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体性道德人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格,主体,性道德,道德,大学生,德育,儒家。
主体性道德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何欢[1](2019)在《关于高校德育应注重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自主性思维、竞争意识被全面地激发出来,价值观的多样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以及心理教育的过程之一,必定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就目前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进行阐述,提出开展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推动高校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0期)
李文丽,孙峰[2](2018)在《“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独立人格、自主追求理想的个体,传统的依附性道德人格俨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诉求。"慎独"思想作为中国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境界和道德修养方法,本身蕴含着自觉性、独立性、自省性以及自由性的道德指向,这同时也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前进方向,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而"慎独"思想对当前的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表现为自律精神的觉醒、独立思维的培育、自省意识的萌发以及自由意识的熏陶四个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8年12期)
崔妙[3](2018)在《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尽管萌发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但也使他们很容易受到金钱的诱惑,长此以往会使他们的道德人格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学校传统的填鸭式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责任感淡薄、道德情感冷漠。因此,加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任重而道远。本文以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着力点,从主要实现的路径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一种独立的、理性的、自为的人格。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第叁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现状,主要从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两个角度入手。第四章文章探索了实现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路径,主要从确立的原则、目标和策略叁个方面论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31)
熊夏[4](2018)在《“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时代",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微媒介在开拓大学生新知空间,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负效应。当下,如何增强大学生微媒体自律观念,构建微平台主体性道德人格成为突出的时代课题。文章从"微理念""微氛围""微机制""微制度"四个方面出发,寻求"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的实践路径,这将有利于推进清朗微网络空间的搭建。(本文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高琼[5](2017)在《儒家道德主体性视域下的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儒家义理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儒家道德主体性为视域审视大学生功利化的人格危机和狭隘化的身心关系问题,可以深层次理解大学生人格要素中存在的信仰缺失、道德冷漠、责任缺乏等问题,分析社会文化冲击、学校教育乏效、家庭教育弱化等成因,为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提供道德主体论的理论依据和道德修养论的实践途径。(本文来源于《高校辅导员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王天宇[6](2016)在《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究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个体主体性的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当今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加突出,然而在现在的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存在着弱化现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进而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需要对高校德育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进行探析,针对实际情况作分析,并分析导致相关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6年04期)
丁晶,叶湘虹[7](2015)在《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道德人格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从主体性道德人格角度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多重意义:有利于培养富有自主、自为、自由精神的道德自我,有利于形成具有导向、整合、内化功能的动力系统,有利于形成包容个性、规范、合作的同辈群体。认为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应通过重塑道德自我建构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道德人格结构系统、共情培养建立同辈支持鼓励与群体合作机制、体验式活动回归以实践为主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教育等叁个途径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李宝军[8](2012)在《谈谈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个消费的时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将人类的主体道德人格置放到一个悬置的境遇。那么,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使其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与主体道德人格?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思想政治教学现状,结合社会实际,构建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一、通过内在机制进行自主构建我们的道德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一种需要被教育者积极主动参与并自觉认同的教育,这是一种信仰教育,而不是外部环境强加于自身的。人类的道德生成发展过程,是人(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2年21期)
吕楠[9](2012)在《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重塑社会道德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步伐,社会道德底线屡遭冲击,甚至出现道德被抽空的局面。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道德观,面对社会道德的混乱与破坏,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比较上的主体优势与资源优势,能够对社会道德的重塑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与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宋晶,周同[10](2012)在《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社会转型语境下学校德育的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遭遇了主体性的挑战,现代学校德育必须对此作出回应。主体性道德人格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克服传统德育被动灌输、追求道德乌托邦、泛道德主义弊端、实现道德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因素,提升学生的道德需要层次,进而形成可普遍化的道德基石。(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期刊2012年01期)
主体性道德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独立人格、自主追求理想的个体,传统的依附性道德人格俨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诉求。"慎独"思想作为中国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境界和道德修养方法,本身蕴含着自觉性、独立性、自省性以及自由性的道德指向,这同时也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前进方向,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而"慎独"思想对当前的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表现为自律精神的觉醒、独立思维的培育、自省意识的萌发以及自由意识的熏陶四个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体性道德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1].何欢.关于高校德育应注重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李文丽,孙峰.“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J].中国德育.2018
[3].崔妙.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4].熊夏.“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高琼.儒家道德主体性视域下的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
[6].王天宇.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探析[J].现代交际.2016
[7].丁晶,叶湘虹.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
[8].李宝军.谈谈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
[9].吕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重塑社会道德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2
[10].宋晶,周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社会转型语境下学校德育的诉求[J].现代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