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板块构造、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构造地层学多学科理论为指导,利用IHS数据库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解剖了5个代表性盆地,总结、归纳、分析了研究区39个盆地、造山带等不同性质主要构造单元的中新生代6个层系(三叠系、侏罗系、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的岩相组合及古地理类型,编绘了相关图件,填写了ArcGis属性表,编绘了6个层系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印度板块西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区中新生代的岩相组合统一归并为如下14种类型:砂岩+泥岩、砂岩+泥岩+碳酸盐岩、砾岩+砂岩+泥岩、蒸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碎屑岩、蒸发岩、碳酸盐岩、泥岩、含煤岩系、冰碛岩、火山岩、火山岩+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变质岩。古地理划分为隆起剥蚀区、冲积区、湖泊区、滨海区、浅海区、滨浅海+盐沼、三角洲、岛弧、半深海—深海区、海底扇等10种单元。隆起剥蚀区缺失沉积记录;而冲积区为砂岩+泥岩、砾岩+砂岩+泥岩或火山岩+碎屑岩三种岩相组合;湖泊区、三角洲为砂岩+泥岩岩相组合;浅海区沉积则以砂岩+泥岩+砾岩、砂岩+泥岩岩相组合为主,局部有蒸发岩+碎屑岩发育,半深海—深海区以泥岩和火山岩+碎屑岩两种岩相结合发育;岛弧的主要岩相为火山岩。造山带和盆地基底的滨浅海区和半深海—深海区主要为变质岩岩相组合。三叠纪研究区以隆起剥蚀和后三叠纪地体为主,以蒸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为特征的滨浅海区发育于印度板块西北部、阿拉伯板块的东部和北部,帕米尔地区为以变质岩为记录的半深海—深海区。侏罗纪浅海区扩大,隆起剥蚀区缩小,帕米尔地区演化为岛弧,赫尔曼德地区南北为以变质岩、火山岩为记录的半深海—深海区。早白垩世浅海区进一步扩大,隆起剥蚀区更加缩小,帕米尔地区岛弧继承性发育,赫尔曼德地区南侧以火山岩为记录的半深海—深海区显著扩大。晚白垩世基本继承了早白垩世的古地理格局,最显著的变化是赫尔曼德地区南侧、西侧、东北侧由大洋区演化为岛弧。古近系与前期相比,研究区东部隆起剥蚀区扩大,西北部岛弧明显增多。新近纪,隆起剥蚀区及冲积区显著扩大,浅海全区收缩至阿拉伯海周缘。上述研究区中新生代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关闭历史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樊啸天
导师: 辛仁臣,王兆明
关键词: 印度板块西北部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岩相,古地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全球重点领域油气地质与富集规律研究》的专题项目《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专题编号:2016ZX05029-001-002)
分类号: P548;P587
DOI: 10.27493/d.cnki.gzdzy.2019.000986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13696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 [1].印度科学家计划钻探到印度板块深处监测地震[J]. 科技传播 2011(10)
- [2].喜马拉雅山根基深250千米[J]. 地理教育 2010(09)
- [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间比原认识晚1000万年[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04)
- [4].SELF DRIVING 穿越高原[J]. 中国国家旅游 2020(01)
- [5].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建筑物[J]. 世界地震译丛 2020(01)
- [6].Nature Geoscience:双俯冲系统使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速度加快[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6)
- [7].伍氏献文鱼最后的家园[J].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9(04)
- [8].拉萨曾和澳大利亚接壤[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1(10)
- [9].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相互俯冲的动力作用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 [10].我最爱你,China!之二:巨龙蜿蜒是我故乡[J].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2008(06)
- [11].印度板块挤压驱动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三维数值模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1)
- [12].早白垩世存在刚性/准刚性大印度板块的古地磁学新证据[J]. 科学通报 2019(21)
- [13].基于GPS基线的青藏高原相对印度板块的运动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8)
- [14].震兴中国[J]. 中国西部 2008(06)
- [15].大爱兴中华[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8(07)
- [16].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的板块俯冲特征[J]. 防灾减灾学报 2010(03)
- [17].听岩层轻轻说[J]. 安全与健康 2011(14)
- [18].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板块俯冲及其应力状态[J]. 地震地质 2009(02)
- [19].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7级以上强震分布特征[J]. 东北地震研究 2008(03)
- [20].走过绝美川藏线[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08(03)
- [21].走进西藏的山[J]. 西藏文学 2019(03)
- [22].山[J]. 家教世界 2016(Z1)
- [23].滇西高黎贡造山带始新世岩浆活动及其对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响应[J]. 岩石学报 2017(12)
- [24].断裂带上的县城[J]. 中国新闻周刊 2010(15)
- [25].国殇[J]. 中国总会计师 2008(05)
- [26].珠峰之美[J]. 中国测绘 2020(06)
- [27].印度板块下地壳北向俯冲与榴辉岩化的地震学证据:接收函数成像结果[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11)
- [28].华北地区与青藏高原地区强震孕育过程相关性的动力学解释[J]. 国际地震动态 2009(04)
- [29].中国大陆及邻区新生代以来的一种构造形式:右旋运动及效应[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30].喜马拉雅弧大地震对中国西部地震活动影响规律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标签:印度板块西北部及邻区论文; 中生代论文; 新生代论文; 岩相论文; 古地理论文;