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燃烧室,多媒体,着作,智能。
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肖健,吴艳燕[1](2013)在《扇子产品计算机辅助智能化快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扇子产品的研究分析,进行基于用户需求的各类软件程序的编写,以及扇子产品的参数化数字设计与创新组合设计,实现扇子工艺品的快速设计与效果表现。本研究开发了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原型系统,提高了扇子产品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郑坚[2](2008)在《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包装设计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入系统的概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用七个模块组成一种具有思维分析、自我学习功能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包装设计系统模型。(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8年36期)
王静莲,刘弘,王文胜,李少辉[3](2007)在《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智能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个新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环境。该环境除巧妙地将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和群体智能中的蚁群算法集成在一起外,还根据建筑构件间的实际偏序关系,在原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可使蚁群变得更聪明的创新机制。实验表明,该环境运行性能良好、样例构思新颖。(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7年12期)
陈凯[4](2003)在《搅拌设备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设备在工业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搅拌设备设计中许多问题不能利用传统的数学手段进行分析、建模和求解,大大限制了计算机在搅拌设备设计中的应用。搅拌设备的设计目前仍依赖于经验,它的自动化设计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将专家系统引入搅拌设备设计领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大学开发的搅拌设备选型设计的专家系统(MIXiCAD)的原型系统,内容包括:搅拌桨选型、化工设计、详细机械设计、经济分析优化及机械绘图等。本文对搅拌设备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原型系统进行了功能的扩充和系统结构的局部完善,增加了通用设计的传热模块、非牛顿流体搅拌功率模块和专用设计的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器、乳液聚合反应器模块。具体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绝大多数搅拌反应槽在设计时均会考虑到传热问题,确保反应热的及时移出使反应在合适的工艺温度进行,以得到合格的产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搅拌设备的传热过程,分别对搅拌设备常用的传热构件-夹套和内冷管-的传热计算的方法流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应于搅拌槽内液体和冷却介质分别建立了传热计算所需的两个努赛尔准数知识库—被搅液侧的Nu公式库和热载体侧的Nu公式库。设计并实现了搅拌设备传热过程的自动化计算。 2.梅兹纳(Metzner)常数是计算非牛顿流体的搅拌功率时必须的基础数据。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了在不同雷诺数、不同搅拌桨条件下计算Metzner常数的公式库。在给出体系物性和操作条件时,本文开发的系统可以自动选择合适的公式并计算Metzner常数。 3.悬浮法是工业生产聚氯乙烯的最主要的方法。氯乙烯悬浮聚合釜设计具有釜容积大,对传热要求高,设计放大条件复杂等特点。通过收集并分析整理氯乙烯悬浮聚合釜设计的数据和资料,确立了氯乙烯悬浮聚合釜设计放大自动化计算的一般步骤,建立了氯乙烯悬浮聚合釜设计的专业设计模块,对设计结果按体系单位体积功耗最小为目标进行了优化。实现了80m~3以下氯乙烯悬浮聚合釜设计的自动化。 4.乳液聚合具有体系的粘度低,易于传热和混合,生产容易控制等优点在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上应用广泛。乳液聚合釜设计放大条件复杂,本文在收集并分析整理了乳液聚合釜设计的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确立了乳液聚合釜设计放大自动化计算的一般步骤,建立了乳液聚合聚合釜设计的专业设计模块。对设计结果按体系单位体积功耗最小为目标进行了优化。实现了乳液聚合釜设计的自动化。 5.对原型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改进,使系统和用户可以更友善的交流。对有关模块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新增加的模块和数据库与原系统整合为一体。采用积木式设计思想的功能模块添加方法,为该软件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提供途径。 本文通过对大量知识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原型系统的知识库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完善,添加了新的模块,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人机交互界面更友善。相对与原型系统具有了一定的实用意义,今后可以进一步扩充完善使系统的功能更完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6-01)
孟宪飞,申永胜,郝智秀,王晓菁,汤晓瑛[5](2003)在《基于积件思想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阐述了以积件思想为基础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展示了依此方案设计的系统模式,最后指出了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3年05期)
傅盛宁,帅小波[6](2002)在《深职院今年开设本科试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傅盛宁 帅小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成为本市第一所年招生超过四千人的大学。 6月 13日下午,深职院发布新闻说,今年入学的部分新生,将有可能以本科学历毕业。 试点(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02-06-15)
丘宏扬,谢嘉生,孙延明[7](2001)在《盒形件拉延过渡毛坯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盒形件拉延工艺的分析 ,建立其过渡毛坯智能化专家系统 ,并介绍该系统的组成结构、每部分的工作特点及系统的应用扩展(本文来源于《锻压机械》期刊2001年03期)
张洪学[8](2000)在《智能化程序设计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桩基础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桩基础设计,探讨开发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桩基础设计系统 (Intelligence Piles Design 简称 IPD)中的若干技术问题。采用面向对象式程序设计技术,解决自动布桩,完成单、群桩承载力与沉降计算,绘制施工图等一系列桩基础设计问题。从而为改善设计系统功能,提高设计质量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0-11-01)
林叁宝,黎明,吴林,刘家发,刘昆[9](1999)在《焊接变位机及其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变位机是焊接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的重要且又比较薄弱的环节.对焊接变位机在现代生产方式下的功能、作用及焊接变位机的合理设计作了分析,认为在焊接变位机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把接头设计、操作机与变位机的配合和变位机的功能结构分析叁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考虑.最后提出了焊接变位机智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总体设计策略,以期为实现焊接结构CAD/CAW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1999年12期)
金顺爱,郑伟,唐琦[10](1999)在《汽油机射流燃烧系统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CAD技术,都是以数值计算为主,结合计算机绘图,这只适用于处理数值信息,用以解决数值模型(如数学模型)描述的问题。而燃烧系统的设计需加入专家经验,并接受试验结果的约束,难以用数值模型表达,必须用新的软件技术来实现。本文即针对应用射流燃烧技术的主要改动件——气缸盖的设计、制图问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加入了人类专家的参与,是专家经验和数值计算程序库的集成,是智能化的软件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自动修改汽油机射流燃烧系统的气缸盖图形(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引入系统的概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用七个模块组成一种具有思维分析、自我学习功能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包装设计系统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肖健,吴艳燕.扇子产品计算机辅助智能化快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
[2].郑坚.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包装设计系统模型[J].科技创新导报.2008
[3].王静莲,刘弘,王文胜,李少辉.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智能化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
[4].陈凯.搅拌设备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完善[D].浙江大学.2003
[5].孟宪飞,申永胜,郝智秀,王晓菁,汤晓瑛.基于积件思想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2003
[6].傅盛宁,帅小波.深职院今年开设本科试点[N].深圳商报.2002
[7].丘宏扬,谢嘉生,孙延明.盒形件拉延过渡毛坯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J].锻压机械.2001
[8].张洪学.智能化程序设计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桩基础设计[C].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
[9].林叁宝,黎明,吴林,刘家发,刘昆.焊接变位机及其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J].焊接.1999
[10].金顺爱,郑伟,唐琦.汽油机射流燃烧系统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