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卧都河林场
我国南方地区以及北方地区开展的造林工作带有一定的相似性,灌木以及杂草等自然植被大面积生长于造林地上,不仅会对通风透光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与树木争夺养分。需要在有效清除上述物质的基础上,将更为良好的生育条件提供给幼苗幼树。在调节整地光照时,可利用调整整地面积大小以及割灌多少的方式,将更为充足的光照提供给幼苗。部分树种适宜生长在耐阴的环境中,这部分区域可保留相应的灌木,营造良好的庇荫环境。
一、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整地可以增加土壤疏松程度,增加土壤团粒结构,进入到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流失,减少干早,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到这种作用的大小与整地的方法和季节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南北整地的时间不一致,南方大都集中在春冬季节。受纬度位置影响,北方主要集中在秋季,称为秋整地。在干旱地区,如果整地的季节和方法不当,不但不能蓄水保墒,反而会造成水分大量蒸发而使土壤变干,影响苗木存活。
二、改善土壤肥力,提升化学物质含量
现代化造林工作需要依托大量大型机械。通过利用大型机械深翻整地的作用,改善土壤原有的水分状况。土壤的温度以及通气条件也会在整地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对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活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整地工作完成后,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以及有机磷分解细菌等,会在数量上呈现出显著增加的状态。土壤中的多种养分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根据相关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在造林整地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每公顷林地的氮、磷、钾含量都会有所提升,提升比例分别为146%、5%以及75%。
三、减少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部分造林地会出现杂草茂密的问题。这部分草根在盘结度方面占据一定的高度,不仅会对林木根系的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与幼树幼苗争夺相应的养分与水分。树木根系无法向土壤深处发展,会影响到树木的整体成活与生长。可以结合实际利用恰当的整地方是消灭杂草,真正意义上提升造林的整体成活率。这也是改善繁中幼林抚育工作量的重要前提,通过控制苗圃生产成本的方式获取更为理想的经济收入。地下土壤内部不仅存在相应的细菌以及有益微生物,同时还会有多种害虫以及病菌孢子存在。为杀死害虫与病菌孢子,同样需要借助整地的方式破坏其正常活动与生长环境。然后借助阳光中含有的紫外线,彻底杀死害虫以及病菌孢子,将害虫与病菌孢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林权制度改革可在此种背景下实现对自身效能的最大限度发挥。该种方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已经在大量实践中取得理想成就。
四、改善水土流失问题
首先,较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部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会利用农闲时节开展恰当的整地工作,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坡面工程。虽然较为简易,但是可以进一步贮藏大气降水。山区以及丘陵地带是利用梯田形式防固,这是改善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可将耐旱树种或者经济作物种植在相应的区域内,构建立体水循环体系,对区域经济效益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最大限度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
其次,我国北方所开展的整地工作都是将保持水土作为核心内容,一般会使用鱼鳞坑、水平沟以及反坡梯田等方式。在造林整地工作当中,不仅要保障设计的正确性,同时要改善工程整体质量。在所有要求符合标准的基础上,获取较为理想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其未来发展空间与前景相当广阔。在造林工作中开展科学的整地工作,是有效提升造林成活率以及促进林木生长的先决条件。将最为可靠的技术提供给林木用于生长以及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营林生产中事实整地重要作用展开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
最后,造林地整地与农业和苗圃整地相比,既有相似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因为造林地种类多、条件差、面积大分布广、自然条件复杂,或者地处偏远。这就是不决定了林地整地任务和方法的艰巨性和多样性,且以局部整地的方式为主。同时由于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生长周期长,故对造林前整地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很高。在进行整地之前,对造林地应进行必要的清理。如灌木、杂草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杆、伐根等,可用割除、火烧、堆积、挖除及化学方法清理。
五、整地方式
整地的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后者又可分为带状和块状整地两类。
1.全面整地
对改良土壤理化作用大,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林粮问作。在平原地区,坡度不大的山地(缓坡地)进行全面造林中营造农田防护林时,凡不易发生风蚀和水蚀者均可采用。
2.局部整地
(1)带状整地
带状整地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较好,具体方法:平原地区可用梨沟,高垄,带状山地可用水平带(环山水平带)、水平阶(条),水平沟、反坡梯田等。
(2)块状整地
是呈块状(或穴状)翻垦造林地的方法。灵活性大适用于各种造林地条件。整地省工,但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相对较差。平原地区常采用穴状整地、块状整地和高台整地(丘状\扣草皮、以利排水洗碱)。山地常采用穴状块状、鱼鳞坑(蓄水保土)。整地是苗圃地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整地的作用在于通过整地可以翻动苗圃地表层土壤,加深土层,熟化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此,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水性,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的作用;增强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苗木根系的呼吸,增进养分的吸收和根系的生长发育: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为苗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整地清除了地面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地表日照温度,从而提高了土温,可以提前造林。实践证明,整地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整地的方法与质量,
结语:通过大量的实践已经可以直观表现出整地的方法与质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整地作用,同时也与整地效果以及立地条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需要从各个细节着手,提升整地工作的整体效率与价值。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内开展整体工作只能取得较小的整地效果。因此,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开展后续工作需要进行细致充分的准备,利用科学良好的整地改善区域内的小环境,提升树木整体成活与生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