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林东

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林东

(宁波甬城配电网建设有限公司供配电服务分公司浙江315000)

摘要: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35kV以下变电检修是比较常见的工作内容,对于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在检修水平上进一步提升,要加强检修工作的综合布置,确保在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35kV以下;变电检修;对策

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企业保证电力持续稳定供应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质量的变电检修工作必不可少。然而,目前国内的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还未解决的、严重影响变电设备安全的因素,这就需要学者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35kV变电站的概念

35kV变电站指的是,承载着35千伏的高电压的场所。如果想要将电压输送到较为远的地区,就需要35kV变电站,来接收高电压,经过降低电压之后,再控制电力的走向,最后分配到各个用电场所。35kV变电站在一定的环境下,是将AC信号装换成DC信号,最后再转换成AC信号的过程。这个过程采用了高压直流输变电的形式,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部分节能效应。最后通过变压器将各个层次上的电网连接起来的。

235kV以下变电检修的问题

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首先,部分工作人员,并非科班出身,未经过良好的培训。其次,工作人员在检修工作中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记录不够准确,这就很容易使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出现更大的隐患。变电检修目标不够明确。第一,部分区域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长期工作目标,对于相关故障的处理,仅仅是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来应对,甚至是直接更换零部件;第二,检修目标设立过程中,短期目标过多,超出了检修单位或者是工作人员的能力范畴。维修成本控制不佳。第一,日常维修工作的开展,没有做出详细的记录分析;第二,维修成本持续提高,变电检修的频率会有所降低,这就促使部分地方的故障或者是区域内的线路损坏,都难以快速地应对;第三,维修成本的错误控制,不利于公司的工作进展。

335kV以下变电检修的对策

3.1网络化管理

电力企业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某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逐步推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变电检修一班技术网。管理的本质是整合资源,将现有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编织管理网络,既锻炼了变电员工队伍,又保障了变电检修的安全。35kV以下变电检修一班技术网的主要成员由班组技术骨干组成,结合变电检修及高压试验工作的实际特点,以撰写各类技术报告总结的形式开展工作。动态素材主要围绕公司各类典型异常,缺陷,主要包含跟踪及消缺处理各环节,分析各环节中的危险点;静态素材依据上级部门下发的各专业技术规范,标准等,并梳理相关变电设备的基本原理,重要变电检修知识点,反事故措施,“五通”要求等。变电检修技术网在开展变电检修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专业人员技术报告的亮点和视角。在实施了网络化管理之后,技术网成员经常会主动了解现场异常情况,询问其他人员现场异常处理有什么困难。如今我们有技术难题都会去找他们现场解答,这样极大的节省了员工的培训学习时间,更加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日益提升。

3.2提高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对检修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充分意识到检修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技术的合理操作,在工作责任心上勇敢的承担,在工作态度上保持端正;第二,要加强团队作业,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是为了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团队作业能够将相关问题更好地解决,避免在未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尤其是潜在性的隐患处理上,团队作业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3更新变电设备

对变电设备进行更新可以极大的减少检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变电设备的整体工作效率。某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首个综合自动化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后方的运维检修部变电检修室二次运检工作人员仅通过电脑上的生产辅助平台,就可以迅速“调兵遣将”,辅助前方人员作业。二次运检工作人员承担着大同地区70座35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内二次设备的定校、消缺、反措、大修和技改任务,变电站数量多,工作人员少。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该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检修工作效率,生产辅助平台系统应运而生。2018年1月,“互联网+智能运检”生产管理辅助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数据库里包含人员、车辆、设备缺陷、安全隐患等生产信息,还具备人员智能调度、云专家知识支持、设备台账智能管理、生产辅助决策四项功能。人员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将工作任务传达给每一位运检人员,方便运检人员快速准确地掌握工作任务、地点、车辆等信息,实时了解现场检修工作。

3.4提高变电检修技术的应用

3.4.1变压器检修技术

变压器是依托电磁感应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其主要构件包括铁心、次级线圈等,在稳定电压、隔离、阻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电网的运行质量,应该通过变电检修基础针对变压器做周密的检查,避免故障发生。变压器声音异常的故障问题较为常见,主要指变压器在运行阶段经常会出现不均匀的声响。导致出现这一故障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变压器负荷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变压器内部零部件松动、短路等。在变压器检修中,必须要严格按照上述故障问题做针对性的检查,及时寻找问题的解决措施。变压器三相负载不平衡也是变压器检修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一故障主要是由共相电压不平衡而导致铁磁谐振,最终导致两相电压不稳定,造成设备内部的短路。同时,中性点位移也是导致变压器三相负载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应用变电检修技术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上述几点所引发的变压器三相负载不平衡的问题,保证能在短时间内处理负载不均衡的现象。

3.4.2隔离开关技术

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较为常见的电器,在电路体系中发挥着隔离保护的作用。相比之下,隔离开关的本身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因为使用频次较多,因此电力系统对该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隔离开关的主要特征是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一般在检修过程中,隔离开关会提供多个电气间隔,具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断开点,用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根据当前的电气检修经验来看,隔离开关最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载流回路过热、隔离开关触头部分过热等。其中载流回路过热主要发生在接触头部分或接线柱的位置,导致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缺陷,导致载流位置的接触面积不达标,进而导致该位置的温度快速升高;隔离开关接触头过热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包括制造工艺不精密、隔离开关合闸不到位等。在变电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重点按照上述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能及时发现故障,排除问题。

4结语

对35kV以下变电检修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开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未出现严重的不足。日后,应继续在35kV以下变电检修方面,不断地健全检修体系,要将检修的综合手段积极运用,提高检修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应加强新技术的融入,促使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更好地改善。

参考文献:

[1]姚笛.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强化路径分析[J].低碳世界,2017(32):147-148.

[2]邓权伦.关于变电检修的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对比探索[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0):211-212.

[3]袁诚.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与安全控制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7):206-207.

[4]周刚强.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与安全控制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159-160.

标签:;  ;  ;  

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林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