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各阶层论文-罗洪,刘纯明

农村各阶层论文-罗洪,刘纯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各阶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部农村,社会分层,政治参与,协商民主

农村各阶层论文文献综述

罗洪,刘纯明[1](2016)在《协商民主:西部农村各阶层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应然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包括农村居民经济上的宽裕,又包括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西部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社会分层进程逐渐加快,对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关调研表明,当前农村的精英阶层在政治参与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和种地农民则成为弱势群体,在当地政治参与中处于边缘人的位置。协商民主是一种新的民主范式,关注"平等公民的理性对话",在农村政治生活中,结合实际引入这一范式,使之与选举民主相互衔接,有助于推动西部农村各阶层政治参与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6年02期)

李春茂[2](2014)在《江西省农村各阶层生存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笔者根据马克斯·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叁项标准对江西农村各阶层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社会分层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分层结构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4年34期)

于海龙[3](2013)在《中国当代农村各阶层对农村改革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通过对农村各阶级的划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定不同政策,调动了农村各阶级的积极性,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对农村阶级的划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当前农村改革正处于上升和攻坚阶段,正确认识农村的差异,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3年04期)

潘林青,李江涛,潘莹[4](2011)在《“上不来”“待不住”“下不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随着大学陆续开学,发现不少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滑。担负着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农业大学中,本应具有天然竞争优势的农村学生为何“上不来”?是教育不公还是正常现象?为确保社会各阶层纵向顺畅流动,能否让落后者先跑?就此进行了调查。    ◆农(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1-09-01)

陆益龙[5](2009)在《转型社会的农村各阶层分析——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建设的对象和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问题。对农村阶层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结构变迁中各阶层的社会需要特征,由此进一步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重点内容,以及调动各阶层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和途径。经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各阶层具有与改善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叁类普遍性需求。在农业补贴、增加收入来源和减轻负担的叁类差异性需求方面的阶层差异,反映出中层和中下层群众对农业收入增长的期望比底层群众更为强烈。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现实预示着,农村中下层以下的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同时也是最需要在建设中得到发展的阶层。(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吴新建[6](2008)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阶层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进行了激烈的分化和重组,形成了新的利益群体。而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不同,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利益诉求的目标不同,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出现了差异,而这些差异就可能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对农村阶层的分化的研究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业,而对农村阶层分化后各阶层的分析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8年08期)

程静,杨新春[7](2007)在《试论农村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的分层化趋势日益明显。本文以农民的分层研究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在村民自治的框架下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和特征,并对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郭玉亮[8](2007)在《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现象,对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出发,对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07年09期)

徐雪高,马九杰[9](2007)在《农村各阶层“知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永安市的农户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福建永安市17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村各阶层之间是否存在“知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各阶层中,健康卫生议题不存在“知沟”,而政策性议题存在“知沟”。政策性议题“知沟”的产生是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接触报纸和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对“知沟”有正的影响,经常进城反而有负的影响。在农户的个人特性中,年龄对“知沟”的影响呈“U”型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2007年02期)

莫宏伟[10](2006)在《苏南土地改革后农村各阶层思想动态述析(1950-1952)》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改革之后,苏南农村各阶层人们怀着各不相同的极其复杂的心态,但他们所有的思想状态与社会财富以及政治资源的再分配与占有密切相关。痛恨“共产”,害怕再次“共产”,享受“共产”的喜悦,期待再次“共产”,积极生产,消极等待,听天由命,得过且过等思想意识分别存在于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二流子等各个阶层人们的头脑之中。农村贫困阶层的绝对平均主义理念和渴望, 相对富裕阶层对“共产”的不满、忧虑与恐惧构筑了中国落后生产力前进的重大心理障碍。(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06年02期)

农村各阶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笔者根据马克斯·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叁项标准对江西农村各阶层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社会分层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分层结构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各阶层论文参考文献

[1].罗洪,刘纯明.协商民主:西部农村各阶层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应然选择[J].理论导刊.2016

[2].李春茂.江西省农村各阶层生存状况调查[J].中国集体经济.2014

[3].于海龙.中国当代农村各阶层对农村改革的促进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

[4].潘林青,李江涛,潘莹.“上不来”“待不住”“下不去”[N].团结报.2011

[5].陆益龙.转型社会的农村各阶层分析——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

[6].吴新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阶层及特征分析[J].考试周刊.2008

[7].程静,杨新春.试论农村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参与[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8].郭玉亮.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及其特征[J].调研世界.2007

[9].徐雪高,马九杰.农村各阶层“知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永安市的农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07

[10].莫宏伟.苏南土地改革后农村各阶层思想动态述析(1950-1952)[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

标签:;  ;  ;  ;  

农村各阶层论文-罗洪,刘纯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