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轻度偏瘫的效果探讨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轻度偏瘫的效果探讨

(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卫生院针灸里疗科;山东曲阜273155)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轻度偏瘫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后轻度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以降颅压、脱水、营养支持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取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利于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改善。

【关键词】针灸;康复技术;中风;轻度偏瘫

中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神经疾病,主要是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系列症状,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偏瘫。中风是脑卒中的别称,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据统计国内目前每年脑卒中的新增人数达到约200万[1],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偏瘫主要指一侧肢体功能运动发生障碍,轻度偏瘫患者虽能走路,但姿势难看,正常生活同样受到严重影响。及时给与中风后轻度偏瘫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的。除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用药外,中医针灸和康复治疗在肢体功能运动障碍中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在中风后轻度偏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92例中风后轻度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43~64岁,平均(58.2±5.6)岁,病程2-15天,平均(7.2±4.6)天;对照组46例,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45~65岁,平均(57.8±5.2)岁,病程2-14天,平均(7.3±4.5)天。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先天性肢体功能不足和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常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降颅压、脱水、营养支持和脑代谢促进剂等来控制病情。观察组同时予以针灸结合康复技术,针灸:常规消毒,选择0.4mm*40mm不锈钢毫针,头针:取足运感区、运动区,针刺不提插,捻转200次/min,患侧取穴风池、人中、翳风、下关、太阳、地仓、迎香、上星、印堂、百会。体针:上肢(患侧穴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下肢(患侧穴解溪、承山、三阴交、足三里、血海、陵泉、阳风市、环跳),采取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天,10天/疗程。康复技术:采取运动再学习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稳定后采取康复训练,软瘫期:采取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和平衡训练;痉挛期:采取翻身训练、坐位和平衡训练、站位和平衡训练;恢复期:采取步行训练、台阶训练、肌力增加训练、协调性训练。

1.3观察指标

使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中国)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观察项目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共45分,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使用Fugl-Meyer评分[3]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5-99分提示轻度运动障碍,85-94分提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提示明显障碍,<50分提示重度障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组间用X2检验比较分析,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中风就是脑卒中,是因脑循环障碍诱发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是中风常见并发症,均是该病的致残性表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相关研究[4]指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活动失控是中风偏瘫的病理机制。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主要是缓解病情,对中风后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甚微。偏瘫作为该病的主要后遗症被临床广泛重视,近些年针灸和康复疗法被逐渐应用到该病的治疗当中,有研究[5]指出针灸疗法对早期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中枢神经具有可塑性[6],通过科学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中风患者建立感觉传输,通过感觉输入刺激脑侧支循环,以此促进周围组织代偿功能,通过脑神经元可塑性来促进运动反应。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改善中的效果在许多文献[7]中得到肯定。中风在我国传统医学史中已有记载,中医认为该病由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针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角度刺入体内,运用针刺手法来刺激机体部位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主要是调静脉、通血气,不仅利于血液循环改善,对脑皮质电活动的刺激作用下增强患肢感觉信息输入,非常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本次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配合康复治疗有助于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针灸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头针、体针结合模式兼顾标本,促进中枢-肢体运动传导通路的形成。康复技术是通过输入科学运动模式,帮助患者重新熟悉运动功能,康复疗法重在训练,配合针灸疗法能更好的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黄金玉[6]将222例脑卒中患者分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经过40天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前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后者,说明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康复训练。陈谋[8]对将80例早期偏瘫患者随机分成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组和单纯针灸组,前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改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要优于单纯针灸。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利于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改善。

参考文献

[1]狄艳丽,卞利洪.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888-889.

[2]朱医明,朱莉莉.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24):157.

[3]刘兴潮.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1):112-113.

[4]胡翀妮,王曙辉.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35-38.

[5]郑全成,符海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总有效率、残损及残疾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9):2462-2464.

[6]黄金玉.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J].养生保健指南,2017(35):85-86.

[7]潘冉.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1):94-96.

[8]陈谋.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2017,38(12):1767-1769.

标签:;  ;  ;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轻度偏瘫的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