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云南省砚山县人民医院云南省砚山县6631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顺序分成护理标识组和常规组两组,各60例患者。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质量优良率差异,记录其手术差错及投诉情况。结果①护理标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1.67%和9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3%和78.33%(P<0.05);②护理标识组投诉率及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67%和3.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1.67%和16.67%(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在不断更新,手术技术也在逐渐改进,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疾病。手术治疗具有快速清除病灶,缩短治疗时间,加快身体恢复的优点,但在手术操作期间,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引起严重的手术事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发医患纠纷。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因此,为了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此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和护理标识组60例,其中常规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7.4±1.7)岁;护理标识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6.3±2.2)岁。两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治疗的特征;临床资料填写完整;均同意进行该项研究。

患者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的患者;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间失去联系的患者;未成年患者以及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条件下完成手术治疗,护理标识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方案完成手术护理,具体操作包括:

①患者身份标识:给患者带上特定的腕带,进入手术室前由护理人员进行标识,核对正确后戴在患者手腕处(不同患者使用不一样的颜色来表示,比如男性患者用绿色,女性患者用蓝色,危重患者用红色等),做好病房准备和手术交接工作,进行麻醉前由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身份确认,无误后做好记录开始手术。

②手术部位标识:在手术前一天,患者意识清醒的时候,由护理人员用手术标记笔在手术部位进行标识,麻醉后,开始手术前再次进行核对患者信息和手术部位,确认无误后开始进行手术。

③用药标识:包括过敏药物标识和手术用药标识,过敏药物标识是采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标示牌填写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写明过敏药物名称,以避免出现用药事故;手术用药标识是对手术期间使用的药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彩签标识,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等,避免用药差错。

④器械标识:不同的手术器械存放和使用方法不同,对可燃物、氧化物、火源等易燃物存放地点要设置防火警示牌,以告知护理人员此处易燃,需要遵循要求进行手术器械的取放;电器设备和易潮物品存放地点设置防水警示牌,告知护理人员此处需要避免有水;手术期间需要用电的器械要规范化放置,电线预留足够的长度后余下的扎成束。

⑤管道标识:手术前建立的静脉管道、手术中需要的引流管、导尿管等用彩色的便贴纸进行标识,写明置管类型、时间、操作者信息,静脉导管为蓝色,动脉导管为红色,中心静脉导管为紫色,导尿管为黄色,引流管为绿色等,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手术中维护,减少差错的发生。

⑥环境标识:手术室内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此在室内设置标识区分无菌区和污染区,以帮助护理人员维护手术室环境。

1.3观察指标

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护理人员回收,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参照《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评估护理质量,优良率=优+良。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质量优良率,同时记录出现的护理失误及患者的投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率及护理质量优良率对比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护理标识组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1.67%(55/60)和95.0%(57/60),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质量优良率分别为73.33%(44/60)和78.33%(47/60),护理标识组远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投诉及护理失误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护理标识组有1例患者投诉,护理人员出现2次护理差错,包括一次管道差错和一次其他差错,其投诉率及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67%(1/60)和3.33%(2/60);常规组患者有7例投诉,护理人员出现10次护理差错,分别包括5次用药差错,3次管道差错,2次其他差错,其投诉率及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1.67%(7/60)和16.67%(10/60),护理标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探讨了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由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标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并大大减少患者的投诉情况和护理人员出现差错的情况。因此,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减少各方面细节上的失误的发生,最大程度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另外,进行护理标识措施还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只要保证标识不出错,护理人员可以直接按照标识进行护理操作,节省了时间,使其将时间用于手术操作的护理配合方面。因此,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春红,黄莉华,赖美梅.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1):233-234.

[2]刘英妮,文孝群.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10-234.

标签:;  ;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