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梁娜李彦斐孙黎黎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进行干预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5.37%,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07%;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12%;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32%;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不安全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4-0189-01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也是临床进行血液净化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血液透析是把患者原来体内的血液利用管道引出至体外,利用透析机对血液进行过滤、净化、消毒并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送回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1]。其治疗的目的是利用血液透析来替代肾脏代谢的不足,但透析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都存在,危险性较高,所以,临床应加强对血液透析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下面本文就我院8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及加强护理中风险管理的探讨和对比,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均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有28例,高血压肾病的有23例,慢性肾炎的有22例,其他疾病者9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3.5±5.1)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5±4.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价值。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进行干预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具体方法:①透析使用的管路和其他用品以及水处理等均需进行专业管理,并需加强对其进行严密的杀菌、消毒和隔离,确保患者透析时远离细菌的侵袭。②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血液透析治疗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等的创建、实施和完善,使医护工作者可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③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严密观察患者插管、穿刺等部位是否有渗血或转移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应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2]。④每位患者在配血、输血时,医护人员必须将其血液单独放置,预防血液混淆的情况发生。⑤每位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均需进行体重的检查和记录,以防止行血液透析后与透析前生理发生不平衡的情况。

1.3观察指标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中由于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41例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有35例,满意度为85.37%;不满意的有6例,不满意度为14.63%。41例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有39例,满意度为95.12%;不满意的有2例,不满意度为4.88%。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41例对照组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有7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07%;其中发生护理不当的有2例,护理投诉的有3例,不规范护理的有2例,发生意外事故的0例。41例观察组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有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32%;其中发生护理不当的有1例,护理投诉的有1例,不规范护理的有1例,发生意外事故的0例。两组对比,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替代肾脏治疗的方法,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下面对其不安全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

3.1不安全因素分析导致患者在透析中发生风险事件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休克、心跳骤停与感染等。①人为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两种,患者由于自控能力差,造成体重过重,导致失衡综合征发生,从而在病发时引起患者呼救不成功而延误治疗或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血液透析是专业性较强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护理与操作中,由于专业技能缺乏、操作流程不熟悉、经验不足或护理责任匮乏等,都会引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3]。②休克、心跳骤停与感染:一般老年人易出现心脏骤停或休克,由于血液透析前对患者未进行静脉补液,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的情况,不断下降的血压会造成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或休克等危险;感染的发生多为操作未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或由于透析室内流动人员较多而引起的交叉感染等。

3.2防范对策经上述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医院应加强对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护理人员医疗知识及操作等水平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及素质的认知与提高、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并加强对患者不良心理的疏导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的服务水平[4]。

总之,对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娟.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吉林医学.2015,36(09):1883-1884.

[2]石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0,8(11):2869.

[3]周丽梅;邓丽敏;周晓东.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8):237-238.

[4]李婧.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295-296.

标签:;  ;  ;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