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反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载,反馈,集群,充电站,激变,加载,负载均衡。
负载反馈论文文献综述
李尚胥,董业平,李宁[1](2019)在《人体运动信息反馈调节与体重控制——不同负载源上肢力量练习效果的对比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人体运动信息反馈调节与体重控制的关联,对60名大学生进行负载源不同的上肢力量练习与体重变化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所测量指标无显着差异的起始条件下,经18周每周3次的上肢力量训练(期间被试者的日常生活、学习、饮食习惯与实验前保持一致,而且两组被试者力量练习的运动量指数无显着性差异)后,负自身体重练习的被试者体重趋于减轻,而负非自身体重(外在重力)练习的被试者体重趋于增加。研究表明:人体力量练习负载源不同的运动信息反馈调节,对练习者体重的增、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杨炳钊,李泽平,刘江涛[2](2019)在《基于HLS流媒体集群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移动视频用户大量的并发视频请求,为了解决流媒体集群节点负载反馈不及时、节点选择不精确、节点负载过重而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负载因子衡量各节点服务性能和当前负载,使用层析分析法计算负载权值向量;同时计算负载权值和引入容余负载,并对容余负载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精确地描述集群负载情况,改善了传统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中请求数突增造成的负载倾斜。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实现了多节点负载动态平衡,提高了节点的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9年03期)
王成龙,王育飞,薛花[3](2019)在《基于负载电流补偿与转速反馈的飞轮储能系统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对电网的冲击,研究在直流快速充电站(DC fast charging station,DC-FCS)应用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式飞轮储能系统(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FESS)。在传统PMSM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负载电流补偿与转速反馈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电动汽车直流快速充电站负荷数学模型,对其冲击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阐明所提飞轮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并设计配有PMSM-FESS的直流快速充电站控制系统。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搭建配有FESS的快速充电站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PM SM-FESS控制策略可有效限制电网功率上升速率,补偿快速充电站母线电压跌落;即使面临多台电动汽车短时间连续接入的情形,所提控制策略仍可有效缓解直流快速充电站对电网的冲击,降低直流母线电压跌落幅度。(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03期)
谢树杨,王俊峰,马聪,王凯[4](2018)在《一种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负载调整率优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原边反馈控制技术中,后级输出阻抗产生的压降使采样精度降低,产生负载调整率差的问题,分析指出该误差仅与输出电流大小有关。现提出一种简单的结构,通过计算磁芯复位时长,将输出电流引起的误差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平值并引入电压环,对输出电压进行补偿,改善了变换器的负载调整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款输出12V/0.125A的原边反馈式反激变换器中,输入电压为28V时,使用该补偿电路后,负载调整率从3%降低到0.5%,达到了预期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6期)
程敏,于今,丁孺琦,蔡乐平[5](2018)在《基于流量前馈与压力反馈复合控制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现有负载敏感系统动态和能耗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流量前馈与压力反馈复合控制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该系统通过负载实时流量需求来前馈控制变量泵斜盘摆角,并结合压力裕度反馈控制对泵排量进行调节,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裕度高和压力裕度低等特点。以现有压力反馈型和流量前馈型电液负载敏感系统为对比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并在响应速度、阻尼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理论分析,还基于2t液压挖掘机的试验平台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现有压力反馈型负载敏感系统,所提出的系统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阻尼性能,并且可减小压力裕度目标值以降低系统能耗;此外,所提出的系统通过压力闭环实现供需流量动态匹配,从而避免了由流量过匹配造成的压力冲击和能量损失。(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唐剑锋,殷国防,赵鑫拓,曹茂林[6](2018)在《负载敏感阀反馈通道实现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敏感阀的核心是带有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取自主油路,为换向阀后的压力,也就是负载压力。该文对国外知名公司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反馈油路优缺点分析,从而可总结出一套多路阀反馈油路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8年08期)
王东[7](2018)在《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无时无刻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便捷服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迎接着巨大的挑战。大量并发业务的访问造成了单一服务器端的巨大压力,服务器集群用来解决服务器端的压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负载均衡技术即如何合理的分配任务,使得整个集群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现有负载均衡算法存在着没有考虑到服务器集群内每个节点的运行期间的负载状态包括CPU利用率、网络带宽、内存使用率、IO读写速度等,造成现有负载均衡算法吞吐量及集群整体利用率有待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了动态负载均衡算法旨在提高集群的吞吐量和利用率,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针对于现有负载均衡算法没有考虑到集群节点负载状态的问题,提出了DWA算法。首先,需要进行节点负载评价参数的选择,通过对HTTP请求分类分为发布型请求和事务型请求,对两种请求的服务器负载分析,选择适合的评价参数。然后,使用加权乘法对服务器负载状态进行量化。最后,提出了DWA算法,结合当前服务器节点的负载状态进行任务调度,从而实现对任务进行更为合理调度提高了集群的吞吐量。2)集群负载均衡策略是提高服务器集群的关键,结合DWA算法设计了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策略。主要包括负载信息的收集、负载状态的判定和负载策略的执行叁个方面,采用集中式的信息收集方式,周期性的收集节点的负载信息,采用UDP多播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在负载信息判定过程中,使用权值对服务器负载能力进行评判,使用AHP方法进行权值的初值设置避免人为手动设置产生的误差。负载策略的执行阶段引入CPU平均负载阈值来判断多核CPU是否到达最大工作负载,避免了使用CPU利用率来判断服务器工作负载所产生的误差。3)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进行具体的仿真实验验证,通过集群吞吐率和平均响应时间进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首先,界定当前实验环境下多少并发请求是大量请求,由于服务器集群是针对大量请求的,只有当请求量较大时才能体现出集群的优势,因此设计单机服务器与集群服务器响应时间对比实验。设计了DWA算法与加权最小连接数法对比实验,通过吞吐率和响应时间对所提算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DWA算法在吞吐率和响应时间上优于加权最小连接数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赵华龙[8](2018)在《机器人单腿负载模拟台滑模位置控制及定量反馈力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模拟器是一种工作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复现飞机、舰船、坦克、机器人等实际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界干扰的设备,其可靠性高且经济方便。而足式机器人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来测试其运动性能,因此本文进行了负载模拟实验台的设计以复现足式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地面的位置和力载荷。负载模拟实验台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位置和力载荷的加载精度,因此本文进行了负载模拟实验台位置和力控制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足式机器人性能测试的加载需求,提出一种负载模拟实验台方案。设计对应的液压驱动系统,建立电液伺服阀、液压缸、传感器等元件的数学模型,构建负载模拟实验台位置控制系统模型及力控制系统模型,在MATAL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2)针对提出的方案,设计负载模拟实验台的机械结构,对关键机械元件进行选型。详细介绍了负载模拟实验台的上位机、信号处理及控制系统、信号采集、驱动系统等硬件配置。在装配完成的负载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位置及力控制的实验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3)针对负载模拟实验台位置控制系统研究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正切函数的趋近律,研究了以水平阀控缸为基础的叁阶线性滑模,引入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模糊滑模控制器,并结合时延估计控制方法,提出最终的控制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器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及抗扰能力。(4)针对负载模拟实验台力控制系统研究定量反馈控制方法,在建立力控制系统线性模型的基础上,确定力控系统参数的不确定范围,设计了定量反馈控制器。并针对力控系统响应滞后较多但定量反馈控制又不便校正相位的问题,引入前馈控制,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定量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对提高力控性能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鹏,黄洪琼[9](2018)在《基于神经网络反馈机制的改进型负载均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系统不能动态反映服务器的实时负载情况的缺陷,研究常见的传统负载均衡算法,同时引入一种服务器集群OPNET,以解决多用户并发访问的问题,并对传统负载算法进行优缺点对比。从而引入BP神经网络反馈机制,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反馈机制的改进型负载均衡算法。通过对常见的传统负载均衡算法和改进型的负载均衡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型的算法在服务器、CPU利用率以及任务请求速率运行上有较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8年12期)
唐忠廷,粟梅,刘尧,韩华,王辉[10](2018)在《带负载阻抗角反馈的主动频移孤岛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孤岛检测是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传统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技术难以平衡检测准确性和电能质量之间的矛盾。因此,详细分析了负载特性对孤岛检测的影响,针对并/离网逆变器模型提出了一种带负载阻抗角反馈的主动频移孤岛检测技术,通过反馈实时负载阻抗角改变注入的电流频率扰动,提高了单台逆变器和多逆变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的准确性,消除了检测盲区。同时,通过提出的孤岛检测方法进行分段式改进,降低了由非线性因素引起的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改善了系统的电能质量。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所提孤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8年07期)
负载反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移动视频用户大量的并发视频请求,为了解决流媒体集群节点负载反馈不及时、节点选择不精确、节点负载过重而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负载因子衡量各节点服务性能和当前负载,使用层析分析法计算负载权值向量;同时计算负载权值和引入容余负载,并对容余负载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精确地描述集群负载情况,改善了传统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中请求数突增造成的负载倾斜。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实现了多节点负载动态平衡,提高了节点的利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反馈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尚胥,董业平,李宁.人体运动信息反馈调节与体重控制——不同负载源上肢力量练习效果的对比证据[J].体育学刊.2019
[2].杨炳钊,李泽平,刘江涛.基于HLS流媒体集群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9
[3].王成龙,王育飞,薛花.基于负载电流补偿与转速反馈的飞轮储能系统控制策略[J].电力建设.2019
[4].谢树杨,王俊峰,马聪,王凯.一种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负载调整率优化技术[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5].程敏,于今,丁孺琦,蔡乐平.基于流量前馈与压力反馈复合控制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18
[6].唐剑锋,殷国防,赵鑫拓,曹茂林.负载敏感阀反馈通道实现方式[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8
[7].王东.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赵华龙.机器人单腿负载模拟台滑模位置控制及定量反馈力控制[D].燕山大学.2018
[9].王鹏,黄洪琼.基于神经网络反馈机制的改进型负载均衡算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
[10].唐忠廷,粟梅,刘尧,韩华,王辉.带负载阻抗角反馈的主动频移孤岛检测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