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国能哈密煤电有限公司新疆哈密839000)
摘要:煤粉锅炉由于适应煤种广、燃烧迅速、完全、容量大以及效率高等优点,在电站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煤粉在炉内停留的时间较短,所以为了保证煤粉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燃烧,就需要保证风量等各种燃烧条件,炉膛内温度较高,所以受热面会面临超温而导致无法正常运行的影响。对电站煤粉锅炉受热面超温失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并进行检修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电站煤粉锅炉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煤粉锅炉;受热面管;泄漏预防;精细化检修管理
前言:在我国大型火力电站中,电力煤粉锅炉是电站运行的重要部分。电力煤粉锅炉的运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电站的运行效率,因此,要提高电站的运行效率,首先需要提高电力煤粉锅炉的运行效率。在电力煤粉锅炉的运行中,锅炉面管泄漏预防工作以及检修管理工作,对电力煤粉锅炉运行效率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做好煤粉锅炉面管泄漏预防工作以及检修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1电站煤粉锅炉受热面超温失效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1.1设计因素对锅炉热管超温失效的影响
1.1.1炉膛出口温度
在设计锅炉的过程中,炉膛出口温度的把握是锅炉正常运行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和控制,那么就直接关系到热管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对热管的使用寿命有着严重的影响。所谓的炉膛出口温度就是指锅炉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从炉膛中出来而又进入对流管束之间的稳定。我们在对其进行控制选择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对流受热面中的结渣,这是因为,在锅炉运输的时候,炉膛出口温度容易受到这些结渣的影响,使得热面管的热阻力增大。从而导致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烟道会出现堵塞的现象,在长期施工下,管壁的温度就会急剧升高,以至于出现热面超温失效的情况。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科学设计炉膛出口温度参数,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烟气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粘结现象,定期清理结渣,保证煤粉锅炉的正常运行。
1.1.2锅炉水动力设计不合理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锅炉热面的正常工作主要和管壁的温度情况有关。当管壁在正常温度下,锅炉的钢管就具有足够的强度,来保障锅炉的正常工作。但是,由于锅炉的水动力设计不合理,有可能会导致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管壁的温度会超过锅炉钢管的强度,使得锅炉钢管会出现破裂的情况,从而导致锅受热面超温失效。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锅炉水动力设计的规范性,保证水动力传热的均匀性。
1.1.3锅炉热力特性参数的选取
锅炉的热力特性参数是影响锅炉受热面超温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主要由炉膛的结渣引起的,当炉膛中产生结渣,锅炉的热力特性参数就会出现线性的上升趋势,从而使得热电的温度超过锅炉正常运行的标准,从而使得热管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在锅炉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锅炉运行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选取和控制,以确保锅炉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锅炉的各方面热力特性参数都符合人们的要求。
1.1.4设计煤种的选取
在锅炉使用过程中,对于煤种的选取时十分重要的,只有符合燃烧要求的煤种,才能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如果在进行煤种燃烧的时候,煤种的质量入股发生变化,使其偏离的幅度超出锅炉设计的范围,那么就会出现锅炉受热面常温失效的情况,从而影响电站的正常工作。
1.2安装维修因素对锅炉热管超温失效的影响
1.2.1安装工艺的问题
在锅炉安装施工的过程中,锅炉的每个部件都有着十分严密的关系,如果不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安装施工,那么就会直接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而且这些设备零件,都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因此在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控制管理,在安装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以保证锅炉可以正常的运行。
1.2.2安装、检修过程中焊接质量
在热管安装、检修过程中由于检修工艺不当或焊接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焊接缺陷,例如在焊接过程中熔化的金属流淌到焊接以外未熔化的母材形成金属瘤,如果在热管内壁产生金属瘤,则热管焊瘤处管壁内径减少,在锅炉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时,就会导致超温失效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安装检修工作不到位,还会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对设计方案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威胁到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所以为了保证锅炉安装维修的规范性,应该保证每个步骤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一切工艺程序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到不遗漏、不错装,从而保证锅炉能够按照设计工艺的正常运行。
1.3运行因素对锅炉受热面超温失效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煤粉锅炉在按照规范要求安装完成后,只要能够保证运行操作的规范性,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受热面超温失效现象。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操作不当等因素而改变锅炉的运行状态,比如煤质的控制不当,对锅炉的启停操作控制不规范,日常维护不到位等情况,都会对锅炉原有的设计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发生热管超温失效。所以为了保证锅炉安装维修的规范性,应该保证每个步骤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一切工艺程序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到不遗漏、不错装,从而保证锅炉能够按照设计工艺的正常运行。
1.4利用新技术
在锅炉受热面管泄漏的预防工作中,可以借助新技术开展预防工作。在借助新技术开展锅炉受热面泄漏的预防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注重对锅炉设备的宏观检查,合理的利用测厚技术。在新技术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技术原理,对技术的操作要能熟练的掌握。工作人员需要对内壁氧化皮检测技术以及磁记忆应力检测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锅炉受热面管泄漏的预防工作,从而提升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同时降低锅炉受热面管泄漏的几率。
2煤粉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
2.1坚持精细检修原则
在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精细检修原则。精细检修原则包括:修必精修,修必修优。在精细化检修管理中,需要将检修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保证检修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在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工作中,不但需要建立与完善检修制度体系,保证检修管理要求的落实,也需要对锅炉受热面存在的缺陷制定具体的施工管理方案,通过落实具体的施工管理方案,可以保证锅炉受热面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此外,工作人员在精细化检修管理工作中,还需要保证检修管理的质量,对检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在检修管理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检修管理的结果进行质量评估,保证工作不留下缺陷。最后,在检修管理工作中,检修人员需要始终坚持检、修结合的原则,在检修管理中,在完成锅炉的维修工作时,也需要同时开展锅炉的检查工作,消除锅炉的安全隐患,从而使精细化检修管理工作形成一整套的工作流程。
2.2完善精细化检修管理制度
在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工作中,“人”是影响精细化检修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完善精细化检修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对管
理工作的重视。此外,在借助管理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制度,实现对“人”的精细化管理,对人的精细化管理也可以视作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的延伸。
2.3明确精细化管理的任务
在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中,需要明确管理的任务,根据管理任务,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与分工。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需要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自身的任务分工,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在明确分工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该制度,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根据管理人员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借助绩效考核制度,还可以使精细化管理任务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并且以此可以建立新的工作标准。通过明确精细化管理的任务,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极大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4加强人员培训
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中,首先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符合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道德水平,这就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在工作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培训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可以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刺激工作人员的潜力,通过合理的分工配合,提升整体的精细化检修管理水平。
3结语
近些年来,煤粉锅炉受热面管泄漏预防与煤粉锅炉受热面精细化检修管理,越来越受到电厂管理人员的重视。在泄漏预防工作中,需要了解泄漏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锅炉受热面的精细化检修管理,以此提升电厂锅炉运行管理的水平,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胜良.锅炉高温过热器爆管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04:161-37.
[2]刘万东.王剑文.火电厂锅炉四管泄漏问题研讨及防范[J].机电信息,2016,15:50-51.
[3]张勇.谭国良.李洪福.防止锅炉“四管”泄漏强化锅炉“四管”防磨防爆管理[J].广西电业,2016,05:33-35.
[4]LiuG,WuY,ZhaoJ,etal.FormabilityDeterminationofTitaniumAlloyTubeforHighPressurePneumaticFormingatElevatedTemperature☆[J].ProcediaEngineering,2014,81:2243-2248.
[5]SokolowskiT,GerkeK,AhmetogluM,etal.Evaluationoftubeformabilityandmaterialcharacteristics:hydraulicbulgetestingoftubes[J].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2000,98(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