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华芳潘陶玲(广西金秀县人民医院广西金秀5457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2-0151-02
【摘要】目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使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在救治过程中得到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方法对72例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结果腋静脉穿刺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和输液局部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腋静脉留置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在基层医院儿科,如何为新生儿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护理工作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往新生儿的静脉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等,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我们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后,由于头皮静脉细,四肢活动频繁,易出现液体外渗、静脉炎,留置针常保留时间不长而需重新穿刺,既不利于治疗,又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2008年5月以来我院儿科对72例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穿刺置入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因反复穿刺占用护理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现将我们的应用体会分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72例,其中低体重儿31例(体重<1500g9例,1500g~2000g2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新生儿肺炎13例,高胆红素血症5例。
1.2穿刺方法
1.2.1物品准备常规输液用物一套,另备24GY型静脉留置针和3M透明贴膜一套,5ml一次性注射器、生理盐水。
1.2.2腋静脉穿刺方法先用注射器抽5ml生理盐水后接头皮针,直接插入套管针肝素帽中,排净空气备用。由两人配合进行此项操作、将患儿置于婴儿辐射台或暖箱内,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穿刺对侧,脱去穿刺侧上衣,在患儿穿刺侧肩胛下垫一小枕使其肩膀抬高20°~30°,将患儿手臂轻轻向外展110°~130°,使患儿腋窝水平暴露,为了使血管更充盈显露,在肘正中上2~3cm处扎止血带,阻止血液向上循环,使血管充盈显露,操作者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患儿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可见腋静脉呈蓝色,触摸无搏动,常规消毒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与皮肤成20°~30°角,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向前进针2~3mm,固定针芯,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见套管回血顺利表明穿刺成功,至套管完全进入血管内,拔出针芯,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若推注顺畅无阻力,表示穿刺成功,贴好3M无菌透明敷贴,再用3M胶布加固,注明穿刺日期与时间,然后用胶布固定好头皮针针柄,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准备好的微量注射泵延长管相连接,按医嘱泵注输入的药液。
2结果
72例中除2例穿刺失败外,其余均顺利完成输液,静脉留置时间6~9天,成功率97.2%,无1例因外渗、脱出及静脉炎、导管阻塞而重新穿刺。
3护理要点
3.1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对患儿家长讲明腋静脉留置针的好处,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3.2掌握穿刺方法和要点,大部分腋静脉隐约可见,进针速度宜慢,以防进针即穿破血管。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宜大于30°角,以免刺入腋动脉,如误入腋动脉,立即拔针并按压穿刺点,以免出血,宜用直接进血管法。
3.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刺前严格消毒皮肤,范围要大。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24h更换接管和头皮针,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无菌,每三天更换一次3M无菌透明敷贴,注意消毒液不要过多,防止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
3.4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腋窝内充以结缔组织,少量液体渗漏时不易被发现,应经常将两侧肢体对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肿胀等症状反应等。
3.5在输液顺序方面应先输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再输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当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输入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3.6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封管是留置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输液完毕,用5ml注射器抽取2~3ml生理盐水封管,封管时采取正压封管法,边推注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夹紧活塞夹,确保留置针全是封管液。
4讨论
4.1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并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简单、安全、易操作、经济、方便的静脉留置方法。
4.2腋静脉由贵要静脉与肱动脉汇合而成,收集上肢浅、深静脉的全部血液,位置恒定表浅,离心脏近,管腔粗大,管壁厚,走向直,血流快,输入的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和血管活性药物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减轻了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腋静脉处于上臂肌肉丰满处及腋窝中央,位置隐蔽,留置针受活动影响小,安全性比较高,导管不易脱出。
4.3低体重儿由于主要脏器发育不成熟,需经常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确保热卡的供给,静脉营养液为高渗溶液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发生静脉炎和外渗。头皮静脉细、短、血管壁薄,虽然易于穿刺,但易发生炎性改变和坏死。四肢血管虽然较粗,但患儿四肢活动明显,易造成留置针的移动使液体渗漏引起四肢肿胀,留置时间明显缩短。我们利用腋静脉渗透压耐受性与中心静脉接近的特点,采用腋静脉留置针代替中心静脉置管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4.4在抢救患儿时常静脉输注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易出现渗出、苍白及坏死等缺氧性改变,导致经常更换穿刺部位,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使用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可避免或减少特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刺激,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5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PICC置管和中心静脉置管虽然保留时间长,但技术难度大,在基层医院能完成该两项操作的护士少,且导管价格贵,患儿家属不易接受,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方法简便、安全性高,能保证及时有效地给药、抢救治疗,保留时间长,避免了反复穿刺占用护理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间接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为患儿节约治疗费用,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