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刺异叶花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黄樟素,成分,生物碱,挥发性。
刺异叶花椒论文文献综述
杜静君[1](2015)在《刺异叶花椒和胡椒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药物研究领域,叁分之一以上的临床药物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产物,以自然界天然产物的活性化合物为母体,不断在其结构上进行研发,从结构和组成上改造其分子结构,从而获得具有更高活性以及低毒性的化合物,使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是目前研制新型药物的重要思路之一。天然产物的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结构新、疗效好、毒性低的活性物质。不同产地的药材在化学组成上有所不同,如同南方的黄芩:“黄芩有小毒,必须用冷水浸泡至色变绿后,再切片成饮,叫淡黄芩”,而北方的黄芩则以色黄为佳。研究天然产物有多种意义1能为天然产物防病治病提供指导,如大蒜等植物基本没有虫害而青菜等植物虫害严重。2: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如生脉散这一复方,之所以将红参、麦冬和五味子相配伍是因为它们叁味中药都有5-羟甲基糠醛。3:发现已知化合物的新活性,为天然产物增加新用途。中国在世界植物药市场的份额只有3%-5%,完善中国本土的中药的化学成分有利打开世界植物药市场。部分中药是药食同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能为人类日常的使用提供指导。本文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刺异叶花椒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研究。将刺异叶花椒种子8.0kg粉粹,95%乙醇回流提取叁次,减压蒸馏得到200g浸膏,用2L水溶解浸膏,用3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叁次。乙酸乙酯层减压蒸馏得到100g浸膏。采用正相硅胶色层析法、制备薄层层析法、C18反相柱层析法、凝胶Sephadex LH-20法、高效液相层析(HPLC)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运用1D-NMR (1H-NMR,13C-NMR)和2D-NMR (Noesy)等鉴定出1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茴芹内酯(pimpinellin)2:滨薃内酯(scoparone)3:异茴芹内酯(isopimpinellin)4: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5:β-谷甾醇(β-Stigmasterol)6:artanin7:佛手苷内酯(psoraderm)8:2H-1-benzopyran-2-one9:6-methoxy-7-prenyloxycoumarin10:5,7,8-trimethoxycoumarin11:6-Benzofuranacrylic acid其中化合物6,7,8,9,10以及1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茴芹内酯(pimpinellin)含量很大有0.18%为采于陕西的晒干的刺异叶花椒的根和枝干,茴芹内酯为主要成分可用来鉴别此种刺异叶花椒,此种刺异叶花椒含有大量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不多,在中药使用中因注意同种植物产地不同,在化学成分上也有不同。注意陕西产的刺异叶花椒和其他地方产的刺异叶花椒的不同之处,陕西产的刺异叶花椒含有比较多的茴芹内酯。本次对刺异叶花椒的研究为中药的使用提供了依据。第二部分为胡椒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研究。将胡椒2.0kg粉粹,95%乙醇回流提取叁次,减压蒸馏得到100g浸膏。将浸膏溶于2L水中,用2mol/L盐酸调pH至3,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收集乙酸乙酯层为非生物碱部分,水层再用质量分数为5%碳酸钠溶液调pH至10,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氯甲烷层为生物碱部分。生物碱部分和非生物碱部分分别反复采用正相硅胶色层析法、制备薄层层析法、C18反相柱层析法、凝胶Sephadex LH-20法、高效液相层析(HPLC)法及重结晶等方法总共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运用1H-NMR和13C-NMR鉴定出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2:胡椒酸甲酯(methyl piperate)13:紫堇碱(corydaline)其中胡椒酸甲酯的含量很大有近1%的含量。此胡椒是采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的新鲜未去皮的胡椒,一般胡椒含量最大的是胡椒碱,其次是胡椒次碱。胡椒碱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而本次研究发现新鲜胡椒具有大量的胡椒酸甲酯,胡椒酸甲酯具有很好的降脂的作用,故在使用胡椒作为药材和食材时要特别注意采于绿春县的新鲜未去皮的胡椒和市场上买的采摘多时的白胡椒在化学成分上是有区别的。(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5-01-15)
周向军,高义霞,呼丽萍,谢天柱,张继[2](2009)在《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其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1.6%,主要为肉豆蔻醚(23.4%)、黄樟素(19.4%)、异丁香甲醚(16.5%)、罗勒烯(5.4%)等。这些化合物同样作为刺异叶花椒果皮的主要成分,但其百分含量与叶中相比有显着不同。(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09年06期)
李焱,秦军,黄筑艳,陈桐[3](2006)在《同时蒸馏萃取GC-MS分析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黔产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共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柠檬烯为19.31%,里哪醇为15.26%,桧烯为13.60%。(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06年06期)
陶朝阳,陈万生,张卫东,孙连娜,郑水庆[4](2005)在《刺异叶花椒根中香豆素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var.spinifolum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7-羟基-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香豆素(Ⅰ),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Ⅱ),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羟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Ⅲ),6-(3′-甲基-2′,3′-环氧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Ⅳ),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5年11期)
马志刚,张继,杨林,马君义[5](2004)在《刺异叶花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GC-MS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比较刺异叶花椒根、叶、果皮、种子4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从根中分离出22个峰,从叶中分离出15个峰,从果皮中分离出7个峰,从种子中分离出5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 报道了刺异叶花椒根、叶、果皮、种子4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陶朝阳,陈万生,张卫东,孙连娜,郑水庆[6](2004)在《刺异叶花椒根中木脂素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var.spinifolum Rehd.etWils.的根或根皮,称为见血飞、散血飞、黄椒、刺叁加等。具有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的功效[1] 。为了更好地阐明其化(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4年04期)
陶朝阳,陈万生,张卫东,孙连娜,郑水庆[7](2003)在《刺异叶花椒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分离并鉴定化合物。 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 ,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为美花椒内酯 (I) ,异茴芹内酯 (Ⅱ ) ,6 (3′ 甲基 2′,3′ 丁二醇基 ) 7 羟基 香豆素 (Ⅲ ) ,6 (3′ 甲基 2′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3′ 羟基 丁基 ) 7 羟基 香豆素 (Ⅳ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陶朝阳[8](2002)在《刺异叶花椒根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对大鼠HSC-T6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调控为指标,对刺异叶花椒的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进行筛选,合并利用应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LH20、聚酰胺、反相硅胶柱层析及HPLC分离手段,共分得28个化合物单体,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分析技术鉴定了其中的25个,分别为:β-香树脂醇(1),葡萄内酯(2),正二十六烷酸(3),1-(4'-甲基-7'异丙基4'-羟基-1-八氢吲哚烷基)-乙酮(4),5-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香豆素(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6-(3'-甲基-2',3'-丁二醇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8),细辛素(9),芝麻素(10),Pluviatilol(11),3,4,5,3',4',5'-六甲氧基-二苯基四氢呋喃并四氢呋喃木脂素(12),5,8-二甲氧基-6,7-呋喃香豆素(13),5-甲氧基-7羟基-6-(3'-甲基-2',3'-丁二醇基)-香豆素(14),6-(3'-甲基-2',3'-丁二醇基)-7-甲氧基-8-(3'-甲基-2'-丁烯基)-香豆素(15),6-(3'-甲基-2',3'-丁二醇基)-7-羟基-8-(3'-甲基-2'-丁烯基)-香豆素(16),6-(3'-甲基-2',3'-环氧丁基)-7-甲氧基-8-(3'-甲基-2'-丁烯基)-香豆素(17),7-甲氧基-8-(3'-甲基-2'-丁烯基)-香豆素(18),山嵛酸(19),6-(3'-甲基-2',3'-丁二醇基)-7-羟基-香豆素(20),6-(4'-正戊烷基-苯酚基)-戊酸(21),刺异叶花椒苷(22),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23),6-(3'-甲基-2',3',-丁二醇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4),6-(3'-甲基-2'-O-β-O-吡喃葡萄糖基-3'-羟基-丁基)-7-羟基-香豆素(25);以上化合物皆从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4,8,22为新化合物。 应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考察刺异叶花椒的活性部位中含量较高的单体对对大鼠贮脂细胞株HSC-T6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抑制作用,在体外6-(3'-甲基-2',3'-丁二醇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8)和6-(3'-甲基-2',3'-丁二醇基)-7-羟基-香豆素(20)具有抑制贮脂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的药理作用。说明8和20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各产地刺异叶花椒生药中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提示刺异叶花椒化学成分存在种内变异;从HPLC的分析结果看,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 分6(3’-甲基毛’,王-丁二醇基)J-乙酚氧基香豆素侣)和6-门-甲基毛’,3’-丁二 醇基)刁-羟基-香豆素(20)在贵州关岭、陕西略阳、四川北川、四J;;诛膝产刺 异叶花椒含量较高,花椒属其他植物中也含有6-门’-甲基上’,3’-丁二醇基)刁- 羟基-香豆素Q0人但含量甚微,表明花椒属其他植物不可以做抗肝纤维化的药 用资源。(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2-05-01)
陶朝阳,陈万生,郑水庆,张卫东,乔传卓[9](2001)在《刺异叶花椒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刺异叶花椒 (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Hemsl.varspinifolumRhed .etWil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 ,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6 (3′ 甲基 2′ ,3′ 丁二醇基 ) 7 乙酰氧基香豆素 (I) ,6 (3′ 甲基 2′ ,3′ 丁二醇基 ) 香豆素 7 O β D 吡喃葡糖苷 (II) ,正二十六烷酸 (III) ,葡萄内酯 (IV) ,5 ,3′ 二羟基 4 甲氧基 二氢黄酮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 (6→ 1) α L 鼠李糖 ]苷 (V)。结论 化合物I -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其中I为新化合物(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01年07期)
向瑛,郑庆安,张灿奎,李贞,屠治本[10](2000)在《刺异叶花椒中的生物碱和香豆素类成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刺异叶花椒根的木质部中分得 6种生物碱 ,分别为铁屎米 - 6-酮、乙氧基白屈菜红碱、N-去甲基白屈菜红碱、白藓碱、勒木党碱、氧化勒木党碱 ,以及 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 ,滨蒿内酯、东莨菪内酯和异东莨菪内酯。利用化学方法和光谱数据证实了它们的结构。这些生物碱和香豆素类成分在广义花椒属的化学分类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0年02期)
刺异叶花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其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1.6%,主要为肉豆蔻醚(23.4%)、黄樟素(19.4%)、异丁香甲醚(16.5%)、罗勒烯(5.4%)等。这些化合物同样作为刺异叶花椒果皮的主要成分,但其百分含量与叶中相比有显着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刺异叶花椒论文参考文献
[1].杜静君.刺异叶花椒和胡椒的化学成分研究[D].东华大学.2015
[2].周向军,高义霞,呼丽萍,谢天柱,张继.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
[3].李焱,秦军,黄筑艳,陈桐.同时蒸馏萃取GC-MS分析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
[4].陶朝阳,陈万生,张卫东,孙连娜,郑水庆.刺异叶花椒根中香豆素类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5
[5].马志刚,张继,杨林,马君义.刺异叶花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GC-MS分析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04
[6].陶朝阳,陈万生,张卫东,孙连娜,郑水庆.刺异叶花椒根中木脂素类成分[J].中草药.2004
[7].陶朝阳,陈万生,张卫东,孙连娜,郑水庆.刺异叶花椒香豆素类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3
[8].陶朝阳.刺异叶花椒根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
[9].陶朝阳,陈万生,郑水庆,张卫东,乔传卓.刺异叶花椒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2001
[10].向瑛,郑庆安,张灿奎,李贞,屠治本.刺异叶花椒中的生物碱和香豆素类成分(英文)[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