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因子论文_王官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造血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骨髓,干细胞,永宁,颗粒,安顺,宽甸满族自治县。

造血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官波[1](2018)在《让贫困残疾人获“造血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贫困残疾人由于身心障碍、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一个特殊群体。截至2017年7月底,辽宁省丹东市共有持证残疾人6.01万人,其中农业户口残疾人3.98万人,超过持证残疾人总数的50%。(本文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报》期刊2018-02-12)

杨小友[2](2017)在《打通输血脉络 激活造血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提示近年来,安顺市把金融扶贫作为破解农村融资难、贷款难的抓手,创新开展金融扶贫,一颗颗致富的梦想种子在安顺大地生根发芽,壮大农村产业,让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得以实现。随着金融扶贫的深入实施,金融扶贫犹如春风拂柳,拂暖贫困户的心,为他们发展输入(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17-12-19)

朱冬娅[3](2017)在《特困职工家庭生出“造血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面对大走访中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市总工会给出了解题方法。最近,由市总工会牵头主推,以助学、助业、助志为主旨的全市“关爱·圆梦”工程正式启动,复制推广惠山区总工会连续叁年实施的“关爱·圆梦”工程。把走访一户户特困职工家庭时征集到的“盼望”转化为实(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期刊2017-08-14)

刘海伟[4](2016)在《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黏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化疗做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最大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导致骨髓造血及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引起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继而机体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实质细胞的定居、增殖、分化、发育、成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造血微环境主要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造血生长因子组成。骨髓基质细胞(BMSC)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产生分泌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而调节和发挥作用。本研究围绕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和调节作用,以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为切入点,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细胞周期变化;运用光镜观察骨髓病理切片中红细胞系、粒细胞系的形态学变化;并运用RT-q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的SCF、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以此来研究探讨针灸对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以及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同时,为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提升白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KM)小鼠120只,体重18±2g,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60%左右的清洁级实验室中,自由喂养3天后,进行造模。各小鼠依次称重后,运用随机分层分组的方法,将小鼠分为1d组、3d组、5d组,每组40只,再依次将1d组、3d组、5d组小鼠依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具体造模方法依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编着的《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采用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按照100mg/kg/d剂量,连续应用3天。依据环磷酰胺(CTX)药物代谢动力学,用药4小时后即失去药物活性,即模型建立成功(具体造模依据:中山医学院等编着.基础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42)。空白组依据0.02ml/g的用药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后4小时,进行治疗。空白组、模型组陪同固定,不做任何治疗。针刺组先将小鼠固定于自制的鼠板上,选用特制的华佗牌美容毫针,具体规格为:0.19×10mm,针柄长20mm,依次针刺小鼠大椎、膈腧、肾俞、足叁里,进针3mm,留针6min,每日治疗1次,其中1d组小鼠治疗1次、3d组小鼠治疗3次、5d组小鼠治疗5次。艾灸组将小鼠固定于自制的鼠板上,选用特制的美容细艾条,艾条规格为:0.4×25cm,将艾条点燃后施灸小鼠大椎、膈俞、肾俞、足叁里,距离小鼠皮肤高度2cm,每穴3min,每天治疗1次,其中1d组小鼠治疗1次、3d组小鼠治疗3次、5d组小鼠治疗5次。1d组、3d组、5d组治疗结束后,观察针灸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规律,并应用光镜观察小鼠骨髓病理切片中骨髓红细胞系、粒细胞系的形态学改变,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细胞周期的变化,然后应用RT-q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的SCF、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通过观察针灸后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影响变化,从骨髓造血微环境方面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修复和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提升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实验整个过程严格依据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相关规定执行。结果:1.“实验一”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d组模型组、针刺、艾灸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逐渐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3d组针刺组、艾灸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开始升高,针刺组疗效优于艾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d组针刺组、艾灸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升高,已达到正常值。2.“实验二”结果显示:应用光镜观察小鼠1d组、3d组、5d组骨髓瑞氏-吉姆萨染色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红细胞系数目增加,粒细胞系数目增加,有核细胞系数目增加,脂肪细胞减少,血窦增加。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化更为明显。3.“实验叁”结果显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d组、3d组、5d组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BMSC)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细胞百分率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3d组(P<0.05)与5d组(P<0.01)BMSC的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中1d组(P<0.05)BMSC的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1d组(P<0.05)与3d组、5d组(P<0.01)BMSC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1d组、3d组(P<0.05)与5d组(P<0.01)BMSC的G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可以降低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G1期细胞含量,其中3d组、5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艾灸可以提高3d组BMSC的S期细胞含量,针刺和艾灸可以降低5d组BMSC的S期细胞含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艾灸可以提高1d组、3d组、5d组BMSC的G2期细胞含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中的5d组(P<0.05)BMSC的G1期、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3d组(P<0.05)BMSC的G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四”结果显示:运用RT-q PCR法对1d组、3d组、5d组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SCF、TGF-β1的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 m RNA表达下调,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 m RNA表达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针刺、艾灸后VCAM-1、SCFm RNA表达均上调,ICAM-1、TGF-β1 m RNA表达均下调,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3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 m RNA表达下调,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 m RNA表达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VCAM-1、SCFm RNA表达均上调,针刺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虽然针刺组和艾灸组ICAM-1、TGF-β1 m RNA表达均下调,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 m RNA表达下调,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 m RNA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VCAM-1、SCFm RNA表达均上调,无显着性差异(P>0.05);虽然针刺组和艾灸组ICAM-1、TGF-β1 m RNA表达均下调,针刺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五”结果显示:运用Western-Blot法对1d组、3d组、5d组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ICAM-1和造血因子SCF、TGF-β1的蛋白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蛋白含量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表较,针刺组VCAM-1、SCF蛋白升高,且VCAM-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下降,且TGF-β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1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升高,且VCAM-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下降,且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蛋白含量下降,且VCAM-1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蛋白含量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无显着性差异。针灸治疗3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VCAM-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d组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CAM-1、SCF蛋白含量下降,且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TGF-β1蛋白含量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SCF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且TGF-β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5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具TGF-β1蛋白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VCAM-1、SCF蛋白含量升高、ICAM-1、TGF-β1蛋白含量减少,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灸具有减轻环磷酰胺(CTX)化疗小鼠骨髓抑制,提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作用,3d组开始回升,5d组达到正常值。2.针刺和艾灸可以影响骨髓形态学改变,可以促进红细胞系、有核细胞系的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减少粒细胞的数量。3.烷化剂CTX破坏了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周期规律,产生骨髓抑制,严重影响骨髓造血功能,针刺和艾灸可以促进CTX化疗后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修复,加速骨髓基质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化,增强骨髓基质细胞DNA的合成,延长G2期,同时利用细胞G2期阻滞的时机,尽快修复DNA,加速细胞有丝分裂,进入增殖状态,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修复能力,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4.针灸可以减轻环磷酰胺(CTX)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针灸能够上调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VCAM-1和造血正调控因子SCF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能够下调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ICAM-1和造血负调控因子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发挥针灸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作用。5.通过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和造血因子的调节,可能是针灸修复和保护化疗后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提升白细胞,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的主要作用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30)

徐岩,成光宇,仇志凯,张硕,常影[5](2014)在《参红补血颗粒对乙酰苯肼/环磷酰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动物造血功能及造血因子Multi-CSF、EPO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红补血颗粒对乙酰苯肼/环磷酰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动物造血功能及造血因子Multi-CSF、EPO表达的影响,探讨参红补血颗粒对造血功能的促进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苯肼/环磷酰胺复合因素复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血液分析仪检测动物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血清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结果参红补血颗粒各给药组动物外周血RBC、HGB、HCT、PLT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血清Multi-CSF和EP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参红补血颗粒对模型动物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提示其改善造血功能可能与提高造血因子水平有关,其详尽机制还待于系统研究。(本文来源于《人参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裴秀芝,卢世香,黄冰,吴元熙,赵毅[6](2014)在《重组白介素12与其他造血因子应用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找具有明显促进造血系统全血象恢复功能,同时显示最小毒副作用的抗辐射药物,已成为国防和临床医学上用来应对急性放射性病与肿瘤放化疗所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热点。裴秀芝等通过对最新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综述,分析比较了几种被广泛报道和应用的造血因子在作用机制、动物及人体试验的功效、给药时间、给药剂量和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特点。发现,重组白介素12(IL-12)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系统全血象长久恢复的细胞因子,是唯一能在辐射后24 h给药也显示全血象恢复功能的蛋白。IL-12的有效剂量非常低,只需一次注射,对动物和病人带来最小的毒副作用。作为抗辐射药以及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药物,重组人IL-12具有巨大的药物开发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李芳,李栋,刘欢,张坤,汪运山[7](2014)在《叁维培养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及造血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叁维立体培养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细胞表型变化及部分造血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叁维立体条件下的造血扩增及诱导分化提供基础。从脐带中分离出MSC,分别在二维及叁维条件下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抗原的表达水平,通过成血管试验比较了两种细胞的成血管能力,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种培养条件下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脐带中成功地分离出了MSC,在叁维培养条件下其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原始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31、CD133和CD271等阳性细胞百分比显着增加,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骨架蛋白β-actin基因在叁维培养条件下表达上调,G-CSF、LIF、SCF、IL-1α、IL-1β、IL-3、IL-7和IL-11等与造血调控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LIF、IL-3和IL-7升高尤为明显;免疫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也增高,而SDF-1和IL-6的表达虽有轻微的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叁维培养条件下UC-MSC的CD31、CD133和CD271表达上调,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并且多个造血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李朝政,杨海淼,张文卓,仇志凯,段青[8](2014)在《参红补血颗粒调控造血因子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参红补血颗粒调控造血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乙酰苯肼,同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复制小鼠血虚证模型。60只ICR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复方阿胶(11 ml/kg)组与参红补血颗粒高、中、低剂量(9、6、3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可溶性黏附分子(VCAM-1)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G-CSF、M-CSF、VCAM-1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红补血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G-CSF含量增加,参红补血颗粒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M-CSF含量增加,参红补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VCAM-1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参红补血颗粒改善血虚证模型小鼠的造血功能可能与增加造血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及调整模型小鼠的造血微环境状态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4年31期)

杨波,张文英,蔡力力,朱宏丽,卢学春[9](2014)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氨磷汀联合造血因子方案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24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外周血象变化、WHO分型、IPSS评分等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4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评价其治疗1月、2月及3月以后的疗效。总结难治性贫血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及COX模型建立,比较其治疗方法的优劣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1岁,均为男性,常见心脑血管并发症,也可并发其他肿瘤。病例中RA患者的比例较高,达到79.2%,低危患者占大多数,比例达到87.5%。传统治疗方法、单用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联合氨磷汀、化疗的3月有效率分别为60%、60%、93%、60%。氨磷汀联合促红细胞生长因子可有效提高患者10年生存率,治疗3个月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影响患者生存率。结论: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生于男性,难治性贫血最多见,其次是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低危患者占大多数。氨磷汀联合促红细胞生长因子可有效提高患者10年生存率,治疗3个月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影响患者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期刊2014-07-03)

刘铭超,危建安,白俊其,郭兰,欧阳玲玲[10](2014)在《大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造血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何首乌中主要成分之一的大黄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造血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BMSCs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素对BMSCs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探究大黄素对造血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黄素0.1μg/ml、1μg/ml在作用BMSCs 48 h与72 h后增殖率明显增高(P<0.05);大黄素作用48 h后,0.1μg/ml能促使细胞周期的G2/M期增多(P<0.05),1μg/ml使S期增多(P<0.01),G1/G0期降低(P<0.05);大黄素在1μg/ml作用48 h后能有效抑制细胞的凋亡(P<0.01);大黄素0.1μg/ml、1μg/ml在作用BMSCs 48 h后对造血因子TPO的表达有显着提高作用(P<0.05)。结论大黄素具有促进BMSCs增殖作用,并且可能通过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造成影响达到增殖作用,并能促使BMSCs中造血因子TPO表达的升高。(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造血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闻提示近年来,安顺市把金融扶贫作为破解农村融资难、贷款难的抓手,创新开展金融扶贫,一颗颗致富的梦想种子在安顺大地生根发芽,壮大农村产业,让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得以实现。随着金融扶贫的深入实施,金融扶贫犹如春风拂柳,拂暖贫困户的心,为他们发展输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造血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官波.让贫困残疾人获“造血因子”[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8

[2].杨小友.打通输血脉络激活造血因子[N].贵州日报.2017

[3].朱冬娅.特困职工家庭生出“造血因子”[N].无锡日报.2017

[4].刘海伟.针灸对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中黏附分子及造血因子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5].徐岩,成光宇,仇志凯,张硕,常影.参红补血颗粒对乙酰苯肼/环磷酰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动物造血功能及造血因子Multi-CSF、EPO含量的影响[J].人参研究.2014

[6].裴秀芝,卢世香,黄冰,吴元熙,赵毅.重组白介素12与其他造血因子应用的比较[J].药物生物技术.2014

[7].李芳,李栋,刘欢,张坤,汪运山.叁维培养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及造血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

[8].李朝政,杨海淼,张文卓,仇志凯,段青.参红补血颗粒调控造血因子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4

[9].杨波,张文英,蔡力力,朱宏丽,卢学春.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氨磷汀联合造血因子方案的疗效观察[C].中国肿瘤内科进展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2014

[10].刘铭超,危建安,白俊其,郭兰,欧阳玲玲.大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造血因子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红骨髓(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胚胎...造血细胞分化的调控网络(Batreletal....12 h GPS与GSS对BM-MSC造血因子1患者治疗前后造血细胞因子mRNAPC...24 h GPS与GSS对BM-MSC造血因子RT-PCR检测MM骨髓MSCs中造血因子

标签:;  ;  ;  ;  ;  ;  ;  

造血因子论文_王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