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晴晴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口腔科重庆400037
【摘要】目的:临床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问题近几年成为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护士因为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护士每天接触大量血液、体液,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实习护生在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初期更加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随时有被利器损伤的可能,锐器伤害是护士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其中最常见为注射器针刺伤,还有手术缝针、刀、玻璃类等造成的损伤。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通过针刺伤传播[1],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医护人员被HCV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2]结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差,针刺伤主要与工作繁忙,操作不熟练等有关。
【关键词】针刺伤;护生;护理;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R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488-01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统计显示,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有被HIV、乙肝、丙肝及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有上升趋势。2000年3月,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万~80万人。研究表明,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从上报给CDC《被锐器伤害处理过程》的报告来看,1/3来自护士。[3]事实上,这种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不慎被锐器伤害的现状远比上述统计的严重。在我国,医院感染学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在各医科学校中设立,仅在相关的专业课中提及。因而,学生缺乏系统的感染控制知识的教育,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1.2文献查证
1.2.1职业性感染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体液: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积液、滑膜液及含有血液的唾液。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尿、便、汗、泪液、母乳。普及性预防(UP)是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所制定的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都有潜在的传染性。[4]
1.2.2锐器伤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遇到的一种职业损伤,它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注射针头、缝针、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医疗锐器,包括安瓿碎片等刺伤、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因而易发生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5]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实习护生防护意识淡漠,技术操作欠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而通过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强化规范操作行为,可以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4讨论与分析
4.1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徐辉,毛秀英等2003年的调查结果评估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所以针刺伤发生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针刺伤危害很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注射、输液、抽血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由于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及输血器等医疗尖锐物机会多,因此,发生意外针刺伤的概率也就高。由这些大量的日常工作所造成意外针刺伤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6]因此,我国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由此,针刺伤需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4.2严格安全规范操作,培养良好操作习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了解不当操作的危险,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减少针刺伤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或未按操作规程执行是发生针刺伤的常见原因[7]。国外研究表明,遭受意外针刺伤的医护人员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时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定和建议,个人操作习惯是照成针刺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8]很多护生在拔针之后,针头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固定针头,针尖可以任意活动,很容易扎到自己。另外在加药过程中,需要反复的穿刺药瓶,也很容易刺伤。回套针帽本身是一种高危动作,但在护理操作时却具有普遍性。国外有关资料[9]表明,有22%-40%的针刺伤发生在回套针帽时,在回套套针帽时发生针刺伤的有10.9%。国外大量研究建议,回套针帽动作应该禁止,如需要回套时,应采用单手操作。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护理教学存在一定的漏洞,需引起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广泛重视,现在各大医院都有完善的锐器处理方法,都配置有锐器盒,在处理锐器环节,针刺伤仍有发生,所以因加强安全教育。实习带教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具体环节上加以纠正,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比如拔针后要固定针头,加药的时候注意固定针栓,采血或输液时应带手套,用过的针头及时处理不要到处放等。
4.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加强基础操作练习有50%的护生认为,工作繁忙是针刺伤发生的原因。目前各大医院床护比低于国家要求,护理工作量大是我国的普遍形势。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很多操作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按照正规操作来做,临床上的简化操作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其中就有针刺伤。工作繁忙还会导致精神紧张,压力大,这样操作失误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也易导致针刺伤。操作不规范,不熟练也是针刺伤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的工作环境短期内无法改善,为了减轻工作压力,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各班次职责明确,交接班制度合理规范。每天工作时间6-8小时为宜,平时注意休息,保证工作时精力充沛,做事有条理。另外要加强基础操作练习,做到熟而不乱,这样既可以提高速度,又可以减少针刺伤的机会。
4.4增强防护意识,进行心理辅导。孙文静[10]的调查表明:80%的护生对针刺伤防护了解不够,护生的防护意识有待提高。工作中如果不慎被刺伤,要保持镇静,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如暴露于HBV应在24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针刺伤对心理的损害既严重又持久,尤其是发生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后,有的针刺伤者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悲观情绪,甚至会影响其正常的社交、生活及工作等,需引起重视。可以看出大多数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出现焦虑、恐惧、自责、悲观等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建议学校开设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课程,护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自我防护知识,熟知安全防护的有关措施,掌握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补救措施,使护生充分了解针刺伤的危害。并且可以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讲座,帮助护生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1]殷小基.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3]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4]李映兰.介绍美国护士的职业防护[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49.
[5]陆连芳,孙惠媚,杨团真,等.针刺伤所致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6]薛秀丽,于长颖.高度重视临床针刺伤有效防护职业性危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33.
[7]陆连芳,孙惠娟,杨团真编译.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7-508.
[8]李红梅,李文涛编译.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9.
[10]孙静文,实习护生针刺伤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1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