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向碰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与波,机械学,透平发电机,轴向碰摩
轴向碰摩论文文献综述
边技超,付忠广,杨金福,于明涛,王正威[1](2015)在《高速透平发电机轴向碰摩故障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体静压径向—止推联合轴承支承的双止推面、四磁盘结构轴承—转子系统对高速透平发电机出现的轴向碰摩故障展开试验研究。分析时间叁维谱图、频谱结构、轴心轨迹等给出了由于轴向力变化导致的轴向碰摩的典型特征,并分析轴向碰摩产生的机理、发展过程及解决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轴向力变化导致的轴向碰摩一般伴随着转速突降、轴心轨迹突变及频谱结构存在较宽工频频带等故障特征。试验结果能够为轴向碰摩故障的在线监测、模式识别及故障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5年03期)
贾明明,徐可君,秦海勤,于晓琳[2](2014)在《对转双转子系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故障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种新型径向-轴向耦合碰摩的对转双转子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双转子系统由碰摩导致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别给出了低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和高低压转子共同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下的轴心轨迹、幅值谱图和时域波形图。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压转子单独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且转速比较低时,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具有一定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逐渐消失,但高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在3种转速比下均没有拍振效应;在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转速比较低时,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也逐渐消失,但时域波形却变得"复杂化";在高低压转子共同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时,在所有转速比下,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没有表现出拍振效应。(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张娅,王维民,姚剑飞[3](2012)在《双盘转子系统轴向-径向碰摩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静碰摩是透平机械常见的故障之一,其动力学行为较为复杂,表现为在机器运行的过程中碰摩故障产生的故障征兆丰富多样。建立了双盘转子-轴承系统在轴向碰摩、径向碰摩以及两种碰摩共同冲击下的有限元法连续模型,采用计及了回转效应和剪切效应的梁单元,对转子系统在不同碰摩情况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转子转速、转子系统上的不平衡量的分布以及碰摩刚度对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径向碰摩故障的动力学特征,轴向碰摩产生的非线性特征不明显,与工程中观察的现象基本一致的;但当两种碰摩均考虑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仅考虑径向碰摩时有显着的不同。所得计算结果可为大型高速旋转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碰摩故障的振动控制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2年12期)
潘健智,曹登庆,初世明[4](2012)在《热膨胀诱导的非对称转子轴向碰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非均匀分布是航空发动机转子的典型运行环境,由于转子和静子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转子轴向移动是导致转子产生轴向碰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非均匀温度场以及温变的影响进行量化,将盘面窜动引发的轴向转静件接触-(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期刊2012-05-18)
安学利,周建中,李超顺,张勇传[5](2009)在《碰摩转子系统在轴向推力作用下的分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建立了碰摩转子在轴向推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分别以质量偏心和转子转速比为控制参数,对碰摩转子横向振动和轴向振动的分岔等非线性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仿真分析表明:转子横向振动分岔图中,存在周期1运动、周期2运动及复杂的拟周期运动等。同时,从转子轴向振动分岔图可以看到系统以一种拟周期路径方式运动,随着质量偏心的增大,系统会突变为混沌运动,且会一直持续下去。分析结果为实际转子系统的碰摩故障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09年04期)
安学利,周建中,张勇传[6](2008)在《摩擦系数对轴向推力作用下碰摩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建立了轴向推力作用下的碰摩转子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以转定子间摩擦系数为控制参数,对碰摩转子系统横向振动和轴向振动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表明:转子与定子间摩擦系数对转子系统横向振动和轴向振动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摩擦系数越大,转子系统振动越复杂。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转子系统由简单的周期振动突变为拟周期振动。增大摩擦系数,以转速比为控制参数的系统轴向振动的复杂运动区范围变大,且复杂运动区的振动幅值也有增大趋势。分析结果对旋转机械碰摩故障的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夏毅锐,秦海勤,徐可君[7](2008)在《多盘转静子系统轴向碰摩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转静子系统发生轴向碰摩时碰摩点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多盘转静子系统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盘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振动位移,应用弯曲变形理论确定了圆盘在两个方向上的转动角位移,基于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了圆盘的合成角位移,推导并给出了碰摩点分布及其轴向碰摩力的数学表达式。根据所推导的碰摩点轴向位移和轴向力公式,即可建立轴向碰摩时的振动微分方程。(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08年02期)
袁振伟,李志农,王叁保,岳希明,褚福磊[8](2008)在《转子轴向碰摩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全自由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Jeffcott转子模型,用六自由度方法研究了考虑涡轮非线性流固耦合力的转子轴向碰摩动力学特性。通过响应分叉图、波形图、频谱图、轴心轨迹和Poincare图分析了在涡轮非线性流固耦合力作用下转子轴向碰摩的动力学表现。分析表明,非线性涡轮叶尖间隙流体激励力对转子轴向碰摩的非线性特性影响不很明显,只是在低转速时轴向振动碰摩响应中会出现更高阶的偶数倍频的超谐波成分。在高转速情况下,碰摩响应的波形和频谱不能明显反映具有弱非线性的涡轮叶尖间隙流体激励力对轴向碰摩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而轴心轨迹和Poincare图则能反映这种影响,反映出碰摩响应中出现的轻微混沌。(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14期)
徐可君,秦海勤[9](2007)在《一种考虑径向-轴向碰摩的双盘转子-机匣系统力学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个新型径向-轴向复合碰摩转子-机匣系统力学模型,基于轴向碰摩由盘的偏转导致的假设,考虑到振动过程中转轴的挠曲线是一空间曲线,依据偏转角微小角度矢量合成原则,求解出偏转角的振动位移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详细推导了双盘转、静子碰摩点的分布及运动微分方程。本模型既能同时描述转、静子的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又能描述转、静子间的轴向碰摩和径向碰摩,且轴向碰摩和径向碰摩既可以独立发生,亦可共同发生。所建立的力学模型为数值仿真分析,及进一步的研究径向-轴向复合碰摩系统的弯扭耦合非线性振动特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7年08期)
徐可君,秦海勤[10](2007)在《径向-轴向碰摩双盘转子-机匣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新型径向-轴向复合碰摩双盘转子-机匣力学模型,利用数值积分和Poincare映射方法,对转子-机匣系统由于径向-轴向碰摩故障导致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给出了系统响应随转速和偏心量变化的分岔图和一些典型的Poincare截面图、相轨图、轴心轨迹、幅值谱图和时域响应等。研究结果表明:径向-轴向复合碰摩弯扭耦合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周期和混沌是系统碰摩的主要特征。系统参数的改变对系统响应的特征有较大的影响,随转速的增大表现为“周期→拟周期→周期→拟周期→周期→混沌”的演变过程。偏心比较小时,系统为周期1运动,超过某一值后,系统直接演化为混沌运动,或演变为拟周期运动,并最终进入混沌。碰摩时谐波成分存在,静子的频率成分较转子更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即1倍工频及其周围的高低频率成分,3倍工频及其周围的频率成分。静子的振动特征表现出了类似转子的演变规律。(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7年07期)
轴向碰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一种新型径向-轴向耦合碰摩的对转双转子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双转子系统由碰摩导致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别给出了低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和高低压转子共同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下的轴心轨迹、幅值谱图和时域波形图。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压转子单独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且转速比较低时,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具有一定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逐渐消失,但高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在3种转速比下均没有拍振效应;在高压转子单独径向-轴向耦合碰摩转速比较低时,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拍振效应,随转速比的增加拍振效应也逐渐消失,但时域波形却变得"复杂化";在高低压转子共同发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时,在所有转速比下,高低压转子节点的时域波形均没有表现出拍振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向碰摩论文参考文献
[1].边技超,付忠广,杨金福,于明涛,王正威.高速透平发电机轴向碰摩故障的试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
[2].贾明明,徐可君,秦海勤,于晓琳.对转双转子系统径向-轴向耦合碰摩故障仿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4
[3].张娅,王维民,姚剑飞.双盘转子系统轴向-径向碰摩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2
[4].潘健智,曹登庆,初世明.热膨胀诱导的非对称转子轴向碰摩分析[C].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2012
[5].安学利,周建中,李超顺,张勇传.碰摩转子系统在轴向推力作用下的分岔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9
[6].安学利,周建中,张勇传.摩擦系数对轴向推力作用下碰摩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夏毅锐,秦海勤,徐可君.多盘转静子系统轴向碰摩点分布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
[8].袁振伟,李志农,王叁保,岳希明,褚福磊.转子轴向碰摩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全自由度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
[9].徐可君,秦海勤.一种考虑径向-轴向碰摩的双盘转子-机匣系统力学模型的建立[J].振动与冲击.2007
[10].徐可君,秦海勤.径向-轴向碰摩双盘转子-机匣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