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芬山东省武城县滕庄中学253309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数学教学中深奥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及时有效地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多媒体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例如“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圆及应用圆,把握圆周、直径、半径、圆心的特点,会画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设计出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引发学生思考并突出主题的情景?山东的王延安老师费了一番苦心,他设计了这样一个童话情境引入: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这时,画面上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他们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多媒体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车轮子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由于它们乘坐的自行车的车轮不一样,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为什么车轮要做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通过这节课学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学习‘圆的认识’”。设计的动画及师生对话的时间虽然很短,前后只用了2分钟,但却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
2、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尤其数学概念更是如此。而学生的认识却是以具体学生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所以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运用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再现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比起看图直观形象多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
3、发挥优势,化难为易
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特有的优势,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数学思考,是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以它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现象的数学本质,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把握数学呢?安徽的刘松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分的认识”很值得借鉴。刘老师一开始就用通俗易懂的龟兔赛跑情景映射新知识:龟兔沿着有12棵树的圆形跑道赛跑,它们跑的时间相同,但所跑的长度不一,用这样的事实形象比拟时针和分针的行走规律,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行走时的联系与区别。接着设计了一个特大的动态钟面,用动静结合、突出观察的办法,通过技术把时针和分针同时、同向转动的过程以及转动轨迹,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用不同的色彩、形象、具体、真实再现学生面前。在这,教师把多媒体技术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用在关键处,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联想,化解了教学难点,缩短了学生认识周期,有效地辅助了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1、课件画面喧宾夺主。
有些教师制作的数学课件,背景画面奇形怪状,几何图形变幻莫测,并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音效,使这些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2、为用而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孩子们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数学教学强调动中学、做中学,我们看到,许多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操作,这种做法看似新潮,却走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老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多媒体教学缺乏灵活性。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学生只能沿着轨迹走。这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4、多媒体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非常重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课件图文并茂,甚至设计上小动物、动画等。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