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菁(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湖北武汉430014)
【摘要】目的对耳鸣病人不仅采取药物治疗和掩蔽治疗,还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以提高疗效,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06例门诊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给予药物和耳鸣掩蔽治疗,实验组106例还给予心理护理,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实验组耳鸣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70%。结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见对耳鸣病人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指导,可提高耳鸣治愈率。
【关键词】耳鸣心理护理
耳鸣是在无外界声刺激或电刺激时,人体产生耳内或脑内的声音感觉,是一种自觉症状,主观感觉[1]。可见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症状而不是疾病。耳鸣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约占耳科门诊疾患的10%,仅次于听力不良,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我科从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用药物治疗、隐蔽治疗结合心理护理治疗耳鸣,取得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耳鸣病人206例,男95例,女111例;年龄21至74岁,平均47.16岁;双侧耳鸣85例(41.3%),右侧耳鸣64例(31.1%),左侧耳鸣57例(27.6%);病程为1至3年;均于就诊当天进行纯音侧听、声导抗检查及耳鸣性质检查;排除存在明确中耳疾病者,继发性耳鸣者,存在严重内科疾病需接受内科治疗者,外地工作或居住不能按时复诊者,行动或语言交流困难者和有严重心理障碍需接受专业心理治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给予药物和耳鸣掩蔽治疗,实验组还给予两周一次的心理护理,疗程均为6个月。
2治疗方法
2.1药物治疗:包括内耳微循环药物(银杏达莫)、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针剂)、降低血粘度和抗凝(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营养(维生素B1针和维生素B12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针对性用药。
2.2掩蔽治疗:应用纯音听力计在隔音室内进行纯音测听及匹配[2]。根据测出的耳鸣音调频率和响度,隐蔽声刺激强度比耳鸣强10dB,10次为一疗程,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治疗2至6个疗程。
3心理护理
3.1耐心倾听每位病人耳鸣的烦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除对病人进行必要的专科检查外,更应进行耐心和细致地解释和指导。因病人对耳鸣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心理状况对耳鸣的康复效果有直接影响[3],所以耐心倾听每位病人耳鸣的烦恼是缓解病人心态最根本的方法。
3.2引导每位病人的心理问题,舒缓病人对耳鸣过度紧张的情绪:鼓励病人多进行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来淡化自己对耳鸣的关注,培养兴趣点,调整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逐渐为其树立“耳鸣一定能够逐步治好”的信心,从而减轻耳鸣的困扰。
3.3加强健康指导,宣传耳鸣的相关知识:在门诊候诊厅放置介绍耳鸣的书籍、宣传资料,在健康教育宣传栏里介绍耳鸣的病理生理机制、诱因及缓解耳鸣的方法等,让病人理解并认同耳鸣并不是可怕或不能治愈的顽疾。
3.4在实验组内部开展病情交流,分享治疗经验:让病人之间相互交流各种体验及减轻症状的心得等,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心理状态,缓解其心理压力。
3.5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治疗耳鸣的有效方法: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经常保持乐观、健康心态,避免暴露于强声和噪声中;尽量避免摄入一些刺激性物质,如咖啡、茶、可乐和烟草;经常做一些适当的、较为温和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耳鸣。
4疗效观察
表1两组耳鸣治疗效果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按照2009年9月拟定的《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疗效评判标准评定疗效[4]:临床治愈,耳鸣和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或在所有时间里完全适应;显效,耳鸣和伴随症状明显减弱≥1/2,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80%的时间里达到适应;有效,耳鸣和伴随症状减弱≥1/3,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50%的时间里达到部分适应;无效,耳鸣和伴随症状不变或加重,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所有时间里仍不适应。表1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有助于病人的康复,提高耳鸣的治愈率。
5结论
耳鸣的发病机制复杂,本文表明,主观性耳鸣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目前在耳鸣的诊疗中常常仅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发现几乎全部病人都急于倾诉自己因耳鸣而产生的苦恼,要耐心仔细地倾听并消除其悲观情绪,引导其从“认知耳鸣”到“认同耳鸣”再到“适应耳鸣”。
参考文献
[1]姜泗长,顾瑞.临床听力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431.
[2]黄国彬.掩蔽法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6):450.
[3]周颖,刘珂芳,晏继梅.耳鸣病人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8,7(7):1842-1843.
[4]JingD.耳鸣及其美国的诊治指导方案.中国听力语言学杂志,2005,3(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