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论文_陈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学理论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医学,失眠症,中国中医研究院,黄帝内经,中国,理论体系,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君[1](2019)在《中医学唯象理论体系的现代性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上的传统与现代话题,在技术领域日益交织成理论难题和发展难题,成为阻碍中医学发展的自身心病。现代复杂性科学体系特点与中医学科体系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理念下,现代中医学需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即从自身理论主张出发内在地实现与现代一切相关学科的融合,摈除跟随和模仿其他现代医学的做法,重新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知天知地知人的立体学科体系,从传统唯象模型走向现代唯象模型,进而实现复杂性科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复杂性中医学新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8期)

王伟学,江伟,孙莉,赖俊玉[2](2019)在《通过对东西方医学科学性的溯源提高留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追溯"科学"、"范式"的起源和概念,并为留学生讲解中西医学的"本体"不同。通过对比这两种科学理论,启发留学生对东西方医学概念体系的反思,从而认识到两者在理论方面并无高下之分,只是考察患者的角度及其适应的临床情况有所不同。简单疾病的机制符合还原论模型,而大部分疾病的机制更符和系统论模型。中医学系统论不同于西医系统医学还在于,中医通过观察进行干预的中药或外治法与人体"象"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确定其功效,是真正的宏观和全局思维。总之,中医和西医,正如东西方两种文化和哲学视角指导下的问题解决模式。中医学不仅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理论,而且积累了海量的人体、中医药疗法交互作用的个体化临床经验及规律性认识,二者是可以互补,互相借鉴的。(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7期)

刘欣[3](2016)在《《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经过从原始社会以来长期的经验积累,到战国开始上升到理论总结阶段。《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是中医学的一次巨大飞跃。《内经》书名首见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多数学者认为其成书年代在战国到秦汉,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有关。书名以"黄帝"冠名是由于当时盛行崇古之风,实际作者非一时一人,而是众多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人文》期刊2016年10期)

阎兆君[4](2016)在《从中医学解读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与命名》一文中研究指出志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与命名,理由有四。其一,疾病类属不同,各有其主要的最为相宜的辨证方法。内伤形体病最相宜的辨证方法未必与精神动作行为疾病也最相宜;其二,《内经》较早认识到该病证类属,业已存在神有余、不足、志有余、不足的分类雏形;其叁,理论特点确定。情、欲、性、五志生理概念具有异质性特点,情与志不同,五志有别,七情当辨。精、神、志、意、魂、魄、君、相与精神动作行为呈现非线形调控特征,而志意,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是更高层次的调控,为此,作者缕析中医学志意证治理论学说与源流及整理有关方药文献,进而修复和建立了志意辨证方法体系,并将其用"志意辨证"命名。志意辨证是精神动作行为异常病证相宜辨证体系的可能选择之一,并含概志意辨证、精神辨证、魂魄辨证、君相辨证等主要内容;理由之四,精神动作行为异常病证,有其阶段性病理演变规律。初为其气不等、气血未并、五藏安定的精、神、志、意、魂、魄有余或不足证。次为魂、魄、意、志、精、神异常,血气并,五藏不安,渐有形损病证。终致血气伤、脏腑形体损病证。"不等"者,宜志意辨证;"次并"者,方宜志意辨证与脏腑气血辨证并用;"脏伤形损"者,最宜脏腑辨证。(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5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2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年会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彦恒临床经验学习班论文集》期刊2016-07-22)

张菊[5](2016)在《因材施教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中何以实现——以中医学专业学生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人数多、大班化教学的背景下,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因材施教。从中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性强、理科生源居多、思维方式独特等特点出发,依托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改革,探索"施教"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6年16期)

朱光[6](2016)在《虚实之间话中医》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显得独特——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却亦有着显着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因而可以说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它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及治疗,虽建立在记述之上,但更偏重于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6-04-22)

胡建鹏,翟双庆,王键[7](2015)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具有原始创新性与内在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其形成不仅需要医疗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和提高,而且与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和传统思想等密切相关。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构成[1],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8](2014)在《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推进中医理论继承与创新——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潘桂娟研究员》一文中研究指出潘桂娟,女,1953年4月出生,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7年迄今,先后从事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科研工作。1977-1987年,在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其间,1982年,在辽宁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迄今,任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曾任研究室主任(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4年11期)

滕晶[9](2013)在《基于中医学“五神”理论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失眠症具有心身并病的特点,心理状态的改变才是真正导致其发生和维持的症结所在。"五神"理论是中医认识整体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体现了整体观与形神合一的思想,以五神理论为指导,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将对失眠症的中医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换届大会2013年神志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3)

腾晶[10](2012)在《基于中医学“五神”理论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失眠症具有心身并病的特点,心理状态的改变才是真正导致其发生和维持的症结所在。"五神"理论是中医认识整体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体现了整体观与形神合一的思想,以五神理论为指导,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将对失眠症的中医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1)

中医学理论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追溯"科学"、"范式"的起源和概念,并为留学生讲解中西医学的"本体"不同。通过对比这两种科学理论,启发留学生对东西方医学概念体系的反思,从而认识到两者在理论方面并无高下之分,只是考察患者的角度及其适应的临床情况有所不同。简单疾病的机制符合还原论模型,而大部分疾病的机制更符和系统论模型。中医学系统论不同于西医系统医学还在于,中医通过观察进行干预的中药或外治法与人体"象"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确定其功效,是真正的宏观和全局思维。总之,中医和西医,正如东西方两种文化和哲学视角指导下的问题解决模式。中医学不仅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理论,而且积累了海量的人体、中医药疗法交互作用的个体化临床经验及规律性认识,二者是可以互补,互相借鉴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学理论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陈君.中医学唯象理论体系的现代性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2].王伟学,江伟,孙莉,赖俊玉.通过对东西方医学科学性的溯源提高留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认识与理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刘欣.《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J].中国医学人文.2016

[4].阎兆君.从中医学解读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与命名[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5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2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年会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彦恒临床经验学习班论文集.2016

[5].张菊.因材施教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中何以实现——以中医学专业学生为个案[J].亚太教育.2016

[6].朱光.虚实之间话中医[N].中国中医药报.2016

[7].胡建鹏,翟双庆,王键.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

[8]..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推进中医理论继承与创新——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潘桂娟研究员[J].世界中医药.2014

[9].滕晶.基于中医学“五神”理论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浅谈[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换届大会2013年神志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3

[10].腾晶.基于中医学“五神”理论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浅谈[C].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2012

论文知识图

原创中医学理论结构图对其笼统化、单一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六味地黄丸“补泻兼...自然科学的基本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示套图魅力独特的中医学-内景图 清中医将人体内部...第二节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图...

标签:;  ;  ;  ;  ;  ;  ;  

中医学理论体系论文_陈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