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送风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地板,冷藏库,参数,湍流,组合,射流。
送风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东亮,黄晓庆,蔡宁[1](2019)在《地板辐射与下送风复合式供冷系统运行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地板辐射与下送风复合式供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等室内环境参数,分析室内温湿度、热舒适性、系统换热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空气绝对湿度较室内空气温度达到稳定需要的时间更短;MRT(mean radian temperature)、OT(operation temperature)和PMV-PPD值在系统开启后第1.0 h减小速率最大,1.5 h后逐渐趋于稳定,此时,PMV约为0.49,PPD约为10%,在热舒适范围内;地板净辐射换热量、对流换热量和总换热量在系统开启后的1.5 h内递增,然后趋于稳定,此时,地板辐射换热量约为37 W/m~2,占总换热量的47%;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均随室外综合温度、室内发热量、供回水平均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室外综合温度较低或较高,或室内发热量较低,或供回水平均温度较低时,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变化梯度较小,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随送风温度增加而增加的速率近似呈线性。(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朱辉,陈永平,唐强,杨会[2](2019)在《低温送风散流器结构优化与送风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散流器表面结露问题,提出一种在普通散流器导流叶片上开设环形条孔引射低温气流的新型散流器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环形条孔参数与送风风速对新型散流器送风特性的影响,评估了其应用于低温送风系统的防结露能力。结果表明:当环形条孔宽度≥12. 5 mm,由于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作用,在散流器下方附近区域形成了"温度隔层",有效阻隔了房间工作区域的湿热空气与散流器表面接触,起到了明显防结露效果;而房间工作区域流场与温度场几乎不受环形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影响,可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在环形条孔宽度一定时,散流器送风速度对散流器下方"温度隔层"温度梯度几乎不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6期)
鲜沐希[3](2019)在《室内空调送风射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分形理论在流体中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引出了分形理论的一个定量指标分形维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发现流体具有分形特征,并由此引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从分形理论的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结合流体力学、暖通空调和数理统计学所学到的知识和前人研究成果,经过实验验证,证明了利用分形理论研究空气流场特性的可行性。主要从分形与湍流的关系、分形维数与空气射流扩散角的关系和分形维数与空气射流有效射程的关系这叁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分形维数和湍流强度的关系函数式、分形维数和空气射流扩散角的关系函数式以及分形维数和空气射流射程的关系函数式。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和湍流强度为正相关性的关系,分形维数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湍流强度的减弱而减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分形维数与扩散角呈正切函数关系,随着扩散角的增加而增加;而分形维数和空气射流的射程关系为负相关,分形维数越大,则空气射流的射程将下降。这是由于分形维数增大,即表明湍流强度变大,空气卷吸周围介质增多,边界层增厚,空气射流的射程沿程阻力增大,空气射流的轴心速度衰减加速,所以空气射流的射程加速下降,即空气射流的射程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耿振翔,王利辉,刘慎洋,龚永奇,毛宇[4](2019)在《基于TRNSYS的飞机空调保障装备送风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飞机地面空调保障时飞机内部出现的结露问题,首先理论分析了飞机地面空调保障装备空调系统;其次利用TRNSYS软件建立飞机地面空调保障装备空调系统的仿真模型,对飞机地面空调保障装备的送风含湿量、送风温度、送风风量和通风时间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快速、高效的送风状态,为提高飞机地面空调保障效率作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09期)
王明年,张建斌,邓涛,于丽,王旭[5](2019)在《送风井位于隧道中部的半横向分区段通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一种送风井位于隧道中部,隧道内需风量存在分区段变化的半横向通风方式计算方法,以厦门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城市地下互通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风道内的压力分布进行研究,并对比送风井位置对风机压力的影响。研究通过在风道末端与风道内任意断面建立一元伯努利方程推导风道末端风速为0和风速不为0 2种情况下风道内的压力分布求解公式,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根据研究结果,送风井位于隧道中部时,两侧风道始端全压可以视为相等,送风机提供满足通风压力较大一侧所需全压即可实现整个隧道的有效通风,该通风方式在增大通风长度适应性以及减小风机功率,以及提高经济性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袁旭东,贾磊,宋有强[6](2018)在《送风+辐射组合末端供暖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动态仿真技术,以风机盘管和辐射地板的空调末端组合为研究对象,在供暖工况下,分析了末端运行参数对室内达到舒适性温度的所需时间、室内温度和风速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送风风速或送风温度增加,所需时间先大幅降低,之后逐渐变小并趋于稳定,与此同时,所需时间受地板表面温度的影响越来越小;提高送风风速后室内温度增加有限却易造成吹风感区域增加和舒适性恶化;相对增加地板表面温度,增加送风温度后室内温度提升更多,且室内高度方向的温度均匀度更好,因此室内温度受送风温度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8年10期)
白通通[7](2018)在《果蔬冷藏库竖壁贴附送风模式流场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提出,冷链行业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冷藏库作为冷链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为易腐产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果蔬贮藏期间,冷藏库内部的气流模式是影响果蔬贮藏环境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果蔬的贮藏品质以及经济价值。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库内的冷风循环,提高空气分布的均匀性,在降低冷藏库运行能耗的同时保持果蔬的营养价值,延长安全贮存期。竖壁贴附送风模式是在传统通风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通风方式,结合了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的优点,利用竖直壁面的“扶持”效应,形成类似于置换通风的空气湖,并能有效解决置换通风制冷能力低等弊病。本文以西安市某苹果冷藏库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竖壁贴附送风模式下的冷库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究了送风参数以及货物不同堆码方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冷风机直吹降温送风模式进行比较,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基于实际冷藏库建筑结构和相关资料建立冷藏库竖壁贴附射流模型,并对数值模型进行了网格无关性分析和验证,研究空库状态下冷藏库流场的分布特性,为贮藏货物的摆放提供了参考依据。冷藏库贮藏货物的情况下,将装满苹果的货箱视为多孔介质,建立叁维SST k-ω湍流模型,考虑环境区域与货物内部气流的动力学作用,研究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对于冷藏库气流模式的影响,评估不同的工况条件下空气区和货物区流场的分布情况以及均匀性。在竖壁贴附送风模式下,本文研究了货物的堆码方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重点考虑堆货间距对冷藏库气流以及贮藏货物冷却效果的影响,从而对货物之间的气流分布进行优化,以改善堆垛内的传热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堆垛间距的增大,货物区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度的标准偏差逐渐减小。当货物间距从0m增加到0.3m时,货物区的平均温度从273.21K降低到273.03K,最高温度从274.52K降低到273.74K,温度的标准偏差降低了43.6%。考虑到冷藏库的容积利用率,货物堆放间距控制在0.2m~0.3m之间。在送风量与送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冷藏库贮藏货物量一定,对比研究了竖壁贴附送风模式与冷风机直吹送风模式下库内流场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冷风机直吹送风模式相比,竖壁贴附送风模式冷量利用率更高,能量利用系数提高了19.4%,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货物区速度不均匀系数降低了47%,温度不均匀系数降低了31%,冷藏空间内的气流模式得到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宁[8](2018)在《纺织空调多风机非完全并联送风系统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纺织厂织造车间也在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动辄进深几十米上百米的大空间大范围的车间越来越多,纺织厂织造车间由于其特殊的工艺要求和庞大的机器运转数量,要求作业环境的温湿度长期保持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所以纺织厂织造车间对作业环境的温湿度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这就要求空调系统长期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行。但是传统的单一风机送风的空调系统因为送风距离较短,送风范围有限,不能到达较远的工作区,这就会造成室内局部温湿度达不到要求,若是风机或者某段管路发生故障又需要停机维修,导致空调系统整体的关闭,严重影响了织造车间正常的生产运行,可能会造成纺织产品质量的下降,同时操作工人舒适度的降低也可能造成生产效率的降低,减少了社会价值的产生。针对传统的单一风机送风输送流量少,送风距离短,不利于分区控制等缺点,在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较新的送风方式:纺织空调多风机非完全并联送风系统。其具体的形式是风机的入口端类似于一般并联系统是连接在一起的,但是出口端又类似于单风机送风系统是直接通向空调区域的,所以称之为“非完全并联”。非完全并联相比于传统的单一风机送风系统能够增加系统风量,相比于一般的并联系统能够实现分区控制,但是非完全并联系统也会存在它的问题,通过对多风机非完全并联后风机及管网特性曲线的变化分析,验证了它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归纳总结了多风机非完全并联送风系统的运行特点以及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非完全并联运行时风机或管路存的不稳定现象,依据非完全并联的特性曲线提出了预防和减轻不稳定现象的设计原则和控制措施。研究分析发现,多风机非完全并联送风系统适宜应用在流量需求大、调节范围广且可能会需要分区控制的室内环境中,不仅限于纺织厂织造车间,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大空间室内环境。非完全并联后送风系统的流量增加,压力升高,但是相比于同等流量下的完全并联系统,压力损失较少,风机相互影响的程度较小,但是多台轴流风机非完全并联在运行中也可能会产生喘振、旋转失速以及风机之间的抢风等不稳定现象,在设计及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或者避免不稳定现象的发生。选型时要选取性能曲线平缓且性能相同或者相近的风机,并联台数建议不要超过叁台,主风道管网阻力不应超过最小风机风压的30%,减小支风道的风阻,启动时要避免空载启动,运行中避免采用节流的方法进行风机风量的调节等,这些研究结论对非完全并联送风系统的运行和调节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8-04-01)
孙大康,傅烈虎,赵毅[9](2018)在《数据中心地板高度对空调送风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从送风均匀性及精密空调运行工况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不同功率、开放通道和封闭冷通道下,地板高度对数据中心机房地板送风特性及空调制冷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板高度为400~1 000mm时,开放通道和封闭冷通道下,地板越高送风越均匀;地板高度增加,空调回风温度也逐步增加,开放通道时影响幅度要大于封闭冷通道,封闭冷通道比开放通道普遍回风温度高2℃左右;IT负载容量不变时,地板高度变化对空调总风量的影响不明显,但通孔地板的出风趋于均匀,空调风量仅与IT负载功率有关。(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8年03期)
岳占凯,万金庆,厉建国[10](2018)在《送风参数对马铃薯泥冷冻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uent软件建立马铃薯泥叁维鼓风冷冻数值模型,研究冷冻时间对送风温度和速度的敏感程度,分析不同位置马铃薯泥冷冻条件和冷冻时间的不均匀度随送风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送风温度的改变对冷冻时间的影响比送风速度大。送风温度不变,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大,马铃薯泥周围风速的不均匀度逐渐增大,温度的不均匀度逐渐减小,冷冻时间的不均匀度和中心温度的不均匀度随送风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送风速度为6 m/s时,二者最小。同一送风速度条件下,送风温度越低,马铃薯泥周围温度的不均匀度越小,中心温度的不均匀度越大。经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冷冻时间相对误差为3.27%,温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79 K,均方根误差为2.11K。(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8年02期)
送风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散流器表面结露问题,提出一种在普通散流器导流叶片上开设环形条孔引射低温气流的新型散流器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环形条孔参数与送风风速对新型散流器送风特性的影响,评估了其应用于低温送风系统的防结露能力。结果表明:当环形条孔宽度≥12. 5 mm,由于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作用,在散流器下方附近区域形成了"温度隔层",有效阻隔了房间工作区域的湿热空气与散流器表面接触,起到了明显防结露效果;而房间工作区域流场与温度场几乎不受环形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影响,可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在环形条孔宽度一定时,散流器送风速度对散流器下方"温度隔层"温度梯度几乎不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送风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东亮,黄晓庆,蔡宁.地板辐射与下送风复合式供冷系统运行特性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9
[2].朱辉,陈永平,唐强,杨会.低温送风散流器结构优化与送风特性数值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9
[3].鲜沐希.室内空调送风射流特性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4].耿振翔,王利辉,刘慎洋,龚永奇,毛宇.基于TRNSYS的飞机空调保障装备送风特性仿真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5].王明年,张建斌,邓涛,于丽,王旭.送风井位于隧道中部的半横向分区段通风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袁旭东,贾磊,宋有强.送风+辐射组合末端供暖动态特性研究[J].流体机械.2018
[7].白通通.果蔬冷藏库竖壁贴附送风模式流场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8].李宁.纺织空调多风机非完全并联送风系统特性分析[D].中原工学院.2018
[9].孙大康,傅烈虎,赵毅.数据中心地板高度对空调送风特性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8
[10].岳占凯,万金庆,厉建国.送风参数对马铃薯泥冷冻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