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桨距机构论文_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桨距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构,水轮机,潮流,独立,水平,螺旋桨,飞艇。

变桨距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1](2019)在《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变桨距控制的变速风电机组的运行。我们研究如何控制系统在产生最大能量的同时最小化负载。能量的最大化仅在静态基础上进行,并且仅将传动系负荷视为约束。在低到中等风速下,发电机和功率转换器控制风电机组从风中获取最大能量。在高风速区域中,控制风电机组以维持由其本身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本文研究了两种调节空气动力的方法:变桨距控制和发电机负载控制,两者都用于调节风电机组的运行。通过我们的分析和仿真,风电机组可以在最小化负载的同时以最佳能量捕获的状态运行,并且适用于各种风速。(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席亮亮,王海峰,宋笔锋[2](2016)在《离心锤变桨距机构设计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高空飞艇螺旋桨推进系统中,采用变桨距技术重量代价大、能源消耗多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离心力的离心锤变桨距机构,分析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利用ADAMS软件进行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对离心锤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约束方程后,以桨距优化角为目标函数,对离心锤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引起螺旋桨转速变化时,该机构可以很好地实现螺旋桨变桨距功能;在现有平台上,48°的离心锤安装角具有最优的变距效果。(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蔡晓君,廖建泉,董建业,郭居易,陈嘉伟[3](2015)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运用Solidworks进行变桨距机构设计及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海洋能发电装置变桨距机构结构设计及叁维建模,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工程项目、教师科研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课程设计题目单一、设计过程步骤死板,既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又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提高的教学现状。设计训练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高等教育》期刊2015年02期)

杨江,王雅萍,朱目成,赵冬梅,姜翔[4](2015)在《基于Simulink的风力机变桨距机构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叶素动量理论确定工作条件的改变对应桨距角的变化,从理论上提高桨距角的控制精度,进行了风力机变浆距机构设计。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同时得到了桨距角匀速转动时液压缸驱动活塞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邬元,李凌锐,李安兵,包胡日查,任君[5](2015)在《中小型风电机组机械气动式变桨距机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桨距机构作为风电机组控制部件之一,对风电机组的运行、功率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型风电机组的调速方式主要依靠风轮叶片失速或尾翼侧偏机构,这类风电机组主要的不足之处是当工作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远大于额定值。近几年,随着中小型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的发展,要求并网中小型风电机组的功率输出平滑、稳定。这就要求中小型风电机组必须采用合适的功率调节方式来满足中小型风电机组的并网要求。由于(本文来源于《风能》期刊2015年03期)

杨凯,刘立群,陈鹏洪,田行,曹伟[6](2014)在《小型H型垂直轴风机变桨距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升力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低以及自启动性能差等问题影响着它的应用和发展,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变桨距控制方法,并且设计了一套风机独立变桨机构,通过对H型垂直轴风机变桨距的数学建模和机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理论分析上,对风机静止时和旋转时的受力分析分别得出了静止时的变桨结论和旋转时的变桨算法;在机构设计上,采用了独立变桨机构,利用伺服电机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达到精确简便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廖建泉,蔡晓君,董建业,郭居易[7](2014)在《变桨距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桨距主要分为液压和电动变桨距2种。其中,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的安装较为简单,维护费用低廉且使用寿命较长,在现今的使用率较高,占主流地位;因此,非常值得投资。目前国内外最常使用的一种控制系统是独立变桨距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4年07期)

廖建泉,蔡晓君[8](2014)在《100kW海洋能发电装置变桨距机构的参数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桨距机构作为风力机上十分常用的优化能效输出装置,在海洋能发电装置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功率调节、转轮制动和主动控制失速输出比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异性能。本文通过动量理论,分析了桨叶的最大能量捕获规律,并结合流体动力学和叶素理论,对桨叶进行了力学特性分析,得出了满足理论要求的变桨距机构的设计参数。(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4年03期)

李嘉飞[9](2014)在《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变桨距机构关键部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流能是一种蕴藏量大、能量密度高的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潮流能发电水轮机是一种潮流能转换装置,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其中应用形式比较常见的是水平轴式水轮机。潮流能发电领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发电机组可靠性分析、功率稳定性分析、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及提高潮流能利用率等方面的研究。传统的水平轴定桨水轮机的相关研究已很丰富,但是其启动性能较差、能量利用率较低的缺点限制了水平轴定桨水轮机的发展,而变桨技术可以适应不同流速和提高能量利用率,有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对一种水平轴直驱式水轮机的变桨部分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将PRO/E模型导入ICEM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运用专业的流体分析软件CFX分析不同转速和流速下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得到水轮机载荷、功率系数、扭矩系数等参数。运用叶素理论、动力学等相关知识对水轮机进行了变桨载荷分析,为后续变桨部分结构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和设计要求,设计了 1OOkW潮流能发电水轮机的变桨机构,主要由变桨电机、减速器、转盘轴承和配套的连接件组成。运用动量理论及相关水动力学理论对水轮机的能量转换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能量利用率的理论最大值。根据变桨原理和变桨特点,结合本文研究的水轮机轮毂和桨叶结构,对桨叶及限位装置的安装方式进行了详细设计。在对螺栓连接结构进行必要的简化后,建立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模型,引入非线性接触分析理论,考虑了零件间的接触和螺栓预紧力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到螺栓连接最大的变形、应力、应变和压力分布,校核受力最大的螺栓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变桨驱动齿轮进行了动态强度分析,验证有限元方法的可行性和所选齿轮的可靠性。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啮合齿轮的相关参数,计算了变桨轴承的寿命。使用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方法分析水轮机在水中的湿模态,得到干、湿模态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水轮机附近流体使得水轮机固有频率明显降低,本文设计的水轮机不存在共振现象,为后续水轮机分析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行了质量不平衡载荷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1-09)

李文龙[10](2012)在《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变桨距机构设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流能作为海洋能中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潮流能开发的主要装置,潮流能水轮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在水轮机中应用形式最广的是水平轴式水轮机,本文在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基础上,针对水平轴水轮机功率系数偏低且功率输出不稳定等特点,进行了变桨距机构设计,并对水轮机变桨距机构进行流体动力学、强度及机构动力学等方面研究。在水轮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水轮机变桨距基本原理及运行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以“电机-齿轮-叶片”为核心的变桨距机构传动方案,对变桨距机构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对水轮机变桨力矩进行理论分析,运用流体分析软件CFX对水轮机叶轮进行了水动力环境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叶轮在不同流速、不同转速下载荷、功率系数、扭矩系数等参数变化情况,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并获得载荷数据。依据载荷参数对变桨距机构的齿轮、轴承、密封、电机及减速器等部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变桨距机构进行了强度分析,验证了机构强度满足理论要求。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变桨距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实现了Pro/E和ADAMS之间的数据交换,并通过定义碰撞接触力和利用SPLINE函数模拟叶片上的载荷,构建了虚拟仿真样机。对变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动态特性及齿轮啮合力、轴承受力和输出扭矩等载荷进行了仿真分析,掌握其在变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水轮机变桨距机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为水轮机研究中的多软件联合应用提供了一种途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2-01-08)

变桨距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高空飞艇螺旋桨推进系统中,采用变桨距技术重量代价大、能源消耗多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离心力的离心锤变桨距机构,分析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利用ADAMS软件进行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对离心锤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约束方程后,以桨距优化角为目标函数,对离心锤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引起螺旋桨转速变化时,该机构可以很好地实现螺旋桨变桨距功能;在现有平台上,48°的离心锤安装角具有最优的变距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桨距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2].席亮亮,王海峰,宋笔锋.离心锤变桨距机构设计与优化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6

[3].蔡晓君,廖建泉,董建业,郭居易,陈嘉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运用Solidworks进行变桨距机构设计及建模[J].化工高等教育.2015

[4].杨江,王雅萍,朱目成,赵冬梅,姜翔.基于Simulink的风力机变桨距机构的设计与仿真[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5

[5].邬元,李凌锐,李安兵,包胡日查,任君.中小型风电机组机械气动式变桨距机构研究与设计[J].风能.2015

[6].杨凯,刘立群,陈鹏洪,田行,曹伟.小型H型垂直轴风机变桨距机构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4

[7].廖建泉,蔡晓君,董建业,郭居易.变桨距机构[J].新技术新工艺.2014

[8].廖建泉,蔡晓君.100kW海洋能发电装置变桨距机构的参数设计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4

[9].李嘉飞.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变桨距机构关键部件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10].李文龙.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变桨距机构设计及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基本结构图变桨距机构控制系统功能框图电动变桨距机构设计图变桨距机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框...变桨距机构原理图变桨距机构实体模型

标签:;  ;  ;  ;  ;  ;  ;  

变桨距机构论文_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