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程法论文_马国栋,汪梦甫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程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增量,动力,双向,重力坝,作用,混凝土,桥梁。

时程法论文文献综述

马国栋,汪梦甫[1](2019)在《耐震时程法在钢-混混合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耐震时程法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其典型特征是随着时间增加地面运动强度不断增大。本文合成3条耐震时程曲线,对一个12层的钢-混混合结构进行水平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分析。以10条天然地震动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为基准,对耐震时程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耐震时程法可以很好地预测结构的地震响应。(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汪梦甫,王建科[2](2019)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是一典型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本文对这一典型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应用双向耐震时程法(BET法)进行了分析及评估,并通过与双向增量动力分析方法(BIDA方法)得到的结构性能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BET法对结构性能评估的有效性。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方向的任意性,应用耐震时程法(ET法)计算了不同方向输入地震动输入时外廊式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了其最不利输入地震动方向。计算分析表明:BET法能够代替BIDA法评估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BET法耗费的计算时间是BIDA法耗费的计算时间的1/3左右;应用ET法进行多角度模型分析可以较快地得到建筑物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9年02期)

徐强,徐舒桐,陈健云,李静,贾启彬[3](2019)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重力坝失效概率密度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重力坝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对结构的安全评价及损伤破坏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采用耐震时程分析(ETA)法生成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ETAs),获取Koyna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得出结构在不同损伤评价指标下的概率密度演化过程及失效概率时程曲线。建立Koyna混凝土重力坝有限元模型,模拟坝体在ETA时程下(对应均匀增加的峰值加速度)的动力响应及损伤过程;采用塑性耗散能、损伤耗散能、损伤体积及基准损伤体积作为损伤评价指标,基于概率密度演化(PDE)理论,建立其概率密度演化模型,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法计算不同损伤评价指标下的概率密度曲线随ETA时程的演化过程;选取2个典型破坏状态分别作为中等破坏、严重破坏的评价标准,结合概率密度曲线与失效概率的关系,分析并比较不同损伤评价指标、不同评价标准下的失效概率时程曲线,实现了坝体在不同峰值加速度地震动下的失效概率分析评价。对于以往的研究结果,损伤评价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只是一种假定,并没有详细的依据,从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损伤评价指标的概率密度分布结果只是近似于正态分布的形式,用PDE法得到的损伤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结果与正态分布的形式有一定的偏差;基于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下的概率密度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及精度,与正态分布假定相比具有明显的偏峰,更趋近于真实的概率分布;选取塑性耗散能、损伤耗散能作为损伤评价指标可以更保守地表征坝体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失效概率。(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黄诚,孔令伟,陈国庆[4](2018)在《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抗滑稳定性的时程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动力有限元时程法分析了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设计地震动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计算模型考虑了大坝–库水相互作用、大坝–岩基相互作用,用黏弹性吸波边界模拟了地震动能量向无限远域逸散的地基"辐射阻尼"效应。利用质点系"达朗贝尔原理"计算得到了坝体地震惯性力时程,通过将坝体惯性力时程极大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惯性力计算值对比,验证了复杂地震动力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在坝体惯性力时程基础上迭加其它静力荷载,计算得到了大坝沿建基面的瞬态抗滑安全系数时程。计算结果表明:鲁地拉重力坝在设计地震动(0.36g)作用下的安全系数时程的极小值大于规范规定值,大坝整体抗震稳定性良好,不必采取提高整体抗滑稳定性的工程加固措施。作为典型重大工程实例研究,采用的动力计算方法对类似大坝工程的抗震计算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马国栋[5](2018)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多维抗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地震作用。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近年来在我国建设的越来越多,该结构体系能够充分利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自的特点,施工速度快、自重轻、承载力高、延性好等,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该结构由不同材料的构件组成,各部分震动阻尼机理和特性不同,结构在遭受地震作用时,破坏机理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多数仅考虑了单向地震作用,忽略了多维地震作用的影响。Pushover法和IDA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结构性能评估方法,但都有各自的缺陷。本文用一种新型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耐震时程法,对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与IDA结果对比,研究其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以及抗震设计方法的演变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提出。指出目前抗震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耐震时程法,并详述耐震时程曲线的生成过程。根据中国规范反应谱,生成叁条耐震时程曲线。(2)对MIDAS/GEN的建模阶段、前、后处理模式、分析功能、结构构件模拟类型、IDA方法等做简单介绍,并根据中国抗震规范,从PEER地震动数据库选取天然地震波。用MIDAS/GEN建一个12层和50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定义好有限元模型。(3)用耐震时程曲线和天然地震波对结构进行水平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其中双向地震输入时考虑最不利输入角度。以IDA结果为基准,验证ETM法的有效性,并对比单、双向地震作用效应的差别。(4)分析结构遭受小、中、大震时楼层剪力分布、层间位移角分布、构件延性比、塑性铰的分布等,详细描述结构损伤的发展过程,判断该结构体系二道抗震防线设置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9)

王建科[6](2018)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廊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因具备平面布置灵活、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成本低等优点,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楼建筑常采用的建筑形式之一。在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地震中,此类结构在地震灾害中倒塌的消息屡见不鲜,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说明我们对于外廊式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抗震设计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仍有差距。本文采用双向耐震时程分析方法(BETM)对外廊式RC框架结构体系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简要介绍了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等进行了介绍,其中也包括了地震动的选取以及地震动强度指标、工程需求参数的选取这两个重要步骤。对耐震时程法在现阶段以及过去的研究状态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用振动台试验对什么是耐震时程法做了简单的阐述,用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公式合成了3条加速度曲线,并对这些曲线的加速度反应谱和规范谱进行对比,验证了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有效性。(2)简单地介绍OpenSEES软件的基本情况,了解本文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本构及单元模型。以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为代表模型,考虑有无填充墙的影响,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用双向耐震时程法(BETM)和双向增量动力分析方法(BIDA)分别对该模型分析并对比最后地震响应结果,结果表明BETM与BIDA分析结果相似,可以较好地模拟结构的震害情况。(3)对有无填充墙模型基于双向耐震时程法的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其低层梁柱构件的塑性发展以及每层柱端的最大转角,发现同层柱构件的塑性发展早于梁构件,这与“强柱弱梁”的理念并不符合。(4)提出多角度的耐震时程法,对比双向耐震时程法与双向增量动力分析的耗时确定提出该方法的前提,运用多角度耐震时程法得到模型的最不利角度,并把在最不利角度下的耐震时程法的结构响应与前文双向耐震时程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虽然两者之间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可以结合ETM的高效及可靠性,使用ETM对结构模型多角度加载,找出其最不利的角度,可以为结构的抗震设计预测其倒塌的方向,防止结构倒塌对其余未倒塌的建筑或者户外的人群造成二次伤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4)

熊健[7](2017)在《换乘节点动力时程法叁维抗震计算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目前国内外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分别采用反应位移法和动力时程分析叁维计算对徐州地铁淮塔东路站换乘节点进行计算与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位移法的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分析叁维计算基本一致,说明反应位移法可用于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抗震设计,可为今后类似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沈禹[8](2017)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梁式桥地震碰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震作用下,桥梁因相邻桥跨间动力特性的差异或非一致地震作用,在伸缩缝宽度不足时会发生碰撞。桥梁地震碰撞的短暂接触再分离过程中,伴随着梁端或桥台的局部塑性变形、开裂、剥落、接触表面的摩擦、能量的转移以及碰撞应力波传递、反射等复杂的物理力学行为。我国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因碰撞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只提出了构造措施来减轻碰撞产生的不利影响,而未在设计阶段全面考虑碰撞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抗震设计。本文以直线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利用耐震时程法通过少量动力时程分析即可反应结构不同强度下地震响应的特点,将其应用到桥梁地震作用下的碰撞分析中,研究了耐震时程法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碰撞影响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耐震时程法的典型特征出发,根据在地震动某一时程内其加速度反应谱大小与该时程的持续时间成线性关系,用无约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合成符合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的耐震加速度时程曲线。(2)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了叁跨简支桥梁有限元模型,采用耐震时程法研究了不考虑碰撞影响下的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研究发现随着耐震时间的增加,结构的地震响应不断增大。通过耐震时程法与增量动力分析法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耐震时程法能够高效地用于桥梁地震反应分析。(3)考虑地震作用下相邻桥联的碰撞影响,通过引入碰撞单元建立了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耐震时程法开展了桥梁地震碰撞反应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碰撞影响的动力响应与耐震时间成正相关。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法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耐震时程法能有效地表征地震作用下考虑碰撞影响的桥梁损伤状态。在此基础上,基于耐震时程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地震碰撞影响的桥梁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海军[9](2016)在《隔震框架结构基于时程法与反应谱法的设计分析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地震震后观测表明,框架结构表现出混凝土压碎、侧位移过大、钢筋屈服等破坏形式,框架结构震后最终呈现出“强梁弱柱”的破坏形态。为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传统的抗震设计一般通过加大结构截面面积以及增加截面配筋,使所设计的建筑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要求。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抵抗地震作用。由于大的截面、大的刚度对建筑结构本身又起着“放大器”的作用,导致了地震作用的增大,既不经济,又不能保证结构安全和结构内部设施完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和居民防震减灾意识的不断提高,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于是一种新的抗震减震设计方法“基础隔震技术”就应运而生了。我国现行规范中对于基础隔震结构设计多给出指导性规定,并未作强制执行。目前针对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设计,常用设计方法是结合水平减震系数的反应谱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原理,采用中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法计算水平向减震系数,再用水平向减震系数折减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这种隔震设计方法,设计流程简便易于设计人员理解,但由于该方法未充分考虑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非线性及反应谱法本身的局限性,不利于结构设计的校核和优化。为探讨时程分析方法在隔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动力反应分析软件ETABS和SAP2000,采用基于中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和反应谱法对隔震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并以某实际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采用反应谱折减法与时程分析法进行隔震设计在构件内力计算结果上可能存在的差异。编写Matlab程序帮助完成内力数据的提取与统计对比,并通过图表直观地比较两种设计方法下的上部结构内力差异。本文以框架结构为例,完成主要工作如下:1.选定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构的ETABS隔震(非隔震)模型、SAP2000隔震(非隔震)模型的质量和自振周期进行对比,确保模型的一致性。2.输入地震波的研究。研究人工合成地震波,利用YJK根据设防烈度,最大影响系数,峰值加速度,特征周期等参数随机生成一批(略大于180条)人工波:对比筛选前叁阶隔震周期点和前叁阶抗震周期点上“波谱”与“规范反应谱”的值相差不超过20%认为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参数生成人工波,对比不同波数量下楼层剪力、倾覆弯矩、位移角和构件内力的平均值,以确定工程设计合理的选波数量。3.水平减震系数的分析。水平减震系数的求解方法,在反应谱折减法中的使用。取一条与规范反应谱相近人工波,对比单构件各内力分量下β与传统隔震设计方法求得楼层β的差异。4.对比采用水平减震系数对反应谱折减进行隔震分析与采用时程分析方法隔震分析得到的结果。本框架结构选取20条人工波和3条天然波,对比隔震时程平均值和反应谱折减法的楼层内力和单构件内力,并获得相关规律,进而对框架结构隔震设计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12-03)

沈禹,郭安薪[10](2016)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耐震时程法是通过施加幅值不断增大的人工地震动而得到地震响应的动力分析方法。为探索耐震时程法能够通过少量分析获得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简支梁桥横向地震响应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考虑结构非线性、桥台以及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叁跨简支梁桥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合成了符合中国桥梁抗震规范反应谱的耐震时程曲线,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耐震时程曲线输入下桥墩、支座、桥台和桥面板横向响应曲线与真实地震动下增量动力分析法获得的横向响应值。研究发现,叁条耐震时程曲线结果与22条天然地震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在不同桥梁构件中都有较好的一致性;耐震时程法作为一种高效的预测简支梁桥横向响应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下)》期刊2016-10-27)

时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是一典型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本文对这一典型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应用双向耐震时程法(BET法)进行了分析及评估,并通过与双向增量动力分析方法(BIDA方法)得到的结构性能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BET法对结构性能评估的有效性。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方向的任意性,应用耐震时程法(ET法)计算了不同方向输入地震动输入时外廊式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了其最不利输入地震动方向。计算分析表明:BET法能够代替BIDA法评估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BET法耗费的计算时间是BIDA法耗费的计算时间的1/3左右;应用ET法进行多角度模型分析可以较快地得到建筑物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程法论文参考文献

[1].马国栋,汪梦甫.耐震时程法在钢-混混合结构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9

[2].汪梦甫,王建科.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

[3].徐强,徐舒桐,陈健云,李静,贾启彬.基于耐震时程法的重力坝失效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4].黄诚,孔令伟,陈国庆.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抗滑稳定性的时程法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8

[5].马国栋.基于耐震时程法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多维抗震分析[D].湖南大学.2018

[6].王建科.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D].湖南大学.2018

[7].熊健.换乘节点动力时程法叁维抗震计算对比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7

[8].沈禹.基于耐震时程法的梁式桥地震碰撞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杨海军.隔震框架结构基于时程法与反应谱法的设计分析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6

[10].沈禹,郭安薪.基于耐震时程法的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分析[C].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下).2016

论文知识图

场地一模拟桩超声法实测曲线某大桥基桩实测速度时程曲线带有上部结构的完整小径基桩反射波法...弦支穹顶结构风振系数分布耦合方程获得的厚度剪切振动的频率响...某码头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数值模拟实例

标签:;  ;  ;  ;  ;  ;  ;  

时程法论文_马国栋,汪梦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