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值税及税制结构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马海涛,王斐然[1](2021)在《关于“十四五”时期我国税制结构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十四五"时期是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关键时期。现代税收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其结构的优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税制结构的优化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本文基于"十四五"时期对税制结构的具体要求,提出当前税制结构存在税收收入增长空间受限,不利于发挥财政治理效能;税制结构失衡导致公平不足,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税种设置不完善造成效率损失,不利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绿色税收体系尚未健全,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等问题,并从提高直接税比重和优化间接税内部结构两方面就"十四五"时期税制结构优化路径提出建议。
张守文[2](2021)在《税制结构的优化及其价值引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其重要路径是税制结构的优化。为此,应通过"价值—规范"与"结构—功能"分析,探寻我国税制结构在制度目标、制度功能、制度分权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直间结构、税类结构与央地结构的内在关联,并优化基础性的税种结构。基于"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的税制改革基本目标,应兼顾效率与公平、自由与秩序等多元价值,以体现税制的合理性;同时,应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坚持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以体现税制的合法性。鉴于我国的"减税降费"和"营改增"等税制结构优化措施,都是在兼顾多元价值的基础上体现发展价值的引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应将我国既往的"收入导向型税制"转变为"发展导向型税制",从而构建更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税制",持续形成税收领域的良法善治,推进税收治理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张莉[3](2021)在《中国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产能过剩、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等诸多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增长又会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即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不仅存在对应关系,而且能够互相影响,这也被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路径与产业结构演变进程间存在的耦合性不断证实。对于想要获得迅速发展的后发展国家来说,借鉴先发展国家产业变革的经验,适时采取有效的税收政策以扫清本国产业升级的障碍并奠定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失为加速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的良好手段。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其产业结构和税制结构都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一方面,区域经济差异造成产业结构呈现区域异质性的特点,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当下经济增速放缓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中国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发达国家长时期形成的更合理更高级的产业结构,除了依靠市场利用供需关系自由引导资源配置外,更需要政府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远见和干预,因此税制结构对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引致的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为主题,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税制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本文梳理了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关系,指出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影响效应,即资源配置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同时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对外开放三个角度阐述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间接影响效应。实践层面,本文采用中国1994年至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测度了中国产业结构偏离度和Moore指数(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水平);其次通过PVAR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计量分析中国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效应、区域异质效应、门槛效应等影响;再次构建并行多重中介模型检验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中介效应;随后利用准自然实验法考察税制结构改革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最后,基于前文研究结论,为税制结构调整提出具体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归纳如下:第一,借鉴并拓展了税制结构及产业结构衡量指标体系。(1)本文组建了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体系,分别从税制结构的宏观和中观角度测评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相较已有研究,本文针对税制结构的衡量主要增加了中观指标,该指标更能体现出税制结构内部不同税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2)选择结构偏离度指数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指标,结构偏离度指数能够将整体分割成组内与组间差异,通过标准化处理得到产业结构距离理想均衡状况的差异。采用Moore结构变动指数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基于空间向量度量的方法,通过不同时期两组向量空间中的夹角来测度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使得空间向量夹角大小的变动能够作为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变化幅度的依据,进而刻画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Moore结构变动指数对结构演变的动态过程反应更为灵敏,对三个产业的变动刻画得更为细致,同时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整体测度也更为全面。第二,测度了中国产业结构偏离度和Moore指数。本文从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维度对中国1994年至2017年的省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1)自200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增值税改革和所得税改革,实施结构性降税,税制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税收负担不断减轻,消费和投资水平不断提高,各产业间关系更加协调,产业供给与国民需求相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近十几年来,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化。(2)欠发达省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变动速率在增强,说明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大,而发达省份高度化程度高,但是高度化趋势相对较缓,上升空间相对有限。总体来看,各省份产业结构变化速率均经过或者正在经历由低值上升到高值而后下降的过程。第三,考察了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检验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均会产生抑制性的影响,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在区域之间并不具有一致性。(2)企业所得税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个人所得税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在三个地区均具备促进作用,增值税和消费税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并不具有一致性。其次,本文基于面板门槛模型验证了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不仅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还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对直接税系而言,当人均实际GDP高于门槛值时,直接税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由抑制转为促进,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直接税系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2)间接税系对产业结构偏离度都具有促进作用,这意味着间接税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抑制作用,但是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间接税的抑制效果被削弱。(3)间接税系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间接税的促进效果会增强。这意味着直接税和间接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作用均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门槛作用的影响,且相对于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高发展水平下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会明显增强。第四,构建了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路径。采用OLS对建立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实证研究发现:(1)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抑制作用。当直接税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时,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投资需求、劳动供给、资金供给与对外开放为中介变量,而当间接税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时,投资需求、劳动供给和资金供给为中介变量。(2)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促进作用。当直接税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时,中介变量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劳动供给和资本供给为中介变量,而当间接税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时,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技术供给和对外开放为中介变量。第五,论证了税制结构改革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准自然实验论证税制结构改革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考虑到税制结构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因此本文选择以营业税为代表的间接税改革及以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变动来构建税制结构改革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准自然实验,并通过双重差分方法对政策改革效果进行识别,实验结果为“营改增”以及企业所得税改革能够显着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深入剖析了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机理。本文从产业资本形成、产业资源配置等层面分析了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影响机理,解释了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同时基于需求侧、供给侧以及对外开放等层面探究了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间接影响机理,阐明了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这对理论界继续探讨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二是探寻并拓展了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多条传导路径。本文系统梳理并归纳总结了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路径,并通过新古典投资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理论模型加以分析,发现税制结构可通过多条作用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然后采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验证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路径。相较于以往研究,本文的研究明晰了税制结构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和渠道,为更好的发挥税制结构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提供科学的路径选择。三是全面考察了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相较于以往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本文构建的影响其优化的税制结构体系更为全面。先是基于税制结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提出门槛效应假设,并且就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门槛效应进行验证。随后就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检验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间是否存在传导效应。亦即实证检验了税制结构是如何通过“直接影响——门槛效应——中介效应”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最后,利用准自然实验方法考察了税制结构改革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相较已有研究,本文针对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更为全面,构建的税制结构体系也相对完整,为有关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支持。
李佳[4](2021)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的着力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产业链上还存在低端化的“卡脖子”“掉链子”现状,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视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税收既是政府在供给侧提供的公共政策产品,也是产业政策的有效工具,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支柱。“十三五”时期,税收在“三去一降一补”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的税务组织机构改革也配套跟进,税收总量负担和税收遵从成本双向降低,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凸显。实践证明,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需求,充分利用税制优化来助力供给侧改革,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把税制纳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或公共经济政策结构性改革的视阈,分析税制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区域税收竞争等视角进行实证检验,多维度分析税制设计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显示,税收的总量负担、分产业负担、劳动力资本要素负担,消费和投资的税收结构比列、所得税和商品税的税收结构比例,地方税收竞争程度等都对产业结构具有显着的抑制或者促进作用。今后和未来一段时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仍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建议,在未来的税制优化过程中,继续把“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政策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商品和劳务税比重,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代税收体系;健全地方税体系,给予地方一定范围内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财政管理权限,在保证地方财政支出的前提下,鼓励地方税收竞争,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税收产业政策的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针对个别产业、行业,甚至企业集团来制定鼓励或限制性的税收政策,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和效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深入地阐释了税制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视阈。二是鉴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税收制度和产业结构研究多集中在税收制度的某个领域、某个税种、某项产业税收政策,本文从多角度全面分析税制的产业结构效应,并利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结果检验,对深化相关研究提供较好的研究资料和数据积累。三是多维度分析税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运用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指标来描绘产业结构的状态,并充分考虑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从税收总量、结构、行业、区域等四个维度,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税收制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增强了分析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杨倩[5](2021)在《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认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下游产业链相互作用,涉及到生产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无论是与工业、服务业还是农业都有着很大的关联,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提升征管质效,促进建筑企业的和谐发展,对促进国家税收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建筑业经营业态都较为复杂,存在行业经营周期长、区域跨度大、劳动力流动性强、经营形式复杂、分包及产业化程度高的情况。因此,对建筑业的税收征管不可避免的变得复杂。2016年全面“营改增”后,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被纳入增值税范围,自此增值税覆盖了所有行业。随后增值税又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建筑业在税率和抵扣政策等方面受到了影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建筑业税收征管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建筑业征管质效,成为当前税务机关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建筑业、增值税、税收征管概念及相关理论,对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及其征管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以上情况,以J市为例,立足于税务机关工作实际对当地管理办法进行介绍,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出当前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结果挖掘现行建筑业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从税制不完善、税收管理配套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低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提供有益参考。
刘瑞[6](2021)在《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我国增值税改革不断深化,增值税税率作为增值税改革的重要方面也在不断地调整,自“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税率经历了并档、下调等多次调整。现行增值税税率是2019年4月调整后的税率,在不考虑零税率的情况下,税率分为三档,基本税率为13%,两档低税率分别为9%和6%。现行增值税税率是增值税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当下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还存在着税率级次过多,税率相对过高等问题。下一步增值税改革的重点就是在简并税率级次,调整税率取值等方面对增值税税率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充分体现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使增值税在税制改革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了增值税税率优化相关理论研究和我国增值税税率调整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有关国际经验,对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方案进行了探讨。尽管单一税率是增值税税率的理想税率,但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税制结构特点分析,实行单一税率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直接实行一档税率会使得各行业税负较之于现在变化较大,对财政收入和行业税负公平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增值税累退性的存在,实行一档税率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发挥增值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本文认为实行一档基本税率加一档优惠税率的两档税率模式是目前我国增值税税率的最优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税率档次都是不包括零税率的税率档次,零税率只是作为一种税收优惠政策而存在。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我国增值税税率的最优方案,结合2017年投入产出表和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税务年鉴数据,将投入产出表42个行业划分为两类,分别适用标准税率和优惠税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相关研究和我国增值税税率调整实践,将增值税基本税率取值确定为9%-11%,优惠税率确定为6%-8%,共9种税率组合方案,并且与现行增值税税率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增值税税收收入和税负进行模拟测算,分析不同税率方案对增值税收入和行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选择出最优的增值税税率方案。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界定了增值税和税率优化的相关概念,并介绍了增值税税率优化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回顾了我国增值税税率调整的沿革并对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运用最新的投入产出表、统计年鉴和税务年鉴数据对不同增值税税率优化方案进行了模拟测算,根据模拟测算结果在税率优化的设计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优方案作为增值税税率优化的目标和方向;第五章分析了以欧盟国家为代表的传统增值税税率设计情况,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现代型增值税税率设计情况,并选取了发展中国家俄罗斯的增值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国际经验对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启示;第六章是优化我国增值税税率的政策建议,结合对国际经验的分析和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我国实行一档基本税率和一档优惠税率的增值税税率方案是最优税率的主要结论,并据此对我国今后的增值税改革提出了几点的政策建议。
钮婷婷[7](2021)在《“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我国税务总局与财政部门在国务院的核准下,联合下发了“营改增”试点计划。2012年1月选定上海试点交通运输行业和部分现代服务行业;2012年8月扩展至北京等8省市;2013年8月扩展至全国区域;2014年1月起,铁路运输和邮政业也并入全国范围“营改增”试点行业;2014年6月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行业;2016年5月1日,将试点行业领域扩展到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至此“营改增”全面实施。全面“营改增”后,愈发稳定的增值税税制环境,对电信企业的业务开展与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带来了新思路,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对电信公司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电信集团下属的一家县级公司-N电信公司为例,分析其在全面“营改增”后,对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发票管理与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运用所学的MBA知识并结合N电信公司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了我国增值税税制历史、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的里程碑以及“营改增”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选择N电信公司作为案例研究的意义;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办法和技术路线,并提出相应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对营业税、增值税、财务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为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该部分首先对N电信公司进行简述,其次介绍了 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第四部分探讨全面“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以N电信公司近几年的财务管理数据为例,分析其在全面“营改增”后的收入、成本、现金流量、发票管理与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在不考虑其他外部环境、内部因素的情况下,着重分析“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第五部分为“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通过研究“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财务管理对策优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使N电信公司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和管理的特点,在全面“营改增”落地实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价值。
付彦妮[8](2020)在《“营改增”对A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从2012年开始启动的税制改革,对中国深化税制改革影响深远。房地产开发行业在2016年5月1日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标志着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房地产企业对税制改革是否适应和税制改革是否按既定目标对其有效,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由世界税制成熟的国家先进的经济经验和发展客观规律可知,营改增在较长时期内都代表着中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从税制建设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房地产开发行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房地产项目的周期性较长,其税制体系复杂庞大,企业对税制改革缺乏应对经验,相关行业从事政策研究、分析的人员判断不够全面,行业运行模式无法短期改变等,使得营改增改革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诸多影响的研究有较强的必要性。本文梳理并总结归类了国内外的房地产税收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对比较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当前热门理论进行结合分析,通过多角度的研究方式和建立税负效应的公式测算等,总结了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诸多影响。同时,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办法,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型企业A房地产公司为案例蓝本,对A企业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对A企业2016-2019年的重点投入J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完整收集,该项目的整个建设时间正好是在营改增之后,其涉及到了企业从立项、开工、竣工、销售环节的所有流转税及其他税收,具有非常实际的研究价值。本文对A企业J项目的税负设定了计算方法,并对A企业整体实际税负情况进行推论,从理论上分析了营改增改革前后税负变化差异。根据A企业实际税负可知,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因素对税负的降低和预期有较大差异,如进项税抵扣不足、上游企业税负转嫁、财务风险防范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建议,严控采购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上游供货商选择,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做好税务筹划,创新项目发展,改变户型销售模式等,增强企业在税制改革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分享更多改革红利。
马子婧[9](2020)在《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铁路运输业盈利能力差,社会资源投入高,承担了大量公益性任务的同时却肩负了较重的税收负担,国家应当通过积极的税收政策来扶持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在税收活动中,税收负担处于核心地位,税收制度和政策的设置、调整都要落实到税收负担上,本文从宏观层面基于税收政策的视角提出降低我国铁路运输业税收负担的优化措施,并利用整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对提出的优化措施的降税效果进行实证测算,论文主题符合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对现有文献研究不足的补充。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本文运用差额利润分析法对铁路运输业2015―2019年的行业税负水平进行分析,发现铁路运输业的整体税负水平相对于自身经济状况来说非常高,为了保证社会资金不从铁路运输业流出,应当对铁路运输业总体减税7.96%,其中增值税税负在行业税负水平中占比最重,在50%左右。本文从税收政策的角度提出降低铁路运输业税负水平的最优措施是优化铁路运输业的增值税税收政策,具体包括统一铁路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为6%;对提供旅客运输服务实行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同时简化增值税汇总纳税流程这3项内容,能够弥补行业税收政策缺陷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业的间接税税负比重,有利于促进行业间的税负公平。本文利用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各行业数据,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对提出的优化措施的减税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优化措施能够显着降低铁路运输业的税负水平约3.17%,降低间接税比重达4.28%,减税效果理想。同时优化措施对其他纳税人税负的增加效应微乎其微,能够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保证了税负公平和税收效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本文的研究视角创新。本文从税收政策的角度对铁路运输业的税收负担进行优化研究,着眼点在于“优化”,研究目的是通过具体措施降低铁路运输业目前的税负水平,是对铁路运输业税负问题研究的补充。第二,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本文针对铁路运输业税负水平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并收集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不仅从理论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还补充提供了实际证据支持,解决了在降低铁路运输业税负水平方面存在的泛泛而谈的问题。本文的难点在于,第一,本文进行实证测算的模型由本人根据优化措施的具体内容按照我国的税法规则自行推导而来。第二,本文的数据取得十分困难、计算量很大,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各类统计年鉴、国家铁路公司年度报表及国家税务局、统计局网站,数据收集过程漫长,并且论文计算量很大。
罗颖[10](2020)在《减税降费政策对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工信部发布数据,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目前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更是中小企业数量的两倍多,有7000多万户,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缴纳的税收占比超过了全国税收的50%以上,创造了60%以上的GDP。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开始研究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是否合理,探索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进而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本文主要针对减税降费政策背景下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财务情况开展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后阐述了全球有关减税降费研究的相关探索及理论。随后以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为对象分析其总体情况,选取了50户典型的企业对其进行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由此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财务的影响。剖析了减税降费政策下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管理存在不足、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一方面是从税务局的层面进行分析:管理水平未能跟上减税减费的节奏,政策和软件更新未形成合力,征管手段强度偏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让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切实获得减税降费政策福利,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合理化的建议的建议:提高员工业务水平;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征管流程;更新征管软件;加强征管手段。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当前针对中小企业实施的减税降费,对相关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可以将研究的成果带入到实践中,对今后掌握减税降费工作要求开展税收的征收管理有着较强的参考作用。
二、增值税及税制结构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值税及税制结构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十四五”时期我国税制结构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十四五”时期对税制结构提出的高要求 |
(一)应有利于财政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作用 |
(二)应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
(三)应有效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
(四)应有益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长期目标 |
三、我国税制结构现存的问题 |
(一)税收收入增收空间受限,不利于发挥财政治理效能 |
(二)税制结构失衡导致公平不足,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
(三)税种设置不完善造成效率损失,不利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
(四)绿色税收体系尚未健全,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
四、“十四五”时期税制结构优化的建议 |
(一)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 |
1.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
2.健全财产税体系 |
3.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 |
(二)优化间接税内部结构 |
1.深化增值税改革 |
2.推进消费税税目税率调整 |
3.健全绿色间接税体系 |
(2)税制结构的优化及其价值引领(论文提纲范文)
一、 背景与问题 |
二、 我国税制的结构问题及其反思 |
(一)“直间结构”与制度目标 |
(二)“税类结构”与制度功能 |
(三)“央地结构”与制度分权 |
(四)三类税制结构的共性问题 |
三、 税制结构优化的目标及其价值引领 |
(一)税制结构优化的目标:合理性与合法性兼备 |
(二)税制结构优化的价值引领 |
四、 对发展价值的特别强调 |
(一)从“营改增”看发展价值 |
(二)从其他税种结构调整看发展价值 |
五、 结 论 |
(3)中国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税制结构相关研究 |
2.1.1 税制结构及其优化理论 |
2.1.2 税制结构的经济效应 |
2.2 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研究 |
2.2.1 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界定 |
2.2.2 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
2.3 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
2.3.1 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政府角色及其政策有效性 |
2.3.2 税系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 |
2.3.3 税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 |
2.4 文献评述 |
2.4.1 现有文献取得的成果 |
2.4.2 研究启示 |
第3章 中国税制结构变迁历程与产业结构演变实践分析 |
3.1 中国税制结构变迁历程 |
3.1.1 中国税制结构的演变路径及特征 |
3.1.2 中国区域税制结构变更进程 |
3.2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
3.2.1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阶段及特征 |
3.2.2 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
3.2.3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
3.3 中国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性分析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
4.1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作用机理 |
4.1.1 资源配置效应 |
4.1.2 全要素生产率效应 |
4.1.3 门槛效应 |
4.2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间接作用机理 |
4.2.1 需求视角下税制结构影响结构优化的理论机制 |
4.2.2 供给视角下税制结构影响结构优化的理论机制 |
4.2.3 对外开放视角下税制结构影响结构优化的理论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测度 |
5.1 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测度 |
5.1.1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方法 |
5.1.2 中国产业结构合理水平测度 |
5.2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 |
5.2.1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度量方法 |
5.2.2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度 |
第6章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基准模型与实证检验 |
6.1.1 实证研究设计 |
6.1.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
6.1.3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
6.2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门槛效应实证分析 |
6.2.1 实证研究设计 |
6.2.2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门槛效应分析 |
6.2.3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门槛效应分析 |
6.3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异质性检验 |
6.3.1 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异质性影响 |
6.3.2 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异质性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
7.1 实证研究设计 |
7.1.1 中介效应模型 |
7.1.2 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
7.1.3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7.1.4 数据平稳性检验 |
7.2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检验 |
7.2.1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总体效应 |
7.2.2 税制结构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效应分析 |
7.2.3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直接效应 |
7.2.4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分析 |
7.3 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机制检验 |
7.3.1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的总体效应 |
7.3.2 税制结构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效应分析 |
7.3.3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的直接效应 |
7.3.4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中介效应分析 |
7.4 税制结构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异质性检验 |
7.4.1 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异质性影响 |
7.4.2 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异质性影响 |
7.5 稳健性检验与分析 |
7.5.1 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稳健性检验 |
7.5.2 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稳健性检验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税制结构改革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
8.1 问题的提出 |
8.1.1 政策背景 |
8.1.2 研究假设 |
8.2 实证研究设计 |
8.2.1 双重差分法 |
8.2.2 模型设定 |
8.2.3 变量与数据 |
8.2.4 共同趋势检验 |
8.3 “营改增”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
8.3.1 基准回归 |
8.3.2 稳健性检验一:替换被解释变量 |
8.3.3 稳健性检验二:反事实分析 |
8.4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
8.4.1 基准回归 |
8.4.2 稳健性检验一:替换被解释变量 |
8.4.3 稳健性检验二:反事实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深化增值税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
9.2.2 推动消费税改革以引导消费行为促进产业转型 |
9.2.3 完善企业所得税改革“加减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
9.2.4 继续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助推产业升级 |
9.2.5 推进地方税体系改革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发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4)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内容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税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1 税收职能定位的研究 |
2.1.2 税制选择的理论研究 |
2.1.3 关于税制优化的经济学研究 |
2.2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
2.2.1 相关概念界区 |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研究 |
2.2.3 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研究 |
2.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研究 |
2.3 关于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
2.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2.3.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
2.3.3 产业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分析 |
3.1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依据 |
3.1.1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下的税收 |
3.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3.1.3 产业政策有效性理论 |
3.2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 |
3.2.1 产量效应 |
3.2.2 替代效应 |
3.3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调整途径 |
3.3.1 税制在供给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3.3.2 税制在需求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税制和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
4.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49-1978 年) |
4.1.1 产业结构从恢复到失衡 |
4.1.2 税制从简化到再简化 |
4.1.3 税制与产业结构的配合 |
4.2 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79-2011 年) |
4.2.1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
4.2.2 市场经济税制体系日渐完善 |
4.2.3 税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4.3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2012-2019 年) |
4.3.1 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
4.3.2 现代税制体系日臻完善 |
4.3.3 税制与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5章 税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设定 |
5.2 变量说明 |
5.2.1 被解释变量 |
5.2.2 解释变量 |
5.2.3 控制变量 |
5.3 回归结果 |
5.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5.3.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分析 |
5.3.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
5.4.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
5.4.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
5.5 实证结论 |
5.5.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抑制作用 |
5.5.2 提升直接税比重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5.5.3 税收创新激励显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6章 税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
6.1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降成本 |
6.1.1 统筹减税降费的多元衍生效应 |
6.1.2 强化减税降费的宏观引导效应 |
6.1.3 畅通减税降费的间接传导机制 |
6.2 不断优化税制结构促升级 |
6.2.1 持续深化增值税税制改革 |
6.2.2 持续优化消费税制度调控职能 |
6.2.3 强化提升所得税制度竞争力 |
6.3 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税收竞争 |
6.3.1 完善地方财政管理权限 |
6.3.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6.3.3 赋予地方限度内税收立法权 |
6.4 逐步调整完善产业税收政策 |
6.4.1 配合产业组织政策的税制优化 |
6.4.2 促进科技创新的税制优化 |
6.4.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税制优化 |
6.4.4 推动“一带一路”的税收合作 |
附录 我国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总表(1994至2020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5)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增值税 |
2.1.2 建筑业 |
2.1.3 税收征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纳税遵从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现状 |
3.1 我国建筑业发展及增值税情况 |
3.1.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
3.1.2 建筑业增值税相关政策 |
3.1.3 我国建筑业增值税规模 |
3.2 建筑业税收征管现状 |
3.2.1 建筑业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历程及现状 |
3.2.2 建筑业增值税管理的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市建筑业增值税征管案例分析 |
4.1 J市建筑业征管现状 |
4.1.1 J市建筑业基本情况 |
4.1.2 J市建筑业增值税税收情况 |
4.1.3 J市建筑业增值税管理做法 |
4.2 J市建筑业增值税涉税案例分析 |
4.2.1 HNJZ公司异地经营未预缴案例分析 |
4.2.2 JNCX建筑有限公司税负上升案例分析 |
4.2.3 JL公司及关联公司虚开虚抵违法案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业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当前建筑业增值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征管难度加大,征管效率低 |
5.1.2 征管风险增加,税源流失严重 |
5.1.3 企业税收遵从度低,涉税行为不规范 |
5.2 当前建筑业增值税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 |
5.2.2 税收管理配套机制不完善 |
5.2.3 税收信息化机制不健全 |
5.2.4 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加强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的建议 |
6.1 完善税收政策,推进立法进程 |
6.2 完善管理机制,筑牢征管基础 |
6.2.1 加强人才建设,完善机构配置 |
6.2.2 更新管理模式,实施分类、分项目管理 |
6.2.3 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及时堵截漏洞 |
6.2.4 加强稽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6.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征管效率 |
6.3.1 优化整合涉税系统,夯实基础数据 |
6.3.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外部信息交换渠道 |
6.3.3 全面推行发票电子化 |
6.4 落实政策辅导,优化纳税服务 |
6.4.1 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及辅导 |
6.4.2 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企业财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 B 税务局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6)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析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框架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技术框架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增值税 |
2.1.2 税率优化 |
2.1.3 投入产出法 |
2.2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最优商品税理论 |
2.2.2 税收中性理论 |
2.2.3 税收乘数效应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我国增值税税率调整沿革 |
3.1.1 “分税制”后确立的增值税税率 |
3.1.2 “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的调整 |
3.2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
3.2.0 现行增值税税率及其存在的问题 |
3.2.1 减税背景下税制改革的需要 |
3.2.2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
3.3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支撑 |
3.3.2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财政收入支撑 |
3.3.3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技术支持 |
3.4 小结 |
第4章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实证分析 |
4.1 增值税税率优化方案的设计思路 |
4.2 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
4.2.1 数据选取和统计分析 |
4.2.2 模型构建 |
4.3 实证检验 |
4.3.1 不同税率优化方案的增值税模拟测算 |
4.3.2 不同税率优化方案下企业税负模拟测算 |
4.3.3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最优方案选择 |
4.4 小结 |
第5章 增值税税率设计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
5.1 欧盟国家的增值税税率设计 |
5.2 澳大利亚增值税税率设计 |
5.3 俄罗斯增值税税率设计 |
5.4 国际经验总结与启示 |
5.5 小结 |
第6章 优化我国增值税税率的政策建议 |
6.1 明确增值税税率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6.1.1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目标 |
6.1.2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原则 |
6.2 增值税税率优化的路径选择 |
6.2.1 加快增值税立法进程 |
6.2.2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改革 |
6.3 建立健全增值税改革配套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我国增值税税制历史 |
1.1.2 我国“营改增”实施历程 |
1.1.3 “营改增”的目的与意义 |
1.1.4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营业税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2 增值税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3 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2.2.1 业务流程管理理论 |
2.2.2 绩效管理理论 |
第3章 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
3.1 N电信公司简述 |
3.1.1 电信业介绍 |
3.1.2 N电信公司介绍 |
3.2 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
3.2.1 从人员配置看,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
3.2.2 从内容来看,仅落实上级管理要求 |
3.2.3 从指标来看,部分财务指标不稳定 |
第4章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
4.1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收入的影响 |
4.1.1 “营改增”后公司收入先下降后反弹 |
4.1.2 增值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
4.1.3 “营改增”后公司整体税负增加 |
4.1.4 视同销售加重公司负担 |
4.2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成本的影响 |
4.2.1 近半数经营成本不可抵扣 |
4.2.2 公司平均抵扣率逐年下降 |
4.2.3 劳务派遣用工未获取专票 |
4.3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 |
4.3.1 对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
4.3.2 对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
4.3.3 对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
4.4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发票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影响 |
4.4.1 发票管理要求提高,制度宣传、执行力度不够 |
4.4.2 会计核算要求更高,未制定适合本公司的制度 |
4.4.3 财务管理系统亟待优化 |
第5章 “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
5.1 改进经营思路增收创利 |
5.1.1 调整经营策略 |
5.1.2 优化经营产品 |
5.2 优化成本管理制度降本增效 |
5.2.1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 |
5.2.2 加强采购合同管理 |
5.3 多举措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5.3.1 用好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
5.3.2 重视发票抵扣管理 |
5.3.3 建立智能增值税管理系统 |
5.4 抓落实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
5.4.1 增值税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
5.4.2 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
5.4.3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参考文献 |
(8)“营改增”对A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概念 |
2.1.2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比较 |
2.2 与税负相关的理论基础 |
2.2.1 税收公平原则 |
2.2.2 税收效率原则 |
2.2.3 税收负担理论 |
2.2.4 最优税制理论 |
2.2.5 税负转嫁理论 |
3 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分析 |
3.1 房地产企业的涉税情况概述 |
3.1.1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流程 |
3.1.2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构成 |
3.2 房地产企业的税负情况 |
3.2.1 房地产取得环节的税负 |
3.2.2 房地产流通环节的税负 |
3.2.3 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负 |
3.3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变化的总体影响 |
3.3.1 营改增前后税负变化的影响因素 |
3.3.2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前后税负差异测算 |
4 营改增对A房地产企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
4.1 A房地产企业概况 |
4.2 A房地产企业开发J项目基本情况 |
4.3 营改增前A企业J项目的税负测算 |
4.4 A房地产企业J项目营改增后税负测算 |
4.5 营改增对A企业税负的影响 |
4.5.1 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 |
4.5.2 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 |
4.5.3 对土地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
4.5.4 对A企业综合税负的影响 |
4.6 营改增后影响A企业税负变动的因素分析 |
4.6.1 进项税抵扣不足 |
4.6.2 财务核算复杂加大涉税风险 |
4.6.3 上游企业税负转嫁 |
4.6.4 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
5 A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和建议 |
5.1 完善进项税抵扣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
5.1.1 做好采购成本管理 |
5.1.2 在户型设计中考虑增值税因素 |
5.2 提升企业税务管理水平降低涉税风险 |
5.2.1 规范发票和合同管理 |
5.2.2 合理运用税收筹划 |
5.3 增加产品创新力度,提升税负转嫁能力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问题的研究 |
1.2.2 有关增值税制度的研究 |
1.2.3 文献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 |
2.1 税收法定理论 |
2.2 税收公平理论 |
2.3 税收效率理论 |
2.4 实质课税理论 |
3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特点与税负水平分析 |
3.1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特点与盈利水平分析 |
3.1.1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特点 |
3.1.2 中国铁路运输业盈利水平分析 |
3.2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收支出情况 |
3.2.1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收支出概况 |
3.2.2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种构成情况 |
3.3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水平分析 |
3.3.1 差额利润分析法的步骤 |
3.3.2 差额利润分析法的实施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收政策与主要问题 |
4.1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收政策总结 |
4.1.1 主要的税种、税率 |
4.1.2 主要税收优惠政策 |
4.1.3 特殊的征税方式 |
4.2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4.2.1 增值税税目、税率不统一,不利于一体化发展 |
4.2.2 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 |
4.2.3 税收征管方式复杂、难度大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优化措施的提出 |
5.1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趋势 |
5.1.1 优化调整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 |
5.1.2 深化增值税改革,简化税率层级 |
5.2 国外铁路运输业税收政策经验借鉴 |
5.2.1 美国铁路运输业税收政策 |
5.2.2 欧盟国家铁路运输业税收政策 |
5.2.3 经验借鉴 |
5.3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优化措施的提出 |
5.3.1 提出思路 |
5.3.2 提出依据 |
5.3.3 具体内容 |
5.4 本章小结 |
6 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优化措施的效果计算 |
6.1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 |
6.1.1 计算方法——投入产出法 |
6.1.2 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估算要点 |
6.1.3 模型建立 |
6.1.4 计算假设与数据来源 |
6.2 优化措施减税效果的计算 |
6.2.1 增值税和城建税及附加的变化 |
6.2.2 企业所得税的变化 |
6.2.3 铁路运输业税负变化总额 |
6.3 优化措施的可行性评价 |
6.3.1 对其他纳税人税负的影响测算 |
6.3.2 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测算 |
6.3.3 优化措施的优点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减税降费政策对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研究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税收负担理论 |
2.1.2 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 |
2.1.3 最优税收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减税降费政策 |
2.2.2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 |
第3章 减税降费政策沿袭 |
3.1 政策背景 |
3.2 政策历程 |
3.3 政策执行概况 |
第4章 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4.1 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总体情况分析 |
4.1.1 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发展规模 |
4.1.2 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发展态势 |
4.2 减税降费政策对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财务影响实证分析 |
4.2.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
4.2.2 变量选取 |
4.2.3 研究假设 |
4.2.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2.5 模型设计 |
4.2.6 假设检验 |
4.2.7 实证结果 |
4.3 典型案例分析 |
4.3.1 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
4.3.2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
第5章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纳税主体方面 |
5.1.1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
5.1.2 企业管理存在不足 |
5.1.3 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
5.2 税务部门方面 |
5.2.1 管理水平未能跟上减税降费节奏 |
5.2.2 政策和软件更新未形成合力 |
5.2.3 征管手段强度偏弱 |
第6章 对策分析 |
6.1 纳税主体方面 |
6.1.1 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
6.1.2 提升企业内部管理 |
6.1.3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
6.2 税务部门方面 |
6.2.1 完善征管流程 |
6.2.2 更新征管软件 |
6.2.3 加强征管手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增值税及税制结构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十四五”时期我国税制结构的思考[J]. 马海涛,王斐然. 财经问题研究, 2021(11)
- [2]税制结构的优化及其价值引领[J]. 张守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3]中国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 张莉. 吉林大学, 2021(01)
- [4]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D]. 李佳. 辽宁大学, 2021(02)
- [5]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D]. 杨倩.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6]我国增值税税率优化研究[D]. 刘瑞.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对策研究[D]. 钮婷婷. 扬州大学, 2021(05)
- [8]“营改增”对A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D]. 付彦妮. 西南大学, 2020(06)
- [9]中国铁路运输业税负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D]. 马子婧.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10]减税降费政策对宜春市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影响研究[D]. 罗颖.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