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拉深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力,模型,正交,塑性,汽车,梯形,横梁。
拉深筋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勇,姚圆圆,程明,安自仁[1](2018)在《基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的高强钢S梁扭曲回弹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AE分析与现场调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强钢变截面S梁拉延后的扭曲回弹规律,发现拐角特征是S梁发生扭曲回弹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拐角截面的应力和变形分析,解释了拐角造成扭曲回弹的原因,并设计了成形筋,以控制拐角造型引起的扭曲回弹。在设计成形筋的基础上,比较了变压边力和活动拉深筋过拉深两种工艺方案对S梁扭曲回弹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对S梁扭曲回弹的改善更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23期)
李群,杨聪,邹宗园,郭佳[2](2018)在《拉深筋结构参数与约束阻力的回归正交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拉伸筋试验系统,通过回归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梯形拉深筋结构参数与拉深筋约束阻力的定量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建立了梯形拉伸筋结构参数与约束阻力关系的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和偏回归系数的显着性进行了F检验,校验了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分析了梯形拉伸筋结构对约束阻力的影响规律:凸筋圆角半径、凹槽半径对约束阻力具有显着性影响,筋高对约束阻力影响不显着。用结构参数实际值与板材厚度t的比值替换回归方程中的试验因素,保证了回归方程的通用性,实现了通过回归方程即可根据梯形拉伸筋结构参数预测出板材通过拉深筋时的约束阻力,为冲压模具拉深筋设计提供了基于实验的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田植诚,戴程[3](2018)在《基于高度可调拉深筋的汽车横梁拉深成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仿真试验,证明了对拉深筋的形状参数进行调节难以同时消除零件成形时因破裂和塑性变形不足导致的缺陷:通过应用一种高度随行程而逐渐增大的新型拉深筋,建立了适用于该高度可调拉深筋的拉深成形仿真模型与分析参数。对2种类型的拉深筋进行拉深成形仿真试验,研究了新型拉深筋对模具零件型面上的材料流动阻力的影响规律以及对零件侧壁圆角的应力状态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应用新型拉深筋后有效增大了法兰面上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降低了零件侧壁圆角区域的应力集中。(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18年08期)
杨帅,董湘怀[4](2018)在《双重拉深筋阻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平面变形假设,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了一种双重拉深筋阻力模型。在板料流经拉深筋时,考虑弯曲效应所导致的厚度变化和反复弯曲所导致的循环硬化对拉深筋阻力的影响,将板料减薄、混合硬化引入到弯曲力的模型计算中。通过DC04钢板拉深筋阻力测试实验,验证了所建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拉深筋几何参数对双重拉深筋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筋高对双筋阻力的影响较大,二者近似为指数关系;双筋阻力随圆角半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逐渐趋于平缓,二者近似为幂函数关系。板料厚度变化和循环硬化影响的双重拉深筋阻力模型贴近实验值,能描述板料经过双重拉深筋时的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郑晓戈[5](2018)在《基于变形特征的等效拉深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板材拉深成形数值模拟时,由于拉深筋尺寸相比模具较小,如果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真实拉深筋就需要在局部细分单元,会使数值求解困难,因此在有限软件中常采用等效拉深筋模型代替真实拉深筋。现有的等效拉深筋模型有阻力线法、弹簧单元法、投影面法等,由于这些模型没有考虑板材经过拉深筋后的变形特征,计算精度有待提高。本文应用ABAQUS软件对板材经过拉深筋的变形历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板材经过拉深筋时反复弯曲-矫直的变形特征,发现板材减薄主要发生在退出凸筋圆角处和凹槽后圆角处,并且应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拉深筋阻力和板材经过拉深筋后变形的影响。以阻力线法等效拉深筋模型为基础,利用ABAQUS软件提供的用户子程序接口,通过二次开发,建立了一种既考虑拉深筋阻力,又能反映板材经过拉深筋后变形特征的双线法等效拉深筋模型。该模型将拉深筋简化为两条线,在经过两条线的板材单元上分别施加阻力和拉力,使其合力等于拉深筋阻力,且板材经过等效拉深筋后的等效应变与板材经过真实拉深筋后的等效应变一致。在ABAQUS软件中采用阻力线法和双线法两种等效拉深筋模型对板材经过等效拉深筋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板材经过单元拉深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采用阻力线法得到的板材经过拉深筋后的等效应变、切向应变和厚度误差都比较大,采用双线法计算得到的板材经过拉深筋后的等效应变、切向应变和厚度误差都较小,相比阻力线法计算精度明显提高。选择叁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拉深筋,分别应用阻力线法和双线法等效拉深筋模型对盒形件的拉深成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对比实验结果,经过拉深筋后盒形件法兰区直边部分的厚度计算误差小于9.65%,较采用阻力线法等效拉深筋模型计算精度明显提高,建立的双线法等效拉深筋模型可以很好应用于板材冲压成形的数值模拟分析。(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韦韡,张峰,李恒佰,周江奇[6](2018)在《抑制U形件冲压回弹翘曲的拉深筋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抑制U形件侧壁翘曲的拉深筋优化设计方案,包括在压边圈上设置第一拉深筋以及在凸模上设置第二拉深筋。拉深初期,只有第一拉深筋作用,有效控制压边力大小,避免了零件早期开裂风险;拉深后期,第二拉深筋起作用,进一步增大进料阻力,保证塑性变形更充分。结果表明,采用该拉深筋结构成形的U形件翘曲量可控制在0.5 mm以内,比传统拉深筋翘曲量减少80%。(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18年02期)
杨帅[7](2018)在《双重拉深筋阻力特性及流经拉深筋后板料的成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深筋是板料冲压模具中的一种常见的结构,其作用是为板料提供合适的进料阻力,从而控制材料流动变形,以便获得理想的变形分布,避免发生破裂、起皱、回弹和扭曲等缺陷,提高冲压件质量。目前比较常用的板料成形有限元软件(AutoForm,Dynaform等)通常为了减少计算量而采用了等效拉深筋来模拟拉深筋的进料阻力,但是,等效拉深筋不能全面地描述板料经过拉深筋过程中的变形,所以导致计算精度不够高。尤其是对于双重拉深筋,现有的拉深筋阻力计算模型对于板料在拉深筋中的减薄、循环硬化等行为考虑不够全面,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有较大的出入。另外,板料在拉深筋中的复杂变形行为也会对其后续成形性能产生影响,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十分缺乏。本文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双重拉深筋阻力特性及板料流经拉深筋后的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双筋阻力的实验研究:以实际板料冲压成形生产中常用的矩形筋和圆角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单、双筋阻力测试模具,对不同拉深筋结构参数下的单、双筋阻力进行测量。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双筋的筋高、圆角处的半径、双筋之间的间距叁个参数对双筋阻力的影响。通过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给出了双重拉深筋阻力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公式以及单双筋阻力的关系。建立双筋阻力的理论模型:通过塑性变形理论对板料在拉深筋中的变形状况进行分析,将板料厚度变化、混合硬化等影响因素引入到弯曲力的计算中,从而充分考虑了板料流经拉深筋时由于弯曲效应所导致的厚度变化和反复弯曲所导致的循环硬化对拉深筋阻力的影响,采用CR4板料进行实验对所建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了板料厚度变化和的循环硬化影响的双重拉深筋阻力模型能完整地描述板料流经拉深筋过程中的变形特点,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经过拉深筋后的板料力学性能变化研究:针对半圆形状拉深筋,通过实验测量经过拉深筋前后的板料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板料的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板料在拉深筋中的变形不仅使得其后续断裂延伸率降低,而且使得板料总的延伸率降低。经过拉深筋后,板料的屈服强度增大。小的预应变下(筋高较小时)板料经过拉深筋后断裂强度减小,而大的预应变下板料的后续断裂强度增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李群,殷忠晴,赵石岩,金淼[8](2017)在《半圆拉深筋参数与DP590钢板后续性能的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钢板通过拉深筋后会出现塑性降低、提前破裂问题,严重影响板材后续成形,因此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时不能忽视高强钢板变形不同阶段成形性能的变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DP590高强钢板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拉深筋阻力、DP590板后续成形性能与拉深筋结构参数对应关系的预测方程,根据预测方程及方差分析结果,总结了DP590高强钢板的拉深筋结构参数设计原则,为DP590高强钢冲压成形质量控制、工艺调整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中等效拉深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张秋翀[9](2017)在《一种基于塑性流动规则的汽车覆盖件成形拉深筋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载体,覆盖件模具智能制造是汽车产业关键技术之一。拉深筋是覆盖件模具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对覆盖件成形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摆脱拉深筋设计对技术人员经验的依赖,很多学者开展了拉深筋优化方法的研究。现有的优化方法优化效率低,不适合复杂的覆盖件成形工艺优化,现有的商业软件中也没有实用的工艺优化模块。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实用的覆盖件成形拉深筋优化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项目“汽车用自动化精密多工位高效级进模实施方案”,通过建立成形缺陷数字化模型,塑性流动规则和迭代学习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覆盖件成形拉深筋理论优化方法。该方法与以纯数学为基础或模仿自然现象建立的通用优化方法有本质区别,能够准确反映优化过程中成形缺陷与塑性流动规律之间的关系,对于复杂覆盖件成形拉深筋多变量多目标优化,具有更高的优化效率和精度。为了准确描述成形缺陷发生和演化,本文建立完善的覆盖件成形缺陷数字化模型。对于常规缺陷,采用成形极限图识别和量化;对于成形极限图无法判断的特殊缺陷,提出新的数字化方法。完善的缺陷数字化模型的建立是拉深筋优化结果准确的前提。为了在优化过程中反映拉深筋与成形缺陷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拉深筋优化塑性流动规则。破裂方向影响规则和扇形影响规则确定影响成形缺陷的拉深筋区域,特征截面线进料规则和应变状态影响规则确定拉深筋阻力对成形缺陷的影响程度。塑性流动规则的建立能准确确定拉深筋对成形缺陷的影响程度,保证拉深筋优化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为了在优化过程中准确确定搜索方向和调整量,本文建立包含拉深筋线段成形质量评价函数和学习律函数的迭代学习控制模型。拉深筋线段成形质量评价函数能综合评价拉深筋影响区内的整体缺陷程度,从塑性流动理论的角度确定搜索方向,提高优化效率。学习律函数考虑成形质量偏差且具备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快收敛速度。基于迭代学习控制模型,提出一种全新的拉深筋理论优化方法。该方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优化效率和精度。为了验证拉深筋理论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将其集成于自主开发的覆盖件成形模拟软件FASTAMP系统,选择典型的零件进行拉深筋优化测试。优化结果证明拉深筋理论优化方法能够准确确定拉深筋阻力与成形缺陷的关系,控制各种缺陷的产生,减少对设计经验的依赖,提高优化效率,对提高覆盖件模具设计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6)
韩超,董湘怀[10](2017)在《一种考虑包辛格效应的等效拉深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Voce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和Armstrong-Frederic随动硬化模型,建立了一个考虑包辛格效应影响的混合硬化模型,并通过CR4钢板的拉压循环实验验证了该混合硬化模型的准确性。将该混合硬化模型引入Stoughton等效拉深筋阻力模型,替换原有的各向同性硬化模型,考虑包辛格效应的影响对该等效拉深筋阻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专门设计的拉深筋阻力测定装置,针对矩形拉深筋和半圆形拉深筋,分别获取了不同几何结构参数下的拉深筋阻力,经实验验证,改进后的等效拉深筋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拉深筋阻力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拉深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拉伸筋试验系统,通过回归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梯形拉深筋结构参数与拉深筋约束阻力的定量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建立了梯形拉伸筋结构参数与约束阻力关系的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和偏回归系数的显着性进行了F检验,校验了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分析了梯形拉伸筋结构对约束阻力的影响规律:凸筋圆角半径、凹槽半径对约束阻力具有显着性影响,筋高对约束阻力影响不显着。用结构参数实际值与板材厚度t的比值替换回归方程中的试验因素,保证了回归方程的通用性,实现了通过回归方程即可根据梯形拉伸筋结构参数预测出板材通过拉深筋时的约束阻力,为冲压模具拉深筋设计提供了基于实验的可靠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深筋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勇,姚圆圆,程明,安自仁.基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的高强钢S梁扭曲回弹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8
[2].李群,杨聪,邹宗园,郭佳.拉深筋结构参数与约束阻力的回归正交试验[J].锻压技术.2018
[3].田植诚,戴程.基于高度可调拉深筋的汽车横梁拉深成形[J].模具工业.2018
[4].杨帅,董湘怀.双重拉深筋阻力特性研究[J].锻压技术.2018
[5].郑晓戈.基于变形特征的等效拉深筋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8
[6].韦韡,张峰,李恒佰,周江奇.抑制U形件冲压回弹翘曲的拉深筋优化设计[J].模具工业.2018
[7].杨帅.双重拉深筋阻力特性及流经拉深筋后板料的成形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8].李群,殷忠晴,赵石岩,金淼.半圆拉深筋参数与DP590钢板后续性能的预测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7
[9].张秋翀.一种基于塑性流动规则的汽车覆盖件成形拉深筋优化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7
[10].韩超,董湘怀.一种考虑包辛格效应的等效拉深筋模型[J].锻压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