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等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对等网,结构化,协议,通信,主从,令牌,网络。
对等网论文文献综述
张迪[1](2018)在《移动对等网中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对数据传输性能要求地不断提高,针对非完全合作节点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基于信任模型来实现对非完全合作节点的识别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非完全合作节点分类识别以及共谋非完全合作节点的识别的研究却十分有限。而移动对等网一方面由于其主观理性自私导致节点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合作行为从而避免自身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客观资源受限使得节点很多功能必须依靠节点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本文针对移动对等网络中单独非完全合作节点的分类识别和共谋非完全合作节点的识别进行研究,致力于最大限度的挖掘非完全合作节点的价值,从而提高移动对等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首先引入卦限的概念,评估节点(当前节点)从被评估节点(邻节点)的转发行为、内部状态、推荐信任叁个维度对被评估节点进行分析,实现了对被评估节点分类的全覆盖,最终将被评估节点分为了协作节点、懒惰节点、伪善节点和恶意节点四类,并对其加以定义。通过在混杂监听模式下监听被评估节点转发数据包的数量与接收数据包的数量的方式计算被评估节点的转发率来量化被评估节点的转发行为;根据被评估节点作为源节点主动发送数据包的数量与其转发数据包的数量的比值来推测被评估节点的内部状态;定义可信度的概念来表示评估节点对被评估节点提供的推荐信息真实性的度量,并由评估节点和被评估节点分别对其共同邻节点的转发率和推荐信任的差异性来量化。通过量化被评估节点叁个维度的值识别出被评估节点的类别,进而建立了基于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的信任模型,使用推荐信任和定期更新信任值的方法降低了节点移动性对信任模型的影响。然后在识别单独非完全合作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被评估节点分类讨论的方法,提出针对恶意节点和伪善节点使用被评估节点向量余弦相似度、针对懒惰节点和协作节点采用趋势向量对比的方法设计了针对共谋非完全合作节点的识别算法,帮助评估节点识别出其通信范围内的节点参与网络共谋的情况。最后,根据对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的研究设计了相应的基于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的路由算法。本文的相关研究均在NS2仿真平台上实现,采用召回率、误检率、精度、正确率、误差率、拒识率六个性能指标评估单独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算法和共谋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算法,并与Watchdog算法和TQR算法进行了对比。采用投递率和平均端到端延迟来评估基于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的路由算法的性能,并与AODV、Watchdog算法和TQR算法进行了对比。为了全面评估算法性能对网络的影响,本文中所有性能指标均采用网络中所有节点评估的平均值来衡量。仿真结果表明,单独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算法能够准确识别被评估节点的所属类型;共谋非完全合作节点的识别算法能够使节点在移动网络环境中较好的识别出其通信范围内参与共谋团体的成员;基于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的路由算法能够充分利用非完全合作节点的价值,有效规避非完全合作节点提供的虚假推荐信息,并能激励节点协作并参与数据转发,在数据投递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霍英,刘蕙,陆国军[2](2018)在《移动对等网合作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良好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励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约束不合作行为,对高度动态、异构、低关联度的移动对等网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在合作激励机制方面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分析其在移动环境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考虑到现实环境中成员异质性及非理性行为存在的前提下,提出应用行为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来研究移动对等网络中节点合作激励机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斐,郭晓[3](2017)在《对等网中Chord协议仿真及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Chord协议就是一种结构化的全分布式拓扑结构,这种类型的对等网络实现了无中心服务器的目标,但相应的就需要解决有效定位和存储特定数据的问题,Chord协议给特定的数据一个键值,将其映射到和键值对应的节点之上,这样数据的存储位置就可以很容易通过这种对应关系进行查找。这种方式解决了无中心检索服务器的文件检索问题,但对覆盖网的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节点的加入与离开也会影响覆盖网的结构,因此需要仿真Chord协议的性能来评估其可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方新丽[4](2016)在《基于对等网协议的BotNet防御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BotNet(僵尸网络)具有安全隐蔽、稳定可靠的特性,如今已成为网络攻击的工具,给网络安全来严峻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防御僵尸网络带来的危害,保证网络的安全,首先分析了基于对等网协议的BotNet的发展历程和工作过程,根据其工作特性,设计出一个基于对等网协议的Bot Net防御系统[1]。(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6年13期)
刘坤[5](2016)在《对等网云存储系统检索策略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存储借助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技术,实现了网络中大量存储设备的协同工作,确保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提供同样品质的数据存储服务以及用户访问功能,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信息查询检索和存储的需求。而云存储的检索策略是衡量云存储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性能、效率也决定了云存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对等网具有非中心化、高性能、可扩展性、负载均衡、健壮性等特性,这些特性都与云存储系统的设计要求相符。而基于结构化对等网的云存储检索算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更高的查询效率和较强的自适应性,其可扩展的特性能够满足大规模节点网络中存储系统对于性能和存储容量不断提升的需要。本文结合了结构化对等网技术,应用经过改进的Chord算法来管理各个节点,同时转发用户的请求,应用存储块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利用结构化对等网算法设计云存储系统的检索机制,通过结合云存储系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结构化对等网的云存储检索策略。具体研究目标分为以下叁部分:1.对传统的对等网原理和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云存储进行改进,描述清楚其理论上的优势和改进之处。运用经过改进的Chord算法,并结合云存储特性,提高了系统的检索性能。2.设计了基于结构化对等网的云存储检索策略。对文件存储地址采用一种叁段式地址划分,把相近的内容安排在临近的存储位置,提高了检索效率,详细设计和阐述这种检索策略在系统中的工作机制,并对其和以一般的检索方式的性能进行了模拟数据对比。分析功能需求,根据功能需求给出系统设计的总体框架和方案,制定系统中与检索相关的各模块设计思想和工作流程。3.根据设计思路实现基于结构化对等网的云存储检索策略,给出系统所用的各组件、参数和字段,设计系统的基本结构同时完成检索策略涉及到的系统的核心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6-01)
樊旭[6](2016)在《移动对等网数据分发的网络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件设计水平与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大提升了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携性和计算存储能力,加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多种无线网络的出现并在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随着无线网络应用的普及,数据分发需求的不断增加,P2P数据分发技术被应用到移动网络之中,移动对等网的概念应运而生。由于移动对等网的构成情况复杂,使其具有节点能量受限、网络拓扑容易变化、底层网络异构性明显叁个特点。移动对等网的这叁个特点使已有的P2P数据分发技术在移动对等网中无法发挥出性能优势,所以十分有必要针对移动对等网的特点对数据分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组播技术进行数据分发,数据沿组播树进行传输并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节点,减少了网络中数据的转发次数。网络编码在组播网络中的应用再次提升了数据分发效率,使组播速率达到了网络的最大流。在移动对等网的数据分发中,网络编码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组播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对等网中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编码为移动对等网数据分发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编码节点计算量大、编码过程存在数据等待、网络资源总利用率低等方面。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编码节点计算量、编码等待时间、信道资源利用率这叁个影响数据分发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展开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现有的编码过程优化方法中,主要是从局部编码向量、缓存数据量和系统运行时间叁个方面展开研究的,没有从数据构成本身出发考虑编码过程的优化,导致数据选择不够准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编码向量中非零分量构成信息的最小增量网络编码方法。结合全局编码向量中非零分量信息,在数据包中添加了非零分量指示集,节点在编码时根据非零分量指示集的信息选择编码数据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节点编码过程计算量,从而减少了节点的编码能量消耗,同时缩短了编码过程执行的时间。(2)移动对等网拓扑结构变化频繁,信道资源稀缺。在现有的网络编码方案中,编码模块所处的状态线性转化,用于移动对等网中有明显的编码等待问题,浪费了信道资源。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间数据接收量和需求量关系来调节编码模块状态的反馈调节的多次网络编码方法。在不同的拓扑结构中,节点需要传输不同次数的数据来满足邻居的数据请求,根据邻居节点数据需求信息确定编码次数可简化编码模块状态转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反馈调节的多次网络编码方法能够通过调节编码次数来避免编码等待,同时能够提高移动对等网数据分发速率。(3)移动对等网底层网络具有明显的异构性,使用网络编码进行单速率组播虽然能够提升网络传输效率,但仍然无法解决不同计算能力及通信能力的节点间资源使用公平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代间混合的多速率网络编码方法。多速率组播与代间混合编码有相同的数据向下层包含的特征,在适合移动对等网的速率分配方案下,可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代间混合的多速率网络编码方法能够以更高的最大流比率进行数据分发。论文针对网络编码用于移动对等网环境中的数据分发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所提方案在保证改善网络整体传输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节点编码过程的计算量,减少了数据转发次数,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4-01)
涂振宇,曾瑄[7](2016)在《一类非结构化对等网资源搜索问题的蚁群算法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蚁群算法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资源搜索算法研究中,常用查询要求与目标节点共享资源的相似度来表征信息素的大小,信息素的更新机制是在搜索寻优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研究其信息素的挥发和扰动算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算法早熟,提高资源搜索的成功率,缩短查询时间。(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启丙[8](2016)在《单片机多机对等网通信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片机多机通信中,目前主要是以主从方式通信,主机通过查询方式与各个分机进行通信,而从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主机进行中转,增加了从机之间通信的难度。为解决从机之间、主机与丛机之间均可直接通信,通过改进型令牌技术,从机进行通信时,先向主机申请令牌,申请成功后,可以与网络内任意从机进行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主机中转,实现了对等网通信,同时也实现任意两节点的通信时间固定一致与节点的物理位置无关。(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6年01期)
涂振宇,曾瑄[9](2015)在《一类非结构对等网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非结构化对等网络节点数目非常大,没有固定的拓扑结构,节点可以动态加入与撤离,因此难以在一个实际的物理网络中进行各类协议实验,仿真实验平台可以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进行各种网络实验,主要讨论Peersim平台上的P2P网络仿真实现。(本文来源于《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泽平,杨旋,鲍序[10](2016)在《对等网端到端多路径选择建模及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等网上利用多路径分发视频是一种重要的机制,虽然在一对节点之间找出符合条件的多条路径并不困难,但发送端如何从可用路径集中选出最优路径子集,并为其最优地分配发送速率仍是一个难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对等网端到端最优多路径选择与速率分配(OMPSRA)算法。首先,应用排队论建立OMPSRA模型,并推导出一种新的OMPSRA公式,公式既给出了最优分配的计算方法,也给出了路径的最优速率分配与各路径最大可用带宽之间的关系,利用此关系可选出最优路径子集。最后基于公式实现OMPSRA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对通信量进行全局最优分配,最小化视频传输的端到端时延,且比同类算法有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对等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良好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励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约束不合作行为,对高度动态、异构、低关联度的移动对等网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在合作激励机制方面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分析其在移动环境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考虑到现实环境中成员异质性及非理性行为存在的前提下,提出应用行为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来研究移动对等网络中节点合作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等网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迪.移动对等网中非完全合作节点识别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8
[2].霍英,刘蕙,陆国军.移动对等网合作激励机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8
[3].李斐,郭晓.对等网中Chord协议仿真及其性能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方新丽.基于对等网协议的BotNet防御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
[5].刘坤.对等网云存储系统检索策略设计与实现[D].河南大学.2016
[6].樊旭.移动对等网数据分发的网络编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7].涂振宇,曾瑄.一类非结构化对等网资源搜索问题的蚁群算法机制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
[8].李启丙.单片机多机对等网通信的研究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
[9].涂振宇,曾瑄.一类非结构对等网仿真技术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李泽平,杨旋,鲍序.对等网端到端多路径选择建模及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