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接变异体论文_梅燕,朱玲钰,杨泓熇,钟国斌,杨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剪接变异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体,去势,肿瘤,雄激素,前列腺癌,脆性,胃癌。

剪接变异体论文文献综述

梅燕,朱玲钰,杨泓熇,钟国斌,杨华伟[1](2019)在《RSK4剪接变异体2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核糖体S6蛋白激酶4变异体2(RSK4m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RSK4m2慢病毒载体导入MDA-MB-231细胞中建立稳定过表达LV-RSK4m2细胞系,作为实验组(RSK4m2组);转染阴性病毒载体的MDA-MB-231细胞系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的MDA-MB-231细胞系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RSK4m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CCK 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RSK4m2组RSK4m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RSK4m2组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RSK4m2在体外参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物行为调控,能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坤,范光锐,陈朝虎,王志平[2](2019)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治疗方法包括:以紫杉烷为基础的化疗、新型内分泌治疗、免疫疗法和镭233。目前尚无能预测CRPC患者治疗疗效并指导用药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大量研究显示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AR-V7)与阿比特龙、恩杂鲁胺耐药相关,而与紫杉烷类药物的耐药不相关,有望成为预测临床疗效、指导用药选择的一种临床实用的肿瘤标志物。然而,AR-V7的检测方法成为其应用于临床的挑战之一。本文就现有的AR-V7检测方法做一综述,并对AR-V7临床应用进行展望,以期推进AR-V7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柏杉杉[3](2019)在《前列腺癌中c-Myc对雄激素受体及其剪接变异体的正向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治疗靶点。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指通过降低雄激素水平或利用AR拮抗剂抑制其活性来阻断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目前,雄激素剥夺疗法是对于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大多数患者最终将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目前无法治愈。AR对于CRPC细胞的存活和发展仍至关重要。一些新型有效的针对AR的药物已获FDA的认证作为二线治疗方式用于治疗转移性CRPC,如AR拮抗剂恩杂鲁胺、CYP17A1抑制剂阿比特龙。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将对药物产生抗性。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AR splice variants,AR-Vs)的表达上升被认为是产生以AR为靶点的药物抗性的重要机制。大多数AR-V含有N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和DNA结合域,但不含配基结合域。因此,这些AR-V普遍具有组成型转录激活活性,且不依赖于雄激素。相应地,AR-V7、ARv567es和AR-V9被认为与CRPC患者存活时间短有相关性。由于AR-V对于CRPC的发展极为重要,我们亟需对AR-V的产生机制更加了解,以设计更有效的针对AR-V的治疗方案。在来自CRPC患者的细胞中,普遍存在AR-FL和不同AR-V的共表达的现象。已有报道证实,一些剪接因子,如U2AF65,ASF/SF2,hn RNPA1和hn RNPF,以及RNA结合蛋白Sam68,转录因子YB-1和分子伴侣HSP90,对AR-V7的剪接具有选择性调节作用,而不影响AR-FL的剪接。在我们的研究中,鉴于在个体临床标本以及移植肿瘤中通常观察到的AR-FL和AR-V转录物水平之间的紧密相关性,我们试图找出一种能够揭示AR-FL和不同AR-V的共表达的机制。雄激素剥夺疗法已被证实对AR基因转录的速率有增强作用,促使更多的ARpre-m RNA生成。这表明,除了可变剪接之外,转录机制也可以在以AR靶点的治疗后驱动AR-FL和AR-V的表达。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c-Myc转录因子在这种转录调控机制中的作用。这是因为:1)c-Myc是前列腺癌进展至转移期间最重要的过表达基因之一,并且与前列腺癌进展密切相关;2)c-Myc可以与AR的调节区结合以诱导AR基因的转录,以及3)在近期的研究中,140个转移性CRPC样本的基因表达普遍存在c-Myc表达上调,并且这些样本中c-Myc和AR m R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这里,我们通过分析另外159例转移性CRPC和2142例原发性前列腺癌样本中同样证实了这种正相关性。我们进一步的分析表明,c-Myc信号通路的活性与AR-FL水平和不同AR-V之间,cMyc水平与AR信号通路活性之间以及两个信号通路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接下来,我们使用细胞模型和人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来证明c-Myc在正向调节AR-FL和AR-Vs表达中的重要性。机制上,c-Myc通过促进转录和提高蛋白质稳定性、而不影响AR RNA剪接来实现对AR-FL和AR-Vs的共表达的调节。综上,我们的研究为靶向c-Myc以抑制AR-FL和AR-V的表达以更有效地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前列腺癌中,约50%的患者存在TMPRSS2-ERG基因融合现象。该融合导致在TMPRSS2启动子的作用下,ERG基因过表达。大约一半的融合是通过这两个基因之间的染色体内(间质)缺失产生的(称为“缺失”型),而其余的则是通过染色体插入重排(称为“插入”型)产生的。通常情况下,缺失亚型与更高的肿瘤阶段、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存在、更差的疾病特异性和总体存活短时间相关。所以,与插入亚型相比,缺失亚型恶性型更高能。此外,通过纯合缺失产生的融合体的患者显示出比具有单拷贝缺失产生的融合的患者存活时间更短。对比与未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在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m CRPC)样本中更多地融合患者为缺失亚型(75%对25%)。值得注意的是,对一组死于m CRPC的患者的研究表明,所有携带TMPRSS2-ERG融合的转移均为缺失亚型。除了这些临床证据之外,缺失亚型更具侵袭性的特性也反映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在缺失亚型的TMPRSS2-ERG融合中,有19%的小鼠可检测到前列腺增生,而在插入亚型融合的小鼠中均未检测到任何前列腺增生现象。同样,在双等位基因Pten纯合缺失的背景下,几乎60%具有缺失亚型融合的小鼠,在12个月时发展出低分化的侵袭性腺癌,但在插入亚型融合的小鼠中未检测到癌变。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间质缺失(TMPRSS2和ERG之间)在促进前列腺癌进展和随后的致死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尽管缺失亚型的侵袭性更强,但我们对间质基因丢失如何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理解少之又少。TMPRSS2和ERG之间的间质区域包括28个基因,包括16个编码,9个长非编码RNA和3个mi RNA。间质缺失导致伴随ERG活化的这些基因的拷贝数丢失。在这28个基因中,只有ETS2在融合阳性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小鼠模型中具有肿瘤抑制功能。FAM3B(也称为PANDER)最早在2002年的报道中被定义为FAM3细胞因子分子家族的成员。FAM3B主要在内分泌胰腺表达,并且可以从胰腺α和β细胞分泌至细胞外。最初,FAM3B被证实在胰岛细胞中有潜在的促进凋亡的作用。然而最近有一些动物模型实验显示,通过与肝脏和内分泌胰腺的相互作用,FAM3B作为一种激素,对调节葡萄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这里,我们首次揭示了在前列腺癌中FAM3B的肿瘤抑制作用。我们在原发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样本中对比研究了所有TMPRSS2和ERG之间的间质基因。值得注意的是,FAM3B是唯一一个其低表达与m CRPC、Gleason评分高和更短的生化复发时间有显着相关性的基因。我们在细胞模型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中同样证明了FAM3B的细胞生长抑制功能。在机制上,我们的GSEA分析结果显示FAM3B高表达与氧化磷酸化相关而和低表达与糖酵解相关。同时,我们通过seahorse分析证实了FAM3B对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的影响,并且,与对照组相比,FAM3B过表达细胞对糖酵解抑制剂2-DG更比敏感。综上,我们的研究表明,FAM3B通过调节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对前列腺癌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并且,通过下一步的研究,我们旨在揭示前列腺癌进展的新机制,确定生物标志物以更好地定义侵袭性前列腺癌,并为未来设计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治疗试验提供基础,以使用糖酵解抑制剂治疗FAM3B低表达的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瑾[4](2019)在《CD44剪接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对胃癌细胞株CD44剪接变异体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我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31.28/10万、22.04/10万,但胃癌5年生存率却不足30%。CD44与胃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具有抑瘤作用的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NS1)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CD44作为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CD44剪接变异体(CD44 transcript variant,CD44v)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如它的形成、转移、复发。目的:观察胃癌组织及转染NS1前后胃癌细胞CD44v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的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研究NS1对胃癌细胞株CD44v表达的影响。方法:1.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6月-11月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标本21例及健康胃组织7例,利用qRT-PCR检测胃癌组织CD44v的表达情况。2.利用脂质体法将pEGFP-N1-Flag-NS1重组质粒转染至胃癌细胞内,MTT检测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q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CD44v表达的改变。结果:1.CD44v3(t=26,P=0.01)、CD44v4(t=37,P=0.05)、CD44v6(t=35,P=0.04)、CD44v9(t=29,P=0.02)及CD44v10(t=16,P=0.0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差异。2.胃癌组织中CD44v以CD44v5的表达为主。3.CD44v3与肿瘤大小(χ~2=4.95,P=0.05)、脉管侵犯(χ~2=7.88,P=0.02)、神经侵犯(χ~2=6.11,P=0.02)相关,CD44v4与肿瘤大小(χ~2=7.46,P=0.02)、脉管侵犯(χ~2=5.45,P=0.03)相关,CD44v6的表达与脉管侵犯(χ~2=10.52,P=0.01)、神经侵犯(χ~2=8.24,P=0.01)有关,CD44v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10.10,P=0.01)、脉管侵犯(χ~2=7.88,P=0.02)及神经侵犯(χ~2=6.11,P=0.02)有关,CD44v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7.46,P=0.02)、脉管侵犯(χ~2=10.52,P=0.01)及神经侵犯(χ~2=8.24,P=0.01)有关,CD44v10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4.89,P=0.05)及神经侵犯(χ~2=7.22,P=0.01)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NS1抑制CD44(+)胃癌细胞的增殖与降低CD44v的表达有关。结论:1.CD44v3、v4、v6、v8、v9及v10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为生存预后提供参考。2.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抑制CD44(+)胃癌的增殖与降低CD44v,特别是v5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9-05-01)

陈泽昱,董强,柳良仁,魏强[5](2019)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标志物——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对去势治疗抵抗,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阶段,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变异体7(ARV7)参与CRPC发生与进展的过程。研究发现ARV7在CRPC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在对阿比特龙、恩扎鲁胺治疗抵抗以及紫杉烷类药物化疗逃逸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部分临床研究发现,ARV7的水平可提示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CTC)ARV7阴性预示新型内分泌治疗与紫杉烷类化疗效果有效,而CTC ARV7阳性则预示新型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这些发现预示ARV7可成为临床医生对于CRPC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卢杰,邓珊珊,姜世君,江荣科[6](2018)在《不同癌种患者外周血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癌种患者外周血存活素(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分型与m RNA表达量的关系。方法 2013—2015年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q RT-PCR)对外周血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的检测方法,检测大庆龙南医院90例不同癌种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水平,扩增结直肠癌标本23例,胃癌标本22例,乳腺癌标本22例,肺癌标本23例,进行外周血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的m RNA表达量测定,统计分析其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癌种患者外周血Survivin及Survivin-△Ex3显着高表达,Survivin-2B显着低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Survivin可能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与其他标志物相结合,或许可提高早期癌症的筛查灵敏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8年18期)

苏弟[7](2018)在《CD44剪接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类疾病的死亡率中排名仅次于肝癌、肺癌,高居第叁位,是危害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转移及成瘤,作为多种肿瘤的促癌基因,CD44也可能是胃癌的一个促癌基因。本实验主要应用RT-Nested PCR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粘膜中CD44转录子的表达情况,并将表达的CD44转录子与质粒连接、克隆、送测序鉴定,分析CD44剪接变异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为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CD44剪接变异体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观察CD44各个剪接变异体在40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在胃癌中各个阳性表达的剪接变异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方法:收取3例临床手术切除的同等分化程度的进展期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粘膜;通过NCBI检索获得CD44基因包含全长CDS的mRNA序列,设计两对扩增引物进行RT-NPCR,选择内参扩增条带最好的病例进行CD44的RT-NPCR,扩增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鉴定,采用DNA纯化回收试剂盒切胶纯化回收所有的目的扩增条带,并分别将所得的目的扩增条带(即RT-NPCR扩增的CD44转录子)与克隆载体(pMD18-T Vector)连接,并转入至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 DH5α)中、平板培养、挑取阳性克隆菌落并进行扩增,送菌液抽提质粒,测序鉴定,应用DNAman软件对测序所得的DNA碱基序列拼接、应用BioEdit软件比对序列,并分析;将第一部分鉴定好的CD44转录子的扩增条带作为后续实验中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RT-NPCR CD44剪接变异体扩增条带的DNA Marker;对收取的40例新鲜胃癌组织标本和相应的癌旁正常胃粘膜分别取适量组织依次进行抽提总RNA、逆转录、巢式PCR扩增,结合DL5000 DNA Marker与获得的CD44剪接变异体扩增条带的DNA Marker进行对比鉴定,观察所有标本中CD44各个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情况,并分别对阳性表达的CD44剪接变异体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粘膜之间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提取的3例进展期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粘膜的总RNA OD260/OD280值介于1.8-2.0之间,提示提取的总RNA中不含蛋白质或其他杂物,纯度较高。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RNA片段完整,28S,18S,5S叁条带较为清晰,无拖尾,且28S:18S>2:1。2、以GAPDH引物的RT-PCR产物作为内参照,3例胃癌标本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粘膜的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均在411 bp处有清晰明亮的扩增条带,但以第3例胃癌标本的CD44扩增条带较清晰明亮,无拖尾及其他明显杂带。3、以第3例胃癌标本提取的总RNA为模板RNA,进行CD44的RT-NPCR,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有4条不同的大小的扩增条带,按次序大小分别约为2000 bp,1500 bp,1200 bp和700 bp,分别记为1,2,3,4号转录子,远癌组织胃粘膜中只见1条大小约为680 bp的扩增条带,记为5号转录子,无其他明显杂带。4、测序结果分析:1号转录子与CD44v4同源性为99.66%,有3处碱基发生变化,即~(917)G→A、~(924)-→C、~(941)A→C;2号转录子与CD44v2同源性为100%;3号转录子与CD44v3同源性为99.66%,有3处碱基发生变化,即~(1263)C→G、~(1362)G→C、~(1561)G→T;4号转录子与CD44v8同源性为99.44%,有3处碱基发生突变,即~(651)C→T、~(658)C→G、~(807)G→C;5号转录子与CD44v7同源性为98.87%,有5处碱基发生突变,即~(460)C→T、~(497)A→C、~(510)C→G、~(690)A→G、~(700)A→T;经Snap Gene查证变化的碱基对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可以证实1号转录子就是CD44v4,2号转录子就是CD44v2,3号转录子就是CD44v3,4号转录子就是CD44v8,5号转录子就是CD44v7。5、40例标本胃癌组织中CD44v4的阳性表达率为47.5%(19/40),CD44v2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0/40),CD44v3的阳性表达率为55.0%(22/40),CD44v8的阳性表达率为57.5%(23/40),所有标本癌旁正常胃粘膜中CD44v7的阳性表达率为52.5%(21/40);所有标本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粘膜中未明显见到其他扩增条带表达。6、CD44各个剪接变异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D44v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7.278,P=0.007)、分化程度(χ~2=11.235,P=0.001)、浸润深度(χ~2=9.048,P=0.003)、TNM分期(χ~2=14.593,P=0.000)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χ~2=0.067,P=0.796)、年龄(χ~2=0.000,P=0.987)、肿瘤大小(χ~2=2.434,P=0.119)、Lauren分型(χ~2=1.520,P=0.218)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11.868,P=0.001)、淋巴结转移(χ~2=8.000,P=0.005)、分化程度(χ~2=8.000,P=0.005)、TNM分期(χ~2=7.519,P=0.006)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χ~2=0.000,P=0.640)、年龄(χ~2=1.637,P=0.501)、Lauren分型(χ~2=1.671,P=0.196)、浸润深度(χ~2=3.333,P=0.068)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3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4.835,P=0.028)、Lauren分型(χ~2=5.507,P=0.019)、淋巴结转移(χ~2=22.653,P=0.000)、浸润深度(χ~2=7.298,P=0.007)、TNM分期(χ~2=22.922,P=0.000)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χ~2=0.269,P=0.604)、年龄(χ~2=0.123,P=0.726)、分化程度(χ~2=0.637,P=0.412)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3.913,P=0.048)、淋巴结转移(χ~2=32.471,P=0.000)、TNM分期(χ~2=25.765,P=0.000)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χ~2=0.017,P=0.896)、年龄(χ~2=0.474,P=0.491)、Lauren分型(χ~2=0.251,P=0.616)、分化程度(χ~2=1.153,P=0.283)、浸润深度(χ~2=1.637,P=0.201)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8.338,P=0.004)、淋巴结转移(χ~2=16.047,P=0.000)、TNM分期(χ~2=14.593,P=0.000)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χ~2=0.067,P=0.796)、年龄(χ~2=0.000,P=0.987)、Lauren分型(χ~2=0.351,P=0.554)、分化程度(χ~2=1.931,P=0.165)、浸润深度(χ~2=2.030,P=0.152)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胃癌中可能有CD44v2、CD44v3、CD44v4、CD44v8以及CCD44v7这5个CD44剪接变异体表达。2、CD44v2、CD44v3、CD44v4、CD44v8以及CCD44v7这5个CD44剪接变异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邱萍[8](2018)在《人外周血FMR1基因新型可变剪接变异体的检测及其初步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为脆性X智力障碍1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 gene,FMR1),编码脆性 X 智力障碍蛋白(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FMRP)。FMR1基因由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组成,其初始转录本存在复杂的可变剪接,不同类型的可变剪接变异体可能编码结构功能各异的FMRP。然而,目前对各种剪接异构体的生理功能仍知之甚少。为了研究人外周血FMR1基因可变剪接表达,本研究采用RT-PCR及T克隆-测序技术检测了 10份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各可变剪接产物类型并统计其表达丰度,结果从505个PCR产物-T载体重组质粒中共鉴定出50种FMR1基因可变剪接产物,其中包括27种未报道过的新型可变剪接产物。FMR1基因可变剪接产物中表达丰度最高的为ISO 17和ISO 7,两者均涉及外显子12的跳跃;其次为ISO1(含有编码区全长序列)和IS013(采用外显子17第二剪接受体位点),其余各类剪接产物出现频率皆不高于5.0%。本研究检测出的新型可变剪接产物分别涉及外显子3、4、11的跳跃,内含子7中30bp、87bp片段及内含子9中46bp、140bp片段的插入,这提示人FMR1基因的可变剪接产物远比已知的要复.杂的多。为了探索新型剪接异构体的剪接机制,本研究通过公认的剪接位点预测服务器Human Splicing Finder对其剪接位点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27种新型剪接产物均具备3'剪接受体位点和5'剪接供体位点的剪接信号。为了进一步鉴定本研究中发现的新型剪接产物IS051~IS053所编码的蛋白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存在与否,本研究采用针对其C端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印迹技术鉴定人外周血白细胞中该剪接产物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含来自内含子9的大小为140bp插入片段的新型转录本编码的蛋白在成人外周血中均有可检测的表达。为了探索FMR1基因可变剪接对FMRP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服务器I-TASSER构建了人FMRP全长蛋白及新型剪接产物IS051-IS053表达的蛋白的结构模型,分别对其部分功能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新型转录本所编码的FMRP截短蛋白在细胞内定位发生了改变。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新型剪接异构体对相应FMRP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含编码区全长序列的全长型真核表达载体和一个含新型可变剪接产物IS051的截短型真核表达载体,拟在293T细胞和N2a细胞进行真核表达和过表达研究。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对FMR1基因可变剪接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探讨可变剪接对FMRP功能影响、探索FXS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陈婉南,俞燕飞,吴琼,刘慎敏,吴龙飞[9](2018)在《乙型肝炎病毒剪接蛋白HBSP与泛转录表达因子剪接变异体1相互作用增强NF-κB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剪接蛋白HBSP与泛转录表达因子剪接变异体1(Ubiquitously expressed transcript splice variant 1,UXT-V1)相互作用及其对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 assay)、免疫共沉淀、激光共聚焦、哺乳动物双杂交、GST-Pulldown实验检验HBSP与UXT-V1的相互作用。以NF-κB启动子驱动的报告基因载体转染UXT-V1沉默的HBSP稳定表达细胞株,检测报告基因的变化。结果 UXT-V1与HBSP在酵母内具有相互作用,进一步验证表明,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外HBSP与UXT-V1均存在相互作用。HBSP能增强NF-κB活性,该效应与HBSPUXT-V1相互作用有关。结论 HBSP与UXT-V1相互作用促进肝细胞NF-κB通路的激活,可能对HBV相关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晔[10](2017)在《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核转位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核转位障碍中的作用,阐述其与PCOS患者高雄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过表达细胞模型,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由不同AR剪接变体编码的蛋白质核转位能力的差异。并通过Co-IP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AR剪接变异体与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的结合亲和力的改变。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R剪接变异体与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的亚细胞共定位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实验发现过表达模型在雄激素暴露2小时后野生型AR绝大部分入核,而两种剪接变异体(缺失型AR和插入型AR)大部分仍集中在胞浆中,入核明显减少,出现核转位障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未受到雄激素刺激时,与野生型AR相比,两种剪接变异体与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的结合力增高;在雄激素刺激后,两种剪接变异体与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的结合力出现明显下降;核输入因子α在两种AR剪接变异体细胞模型中表现为核转位障碍;共定位实验显示雄激素暴露后两种剪接变异体与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的共定位主要出现在胞浆中,并且共定位明显减少。结论:非配体结合状态的AR剪接变异体需要结合更多的分子伴侣以维持其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AR剪接变异体与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的结合亲和力降低削弱了其核转位能力,的结合出现异常,可能是PCOS患者卵巢功能紊乱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期刊2017-12-06)

剪接变异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治疗方法包括:以紫杉烷为基础的化疗、新型内分泌治疗、免疫疗法和镭233。目前尚无能预测CRPC患者治疗疗效并指导用药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大量研究显示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AR-V7)与阿比特龙、恩杂鲁胺耐药相关,而与紫杉烷类药物的耐药不相关,有望成为预测临床疗效、指导用药选择的一种临床实用的肿瘤标志物。然而,AR-V7的检测方法成为其应用于临床的挑战之一。本文就现有的AR-V7检测方法做一综述,并对AR-V7临床应用进行展望,以期推进AR-V7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接变异体论文参考文献

[1].梅燕,朱玲钰,杨泓熇,钟国斌,杨华伟.RSK4剪接变异体2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英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李坤,范光锐,陈朝虎,王志平.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

[3].柏杉杉.前列腺癌中c-Myc对雄激素受体及其剪接变异体的正向调控作用[D].吉林大学.2019

[4].李瑾.CD44剪接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对胃癌细胞株CD44剪接变异体表达的影响[D].蚌埠医学院.2019

[5].陈泽昱,董强,柳良仁,魏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标志物——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

[6].卢杰,邓珊珊,姜世君,江荣科.不同癌种患者外周血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的表达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

[7].苏弟.CD44剪接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8

[8].邱萍.人外周血FMR1基因新型可变剪接变异体的检测及其初步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

[9].陈婉南,俞燕飞,吴琼,刘慎敏,吴龙飞.乙型肝炎病毒剪接蛋白HBSP与泛转录表达因子剪接变异体1相互作用增强NF-κB活性[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

[10].刘晔.分子伴侣和核输入因子α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核转位功能障碍中的作用[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2017

论文知识图

全长及2·2 kb剪接变异体HBV DNA...基因及其剪接变异体结构示...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在不同...) 野猪CAPN10基因两个剪接变异体...例乳腺癌组织TSG101基因剪接变异体在体内和Fbw7a及Y剪接变异

标签:;  ;  ;  ;  ;  ;  ;  

剪接变异体论文_梅燕,朱玲钰,杨泓熇,钟国斌,杨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