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直流论文_孙东旺,鲁修学,王云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直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绝缘子,线路,自然,特性,特高压,污秽,樟树。

自然直流论文文献综述

孙东旺,鲁修学,王云强[1](2019)在《基于雅中-江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依托工程的江西省输电线路樟树跨越自然生长高度调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雅中-江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依托工程,本文对江西省境内二级保护树种樟树的自然生长高度进行了调研,向电网公司运行部门调研了江西境内在运输电线路樟树跨越运行情况,向林业部门收集了江西境内抚州、吉安等地区樟树生长年限、生长高度等数据,通过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给出了雅中-江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樟树的自然生长高度,对江西省内500kV、220kV等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樟树跨越高度具有积极的参考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06)

李博,彭振东,沙新乐,杨晨光[2](2019)在《混合直流断路器自然换流过程中弧压的测量及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式断路器的电流转移主要有自然换流和强迫换流两种方式,其中自然换流是在机械开关斥力机构驱动触头分闸过程中产生电弧电压的作用下迫使故障电流由机械开关向半导体开关转移的过程,该阶段电弧电压的大小及变化过程对转移时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精确测量12kA电流等级下真空电弧电压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并利用PSCAD/EMTDC建立电弧电压数学模型,最后将该电流等级下换流时间的仿真计算和实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真空电弧电压模型的可靠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帅,周文俊,李涵,陈欢,喻剑辉[3](2018)在《±800 kV楚穗特高压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特高压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积污特性以指导线路外绝缘配置,于2013—2014年采集了±800 k V楚穗特高压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分析其污秽等值盐密等级分布,研究线路整体积污程度,以及直流极性、沿串部位分布等造成的积污差异。数据表明:832个污秽样本中,等值盐密最大值为0.192 9 mg/cm2,最小值为0.000 7 mg/cm~2,76%样本等值盐密<0.025 mg/cm~2;相同积污条件下,直流极性不影响复合绝缘子整体积污程度;大部分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呈两端重、中间轻的分布规律;大小伞裙交叉布置时,小伞裙等值盐密明显大于大伞裙;54.8%的伞裙上表面污秽盐密值大于或等于下表面,与玻璃或陶瓷绝缘子规律不同。±800 k V楚穗特高压直流线路整体污秽较轻,现有的复合绝缘子配置合理。(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李瑶琴[4](2016)在《±800kV直流输电系统外绝缘及悬式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因其电压等级高、输电环境复杂,其外绝缘积污特性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经验少,对于高达±80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换流站外绝缘研究十分缺乏,有关直流污区图绘制的工作也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在±800kV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以下简称哈郑线)河南段上的带电与不带电参照绝缘子自然积污对照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了该地区特高压直流负极性导线上绝缘子表面积污的数值及其变化规律,带电与否对绝缘子自然积污的影响。根据带负电积污绝缘子表面污秽成分的测试数据,结合富集因子法,分析了杆塔周围的污染源对绝缘子积污的影响。同时,开展了中州换流站﹢800kV、﹢400kV、-800kV、-400kV直流和500kV交流场支柱绝缘子污秽度测量,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绝缘材质(瓷、复合、涂覆RTV)的支柱绝缘子进行积污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流极Ⅱ侧(负极)普遍比极Ⅰ侧(正极)积污严重,且严重程度和绝缘材料有关。对于复合和表面喷涂RTV的支柱绝缘子,极II侧ESDD平均为极I侧2.4倍,极II侧NSDD平均为极I侧2.7倍。基于哈郑线河南段已有的污秽度测试结果以及沿线周边地区的交流线路污秽度,并结合已有研究中提出的交流饱和系数和直交流积污比,划分了哈郑线河南段的污秽等级并绘制了直流污区图。对于已测试污秽度的地点,直流污区等级宜根据交流饱和系数和直交流积污比共同确定,且交流饱和系数可取1.6,直交流积污比可取1.5。对于没有邻近或环境相似直流系统的运行经验与污秽测量资料,也没有直流带电绝缘子的现场等值盐密和灰密测量值的情况,可根据相邻或环境相近的交流系统的污秽程度信息,通过直交流积污比计算得出污秽水平。此外,为了比较不同外形的悬式瓷和玻璃绝缘子在内陆地区的积污难易程度,寻求能够将绝缘子积污特性数值化的方法,为外绝缘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在河南省密平线开展了为期1年的不带电自然积污试验。提出用狄克逊检验法诊断自然积污数据离群值,以确定绝缘子积污水平的有效范围。利用Shapiro-Wilk检验法和正态分位数图证明了五种类型绝缘子的相对积污数据(五种类型绝缘子与XP-70型绝缘子积污测量值的比值)的正态性,为利用相对积污数据使绝缘子积污特性数字化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据此给出了绝缘子积污特性特征值(相对污秽系数)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卢明,李瑶琴,李黎,张建辉,戴玲[5](2016)在《哈郑特高压直流负极线路上U70BL型绝缘子自然积污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哈密—郑州±800 k V特高压直流(UHVDC)负极线路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在该线路河南段上选取了8基杆塔,在每基杆塔上的负极线路悬垂联板下方悬挂标准型悬式瓷绝缘子U70BL(原XP-70型绝缘子),并在相同高度悬挂不带电绝缘子串。经过冬季采暖期的积污后,测试并分析所有试验绝缘子上、下表面的盐密(ESDD)和灰密(NSDD)。结果表明,负极线路上的试验绝缘子表面灰密大于盐密,整体平均灰盐比为3.06。其上表面盐密约为下表面盐密的0.27倍,上表面灰密约为下表面灰密的0.58倍。负极线路上的带电绝缘子与不带电绝缘子的平均盐密比(带电积污系数)为1.26;而带电与不带电绝缘子上表面平均灰密比为0.82,下表面平均灰密比约为1,即±800 k V特高压直流负极线路绝缘子与不带电绝缘子的下表面灰密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韩玉康,柯磊,李叁,宁淼福,覃平[6](2015)在《±800kV楚穗直流线路自然积污规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研究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外绝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积污特性,准确设计线路绝缘配置。笔者通过对±800 k V楚穗直流输电线路沿线绝缘子串进行人工污秽取样分析,结合线路沿线的气候特征及污染源,研究气象条件、污染源以及材质对外绝缘积污的影响。研究表明,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积污受大气环境与污染源的影响;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度远大于玻璃和陶瓷绝缘子。(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5年11期)

钱进,柯磊,张东辉,覃兆宇,沈杨[7](2015)在《±500kV直流输电线路自然积污规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积污特性,准确设计线路绝缘配置,通过对兴安±500 k V直流输电线路沿线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运行绝缘子串开展人工污秽度取样与测量,对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及污秽化学成分的来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500 k V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积污情况受大气环境的影响,影响的大小随着离污染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污染源生成的污染物不同,对绝缘子表面积污情况的影响也不同;各因素中,材质对积污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污染源,最后是直流极性的影响;而同一环境下,直流线路直流极类型对绝缘子污秽度基本没有影响。文章同时分析了±500 k V直流输电线路污秽物阴阳离子成分,研究成果可指导运行部门优化架空输电线路的外绝缘配置、制定运行维护策略。(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5年04期)

胡文[8](2015)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的研究对于相关标准的修订以及电力设备外绝缘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高、输电环境复杂,其外绝缘设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较少,所以,国内外对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基于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简称哈-郑线)河南段,本文设计了为期一年的线路绝缘子自然积污试验方案,该方案从取样杆塔选择、试验绝缘子安装、测试周期、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除绝缘子表面积污的盐密、灰密测试外,本次试验还增加了绝缘子表面污秽成分的测定。通过在哈-郑线河南段上开展的自然积污试验,分析得到了该地区特高压直流负极性导线上绝缘子表面积污的数值及其变化规律,带电与否对绝缘子自然积污的影响,以及同一杆塔上不同高度不带电绝缘子的积污差异。根据带负电积污绝缘子表面污秽成分的测试数据,结合富集因子法,分析了杆塔周围的污染源对绝缘子积污的影响。在河南省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并行段设计并开展了自然积污试验,对比研究了特高压交、直流线路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试验得到了直流绝缘子与交流绝缘子的盐密比和灰密比。且研究发现,相比同一地区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而言,特高压直流线路上绝缘子上、下表面的积污更不均匀,这是电场力和雨水冲刷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2)

贾传圣,石丹丹[9](2014)在《矿井自然直流漏电保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煤矿井下的环境特殊,井下供电系统漏电不仅会造成作业人员触电,还有可能造成瓦斯爆炸,甚至引爆电气雷管,损坏电气设备,因此井下低压电网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不仅可快速切断故障线路,而且可以缩小漏电事故停电范围。文章分析了漏电前后电气量的变化,采用自然直流的漏电保护方法,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结合各种抗干扰方法,设计了井下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黄华[10](2014)在《绝缘子自然横风无降水直流积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阶段对高风速、高浓度的绝缘子积污情况研究较多,为了解绝缘子在自然横风无降水条件下的积污情况,考虑利用风洞实验室来进行自然横风条件的模拟,并考虑绝缘子加上直流电压时的情况。本文分别研究了复合绝缘子、瓷双伞绝缘子、瓷叁伞绝缘子和瓷钟罩绝缘子在电压极性不同和电压大小不同情况下的积污特征。并且用流体力学的流场原理对绝缘子的积污情况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和分析。最后采用CFD技术实现对绝缘子积污过程中其自身和周围流场的模拟。本文首先通过实验模拟不考虑降水情况绝缘子的不带电和带电积污过程,分别记录四种不同绝缘子的迎风面、背风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积污情况,绘制绝缘子积污特性的曲线,分析绝缘子的积污规律;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利用仿真软件Fluent,建立四种不同绝缘子的叁维仿真模型,采用离散相(DPM)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绝缘子周围的空气流场进行分析,观察其仿真结果。对比实验和仿真结果,得出结论。结果表明:在该风洞实验条件下复合绝缘子具有较短的饱和周期;复合绝缘子的平均灰密值最大,瓷双伞、瓷叁伞次之,瓷钟罩最小;瓷钟罩绝缘子下表面灰密值大于上表面灰密值,其余绝缘子均是上表面灰密值较大;复合和瓷绝缘子均是背风面灰密值略大于相应位置的迎风面灰密值;正电压对绝缘子上表面灰密增大作用明显;负电压对绝缘子下表面灰密增大作用明显;正负电压对下伞群的作用更明显,且随着正负电压的加大,上伞裙相应位置的积污也更明显;绝缘子灰密大小和带电的大小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4-03-01)

自然直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合式断路器的电流转移主要有自然换流和强迫换流两种方式,其中自然换流是在机械开关斥力机构驱动触头分闸过程中产生电弧电压的作用下迫使故障电流由机械开关向半导体开关转移的过程,该阶段电弧电压的大小及变化过程对转移时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精确测量12kA电流等级下真空电弧电压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并利用PSCAD/EMTDC建立电弧电压数学模型,最后将该电流等级下换流时间的仿真计算和实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真空电弧电压模型的可靠性与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直流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东旺,鲁修学,王云强.基于雅中-江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依托工程的江西省输电线路樟树跨越自然生长高度调研分析[C].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9

[2].李博,彭振东,沙新乐,杨晨光.混合直流断路器自然换流过程中弧压的测量及建模[J].船电技术.2019

[3].杨帅,周文俊,李涵,陈欢,喻剑辉.±800kV楚穗特高压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8

[4].李瑶琴.±800kV直流输电系统外绝缘及悬式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5].卢明,李瑶琴,李黎,张建辉,戴玲.哈郑特高压直流负极线路上U70BL型绝缘子自然积污规律[J].高电压技术.2016

[6].韩玉康,柯磊,李叁,宁淼福,覃平.±800kV楚穗直流线路自然积污规律分析研究[J].高压电器.2015

[7].钱进,柯磊,张东辉,覃兆宇,沈杨.±500kV直流输电线路自然积污规律分析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5

[8].胡文.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9].贾传圣,石丹丹.矿井自然直流漏电保护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4

[10].黄华.绝缘子自然横风无降水直流积污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直流检测源实验系统回路电气系统主电路完全平衡模式的仿真波形图铝硅共晶分离的微观组织坡道救援的特性曲线

标签:;  ;  ;  ;  ;  ;  ;  

自然直流论文_孙东旺,鲁修学,王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