,平均病程(10±1.2)年;对照组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在2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3.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1)静脉抽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完成;(2)研究对象可以主动配合操作;(3)采血材料出自同一厂家;(4)采血完毕后后,穿刺点血管无血液渗出;(5)选取同一穿刺部位。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按压法,输液完毕后,护士先将输液调节器关小,将固定针柄的胶布撕下,左手轻轻按住针头,针头处应沾有带小纱布的输液贴,右手固定针柄将针快速拔出,立即嘱咐患者用对侧手指按压穿刺点处,按压力度切勿太大,按压时间一般1-3分钟;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如上述方法拔针后,嘱患者按压穿刺点处皮肤时,同时按压穿刺点处血管壁,沿血管走向用对侧手掌大鱼际按压,按压力度适中,按压范围在穿刺点皮肤上方2㎝,按压时间大于5分钟。

1.4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皮下淤血情况,有无淤血发生;(2)发生皮下淤血时,衡量淤血大小,当直径>2㎝时为>2㎝,当直径<2㎝时为<2㎝。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静脉抽血是临床常见操作,新入院患者或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时,都要进行血液检测。静脉抽血操作程序为:标记试管、双手消毒、选择充盈良好静脉、检查注射器包装有效期等、扎止血带、选好进针部位、患者皮肤消毒、穿刺、抽血入注射器、止血、将血注入试管。静脉抽血步骤虽简单易行,但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需寻找行之有效的穿刺和按压方法。

本文研究静脉抽血时,运用传统按压法和扩充按压法的区别,发现扩充按压法具有显著效果,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为9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按压1分钟时,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0%,按压3分钟时,瘀血发生率为5%,而观察组发生率仅为3%。主要优势包括(1)按压时间延长,传统按压法时间为1-3分钟,扩充按压法延长了按压时间大于5分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皮下淤血的发生率;(2)按压面积扩大,传统按压法仅用拇指按压穿刺点,作用面积较小,容易发生偏离。扩充按压法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利用大鱼际按压,作用面积增大,将皮肤上穿刺点和血管壁穿刺点同时按住,大大降低了皮下淤血发生率。

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注意保护穿刺点周围静脉,穿刺部位静脉容易发生硬结,严重影响下次穿刺成功率。保护穿刺部位静脉,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同时减轻患者痛苦。静脉穿刺时,注意减少针头刺入皮肤的长度,避免穿透血管壁出现皮下淤血。还要加强健康宣教,输血输液完毕后,护士应当告诉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手把手教学,包括具体位置、按压时间等都要交代清楚,科室内可以定时组织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更多的临床知识,以便更好的加强自我管理。

综上所述,静脉抽血时,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影响,其中扩充按压法有效降低了皮下瘀血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Xenos,E.S.,Vargas,H.D.,Davenport,D.L.etal.Associationofbloodtransfusionandvenousthromboembolismaftercolorectalcancerresection[J].ThrombosisResearch:AnInternationalJournalonVascularObstruction,HemorrhageandHemostasis,2012,129(5):568-572.

[2]刘厚荣,郑慧新.静脉抽血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83-1784.

[3]韦洪娟,黄钦秀.婴幼儿股静脉抽血后按压方法探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5):93.

[4]苑焕肖,钱争.门诊患者静脉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91-1992.

[5]陈连带,李想珍,邝星驰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脉抽血后按压时间及按压部位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43-1044.

[6]曹颖.中等长度导管在重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17.

标签:;  ;  ;  

静脉抽血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